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阿古扎摩“彝画”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何晓玲 发布时间:2024-06-24 原出处:《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 年12 月 点赞+(

摘要:彝族作为中华民族中重要的一员,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数艺术家为传播和发展彝族民间美术作出不懈努力。介绍“彝画”概念提出者和研究者阿古扎摩的“彝画”作品,分析其美术作品中如何通过蕴含的彝族史诗和民族风情,对民族精神文化进行阐释;通过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入现代绘画技法,使其“彝画”作品表现手法多样;通过对彝族“三色文化”的运用及创新,传承和发展了民族优秀文化,阐述阿古扎摩对凉山彝族文化传播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彝族;阿古扎摩;彝画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一、引言

彝族绘画起源于何时,今无可稽考,据查,在距今约 2 200 年前的古滇国时期,彝族就创造了许多灿烂的艺术,如:虎节面具跳神活动、角形酒杯、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滇池青铜艺术、云南昭通东晋太元年间的墓室壁画等,表现方式大多以毕摩宗教绘画为主,多用于经书插画,造型极为原始,古朴抽象提炼,风格异常独特。而其他绘画艺术,如民间岩画、壁画、木牌画、器皿漆画等,多借助服装、建筑、手工艺品为载体而存在于民间。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彝族绘画发展相对缓慢。80 年代,第一批本土彝族画家开始涌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彝族绘画——凉山“彝画”,才在丰富多彩的彝族民间艺术文化中发扬光大。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画”是凉山彝族艺术家阿古扎摩(卢德福)80年代提出。作为凉山第一批本土画家,阿古扎摩经过40 多年的潜心研究和艺术实践,提出了“彝画”的新概念。所谓“彝画”,是通过绘画的艺术手段,表现蕴含彝族生活、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画种,是彝族画家第一人称艺术心理活动结晶的涌动,是用彝族的母语与观众直接的对话交流。[1]阿古扎摩对“彝画”观念的提出,填补了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中关于彝族绘画的空白,为彝族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古扎摩在长期的艺术教育和对中国彝族美术的创作与研究实践过程中,先后走遍凉山的山山水水,走访大量彝族民间艺人和彝族群众,收集和积累了丰富的彝族民间文化原始资料,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其“彝画”作品以独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具特色的漆刻画、沥粉堆金、油画为主,内容涵盖了彝族史诗、宗教、文化、语言、民族风情等,表现技法独特而多样,既吸收了彝族民间艺术精髓,又很好地借鉴了西方现代绘画构成和装饰手法,色彩明快浓烈,充分体现了彝民族的“三色”文化观,展现出浓郁的彝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阿古扎摩的“彝画”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大展,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州级奖项,并被海内外人士广泛收藏。品赏阿古扎摩先生的绘画作品,从中能体会到深邃的彝族文化功底和对彝族文化的深深热爱,朴实而深厚的民族情感,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画”蕴含丰富的彝族史诗和民族风情,传播民族文化

中国彝族绘画在传统的彝族毕摩宗教绘画基础上演变发展。“观物之表而绘物之里,反其道而行之”是凉山彝族毕摩独特的绘画技法。[2]这种绘画理论来源于彝族人民最讲究的“根骨”意识,体现在彝族人民精神领域的“骨气”等。彝族绘画实际上是一种“道释”绘画,它的主要功能在于驱魔、镇邪、祈福,体现社会生活的平衡与和谐,展现一个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阿古扎摩的“彝画”作品始终以彝族族群的信仰和精神入手,内容丰富,涵盖了彝族民间史诗、毕摩苏尼宗教活动、平民生产劳作、日常生活、传说故事、节庆活动等,从多方面展示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场景及精神文化特质,是了解彝族文化的一道窗口。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漆刻画作品《支格阿尔》(图1),表现的是彝族史诗《勒俄特依》“支格阿尔”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无论是口传民间文学,还是浩如烟海的古彝文典籍的传承,“支格阿尔”都牵连着中国彝民族的历史渊源,联系着彝民族的古老文化,支格阿尔是远古彝人征服和战胜大自然的典型代表,也是彝族人民顽强精神的体现。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01.png

图1 漆刻画《支格阿尔》

在阿古扎摩的这幅漆刻彝画作品《支格阿尔》中,以崇高、向上的长方形作为画面外框,用平面手法塑造了一只彝民族精神崇拜的雄鹰居于画面主体部分。在鹰身正中,以线面结合的手法,描绘神龙鹰的儿子支格阿尔射日射月,治理天下的英雄形象,英雄身后的曲线和跳动的块面暗示着大地的动荡不安;在雄鹰的翅膀上,用木刻刻线造型的手法,表现支格阿尔制服神马、力降诸凶、射日射月等治理天下的传说故事片段,背景的空白,借助彝文语言文字描述史诗故事,上下花边,刻、绘彝族民间图腾日、月、云、海图案,整幅作品大气、雄壮,将支格阿尔的英雄传说故事和彝族文化浓缩在画面中,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02.png

