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彝族族谱文献的当代价值

作者:陈燕英 邹细霞 发布时间:2021-04-04 原出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点赞+(

​摘要:用彝文和汉文编纂的彝族族谱,是记录彝族历史发展、族群迁徙、人文故事、族训、族规、祖训寄语等内容的重要历史文献。有着文物、史料、学术、教育、管理等多重价值,是社会学、管理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到研究所需素材的历史档案,在当代共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和智慧,实现各民族共有中国梦的社会环境下,值得重视、学习、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彝族;族谱;文献;价值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彝族族谱,又称宗谱、家谱、谱牒等,就是用彝文或汉文记载彝族历史发展、族群迁徙、人文故事、族训、族规等重要信息的一切文献信息载体。历史表明,彝族不仅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比较悠久的民族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民族文化积淀比较厚重的民族。历史上,彝族先民不仅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且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还创制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族谱文献,丰富了中华民族族谱文化的内容,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族谱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力推动,记载人类认识社会、自然知识的物质载体也同时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时至今日,根据载体形式的不同,彝族族谱文献主要有口传族谱和纸质族谱两种主要类型的方式保存和传承。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口传族谱

口传族谱即口述心授,口耳相传的族谱,主要以四川凉山彝族较为突出。据有关学者调查考证,四川凉山彝族有大小氏族家支上千个,每个氏族家支都有自成系统的谱牒,一些谙熟本氏族族谱的长者,能背诵从自身开始上溯到曲涅、古候时期约70多代,直至远古神话传说时期约140多代的谱牒。[1]241他们认为,水有源,树有根,人没有族谱不能算作人,于是人人都以自身谱牒可寻、源远流长为荣,因此,每个家支都有完整清晰的谱牒传承,每个彝人都能背诵本家支的口传族谱。[1]242台湾学者郑伟强2002年8月在大小凉山作田野调查时就发现,在凉山彝族地区就曾有“不会背诵父亲的系谱,人便不会认你;不会背诵舅舅家的系谱,亲戚就不会认你”[2]这样的情况存在,说明口传族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彝族口传族谱的主要内容就是记住祖宗之由来,记住自己的血脉,较为直接地反映了彝族自古就有的祖先崇拜。如古候家族连名口传家谱为三十八代:古候——古候合之——合之合打——合打莫瓦……吉哈鲁木子——鲁木子书给;曲涅家族连名口传家谱为三十九代:曲涅——曲涅曲布——曲布木俄——木俄孜乌——孜乌别屋……克天呷——天呷脚木——脚木捏合。[3]口传族谱除了承载世系血脉的主要内容外,其内容还有对祖先人物、事迹的传承,如在滇、川、黔的彝族民间,一直都传诵着支格阿鲁是一位射日、降魔、降雷神、造福人类的创世英雄,对今天研究支格阿鲁以及彝族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和线索。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纸质族谱

