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浅析《周易》对彝医理论形成的影响

作者:宋一男 汪剑 谢洲 发布时间:2024-05-07 原出处:《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2年6期 点赞+(

摘要:彝医作为彝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认识、研究人体及疾病的过程中,受到彝族文化及彝族哲学思想的影响,而彝族文化亦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医在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汲取了以中华文化经典文献《周易》为源头的易学思想的精髓。导源于《周易》的阴阳学说、八卦理论、河图洛书及《周易》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特点对彝医理论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周易;彝医;阴阳;八卦;河图洛书;认识论;方法论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彝族自有其民族语言开始,便逐渐产生了在族内口耳相传的本民族的医药诊疗知识,彝族先民的医药治疗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追溯原因和本质,建立彝族医药理论。这些理论的诞生不仅以医疗实践为基础,还受到了彝族文化的影响。在彝族文字(符号)诞生之后,这些医药理论便被以文字的形式详细记录流传于后世。根据文献考究,彝族的先民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氐羌族,氐羌族是伏羲的嫡出子孙,亦是上古伏羲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同时,在诸多彝族方志、碑刻文献中均可见到类似“忘形宇宙之中,寄傲羲皇之上”的描述,可见彝族文化的形成秉承了中华上古文化[1-2]。彝族医药体系是以阴阳疗疾理论为核心的,阴阳疗疾理论的形成则是受到伏羲八卦先天之学的影响。《周易》冠居群经之首,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后世经杨雄、王弼、程颐、朱熹等诸多学者的阐释,形成了“汉易”“宋易”等以《周易》为根源的易学体系。《周易》不仅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阴阳学说、八卦理论的起源之作,也是象数派易学河图洛书理论的源头。对现存的彝文古籍文献《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等进行研究,发现《周易》对彝医理论形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所导源的八卦理论、阴阳学说、河图洛书理论为彝医所直接引用,而且在彝医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从《周易》对彝医理论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彝文古籍文献中的彝族医药

彝族医药自远古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便已萌芽,自汉代之后出现了运用地方彝族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医疗模式,例如《彝族医学史》引《诸葛亮集》中的记载:“孟获之兄名节,以芸香解军士哑泉之毒。”这便是彝族药物治疗疾病的佐证[3-4]。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逐渐形成了既受中原文化影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医药理论,至明清时期大量彝文古籍文献形成,其中彝医的基本理论、核心概念、认识方法、思维模式等相关内容主要被记录于彝医医经类典籍中[5]。近年来随着彝医古籍文献的发掘工作不断地深入,有研究学者认为,彝医医经类典籍主要包括《宇宙人文论》《西南彝志》《八卦天文历算(一)》《董怀兴<彝文古籍译注>手抄本》等[5],其中以《宇宙人文论》及《西南彝志》最具代表性[6]17。《宇宙人文论》彝文原名是《土鲁黎咪》,对于该书成书年代仍具有一定争议,目前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大约成书于唐朝中叶至宋朝末年[6]17,亦有学者认为形成于清代[5],彝文原本已经不存,只是以抄本形式流传[7]。书中记录了彝族先民在观察宇宙天文及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并将这些哲学思想运用于基于对人体和疾病认识而形成的生命观[8]。《西南彝志》则是彝族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史诗类著作,该书大约于清康熙三年至雍正七年间写成[9]4,其中第二至四卷阐述了彝族对自然环境的调适,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及药物、心理治疗方法等[10]。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周易》对于彝医哲学思想的影响