图2 漆刻画《阿莫尼惹》之《序歌》

阿古扎摩历经数年,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彝族民间文化和习俗的彝画作品。除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漆刻画系列作品外,还有彝族民间流传广泛的叙事长诗《阿莫尼惹》漆刻组画(图 2、3、4);表现彝族宗教文化的《毕摩》《苏尼》,表现民族风情的《织》等漆刻作品;表现彝族民族风情的《火把节传说》沥粉堆金组画,表现彝族幸福生活的《夫妻》油画组画等。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03.png

图3 漆刻画《阿莫尼惹》之《生日》

《阿莫尼惹》是一部流传很广泛的叙事长诗。它描述妈妈的女儿童年生活充满着诗一般的幸福。而长大成人后,被家庭和家支包办婚姻,受尽酷刑,被迫屈从,过着没有爱的炼狱般生活。阿古扎摩将此叙事诗归纳成序歌、生日、童趣、成长、定亲、思念、酷刑等十幅画来表现,用绘画作品的形式描绘这一民间故事,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现代彝人对旧的包办婚姻的血泪控诉。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04.png

图4 漆刻画《阿莫尼惹》之《酷刑》

毕摩(图5)是彝族民间的神职人员,精通天文地理、历史、军事、医药、医药、语言文学艺术等,是彝族宗教文化的传承者,是沟通天堂与人间的祭师,是彝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享有崇高的地位。苏尼(图6)是彝族民间为病人驱鬼除病的巫师,在民间享有一定的威望。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05.png

图5 画作《毕摩》

tu06.png

图6 画作《苏尼》

欣赏阿古扎摩的“彝画”,就像在读凉山彝族史诗、在感受浓郁的凉山彝族风情。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画”表现手法多样,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借助特定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来构造自己的形象和情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是艺术创作最难得的元素符号和背景文化。阿古扎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丰富多彩的彝族民间文化及艺术进行合理采撷,有机组合,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在他的彝画作品中,融合了彝族服饰、漆器、金属工艺、建筑、毕摩宗教绘画、彝族文字等多种彝族民间文化艺术元素,使“彝画”更加“彝化”,使作品更富“彝味”。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从古老的彝族毕摩画中得到图画叙事式的启蒙,从彝族人对“骨力”与“根骨”意识的强调中体验彝画的精神内涵,在他的彝画作品中,吸取了彝族民间传统木质漆器的雕刻工艺和着色方法,从彝族金银器工艺中吸收了用线造型的手法,从造型古朴的彝族民间建筑中学习了简洁大方的结构关系和雕刻技法等,借鉴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渲染方法,以及西方印象派的色彩观念和现代装饰构成手法,使他的“彝画”作品层次丰富、技法多样、构图大气、色彩丰富,具有丰富而强烈的视觉装饰效果和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其多年的艺术作品,除具代表性的漆刻画、沥粉堆金,还有油画、版画等,表现技法独特而多样,体现出阿古扎摩扎实绘画功底和勇于探索精神。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史诗《勒俄特依》漆刻壁画系列作品中,《居木三兄弟》(图7)借鉴彝族毕摩画的图画叙事式,遵循彝族传统绘画画面不讲究透视,以点、线造型,平面、多维、散点的构图和视觉观念,构图采用上、中、下的壁画形式,平面横向展开叙事,在表现技法上吸取了多种彝族民间文化艺术元素和表现技法,用漆、刻、画的手法描绘丰富的传说故事,作品的中心部分借鉴西方空间叠加的构成方式,方中带圆,圆中套圆,构成稳定而又有运动感的视觉中心。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7.png

图7 漆刻壁画《居木三兄弟》全图

圆中心的主体人物居木三兄弟(图8),是用彝族毕摩绘画“画龙画虎先画骨”“观其外形必从骨始”的造型结构观念,以彝族民间漆器以线造型,勾画填色的手法,以中国工笔人物铁线描法勾勒强健有力的主体人物形象,方、圆之间的空隙部分,采用彝族漆器和建筑雕刻技法雕刻图腾纹样,形成画面凹凸层次和丰富的肌理效果,画面第二主体部分为上、中、下三层,用彝族民间建筑雕刻工艺和漆器平面造型手法,细致描绘史诗中 20 多个传说故事,通过图画叙事式的表现方法描述居木三兄弟救死扶伤、传宗接代的古老传说故事,道出中华民族本是同宗同源,同根同祖的道理;画面的第三层次背景空间,借鉴了彝族传统金银工艺手法,用木刻代替金属材料,用细致雕刻勒线造型的手法,表现精致丰富的植物纹样图案,表达了中华各民族盘根错节的民族大团结关系,画面上、下花边,借鉴了彝族民间漆器工艺,先用漆器朱砂色平涂底面,再用木刻勒线雕刻,表现神话传说故事,同时融入彝族语言文字,借助彝文字形的方正,形成画面的块面感,通过彝文的字义,解说传说故事,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这种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画面主体突出,层次丰富,作品的形式感、装饰感强烈,极具民族特色。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8.png