纸质族谱则是指彝族人用远古时期彝族先民所创制的本民族的文字或汉文记载彝族历史发展、族群迁徙、人文故事、族训、族规等重要内容的一切文献信息载体。现在我们所能目睹到的彝族纸质族谱尤其是父子连名谱主要保存在《彝族源流》、《西南彝志》、《彝族创世志·谱牒志》等彝文古籍文献和汉文史志《大定府志》、《贵州通志》等史志文献中。而仅就《彝族创世志·谱牒志》来说,就收录了彝族“六祖分支”恒支系的22个宗族系谱、布支系的24个宗族系谱、默支系的39个宗族系谱,既有大宗,也有分宗。近年来还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了《中国彝族谱牒选·云南卷》和《中国彝族谱牒选·四川卷》,而在云南、四川、贵州的广大彝族聚居区,仍有不少的纸质族谱保留在民间,可见,纸质族谱是彝族族谱的一种主要载体形式和保存方式。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近年来笔者所见到的彝族纸质族谱文献来看,其内容结构主要由谱序篇、总谱篇、分谱篇、族规(或祖训寄语)四个部分组成。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谱序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谱序主要记录族姓来源,族谱编修和续修情况,先世德行、文治、武功业迹、修谱意义等。如清安秉直在重修雄书安氏谱序中只用了“我德施氏之由来远矣,自尧迄明四千余年,三代以还,有皇祖曰笃慕,于彝书所载,流衍可稽。爰维罗甸之王,实始于汉,当是时世居闽中,一是邑长,邑君,自成封圻。至济火公暨乎主色,始开基贵州,而为水西德施氏之祖”①简短的几句话就说明水西安氏的来源。再如黄述先在清乾隆三十九年撰修《播勒黄氏族谱》的谱序文中感到,用传统的彝文记载谱牒,既简略难以稽粤,又不著名号排行,加上彝俗对在宗祠里供奉的神主(木牌)和竹主(灵筒),只用彝文书写人名,每六代要举行一次追荐升送,彝语称为“法里”,即经呗耄念经喧诵,举行超荐仪礼之后将神主、竹主送往深山密箐岩穴永藏,于是造成了对升送以前之家族族源难考的痛心状况,决心习用汉法,使用汉文撰修族谱。②说明了用汉文撰修族谱的缘由。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总谱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谱主要记录整个家族大宗血脉来源发展情况,使后人知道我的祖先是谁,从何而来,哪些支系是何时从大宗分支出去的。如《播勒黄氏族谱》总谱在进行整个家族的血脉记录时,以字辈为单位,以出身年月日时的先后,撰写各辈联谱,知晓同辈长幼不乱。此外,分房分支列图,宝塔式地吊引各支世系,以利后人明了房支,追溯有序。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分谱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有了总谱的基础上,根据彝族分房分支的实际,为进一步明晰本支系血缘关系,按总谱的编制原理对本支系的血缘发展所作的记录。如《播勒黄氏族谱》记载,黄姓家族移居普底后按照嫡庶支派的血缘关系,共分十房,以十天干分别为纪,称甲、乙、丙、丁、戍、己、庚、辛、壬、癸十房。加上移居普底以前分支的大箐脚、以那罗、颟芝坝共计十三个支系,每个支系又有本支系的分谱。而具体到记录每一个人时,学习汉文族谱表格形式,均按生卒年,正名、字号、小名、属某公几男几女、辈份、文化程度、有何功业特长政绩等均作了详细记录。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族规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又称家训、家规等,是记录约束族人的宗族法规。目的是使族人行正事、走正道,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家族生活规则,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如《播勒黄氏族谱》中就定有“乡约当遵,祠墓当展,族类当辩,名分当正,宗族当睦,谱牒当重,闺门当肃,蒙养当豫,渊里当厚,职业当劝,赋役当供,争讼当止,节俭当崇,守望当严,邪巫当禁,四礼当行”②等共计族规十六条。举凡孝友、睦渊、任恤、持身、处世之道,赅括无遗。其中有的宗规条文,如蒙养当豫,强调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节俭当崇,反对奢侈、腐化堕落等内容,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都是应予继承发扬的。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族谱文献的当代价值

彝族族谱在彝族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追根溯源、理清血脉、认祖归宗、凝聚亲情,对族人进行教育教化,加强对族人的管理,使族人行正事,走正道,上不负祖宗,下不误子孙,做一个有作为,爱民族,爱国家的有用之人等功用。进入现代社会后,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民族共同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人们对各民族优秀文化作用认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族谱在凝心聚力等方面的价值正在不断显现出来,从纵向和横向上对彝族族谱进行综合考察,彝族族谱文献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文物价值

文物是指人类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思维活动,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的遗物、遗迹,同时也是认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物证,对人们认识人类的发展历史,人类的创造力,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促进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单从文物的自身价值而论,无论是从历史、艺术、工艺技能或者是从文化属性、科学价值等不同视角进行考证,某些文物有的是无价之宝,有的则价值连城。因此,对文物的属性、收集、管理、利用等,国家均有明确的规定。彝族族谱文献,尤其是父子连名谱,虽然编纂时间年代很难考证,但很多都是在中国社会走入近现代社会之前就已珍藏于滇川黔桂彝区民间的珍贵文献,属于文物级别的宝贵资料;就拿一些用汉文编纂的彝族族谱来看,其成书时间也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编成,早于国家规定的古籍和文物时限。根据滇川黔桂各省区民族主管部门对彝族族谱文献的普查,还有很多属于文物级别的族谱文献保留在民间,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等有重要的参考和佐证价值,有关部门应对彝族族谱文献的文物价值引起高度重视,妥善管理好这批珍贵文物,使彝族族谱文献在证史、育人方面的作用能够得到很好发挥。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史料价值