2.1 《周易》阴阳学说对彝医清浊、哎哺理论影响 清浊二气学说是彝医“三气”理论的组成部分,“三气”是指元气、清气与浊气。元气一分为二,分化为清浊二气,二者具有对立统一的特性,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彝族源流》中提到天地未生,宇宙混沌之际,随着宇宙运动的相互推荡,蕴生清浊二气,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11]。《西南彝志·日月二象》对清浊之气的产生的描述:“上古天未产,地未成形时,苍天先产生;哎未产生,哺未出现时,先产熏熏清气,沉沉浊气。”[9]138说明了清浊二气的性质分别为升腾的和沉着的,清浊产生之后,形成了天与地,继而化生了世间万物。《西南彝志·论十二属相》:“十二层天下,充满清浊气,产生万物,又不断变化”[9]377正是对这一理论的描述。《毕摩文化论》中载有一幅“人体在宇宙间”图,图中一人左手持物示清,右手持物示浊,左右表示清浊平衡之意,这是彝族文化中对清浊平衡的示意[7]。由此可知,清浊二气具有性质相反、同根同源、平衡协调、对立统一的特点,与阴阳学说相应。哎哺的性质,与清浊二气类似,亦是天地产生的根源。《西南彝志·封锁着的天地》:“上古天未产,地还未生时,先有苍天哎,先有大地哺。哎聚牢成天,成为天的根。哺聚固成地,成为地的蒂。”[9]15《西南彝志·叙哎哺根源》谓:“哎与哎相交,哺与哺相配,它俩又结合,各种哎,各样哺形成,产生了苍天出现了大地……成了苍天,成了大地,是哎哺生成的。美好的天空,是哎哺合成的。碧海青天,哎哺是根源……哎哺的根源,生于宇宙间,哎哺阴与阳,二者系同源。”[9]54-56哎哺是化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它们同生自宇宙,二者乃同根同源。在彝语中,“哎”为父、为男、为乾、为天,“哺”为母、为女、为坤、为地。哎哺相互作用产生了天地万物,也是人体化生的根源,这一认识同样与阴阳学说相应,也体现着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11]。《周易》是阴阳学说的起源之作,在各个篇章及挂爻辞中有大量关于阴阳学说的叙述,如《易传·系辞传》“一阴一阳谓之道”即是直接指出事物具有矛盾对立、互相转化的自然规律。又言“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是以天地尊卑之位道阴阳对立之理。再言“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12]617-622更是直接指出阴阳平衡协调之重要性。《宇宙人文论》中还提到:“清浊二气的运行结果,从宇宙四方识别冬、春、夏、秋四季……春天发生,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冬天贮藏。这都是清浊二气运行而引起的发展变化。”[13]72这是对清浊二气消长转化思想的描述,《周易》中阴阳太少“四象”理论实则就是阴阳消长转化的体现,因此彝医清浊消长转化的思想来源亦是受到《周易》的影响形成的。总之,彝医对清浊、哎哺的认识与起源于《周易》受自然朴素唯物主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阴阳学说在基本内涵上别无二致。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周易》八卦理论对彝医八卦理论的影响 八卦是古时先民在观察自然界及其现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用以象征和归纳自然万物万象的一组符号。《易传·系辞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2]653详细描述伏羲创制八卦的情形。《易传·说卦传》:“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巽为风,震为雷,艮为山,兑为泽。”对八卦表征的8种物质进行了叙述,又言“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子,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坎为少男,兑为少女。”[12]717-718而彝族八卦的创制亦是受《周易》八卦核心思想的启迪,彝族先民形成了本族的八卦理论,正如《西南彝志·论四象变八卦》所记载:“清浊气形成,天空明朗了,源出于哎哺。在那时间里,宇宙的四象,变成了八卦。哎(乾)为父哺(坤)为母,实勺时才清楚。加且(离)舍(坎)亨(兑)哈(艮),和鲁(震)朵(巽)六卦,是天生福禄根,说的是这样。”[9]352-356又如《西南彝志·宇宙四方的变化》中对八卦表征的不同事物进行描述:“坤变化生水,乾变化生火,离变化生木,坎变化生金,震变化生山,巽变化生土,兑变化生石,艮变化生禾。”[9]356-358而《宇宙人文论》对八卦及其对应事物的描述为:“哺(坤)变化生水,哎(乾)变化生火,且(离)变化生木,舍(坎)变化生金,鲁(震)变成高山,朵(巽)变成平地,哈(艮)变化又生金,亨(兑)变化又生木……鲁是长男,朵是长女,且是中男,舍是中女,亨是少男,哈是少女。它们和哎父哺母分居宇宙八方。”[13]38-41对比《周易》与彝医古籍文献中对八卦的描述可以发现,彝族先民在承袭《周易》先天八卦的时候,继承了八卦理论的核心内涵,即八卦的起源是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八卦产生后又被用于解释自然。但由于彝族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使用环境及语言环境等不同于汉族,因而在记录语言文字不同的情况下,八卦所代表的事物亦是有别[14]。见表 1、表 2。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1 《周易》与彝医古籍记载八卦表征事物对比

biao1.jpg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2 《周易》与彝医古籍记载八卦分属父母子女对比

biao2.jpg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易学“河图洛书”对彝医“五生十成”“十生五成”思想形成的影响

