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黔彝古籍举要》——以爨文丛刻为例之漫谈

作者:郝亚男 发布时间:2024-04-04 原出处:《文化产业》2021年12期 点赞+(

摘要:《爨文丛刻》作为彝族大型文献集,概括了川,黔,滇,桂彝族的重要文献,是研究彝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但仍然有其不足之处。本篇文章试图以黔彝古籍举要的第七章增订的爨文丛刻为例,以期研究黔彝族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更多地了解彝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爨文丛刻;彝族;文化;风俗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congke1.jpg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丁文江先生编辑的《爨文丛刻》共记录了十一种经典,后代的学者对其进行了补充修改,如在黔彝古籍举要中分别有《训书》《古史通鉴》《金石彝文选》《献酒经》《祭龙经》《解怨经上卷》《解怨经下卷》《指路经》《玄通大书署舍》《玄通大书署莫》《武定罗婺夷占吉凶书》《呗摩献祖书》。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其一一进行文化阐释。
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训书》又叫把署,是一种歌种,由歌师相互对唱,意为用歌来阐述一些事情的道理,以教育后人。主要讲了天、地、人的来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可窥探彝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涉及他们朴素的宇宙观,天地由气形成,人受制于天命,其中还有他们的婚姻论,丧葬论,在没有法律约束的年代这些观念与制度将能很好地约束人心,促进社会的和谐。从中亦可窥探到彝族人的心理,及在科学经济不发达年代对自然行为的无奈。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古史通鉴》中有《德施氏》《君代母系》《笃慕源流》《吴三桂侵占彝地》《土地民奴和则谟的管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彝族的父子联名制和母系的族谱,这段时期可能是母系父系氏族重叠的时期,彝民很重视自己的家谱族谱,他们的群体意识很强,在当时很好地起到了凝聚人心、抵抗外来侵略的作用。从吴三桂侵占彝地亦可知彝族由土官向流官制度的转变、由农奴制向封建领主制度和封建地主制度的转变,将能使我们很好地了解彝族的历史脉络与走向,及从父子连名制中推测历史事实与年代。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金石彝文选》中记录了一些古钟金文和铭文,由贵州的宣慰使司铸造,主要讲述的是彝族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得到祖先的保护,保佑自己子孙绵延;提及当时铸造用的是何种材料、工具及铸造的时间;铭文意为保佑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瞻仰万古。而关于花费记录:舍银一百两,花锡一百六十斤,工匠二十两。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一笔支出,可见他们对此事的重视。文中大量记录了他们修建桥梁道路的碑刻,以及建桥路者歌颂自己的功德,其中有路人对他们修路的赞美,他们也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自己的贡献。历来彝族生活在大山地区,交通不便,修路将能很好地带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故而老百姓也很赞成他们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在其破土动工前中会进行占卜,是否适合在某地修,开工的日子是否吉祥,这些都是彝家人关心的,也体现了他们的对自然的敬畏;在自然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他们希望通过大量的人口繁衍来维持自己族群的强大与繁荣。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献酒经》记述了彝族人向各种崇拜的事物敬酒,表示自己的虔诚,以求得安康幸福。在彝族的神话传说中,他们还没有给天地敬酒之前,他们生活的地方暗无天日,而献酒后一切都改变了,于是他们开始了献酒的习俗,也开始有了献酒时候念诵的文字。彝族老百姓有原始信仰,因此也要向他们信仰的一切敬酒,他们信奉自然界中一切的事物,包括树木、水、草、虫、风、雷、电岩石等一切自然界的事物,认为敬酒完就会得到它们的庇佑。这种献酒的行为实则是在古代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彝家人不能够丰衣足食,希望能够得到天地保护祈求自己能吃饱穿暖的一种愿望。他们认为人离不开天,是上天赐予了他们食物,于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食物、酒拿来献上,以便得到上天的保护,从上天那里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原始的信仰行为,显示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离城市近的彝族生活区域很多行为已经消失。但在偏远的地区,仍保留有献酒的迹象。彝族的这种原始自然信仰对于我们学习了解当下彝族文化有很好的学术参考研究价值。这种对天地间一切事物的信仰与崇拜是我们各种文化的雏形与源泉。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说”,也就是原始的自然崇拜。