谱牒学告诉我们,任何谱牒,记录历史迁徙和世系传承均是谱牒的重要核心内容,彝族族谱亦是如此。拿彝族的发展历史来说,汉文史书《史记》、《汉书》、《华阳国志》、《贵州通志》、《大定府志》等都有记载,但由于史学家们所处的角度和历史条件等原因所限,都不是记录得很完整、全面,而只是记录了某些片断。如有的史学家仅以“旄牛徼外”的史实,断定彝族历史上限仅为两汉之际,最多不会超过秦代;有的甚至认为只是在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时封济火为罗甸王,世掌水西其土时才有彝族等,[4]都不能正确说明彝族的历史发展。而事实是只要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跨越人类最初必经的原始蒙昧社会而进入到文明社会,任何民族都必定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而进入到现代社会。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实,根据彝族浩瀚的古籍和众多的谱牒文献,可以弥补汉文史志记载之不足,把彝族历史一代一代地从近现代追溯到远古时期,给予人们对彝族历史究竟有多长一个比较准确和满意的答复。如《中国彝族通史》综合滇川黔桂彝区父子连名谱牒文献资料记载和地下考古发掘文物研究考证,彝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古至今至少已有4500年,把中国历史提前了2000年,使中国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次从末位上升到前列[5],难怪史学家们说:“国有史,可以述朝代、知兴替;地方有志,可以载风土,明沿革;民族有谱,可以考世系,识宗支”[6]。彝族族谱作为一类珍贵的档案材料,和正史、方志一样,是支撑中华历史大厦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彝族族谱的史料价值不容质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彝族族谱是彝族人民从特定的历史角度奉献给世人具有彝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彝族编年史。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学术价值

用彝文和汉文撰写的彝族族谱,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宝库。彝族族谱在追宗溯源的同时,还记载着大量可供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伦理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学术研究所需之素材,其中大量资料是其他文献无法找到的。如彝族父子连名谱就是一部氏族家支繁衍史,越往上追溯,就越能找到不同氏族家支个人的根,越往下寻找,就越能找出同一氏族分衍出的众多支系,这样,就能通过谱牒把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人们连接起来,使互不相识的人们清楚自己的血脉和辈分的高低,使人们辈分分明,明确礼仪人伦,为我们今天进行彝族的伦理思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彝族人历史上的婚姻习俗来看,大家都知道婚姻是民族生活习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历史上彝族人的婚姻均实行的是家支外婚和等级内婚,同一家支的男女,不论相隔多少代,都禁止通婚。而为避免同一家支内婚,彝族主要以谱牒为依据,通过念谱牒,如果发现相互之间同属同一家支而又没有举行过分支仪式,就只能认家门而不能通婚,这和今天我们国家为保证人口质量,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是同样道理。可见,这些规定为我们今天研究彝族历史上的婚姻习俗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通过彝族族谱,我们看到彝族不仅是一个实行着严密的父子连名制因而保存着非常完整世系谱的民族,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视祖先崇拜的民族,他们对祖先的崇拜超过了对其他神灵的崇拜,之所以得出此结论,就在于从远古以来一直到今天在滇川黔桂彝区还保存的彝族父子连名谱就是最好的佐证。所以,事实说明,彝族族谱文献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宝藏,很多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到所需之素材,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为了让彝族族谱文献在研究彝族文化中活起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彝族族谱文献的研究。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教育价值

