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安宁河谷流域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实践、问题与见解

作者:​杨收作 发布时间:2024-07-07 原出处:​《彝学弘论》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安宁河长326公里,随横断山脉走向呈南北流向,河谷流域面积1115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民族聚居区。
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nninghe1.jpg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宁河谷地区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得到了蓬勃发展,它与生态旅游、特色旅游整合在一起,占据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大半壁江山”。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体推进,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在安宁河谷地区已经成为了“朝阳产业”,逐渐凸显出了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对于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各族群众经济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巩固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规模增长的同时,安宁河谷自然生态环境受影响、文化多样性保护缺乏有效措施、旅游产业属性在发展进程中的不协调性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成为安宁河谷民族文化旅游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nninghe2.jpg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西昌市开发安宁河谷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实践

20世纪60年代,安宁河谷地区是国家进行“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与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等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项目,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当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该地区后,写下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著名题词。40多年后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的发展规划,并即付诸实践,且开局顺利,初期发展效益良好。这些,就是西昌市开发安宁河谷流域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宏观背景,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性条件。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西昌市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西昌市位于安宁河谷流域中段,面积2605平方千米,人口7l万,有汉、彝、回、蒙、藏、傈僳、苗等20余个民族,是典型的民族杂居区。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年来,西昌市民族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十大亮点: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旅游产业成为民族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二是凉山州首府、安宁河谷中心城市这一多民族和谐发展的地域文化旅游价值更加彰显;三是全市旅游“六要素”功能也已配套,发挥出了体系功能;四是民族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切实完善;五是以民族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宣传营销多点开花,影响力倍增;六是旅游节庆活动全新策划,以彝族火把节、彝族年为中心的各项旅游活动推出;七是安宁河谷乡村旅游、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从无到有,成为旅游产业的生力军;八是旅游文化体育有机结合联动发展;九是“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在西昌市成功举办,引发了四川旅游“蝴蝶效应”;十是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科学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有序时期。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西昌旅游产业,现已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单一型到复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化、景区带动型向景区、城市双带动型、过境旅游向旅游目的地的五大转变。到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西昌市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之一。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昌市致力于开发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形成了安哈镇螺髻山旅游、开元乡彝家乡村、安宁河谷中段“乡村八景”等文化旅游的突出景点。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螺髻山彝风情——安哈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真实的写照就来自于安宁河谷中段的安哈镇。安哈镇是西昌市唯一的彝族建制镇,位于西昌市东南30公里,地处安宁河谷东岸一侧的螺髻山山麓,幅员144平方公里,属二半山及高山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月里,安哈镇漫山遍野雪白的梨花,体验彝族浓郁风情成为大家亲近自然的首选。安哈镇依托彝族民俗风情打造的“螺岭彝风”,别具特色。游客来到这里,螺髻山4A级风景名胜区那迷人的景色,千亩梨花园、万亩原始森林的美妙与神奇,仙人洞那亿年的幽深、神秘会不断激起你的探秘欲望。还可以观看彝族同胞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方式、民居、婚俗、歌舞、服饰、民俗。浓郁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神奇毕摩表演、彝族歌舞让人如痴如醉,螺髻山牦牛奶、牦牛肉、彝家腌肉制品、野生菌让人大饱口福。吸引了俄罗斯等国外以及国内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成都等各大城市的游客及广大“背包客”慕名前来。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彝族村寨旅游新景——开元新村

位于安宁河谷中段西岸、牦牛山脚下的开元乡,是一个彝族乡,在彝区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的总体要求,投资2000多万,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了一个民族文化浓郁、生活功能齐备、乡村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文明、适宜人居、旅游、休闲的彝族新村。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元新村安置点项目建设是西昌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反哺农业,农业促进工业”、实现一二产业良性互动的一项新模式。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实施中,坚持把安置点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打造安置点,使彝族群众由过去分散居住到现在的统一规划安置,极大地改善了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修好了与西昌市城区连接的柏油路面,进行了美化房屋、打造入户路、改水改厨、做到了通风采光,安置房及安置点内的水、电、路、沼气、太阳能、电视接收设备、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于2011年4月20日竣工,74户搬迁彝族农户已陆续入驻新村;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涉及的“七个一”项目和房屋风貌打造,交通道路、安全饮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完工,通过验收。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元新村的建成,改善了人居环境,突出了民族村寨文化特色的感观,为发展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创设了基础性条件。现在,开元新村作为民族村寨文化旅游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知晓。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和彝区经济发展,得到了发展。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安宁河谷民族文化旅游特色——西昌市“乡村八景”

