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雷惠 发布时间:2024-12-07 原出处:《智库时代》2021年16期 点赞+(

摘要:随着中国少数民族的典籍英译工作的开展,少数民族的部分经典作品已经走出国门,但其他文学形式的少数民族的英译作品鲜有出版。本文通过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现状分析,结合实际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期望能引起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童话体裁的英译工作的关注,希望能够打开彝族文化文学翻译研究的新维度,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凉山的彝族和彝族文化。
关键词:彝族;民间童话;英译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mamuteyi.jpg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凉山彝族的民间童话故事主要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下来,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文学研究者跑遍凉山彝族自治州,走村进户,进行收集整理。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真实地反映了凉山彝族社会的历史进程,从原始部落社会的充满神话浪漫色彩的传说逐步走向反映凉山彝族人民在奴隶社会中充满现实浪漫主义的民间童话。凉山彝族民间童话是古代彝族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经过岁月的打磨积淀下来的,将底层彝族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奇妙地与超现实的,富有幻想的,充满魔幻的,具有神奇的元素相结合,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的有趣的又具有彝族特色的民间童话。作为彝族民族文化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民间童话对于世界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世界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宝贵材料。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研究为世界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活动对于传播彝族文化和彝族文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近几年,少数民族的民间童话的英译工作才刚刚起步,关于少数民族民间童话故事的英译探究和理论分析的论文近两年才见于各类期刊,但数量极少,而关于凉山彝族民间故事英译研究的仅一篇。因此,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分析彝族民间童话英译研究发展的现状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希望能够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注意,能够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间童话题材的英译工作提供一些帮助。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理论研究刚起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才得以保护和传承,经过半个世纪的收集整理和翻译,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的汉语版本已经相当丰富和多样了,经典的彝族史诗《阿诗玛》也通过不同的语言译本走向了世界,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目前,大部分学者和专家主要还是关注少数民族的典籍英译研究,而少数民族文学的其他体裁的作品如诗歌、谚语、童谣和童话的英译研究屈指可数,而关于少数民族民间童话体裁的英译研究几乎没有涉及。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niu2.jpg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隶属中国四川,位于四川和云南省的交界处,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凉山彝族奴隶制度还完整地保存着。因此,凉山彝族的民族典籍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起步更晚,关于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民间童话体裁汉译版的收集整理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而凉山民间童话的英译研究目前只有一篇,高吕斌2018年发表的题目为“目的论关照下的凉山彝族童话故事集《神笛阿牛》中特色词汇英译”的论文,开始对凉山彝族民间童话英译的初步尝试。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英译作品空白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文学研究者对凉山彝族民间故事的汉文版收集整理,到201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由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著的,由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凉山彝族文学文化丛书,收集整理出大量的凉山彝族民间童话,尽管在众多优秀经典的彝族文学作品中,民间童话只是其中的一种非主要的文学体裁,但是,彝族民间童话是彝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独特的民族智慧、艺术天赋集体口头创作,并世代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在这些童话幻想中,不仅留下当时彝族劳动人民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的印记,更寄寓着他们的理想追求、赤诚情怀、奋斗精神,展示着彝族人民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因此对其的英译活动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民族文化价值。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两年,彝族专业学者和高校教师开始对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着手进行理论性英译研究,但对于相关凉山彝族的耳熟能详的经典民间童话的英译工作仍处于零起步,彝族民间童话作品记载着久远年代的彝族文化和古老辉煌的彝族历史,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相关英译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大量的基础工作的完成,为丰富凉山彝族民族文学英译作品做进一步的努力,从而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英译研究人员缺口大

凉山彝族的英译文学作品大多会经历两步走,先从彝文版翻译成汉文版,再从汉文版翻译为英文版,因此对于译者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译员具备文学作品英文翻译的专业技能,同时需要译员通晓凉山彝族宗教文化和彝族风俗文化,了解凉山彝族的发展史和民族特点。目前,通晓彝族语言文化又掌握英文翻译的研究人员缺口很大。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凉山彝族童话体裁的英译研究边缘化

民族研究和文献研究是民族学的研究重点,而翻译研究主要重心放在中国的传统经典的文学典籍和诗词歌赋,所以少数民族的英译工作长期处于边缘化。二十一世纪以来,凉山彝族的文学作品的英译工作一直在缓慢进行中,有西昌学院教授阿育几坡编著出版的彝族典籍《玛牧特依》和《勒俄特依》彝、英、汉对照版。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总体来看,凉山彝族的英译作品产量很低。一方面,凉山彝族文学作品的英译理论研究发展离不开学术界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研究,涉及民族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的交叉,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再加上彝族民间童话的汉文版收集整理工作起步晚,进度慢,缺少统筹,因此更难吸引学术界的目光和注意,那么对其作品的英译研究就更加冷门了。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未来发展策略

