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1981—2011年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理论研究综述

作者:​邓秋菊 发布时间:2024-09-01 原出处:《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2年1期 点赞+(

摘要:文章从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意义、方法、翻译、人才建设以及数字化研究5个方面对近30年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理论研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
关键词: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遗产保护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DSC_9488.jpg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3年,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座谈会召开,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就此展开。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政策的不断落实以及人才的持续培养,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此基础上,还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笔者对近30年(1981—2011)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全面地收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理论、指导其实践有所启迪。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意义研究

近30年来,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意义的文章仅3篇,代表性著作有李冬生的《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整理与发展》(《中国民族》2006年05期),该文阐述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意义,认为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少数民族古籍就是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在民族文化繁荣上具有重大意义。普学旺在《世界的记忆遗产——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古籍意义重大》(《今日民族》2004年06期)一文中指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有4个方面的意义,即: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需要;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从而促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步骤;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目前面临严峻形势的要求。包爱梅的《当前我国抢救、整理民族古籍的重大意义》(《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年04期)也反映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群英、罗新本、谢木刚、柳晓蓉的《彝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利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安静、葛继红、石柳江的《黔西北彝族非物质文化保护管窥》(《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1期),陈廷亮的《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7期)等。以某个少数民族为出发点,探讨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意义。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一些文章从少数民族古籍保护角度来探讨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意义。如何丽《论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现状及对策》(《图书情报工作2004年06期》),包和平、何丽《民族古籍保护及其策略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年06期),莎日娜《西部地区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6期),甘大明《保护古籍传承文明》(《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06期),欧秀琼、刘永英《谈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和保护》(《贵图学刊》2009年03期),沈峥《浅谈地方少数民族古籍的原生性保护》(《大众科技》2010年04期)等。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方法研究

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方法的论文有于萍海《略论民族古籍的整理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02期),文章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古籍整理方法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在宏观上要解决好组织、领导、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微观上要重视少数民族古籍的今译、汉译、注释、校勘、标点等方面。这方面的文章还有林秀《浅谈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体系》(《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年03期)。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古籍收集、保护方法方面的研究,重要的有欧秀琼、刘永英《谈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和保护》(《贵图学刊》2009年03期),该文提出应吸取以往古籍修复工作的经验,大力培养民族古籍修复人才;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科学保护。在具体方法上,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也遵循古籍整理出版的一般方法,主要从选择底本、影印、校勘、辑佚、标点、注释、今译、索引、序跋、附录这10个方面进行。这方面的文章还有董绍芹《少数民族古籍的收藏与保存》(《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9年03期),董晓军《对保护、修复民族古籍的几点思考》,宝音《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王冰《民族古籍的搜集保护与研究开发》(《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0年01期)等11篇文章。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地方、民族角度探讨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方法的重要成果有肖安云《略论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古籍收集与开发》(《情报杂志》2010年01期),王学艳、何丽《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及策略》(《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研究

对少数民族古籍出版进行专门性研究的文章仅4篇,重要成果有热汉古丽、张邡的《论少数民族古籍的出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该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的内容、方式和渠道。蒋浩在《论湖南民族古籍出版的转型与创新》(《民族论坛》2009年06期)中对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的转型和创新做了4个方面论述,由单纯重视内容转向内容、形式同等重视;由被动出版转型为主动策划;由单纯注重社会效益转向既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市场效益;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转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此外这方面成果还有龙小金《运用市场营销手段促进少数民族古籍出版发行》(《民族论坛》2005年08期),郭德兴《浅议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出版》(《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与出版的综合性研究成果颇多,共计21篇,重要成果有彭继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若干问题的探讨》(《民族论坛》1992年02期),米娜瓦尔·艾比布拉·努尔《试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中的若干问题》(《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01期),曲甘·完玛多杰·仁青当周《关于藏文古籍整理出版中的几个问题》(《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05期),杨牧之《关于古籍整理与出版的几点建议》(《编辑之友》2009年01期)等。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翻译研究