《易传·系辞传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周易》中只提出河图、洛书之名,但对河图洛书的具体内涵未加说明。河图、洛书的具体内容是象数派易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中蕴含深刻哲理,对易学及中国古代哲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周易本义》认为河图、洛书的图形乃取自邵雍所传,以《系辞传》所谓“天地数”而成。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于《易学启蒙》一书中详析“图”“书”之义,谓:“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12]57彝医古籍文献将河图称为“付拖”,洛书称为“鲁素”,由天数和地数组成[15],并将其形成过程总结为“五生十成”及“十生五成”。彝医“五生十成”“十生五成”的哲学思想和数理观念的形成,当是受到了宋代图书派学者据《周易》而演出的图、书形象的影响,这种象数模型最初被用于解释历法[16]。彝医对人体的认识建立在对天地自然及宇宙规律观察的基础之上,《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等彝文典籍都是通过认识天地自然、宇宙来认识宇宙生命的[17]。于是在这种“人体通天体”理论的影响下,“五生十成”“十生五成”的数理模型也成为了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的模型[18]。彝医古籍文献《宇宙人文论·五生十成》:“天数一变而生水,地数六就成水……地数二化而生火,天数七相应成火……天数三变而生木,地数八相应成木……地数四化而生金,天数九相应成金……天数五变而生土,地数十相应而成土。”并认为“二十五个白圈表示天,三十个黑点表明地,天数、地数共为五十五。”[13]54-56这些论述与朱熹论及《系辞传》对天地之数的记载几近一致。《宇宙人文论·十生五成》:“天数一与天数九发展变化,合而为十数……管宇宙的南、北二方。天数三与天数七发展变化,合而为十数……管宇宙的东、西二方。地数二与地数八发展变化,合而为十数……管东北、西南角。地数四与地数六发展变化,合而为十数……管宇宙的东南、西北角。”[13]60-66又与《周易本义》所谓“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的洛书图排布相同。可见,彝族先民对“五生十成”及“十生五成”的认识,是受以《周易》为根源的易学之影响而形成的。见图 1、图 2。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13.jpg

图1 五生十成图解

tu132.jpg

图2 十生五成图解

4 《周易》对彝医“天、地、人合一”整体认识论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先民通过对天地自然间万事万物的观察,经历世代积累的天文、地理、历法等朴素唯物自然知识,形成了“天、地、人合一”的思维方法。《西南彝志·舍根八十代》:“阳上升,阴下降,线样缠绕,雨样绵延。它俩又结合,有生命会动。”[9]203-204“有生命会动”的,包括宇宙间有生命的、会行动的所有生物,自然也包括人类[7]。《西南彝志·论人体和天体》谓:“人体如天体,这是真实的……人初生于地,五行生变化,充满了中央。五行中的金,就是人的骨;五行中的火,就是人的心;五行中的木,就是人的肝;五行中的水,就是人的肾;无形中的土,就是人的脾。”[9]418-419人体各组织器官均由天地间的自然万物所化生。而彝文文献《天地人生论》则认为宇宙间是先产生天,后产生地,最后产生人,并强调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清气往上升,牵起了天盖,上空的天体,这样形成的……浊气往下降,凝成了地底,广厚的地底,这样形成的……人气以运行,人体乃形成,有生命灵魂,有血又有气,这样有了人。”[19]这种以“天地之道”来研究和规范“人道”的思想,实则肇源于《周易》。《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认为天地乃万物化生的本原,这是对天地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而人作为生于天地之间的一个重要元素,自然也将其与天地自然密切联系起来。这种思想认识在《彖传》中多有体现,如《彖·颐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彝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将《周易》的这种思想进行了发展,《周易》中所论主要指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而彝医所论不仅局限于此,而是将其范围扩充到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改变。因此,彝医“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是在《周易》影响下形成的,但其内涵又不仅限于《周易》。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周易》“取象比类”方法对彝医方法论形成的影响

