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出版
书 名: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
作 者:张纯德,朱琚元,白兴发 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内容推荐
《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历史》是通过彝文古籍,对西南边疆的历史、文化、风俗、军事等方面进行的研究。本书以秦汉时期滇东北、川南、黔西北地区所用的彝文原著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等多学科,以“彝人、彝语”的崭新视角重新审视西南边疆档案史料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首次将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中的彝文史料做了系统的开创性研究,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不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史料,对丰富西南民族史、地方史,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张纯德、朱琚元、白兴发著。
作者简介
张纯德,男,彝族,彝名德勒阿南,1941年生于昆明市禄劝彝族毕摩世家,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现任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云南省民族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云南民族大学西部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执着地从事彝族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彝文古籍的收集、整理、抢救、保护方面工作并卓有成效。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彝学研究文集》、《云南彝族氏族谱牒译注》、《彝族古代毕摩绘画》、《彝学探微》、《彝族原始宗教研究》等多部专著、编著、合著,加内刊共计200多万字,合作出版民族文化专题片5部,并致力于教书育人和毕摩文化的传承,在昆明举办过三次彝族毕摩文化展,1994年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获伍达观(美籍华人)杰出教师奖,2001年退休后仍退而不休,受聘于省内外大学讲学、或学术交流、或深入彝区考察,往返奔波于滇川黔,张纯德教授是一个孜孜不倦,踏实勤奋的学者、他对彝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作为学者,在彝文研究方面,第一个提出“彝文笔画起源于树枝”独特的观点,即“彝族先民出于生活、宗教祭祀的需要,就地取材,先用树枝作记事符号,然后模拟树枝形状作为基本笔画,从而创造彝文”他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文章《树枝文字—彝文起源新探》在《思想战线》1991第4期上发表后,被同行们认可和多家引用,同时被《新华文摘》1991年10期摘要。
在彝族历史研究方面,第一个系统研究彝族谱系。1999年出版《云南彝族氏族谱牒译注》,翻译整理了滇东北、滇南、滇西76个彝族家谱,并结合彝族祭祖大典礼仪及若干地名进行考释。
在研究彝族艺术方面,第一个系统整理介绍彝族毕摩绘画的书。2003年整理出版了《彝族古代毕绘画》,填补了彝族绘画艺术的空白,反响很大,有关书评载《世界宗教研究》2004.2期),《民族研究》2003.4期,另省内多家学报、贵州、四川报纸都有相关介绍,该书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古籍的一朵奇葩,很受欢迎,已流传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彝族文化研究上,第一个提出彝族鸟文化。过去人们只知道彝族的龙虎图腾,少有人知道鸟图腾,他的《论彝族鸟文化》在2000年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上交流,(载同年6月10日的《云南彝学研究》第一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他从彝族与鸟的九个方面的进行论证,并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若干青铜鸟比较,认为四川三星堆鸟“飞”到了滇池,比喻其相互关系。
作为毕摩世家,虽近代已断层,他家曾传承有毕摩经籍和毕摩帽,50年代初才被烧毁的,为了更好地传承彝族毕摩文化,他“另起炉灶”,八十年代以来,不辞辛苦,不畏艰辛,爬山涉水,收集毕摩经籍、法器、毕摩服饰等一批彝族民间信仰的实物,被媒体喻为“家族民族博物馆”。同时把收集、整理,研究礼俗和考察结合起来,并拜访若干有造诣的毕摩,拍摄和录下丰富的各种礼仪录像资料(已出版5部)还有抢救了几百小时的录像、录音资料。由于他执着,痴迷于毕摩文化,被同事喻为新时代的“新毕摩”。2008年他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彝族原始宗教研究”正式出版,现又即将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殊项目“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中《彝文史料中的西南边疆历史研究》新项目的负责人。