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工作也在近十多年才开展起来,各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中国西南,位于四川和云南省的交界处,属于偏僻落后地区。凉山彝族隶属中国四川,历史记载该地区彝族主要实行的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的社会制度,即奴隶社会制度。在凉山彝族民间童话中,存在大量反映凉山彝族奴隶制度下彝族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的记录,同时呈现出凉山彝族在特有的社会制度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因此,为了加强和优化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研究,针对上述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四个发展策略: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形成系统性英译研究成果

现阶段,少数民族民间童话的翻译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的是个人的,分散的,零散的特点,表现出基于某一翻译理论的试探式的,以某一民族童话作品为例进行实践性的英译理论研究和分析。缺少针对某一少数民族的民间童话进行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深入研究和分析。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文学文化作品的英译研究才刚刚开始,民间童话的英译研究才起步,还需要时间自由发展,但如果缺乏规划和统筹,可能会出现研究进度慢,成果散,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可以利用刚起步的劣势,转劣势为优势,把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的汉译英翻译工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交流活动项目,以有效文化交流和保存原味彝族民族特征为目的,一开始就进行宏观统筹,分步骤,分类别的英译研究。同时,统一规划,整合原始资源,收集整理出最佳译本集,然后有重点,有先后,做到不重复,英译出能够反映凉山彝族自身民族特征的高质量的经典民间童话的译作。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组建专业翻译团队,加强多学科合作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组建专业翻译团队,利用其研究能力和民族地域的优势,由彝族文学文化英译方面的专家学者带头,鼓励中青年教师学者的积极参与,形成老中青梯队建设,组成一支专业性强,有实力和有能力的高素质翻译团队。同时,建议在少数民族高校开展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关于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和创设传播地方民族文学文化方面的翻译实践项目,并在这些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专业人才,储备后备力量。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涉及跨学科,对译员的要求高,不仅仅有翻译学的专业储备就可以,也不是简单的汉译英。同时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工作还涉及凉山彝族语言、文化和历史。因此,要多加强多个学科的合作,从民族学、语言学和历史学方面让译员熟知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和语言表达规律,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翻译作品。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加强彝族文学文化作品英译研究的理论研究和英译活动,加强宣传彝族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吸引学术界更多的关注。为促进民族文学文化的世界传播与交流,建议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合作。与民族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彝族民族特征的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与地方企业合作,推动彝族文学文化作品的国际传播和交流。同时,积极地多途径申报相关研究的不同级别课题和项目,持续性加大,加强和加深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建立彝族特色词汇英语语料库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构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作品的英译工作应该注重讲好中国少数民族故事,主动积极地掌握少数民族的表达意愿和表达方式。作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彝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彝语和文字彝文。在进行的彝族典籍和文学作品的英译研究和实践中,反映彝族民族特征和文化的彝族特色词汇多次被提及和翻译,但由于这些研究和翻译的行为分散化和个体化,出现了不同译法和不同英译版本的现象。因此,发展凉山彝族民间作品翻译研究的过程中,建议可以集中力量,建设彝族特色词汇英译语料库,逐步形成准确的、统一的彝族特色词汇的英语表达和英语表述。一方面为今后彝族典籍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参考服务;另一方面,形成统一规范的彝族特色词汇英语语料库,能够更好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民族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特征,从而进一步实现文化自信。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

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研究刚起步,缺少英译作品,理论研究还未形成模式,困难重重,整个研究还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但我们要坚信,抓住时代机遇,加强彝族文学文化的英译理论研究,积极进行彝族民间童话的翻译实践活动,利用好各种资源,一定会形成优质的凉山彝族民间童话英译作品,为世界了解中国彝族文化提供服务,为世界传播中国彝族文化作出贡献。zO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邢楠.文化语境影响下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困境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7(10):162-165.
[2]马砚涛.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现状和未来[J].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6(3):313.
[3]梁旦.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现状评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6):63-64.
[4]苏斐然.彝族民间故事的现代价值[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8.
[5]陈兴贵.彝族口头传统与民间文学的社会文化功能[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6):70-73.
[6]殷子宝.论彝族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J].群文天地,2010(10):87-89.

作者简介:雷惠(1981-),女,彝族,硕士,西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化,翻译。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翻译研究—以凉山彝族传说童话集《吹笛少年与鱼女》为例,YZWH2028。
原载:《智库时代》2021年16期;文字来源:搜狐号-藏书老王;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