“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中国古代先民在自然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立的,是古代先民认识世界、阐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手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存最古老的文献甲骨文中就蕴藏了“象”的思维。《周易》以阴、阳爻组合的象涵盖万事万物的联系与变化,并明确提出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类万物之情”的思维方式。后世学者将其概括为“观物取象,援以比类”[11],即“取象比类”。这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广泛运用,彝族亦受其影响,因此彝医所运用的取象比类法亦是在《周易》影响下形成的方法论特点。彝医将取象比类方法广泛运用于研究和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治等医学理论之中。首先彝医八卦本就是一种基于取象比类的方法形成的理论,而在具体运用八卦理论时,又将八卦比类人体各部位、脏腑,并以八卦特征说明其各自功能,自然也就成为彝医探查证候、辨析病路、综合推算、组方用药的理论依据。正如彝文文献《医算书》中所述:“组方下药要注重卦象、卦位、五行与人体脏腑对应的关系。”其次,彝医在认识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时,亦是运用了取象比类的方法,《西南彝志·论人体和天体》:“五行中的金,就是人的骨。五行中的火,就是人的心……天上的太阳,象人的眼睛。天上的月亮,象人的耳朵……人体如天体,识人知天体,识天知人体,是这样说的。”[9]418-422而在阐明清浊、哎哺理论的对立统一特点时,亦是用一系列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事物进行类比,如天地、日月、水火,这种类比方法与源自《周易》的阴阳学说的比类方法如出一辙。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结语

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对天、地、人各种现象的观察,形成了既受中华文化影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彝族文化,是璀璨夺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彝医理论在其形成过程中又受到彝族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彝医理论中亦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周易》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导源之作、群经之首,在彝族医药漫长的理论形成过程中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彝医理论受到《周易》导源的阴阳学说化育万物、对立统一等核心内涵的影响形成了“清浊”“哎哺”学说;受《周易》以八卦表征世间万物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与《周易》八卦理论具有相似性的彝医八卦理论;又继承了以《周易》为根源的易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河图、洛书理论,形成彝医“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的思想,成为彝族先民推算历法、认识人体的理论工具;并且彝医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承袭了《周易》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和“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形成了彝医认识人体、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基础理论。这些彝医的基础理论成为长时间以来维系彝族百姓生命健康、延续彝族生命活力的重要体系。rk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罗艳秋,徐士奎.基于彝医“以数运象”思维模式的气浊在五脏圆周运动学术内涵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20,(3).DOI:10.11954/ytctyy.202003011 .
[2]罗艳秋,徐士奎.秉承中华上古医药理论的彝族传统医药[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
[3]徐士奎,罗艳秋,王正坤.气浊学说:彝医认识宇宙与生命运动的核心理论[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7).
[4]施剑平,王寅,郑进.中、彝医文化传承的初步比较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2).DOI:10.3969/j.issn.1000-2723.2013.02.014 .
[5]钱韵旭,杨波,李莉.彝医理论体系中蕴涵的哲学思想[J].医学与哲学.2010,(17).
[6]东人达.西南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DOI:10.3969/j.issn.1673-9841.2007.04.013 .
[7]罗艳秋,徐士奎,周鑫,等.彝族医药古籍发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6).
[8]杨柳.彝族《宇宙人文论》中的天文宇宙观的特点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12).68-75.DOI:10.15994/j.1000-0763.2021.12.010 .
[9]王明贵,罗焰.让珍稀史籍再放光彩 "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全26卷整理今译与研究"阶段成果要览[J].中国民族.2019,(8).72-73.
[10]徐士奎,罗艳秋,王正坤.彝文典籍《哎哺啥呃》中的彝医理论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6,(9).62-67.
[11]饶文举.彝族医药学源流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S1).
[12]郝应芬,张之道,张吉仲. 彝医基础理论 [M].民族出版社,2020.
[13]黄寿祺, 张善文. 周易译注 [M].中华书局,2016.
[14]王正坤. 彝医揽要 [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15]曾育麟编著. 滇人天衍 [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6]王天玺, 李国文著. 先民的智慧:彝族古代哲学 [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7]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 西南彝志 [M].贵州民族出版社,
[18]李耕冬,贺延超. 彝族医药史 [M].四川民族出版社,
[19]罗国义,陈英翻. 宇宙人文论 [M].民族出版社,1984.
原载:《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2年6期;文字来源:参考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医药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