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简介

作者:巴莫曲布嫫 发布时间:2006-04-27 原出处:《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编辑推荐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回答出“田野”的含义,但学术界所常用的“田野研究”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田地、荒野”研究,而更充满着独特的文化意蕴,正如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所指出的:“广义而言,所有的实地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各种问卷测验的施行、考古学实地发掘、民族学调查考察等都属之。”因此,所谓的“文化田野”,主要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过程和结果。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乃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虽然成为一个“地球村”,但文化上的隔膜却依然存在。因此,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碰撞和整合,使得对于文化特别是底层文化的关注。跨文化生存和跨文化思考成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主题。不少学人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以文化为主题的田野考察研究,并希望能有机会把自己在田野考察研究过程中的文化思考和生命感悟表达出来,恰好广西人民出版社亦有同样的出版意向,于是,经过交流和讨论,一套《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就得以问世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采用随笔的写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在注重细节真实和情节生动的同时讲求文字简洁流畅;对图片的处理,力求用有形的设计来表现无形的语言,使图片和文字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本丛书讲述的是在田野考察中发生的故事与感受,记录的是在田野考察中采访的人和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让田野中的人与物活起来,让田野中的景和情动起来,读者听到的不仅是调查者个人的独白,还能听到来自访谈对象的声音;读者了解到的不仅是调查者考察的结果,而且能看到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在考察中的互动与交流,并带给读者许许多多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以及强烈的心灵共鸣,从而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一起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鉴于内容的丰富多彩,根据丛书的具体情况,我们把其分为国内及海外两大部分,其中,国内部分又分为“东部”和“西部”,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西部田野书系》、《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东部田野书系》和《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海外镜像书系》。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我的脚你的眼,用你的心我的心,走进田野,感触文化。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巴莫曲布嫫,女,彝族,1964年出生于四川凉山昭觉。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史哲部,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族学);2000.9~2002.1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民俗学)。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导师。此外,兼任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美姑中国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常务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世界民俗学者组织(FFN)通讯会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  在治学方法上长期坚持实地田野调查与彝文文献考察相结合,业已形成的学术方向是彝族经籍文学与口头传统研究;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2000),田野图文报告《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2003即出);发表了学术论文、文章7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学术流变》、“祭司与文学:彝族经籍文学研究”(系列论文)、“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宗教造型艺术研究”(系列论文)、《彝族祝咒经诗〈紫孜妮楂〉的巫化叙事风格》、Traditional Nuosu Origin Narratives: A Case Study of  Ritualized Epos in Bimo Incantation Scriptures(英文撰写);参与编撰的学术著作有《彝族文化史》、《彝族风俗志》、《中华文学通史》(〈古代文学卷〉编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Mountain Patterns: The Survival of Nuosu Culture in China等;已出版个人诗歌专集《图案的原始》,诗作被辑入多种诗歌合集。目前正致力于“仪式与文学──彝族史诗研究”与“克智──凉山彝族口头论辩研究”两项长线学术课题。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专业领域:彝族文学,西南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研究;研究方向:彝族经籍文学与民俗文化,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内容提要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则关于“美女与鬼源”的神话叙事,将作者带入了彝族祭司毕摩集宗教绘画与祝咒诗歌为一体的文化传承中:“把调查定位于彝人的鬼灵信仰、祝咒仪式及相关的祝咒文学现象后,我只身在山里的日子也开始有了一种特别的色彩。在毕摩仪式活动中,我从画鬼板进而发现了扎草鬼、塑泥鬼、雕祖灵、绘神图、制剪纸等宗教艺术造型手段。兴奋之余,我开始认真地追寻山里人的万物有灵观念与鬼神崇拜,严肃地思考每一神图、鬼板上所凝结的文化内涵与民间心意,倾心释读每一段咒经咒词中所唱诵的生存困境与生命意蕴……”彝族诗画合璧的神图与鬼板是一种源远流长、蕴涵深刻的本土宗教绘画艺术,以其古雅深奥的诗句、神秘诡谲的图像、画骨写意的线条、泼墨凝重的字符、原始拙朴的形制,联结着神话原型与仪式象征的内在关联,从中可以寻绎出诸多民间信仰、民俗观念及传统文化理念的解码,其主题一向是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讴歌,对族群生活理想的希翼。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田野经历,为读者了解彝族传统文化、仪式文学和宗教美术,打开了一道别有洞天的山门。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录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序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ries editor’s foreword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美女与鬼源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he Beauty and the Origin of Ghosts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女紫孜妮楂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树上的鬼板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女之乡话鬼妣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祝咒文学的魅力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毕摩大师与神图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 Bimo Master and His Sacred Paintings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黄茅埂下出毕摩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名毕的咒经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英雄与神图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图与神话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消失的神图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我的洛觉小村在斯吉巴古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lojjo,My Village Locating in Sypjybbaggut Valley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到洛觉小村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谱:我是古什惹古的后裔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波略和阿几:德古兄妹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蕨芨草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鬼板的叙事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he Storytelling on Ghost Boards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围猎“初”鬼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扮女鬼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鬼板出国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鬼魅群像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书符画咒与仪式象征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ncantation Charms and Ritual Symbols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画像的通灵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的神性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木的灵力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衅祭的血墨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仪式的象征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动态的传演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画骨”风格与文化传承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one-drawing Style and Cultural Tradition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绘画理念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骨”意识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画骨”传统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记:倾听一种声音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ostscript:Listening for the Silent Sounds of the Cold Mountains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G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相关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