2006年以来,西昌市努力拓宽发展视野,开发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特色项目,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利用安宁河谷流域自然、气候、生态、人文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深入挖掘民族村寨文化、乡村旅游特色的潜在优势。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昌市推出的“乡村八景”是:茅坡樱红、桃瑞月华、桃源农庄、凤凰葡园、荷色生香、鹿鹤烟黄、螺岭彝风、榴开客家,分布在安宁河谷流域两岸的民族村寨、河谷乡村,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八景”的成功打造,是建立在安宁河谷乡村、民族村寨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吸引力的民族村寨传统劳作、备受欢迎的农产品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将传统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策划实施,注入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旅游营销上采取了强化措施,实现了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成功探索出了具有西昌特色的。“政府上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农家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模式。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nninghe3.jpg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开发安宁河谷流域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笔者总结分析了安宁河谷中段的西昌市发展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发生与发展的实践过程,并实地考察了与西昌市旅游有着相似属性的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灵山寺景区、德昌县漂流河景区、安宁河谷流域末端的攀枝花市二滩水库景区等大多数安宁河谷流域旅游景区,进行了以旅游身份进入的调研考察,也进行了以产业角色身份进入的专题咨询。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整个安宁河谷流域的始段、中段、末段的3州(市)6县(市),3州(市)即凉山州、甘孜州、攀枝花市,6县(市)指九龙县、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米易县、盐边县,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正在蓬勃兴起。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宁河谷流域村寨旅游的开发,应该思考以下问题: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怎样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纯洁性?

现阶段,在一些局部区域的旅游景点,可以说是文化生态环境“鱼目混杂”,文化旅游行为“良莠不辨”。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西南地区居地僻远,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少受外来文化的渗透,比较多地保留了诸多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习俗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得以方兴未艾发展的基础。随着旅游经济的异军突起,各民族地区大多把发展特色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这无可指责,但在实际运作中,一些景区迎合了一部分游客的媚俗心理,陆续推出了一些庸俗的文化旅游节目,以赚取低层次的“眼球”、“笑声”、“游客满意度”和经济利益。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出现了“假文化”、“伪文化”、“媚俗文化”等造假现象,使得原本纯净的、纯洁的民族文化掺进了“杂质元素”,使民族文化呈现出了鱼目混杂、游客真假难辨、甚至于以假作真、进而否认母本文化的现象。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如,有的景区编造所谓的“历史典故”,炮制“图腾信仰”,随意篡改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又如,由于景区的“故事”和导游素质不高,游客产生了对摩梭人“走婚”的误读,将一个民族有条件、有规律的习俗解读为“行为低俗”、“原始”、“野蛮”。再如,一些景区把原本就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简化为便于导游记忆、解说的“一个四言词语十一个故事情节”的现象。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就导致了民族文化纯洁性的破坏,偏离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和固有的存在价值,破坏了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原生态,使得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失真,纯洁性降低,进而失传。同时,这一做法也伤害了各民族群众的感情,对该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也带来了负面效应。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资源是民族地区(或土著民族地区)纯洁的传统文化和本真的生态环境,由于民族村寨的人口规模小,分布集中,因此民族旅游资源亦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和异质性的分布特征,相比于其他旅游地,较易形成具有垄断性的旅游品牌。因此,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纯洁性,就成为今天我们必须要思考的基本问题。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如何遏制文化差异性日益缩小的趋势?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是整个安宁河谷流域以及西南民族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之一,它是独特的,潜藏着巨大的、长期性的旅游开发价值。其旅游景观之所以受到远方游客的青睐,省外以及国外游客至今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怀着一种比较浓厚的探秘心理,就在于当地文化的差异性。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论,可以这样说,差异性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附注旅游实践、积极旅游消费的第一诱因。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安宁河谷开发热潮的兴起,一些县市加快了以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普遍加大,许多乡村和民族村寨的原始风貌发生了变异。村寨原有的道路不存在了,被新修的、方向变异的、沥青水泥路面所代替;开始大兴土木,改造传统的民居,代之以新的、钢筋瓷砖的、有现代元素的建筑;许多村民放弃了田间劳作,布点经营小商店、小餐馆,专门接待游客;民族村寨的一些传统生活习俗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民族村寨原有文化环境的变异,也日渐趋于现代化、城市化,其文化差异性随之缩小,代之以同质性渐次扩大,这将势必为安宁河谷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难度。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怎样面对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的困境?