作为教授,擅长于彝汉文化的对比研究,在所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中率先开展电化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歌善舞、吹、拉、弹、唱、跳,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把彝族文化教“活”了,厚积薄发,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深入浅出,信息量大,寓教于乐,又平易近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认真踏实,深受学生欢迎,先后评过优秀教师、杰出教师、优秀班主任、获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宗旨,以传承彝族毕摩文化为己任,一直乐此不疲。
朱琚元,1945年6月生,彝族,云南武定人,高中学历。原在民族地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982年始从事彝文文献翻译和彝族文化研究,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先后发表《彝语支民族地名与中国民族地名学》、《彝族“四方八虎”图的科学与哲学意义》、《罗古甸彝族向天坟》、《古彝文在中国文学学研究中的地位》等50余本(篇)。
白兴发,男,1965年生,云南丘北人,彝族。从事民族史,民族学研究,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在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课题研究。出版有专著《彝族文化史》,并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学术月刊》、《贵州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历史》目录
前 言
绪 论 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历史概述
一 云南考古证明云南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二 彝族及彝语支民族先民是古代西南地区主体民族之一
三 彝文古籍概述
四 彝文古籍的史料价值
第一章 彝文古籍记载的西南边疆古文化
一 彝族火的发明与使用
二 彝族天文与历法
三 彝汉古文化对比研究之一——秦简日书与彝文日书的比较
四 彝汉古文化对比研究之二
第二章 彝文古籍记载的西南边疆古代史
一 彝族古代氏族史——夷僰时代史
二 彝文古籍《夷裔千百代》
三 《前六祖史》摘要
前 言
绪 论 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历史概述
一 云南考古证明云南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二 彝族及彝语支民族先民是古代西南地区主体民族之一
三 彝文古籍概述
四 彝文古籍的史料价值
第一章 彝文古籍记载的西南边疆古文化
一 彝族火的发明与使用
二 彝族天文与历法
三 彝汉古文化对比研究之一——秦简日书与彝文日书的比较
四 彝汉古文化对比研究之二
第二章 彝文古籍记载的西南边疆古代史
一 彝族古代氏族史——夷僰时代史
二 彝文古籍《夷裔千百代》
三 《前六祖史》摘要
四 《后六祖史》记载彝族祖先笃慕及六祖分支、六祖之子、六祖之名
五 彝文古籍记载的氏族部落史
六 滇黔部分彝文古籍简介
附:彝族祖先笃慕研究
第三章 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历史人物、古代方国
一 彝文古籍记载的蜀汉入彝地
二 揭秘古滇国传奇人物——支格阿龙
三 有关夷人部族、人物的研究
四 唐代的南诏国
五 揭秘远逝的宋代自杞国
第四章 彝文古籍记载的西南夷及其后裔君长列传
一 各地夷区夷裔能人排名
二 德布后裔罗婺部君长及后裔祖妣谱
三 恒部后裔昭通乌蒙部君长世系谱——盐津罗氏家谱
四 德施后裔镇雄芒部君长谱
五 德施后裔东川、会泽、阿芋陡君长祖妣谱
六 德布后裔沾益州(宣威)安氏谱牒
七 元明清彝族女土司列传
第五章 彝文古籍军事著作
一 《彝家兵法》——部族作战中的七十贤子
二 彝文军事文献《布默战史》
第六章 彝文碑刻——刻在木石上的历史
一 禄劝镌字岩彝文摩崖石刻
二 寻甸安氏族谱碑——古滇移民的见证
三 汉延光民族史籍碑
四 昭通陆米勒彝汉文碑
五 红河弥勒龙母箐彝文崖碑
六 石屏乾隆彝汉文布告(木刻版)
第七章 彝文古籍中的西南边疆地理(地名)研究
一 彝文古籍在研究西南边疆地名学中的突破
二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部分夷语地名和部族名号考释
三 西南边疆历史研究中常用族名释义
四 西汉时期的云南郡县地名古今对照
五 东爨三十七部与元代郡县彝语地名对照
六 东爨三十七部地名古今对照
七 滇黔彝汉地名对照
八 寻甸县地名中与彝族氏族有关的地名
九 禄劝县地名中与彝族氏族有关的地名
十 沧海桑田话“昆明”(兼释“谷窝”)
十一 云南峨山彝文古籍《白夺书》(山名录)
十二 红河州绿春县施氏土守备家族迁徙路线
十三 贵州彝文古籍《西南彝志选·地理志》部分地名
十四 各朝代有关西南夷及后裔活动分布地
参考书目
后记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绿树挂银珠》——一篇涵蕴丰富的...
- 2 《云南彝学研究》(第二辑)出版
- 3 《宇宙人文论》
- 4 彝语辞书
- 5 《彝族六祖迁徙典籍选编》
- 6 《彝族源流》
- 7 《滇南散记》简介
- 8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
- 9 几部彝族经典著作
- 10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