图8 漆刻壁画《居木兰兄弟》局部

阿古扎摩的“彝画”作品表现手法多样,还体现在其“沥粉堆金”系列作品中。《口弦与玛瑙》(图9)作品借鉴传统的建筑彩画工艺和彝族民间金属工艺,结合现代装饰技法,将胶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状物,装在尖端有孔的管子里,按线条、图案挤按描出隆起的花纹,再在上面涂胶后贴以金箔,制作出有立体感、层次丰富、装饰性强的艺术作品。阿古扎摩的“沥粉堆金”作品是对民间艺术的有效传承与创新。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9.png

图9 沥粉堆金《口弦与玛瑙》

阿古扎摩的油画作品,融汇中西,这些油画作品,依然以彝族传说故事和彝族人民生活、生产情景为主要内容,用西方绘画的材料和技法,表现具有彝族民族特征的故事与审美精神。如《北斗星座》(图10),保持了彝族漆画和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风格,以彝族传统色彩红、黑、黄的“三色”元素组织画面,在表现技法上,借鉴中国重彩画技法,在深色底子上堆、涂、盖,用色块间留出的线条勒出造型。作品既有彝族漆画的构图特征和色彩效果,又有油画丰富的肌理感和笔触感,使画面显得更加厚重而丰富。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10.png

图10 油画《北斗星座》

四、“彝画”运用三色文化,阐释和创新民族精神

每个民族因地域、文化习俗的不同,有不同的色彩喜好,色彩文化是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同各民族的精神紧密相联,使色彩具有一定的民族象征意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人民逐渐形成了尚红、尚黄、尚黑的“三色文化”,并赋予了“三色”博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大地万物的关系,彝族“三色”是彝族色彩美学中提炼出的色彩之“根”与色彩之“本”或“色彩之源”,是一种传统的色彩习俗。在彝族人民内心,黑色是“大地”,代表天地之本色,象征着民族的尊贵与庄重,彝人喜欢用黑色,在生活用具、服饰、建筑中都有体现,难怪彝族人自称“诺苏”“尼苏”等,意为“黑色之族群”;红色是“火”,代表火焰、血液,象征着民族特有的勇敢与热情,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彝族“火图腾”崇拜的标志性色彩;黄色是“金”,代表美丽、光明,象征着“富裕”、吉祥”,是太阳的光辉和民族不屈精神体现。红、黄、黑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浓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三色文化”影响着彝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进而渗透到民族的审美意识、文化观念中。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11.png

图11 沥粉堆金《火把节传说》之一

在阿古扎摩的彝画作品中,充分保持并灵活运用彝族的“三色”色彩观,并在三色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现代装饰手法,使作品色彩单纯而丰富。阿古扎摩沥粉堆金作品《火把节传说》之一(图11),整幅画面以红、黄、黑三色调配,背景以庄重、大气的黑色为底,代表了厚重的土地,黑色底子上彝族文字和图案以饱和的大红表现,充满力量感和生命力。画面中心部分渐变的黄色即提高了画面明度,体现出火把节燃烧的火焰;中心主体是火把节之夜歌舞的彝族人民,作者以黑色表现,舞动的人物在明亮的黄色衬托下格外醒目,人物黑色体块上用黄色线条勾勒细节,使人物形象大气、突出、有力,沉着而充满力量感;画面上下边框配以黑底红色为主的具有彝族象征意义的图腾纹样,与主体色彩相呼应,构成上形成强烈的装饰美感。这种红、黄、黑三色的穿插运用,使画面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形成丰富的空间感和韵律,使画面丰富而统一,表现出彝族人民大方、热情,营造出火把节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12.png

图12 漆刻画《织》

在彝族传统色彩“红”“黄”“黑”三原色的基础上,阿古扎摩先生注重蓝、绿、白、紫自然色彩的引入和合理利用,他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反对泥古不化,反对照抄自然,并且大胆探索创新。如漆刻画作品《织》(图12),不仅保持了红、黄、黑三色,而且背景黑色中加入绿色扣饰图案,用白色包围图案边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沿,让图案有编织的痕迹,营造出独特的美感,绿、红、黄、白、黑的色彩搭配,让画面大方、丰富、活泼,增强了画面的节奏和动感。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结语

艺术家不只是用眼睛去观察事物,而要用心灵去融入世界,“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越有世界性,越有先进性”。作为彝族画家,阿古扎摩一直致力于彝族绘画的传承与发展,立志于将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阿古扎摩的“彝画”作品,是画家在用自己的画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民族的面貌,让自己的灵与族群的神灵对话,让世人领略来自彝民族的文化、生活与精神,这就是“彝画”的社会价值体现,也是阿古扎摩终身追求并努力奋斗的目标。AK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参考文献:
[1]阿古扎摩.彝画---阿古扎摩作品集[Z].西昌燃点图文设计有限公司,2014.
[2]瓦其比火.瓦其比火画与论[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
[3]罗勇.凉山美术作品选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凉山彝族绘画研究(YZWH1402)。
作者简介:何晓玲(1973—),女,四川西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彝族民间美术。
原载:《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年12月;文字图片来源:《西昌学院学报》官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