从村寨旅游设施方面看: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分布在安宁河谷流域两岸的民族村寨旅游景点,数量还不少,但小而分散,旅游商品缺乏;旅游服务的专业能力不够,能提供食宿服务的家庭旅馆大多服务意识差,卫生条件差,住宿的价格当然低;接待人员水准偏低,大多村寨旅游没有形成导游制度,少数村寨有导游,但接待眼光短浅而“一次性宰客”;旅游展示节目少,数量单一,内容单调,不具有丰富多样性;同时,村寨对自身民族文化整理不够,村寨文化素养的表现力、表现深度也极为有限;等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就导致了游客逗留时间短,定向选择了一部分游客,拒绝了一批有消费能力的游客,客观地造成了游客少,游客逗留时间短,降低了旅游消费水平,制约了村寨旅游的规模性、上档次的要求。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客源方面分析: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安宁河谷民族村寨旅游的游客,多为居家旅游,以家庭成员组成的客人为主,这一部分客源逗留时间为5~8小时,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也不高。成都、重庆以及省外游客多以中青年男性游客为主,总体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均较高,但他们大多选择临近西昌、冕宁、德昌、米易、攀枝花等地市区、城区的村寨,能够当天往返,吃完午餐,就匆匆离开。此外,还有一些“背包客”,消费水平不高,逗留民族村寨的时间也不多。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安宁河谷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中,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并非是游客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水准问题,也不是游客的经济能力所限的问题,而是民族村寨文化旅游项目自身的问题,包括这一项目的产品设计、发展定位、营销策略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反映。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怎样协调村寨旅游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在安宁河谷流域,发展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应该大有作为,其潜在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从这个河谷流域现在的运行趋势,就足以说明。但旅游产业发展的另一方面是: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就势必带来该地区自然生态的破坏,降低生态环境质量。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存在,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业,必须顾及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及其脆弱的客观现实。任何开发行为,必须有相应的环境评估制度,采用严格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此前提下,方可施行。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寨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产业,涉及生态、文化、交通、食宿、通讯、社会秩序等多个方面。发展安宁河谷流域民族村寨文化旅游,除了以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游客之外,还需要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社会秩序管理,以满足游客多样属性、不同品位的合理需求。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nninghe4.jpg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发展安宁河谷流域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之我见

随着文化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逐渐凸显,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也具有新的特征。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总结分析了安宁河谷中段的西昌市开发民族村寨文化流域的实践经验,并实地考察了安宁河谷流域的始段、中段、末段的3州(市)6县(市)的大多村寨旅游景点,也先后考察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等一些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在考察调研的实践中,把过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这一主题上,边观察,边访问,边沉思,有着颇深的感受。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分析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自身属性与行业发展诉求,笔者认为: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兼顾多元性

安宁河谷民族村寨旅游要兼顾多元性:作为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而颇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产业形式,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要侧重于凸显民族传统的多元文化,兼顾多元性,以多元文化为主轴,平衡村寨旅游中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凸显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多元特色。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注重微体验

在安宁河谷地区,大多是汉、彝、傈僳、回族等民族杂居,领略各民族的习俗文化、生态文化的村寨旅游,势必要侧重微体验。要重视村寨旅游这一微观层面的文化体验,即侧重“微体验”“细胞旅游”,在微体验、细胞旅游的过程中,弘扬民族精神,保护、延伸民族村寨特色文化。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把握“三质”整合

鉴于旅游、水电、矿山等产业经济的发展,安宁河谷地区民族村寨旅游要把握“三质”整合,即在河谷地区乡村旅游、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发展进程中,要力求平衡把握民族文化特质、自然环境生态品质、旅游经济产业性质这一“三质”属性,要求把握“三质”整合,兼顾开展以此为基础的多样性的各种旅游活动,并研究解决在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Ia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原载:禄文斌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1月1出版,《彝学弘论》;文稿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网易号-凉山州智慧旅游,摄影:王强 李顺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