编纂彝族族谱,是彝族族群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口传族谱还是纸质族谱,编纂的初衷都是要教育族人要知道自己的血脉,不要数典忘祖,并在族谱的篇章结构中专门设族训、族规、祖训寄语等教育内容明示族人要牢记祖先的功德,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共制度,注重修养、提高素质,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作为、有贡献的人。就是口传族谱和父子连名谱,也同样在传承时教育子孙要记住祖先如何艰苦创业,怎样使家族发达起来的故事等。如彝族的父子连名谱就告诉滇川黔桂的彝族人,笃慕不仅是彝族历史上一位避让洪水,克服困难的重要英雄人物,作为“六祖”的父亲,他还代表了彝族人的一个重要时代,形成了彝族在祖国西南各省区的迁徙和发展,是西南各省区彝族人供认的共祖。又如,笔者所看到的贵州百里杜鹃《播勒黄氏族谱》就有家规十六条,内容多是教育族人子弟要勤奋学习,艰苦创业,明礼知耻,和睦族人,节俭当崇,戒除奢淫,提升素质,服务家国。贵州首部公开出版的彝族族谱《阿尼阿景家族史》则在后续传承篇中用“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族亲家和,互助为荣。尊老爱幼,以德塑形。尊重知识,育土培风。勤奋创业,治家兴隆”四十字祖训寄语来教育族人。[7]可见,彝族族谱的教育价值,不仅在父子连名谱和汉文撰写的族谱中均有体现,其教化族人的内容与今天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相当程度的吻合,彝族族谱的教育价值,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管理价值

管理是一门综合社会管理学、人口学、信息学、资源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学问,在各个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会有不同形式和程度不同的表现,只是限于认知能力和知识条件不足等的限制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归纳总结。就彝族族谱的编纂而言,无论是古代时期形成的用彝文表达的父子连名谱还是明清以来学习儒家文化,用汉文编纂的彝族族谱,共同的价值取向都是要加强对族人的管理。从管理技术的层面来看,用彝文表达的父子连名谱和用汉文表达的族谱,很好地将直线式的管理和纵横相连的管理巧妙结合起来,使对族人管理表现得比较直观和明了,也便于对族人的人口数量进行合理统计,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学和人口统计学,实质上是彝族对管理学和人口统计学的一种表达形式;从社会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考察,编纂彝族族谱的初衷除要使族人认祖归宗,理清血脉,知道我从哪里来,现在怎么样,与哪些人有关系外,其价值还在于要加强族人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使族人行正事,走正道,上不负祖宗,下不误子孙,做一个有作为,爱民族,爱国家的有用之人。而这些内容,在笔者所见之滇川黔桂彝族族谱中均有记载。彝族族谱在管理方面的价值与现代社会的社会管理、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等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利用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彝族族谱的管理价值值得引起高度关注。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综上所述,彝族族谱文献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金矿,很多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到所需之素材,在当代共聚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智慧,实现各民族共有的民主、和谐、富强、文明的中国梦的社会环境下,彝族族谱所蕴含的多重价值值得我们进行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借鉴。P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注释:
①(清)安秉直《重修雄书安氏谱系》,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彝族),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1989年,401页(内部资料)。
②(清)黄述先《播勒黄氏族谱》(谱序篇)。
参考文献:
[1 ]胡金鳌,米正国.试论彝族谱牒的特点和功能[J].民族学研究(辑刊),1995(0).
[2] 郑伟强.彝族谱牒之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101.
[3] 任清剑.谱牒新编[M].郑州: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大众出版社,2016:14.
[4] 禄文斌.贵州彝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2.
[5] 王天玺,张鑫昌.中国彝族通史(第一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2.
[6] 王天玺.彝族千家姓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1.
[7] 安鸣凤,王继超,王明贵.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844.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百里杜鹃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7zc079;贵州省2017年度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贵州石漠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与试验示范”,项目编号:黔科合支撑[2017]2872。
作者简介:陈燕英(1970- ),女(彝族),贵州大方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试验区研究院副研究员,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彝族历史文化、文化旅游。
邹细霞(1983- ),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循环经济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经济地理。
原载:《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6期;原媒体责编:郎禹 责校:明茂修。
文字来源:腾讯网早晚听书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