这也体现了彝族的民族性,同时将约束着他们的道德与行为。有了信仰,一个民族才能有敬畏,才得以衍生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人与人的互相认同。信仰是根基,源头,是一切文化产生的源泉。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祭龙经》由《权神经》在修订后更名为《祭龙经》,是彝家人供奉龙神时念诵的文字,记述了彝族祭龙的缘由及仪式。彝族用粮食酿制的酒、圣水、牲畜等来供奉龙神,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信仰。由于龙来源于神话传说,神话中龙的儿子创造了天地万物,龙在彝家人心中是威望及吉祥的象征,他们也希望子孙兴旺发达,也就自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汉族也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彝族来源于氐羌,迁徙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从西北沿河流而下,是他们从北方带过来的,还是他们将这种传说给了汉族。如果是,是什么时候,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且在贵州台江地区的苗族也有这样的龙崇拜现象,他们在元宵节也有舞龙的习俗,称为舞龙嘘花,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他们舞龙不像汉族那么活跃,动作很缓慢,这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体现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随着性格地域环境的不同所发生的变异,亦为文化的涵化。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解怨经》是叙述在彝族人遭受灾难以后请毕摩念诵的文字,以求得自身的释放得救。也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将矛盾等不好的事情归结到其他不好的事物身上,以求得民族稳定。只有解除怨并招待好他们,一切不好的东西才不会来找你,以此麻痹人们的思想,一切的灾难才会消除。毕摩之所以受到人们的信任,是因为他是彝族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相当于知识分子,使得毕摩很神奇,拥有了很多的本领。如今,随着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这种形式已经少见了,只有在部分很原始的地区还有遗存。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指路经》是彝族的人在过世后,毕摩指引人的魂沿着本家族迁徙的线路去和先祖团聚,从他的指路经中可探寻彝族的迁徙历史。在指路的部分中讲到人一生一共有三次依赖,一为父母,二为儿媳,三为毕摩指路让自己的灵魂和祖先团聚。毕摩指路线每一条是不一样的,如将所有彝族的指路经统计起来,也许就是彝族的迁移史,对于研究彝族的迁移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相似的文化观念在贵州的苗族中也有体现,如笔者在苗族发现有洞葬的习俗,有说法是古代官兵对苗族镇压时就存在,苗族从远方的黄河中上游迁徙过来,在此地定居,但是他们始终认为这儿不是自己的故土,所以过世后实行洞葬,亦称停棺待葬,此种葬法也就是灵柩暂时存放,他们认为只要肉体不入土灵魂就会存在,希望有一天子孙能将自己的灵魂带回故土。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玄通大书署舍》与《玄通大书署莫》,其主要内容为通过生辰八字,来推算人一生的命运,表明彝族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其中有星辰信仰,植物崇拜,动物崇拜,象征律和演绎法。署莫是告诉人们选择吉日来进行生产生活的各种行为指引,从其中亦可观察到彝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其中算命推理主要用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说,八卦方位,太极九星,十二宫辰,二十八星宿,体现了他们的神秘的文化,可以为我们当今研究彝族文化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资料。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武定罗婺夷占吉凶书》与《呗摩献祖书》,这两篇不属于贵州的彝文古籍,经文中讲鸡卦,祭祖,播福等,彝族在祭祀、结婚等仪式中用鸡卦占凶吉,毕摩念经献鸡。也是一种原始的信仰行为。在《呗摩献祖经》中讲述了呗摩的发展历程,记述了毕摩如何开始使用各种法器毕摩怎样得到政治领导者的支持的,如何艰辛地取得彝族人的信任的事宜。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爨文丛刻》这一大型文献古籍,内容丰富,记录详实,文中详细地描述了彝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给我们一部经典的彝族历史,从中可以窥探彝族人的心理及他们的文化在随着时代进步所发生的变化,对我们当今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提供很大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1]。v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原载:《文化产业》2021年12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作者:郝亚男,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