目前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翻译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综合性研究主要有包和平、王学艳的《论民族古籍整理中的翻译问题》(《图书馆学刊》2005年04期),文章明确提出少数民古籍翻译应遵循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语言特性、时代性以及实事求是6个原则。史金波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整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文献》2010年03期)提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一定要正确选择善本,从根源上达到原著的真实性,保证翻译的真实性和还原性。此外,相关成果还有许亚娜《浅析民族古籍的翻译》(《青年文学家》2009年23期),张菽晖《略论民族古籍及其翻译问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5期)等。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针对具体少数民族的文字进行翻译研究的成果较多,量化研究存在一定难度。重要成果有陈英《彝文古籍翻译略论》(《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2期),陈世明《清代新疆文字翻译的特点》(《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李增贵《瑶歌的整理和翻译》(《广西民族研究》1985年02期),岗·坚赞才让《试论<格萨尔〉的翻译》(《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7年02期),朱崇先《用汉文翻译注释彝族古典文献应遵循的几点原则》(《语言与翻译》2008年02期),张宗权《苗族古籍翻译的新尝试——喜读<苗族婚姻礼词〉》(《民族论坛》1989年01期),吴启禄《布依族古籍翻译中的方音处理》(《布依学研究》1989年00期)等。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成果目前仅4篇,综述性研究成果有郁默《发扬民族灿烂文化培养古籍整理人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05期),文章提出了希望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支2 500~3 000人左右的古籍整理队伍。周林在《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培养古籍整理、研究人才》(《中国高等教育》1983年05期)中提出应该从充分发挥新老专家的作用,大力培养古籍整理、研究人才,重视学科建设,应从这3个方面来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此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有陈海玉《论少数民族科技古籍文献整理中专门人才的培养》(《兰台世界》2011年12期),禄玉萍《关于毕节地区彝文古籍整理现状及其人才建设》(《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9期)等。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有黄艳、郭玉玲《从广西古籍修复人员现状谈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图书馆界》2010年03期)。文章指出应从熟悉少数民族语文、少数民族古籍、能整理少数民族古籍内容的人中选拔出合适的人选,进行专业的古籍整理出版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支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人才队伍。同时,可在文、史基础较好的综合性大学建立学科交叉型的少数民族古籍专业,以便持续地为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培养人才。相关论文还有张岚《中国古籍的修复及其人才的培养》(《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3年04期),王斌《我对少数民族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图书馆学刊》2010年08期)。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数字化研究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研究才刚刚起步。这方面的成果有李晓菲《关于我国民族古籍整理工作现代化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02期),文章具体阐述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现代化的概念、内容、意义和条件,并指出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文献管理自动化为加速民族古籍整理提供了保障。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可以对民族古籍进行全文存储,既达保存民族古籍的目的,又可为研究者提供原始的文献。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包和平《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探讨》(《图书馆建设》2003年04期),包和平、王学艳《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字化及其国际合作化前景》(《情报资料工作》2006年04期),王兰《关于民族古籍数字化的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03年08期)。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针对单个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研究成果主要有雷晓静《数字化趋势下的回族古籍整理与研究》(《回族研究》2007年02期),黄正良《白族古籍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刍议》(《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禄玉萍、吴勰、黄卫华《论黔西北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9期),王幼红《贵州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探讨》(《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等。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无论是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意义、方法、出版、翻译、人才研究还是古籍数字化研究都取得了成绩。但相对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大量的少数民族古籍来说,还远远不够,学术界应该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理论研究,以更好地利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实践,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古文化的繁荣。8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卫德安.怎样写文献综述[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6,2(3):297-298.
[2]吴昌合,董宇豪.近十年来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研究,2011,4(3):46-50.
[3]徐清.2001—2005年我国中文古籍数字化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8):139-142.
[4]陈峻岭.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综述[J].满族研究,1997(4):57-60.
[5]张嘉宾.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综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4):122-126.
[6]王丽萍.建国以来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述论[D].昆明:云南大学,2010.

作者:邓秋菊(1988-),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原载:《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2年1期;文稿来源:参考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