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文典籍《哎哺啥呃》中的彝医理论研究

作者:徐士奎 罗艳秋 王正坤 发布时间:2024-03-31 原出处:《西部中医药》2016年9期 点赞+(

摘要:对彝文典籍《哎哺啥呃》中的彝医基础理论包括河图洛书、青线赤线、哎哺、宇宙八卦、天地五行、天干地支、六色和八方位年8个方面进行初步阐释,旨在对彝医基础理论内涵及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关键词:《哎哺啥呃》;彝文典籍;彝医理论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0c7ed008a7f1a078b9881b8828aeb7cc_1684326925812540.png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书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至雍正七年(1729年)的彝文典籍《哎哺啥呃》译成汉文后,收载入《西南彝志》,贵州省毕节地区民委组织人员前后经历了30年,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于1971年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卷帙浩繁,内容涉及彝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哎哺啥呃》就是其中的3~4卷。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书籍序言中说道:“开初人类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妇女给众人治病,率领众人进行生产活动……本书不少章节的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历算、语言、文字、医药。”[1]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长、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从百濮到爨夷,再到彝族,历经哀牢、南诏、大理、后大理等政权,虽国号更迭,但文化依旧,留下了诸多文化瑰宝,历经兵燹,损失严重,但现今能见到的典籍足以说明古代彝人文化之昌盛。为了把握彝医理论的内涵实质,正确加以运用,笔者通过阅读原著、访毕摩、问彝医、拜访彝医药研究的开拓者——老前辈的方式,重点对《哎哺啥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体会。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理论由彝族古代哲学思想演变而来,属于彝族文明范畴的一门实用科学。彝族先贤用“观乎天文,以察体泰;观乎人文,以察身安”的思维方式,演绎出了彝医理论,较完整地建立了彝医理论体系,是彝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并将其不断丰富充实,日臻完善,形成了彝族特有的文化沉淀,使彝民族的发展得到了保障。显然,彝文典籍《哎哺啥呃》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其中包涵着彝族先贤和彝族民众的心血。通过系统学习研究,认为《哎哺啥呃》中彝医基础理论十分厚实,既系统又全面,值得研究和运用。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关于河图洛书

在彝文典籍中,河图用彝语“付拖”称谓,洛书用彝语“鲁素”称谓,由天数和地数组成,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均可对应空间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在时间上对应春夏秋冬。《哎哺啥呃》中说:“天一而地二,天三而地四,天五而地六,天七而地八,天九而地十,此生根之者。”说明天数和地数形成的哎哺是万物的根本。又说“天地根本中,五生十成行,十生五成有。”天数和地数组成天地万物的根本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作为志书体例,《哎哺啥呃》中没有“河图”和“洛书”的图,只有河图和洛书之数。彝族文化里的河图,外方内圆,一三七九(白圈)为一方,其数二十;二四六八(黑点)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中十五,共五十五数。洛书外圆内方,圆圈共四十数,圆布其外,一三七九(白圈)为一方,二四六八(黑点)为一方,说明河图藏有洛书之体,但圆中藏方,说明洛书亦包有河图之象。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哎哺啥呃》一书对宇宙的论述十分精辟,书中写道:“天一头为立,天二尾为立,天三左为立,天四右为立,天五足为立,天六手为立。天一而地二,天三而地四,天五而地六,天七而地八,天九而地十,此从远之后,天生二十五,地数为三十。冬春夏秋易,四季为之立。天东天西间,四万八千度,天地头尾转,青气赤气生,天白明朗朗,地黑亮堂堂,日月过后过,云星生后生。宇宙的东方,哎父来主管;宇宙的西方,哺母来主管;宇宙的南方,且男来主管;宇宙的北方,舍男来主管。春生而夏长,秋去而冬分,清浊气循环,八节来管理。”由此可知,八卦源于河图,由于它与宇宙有关,故称宇宙八卦。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哎哺啥呃》中又说:“天一地六水,地二天七火,天三地八木,地四天九金,天五地十土,五生十成,天地之影立,五十五之中,天之二十五,天白象是了,地之三十影,地黑它是了。”此为论水、火、木、金、土五行生成之先后次序,由此得知河图与宇宙八卦的关系。《哎哺啥呃》中还说:“十生五成呢,天一天九和,二本数为十,天南天北主,天三与天七,二数合为十,东西二方主,地四和地六,二本数为十,东南西北间,地二地八合,二本数为十,东北西南间。”由洛书所论空间的四方四隅,时间的四时八节,可以看出洛书与天地五行有关系。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贵州毕节发掘的彝文典籍《土鲁窦吉》有河图之图和洛书之图,两图都用彝文作了标注,结合《哎哺啥呃》的文和数的论述,明显悟出:哎哺(清浊、阴阳、表里等)、宇宙八卦、天地五行、天干地支、八方位年这些彝族医学理论脱胎于河图洛书,黑点、白圈,正是阴阳的源头。河图中:“一变生水六化成之,六为哺,居北;三变生木八化成之,三为少女,居东;五变生土十化成之,居中;二化生火七变成之,七为哺,居南;四化生金九变成之,九为少男,居西”的描述,不正是八卦的原体吗?根据“天一头为立,天二尾为立”的叙述,这里的“八卦”应是“宇宙八卦”。从洛书中“二化生火,四化生金,六化生水,八化生木,五变生土”的描述可以看到“五行”的影子。由于洛书既论天文的八节(气候),又论地文的四时(物候),因此,“五行”实质应是“天地五行”。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河图洛书互为经纬,八卦五行相为表里,所以用它说明万物变化是五生十成或是十生五成,是空间的东西南北,或是时间的春夏秋冬,万物的生生死死,荣荣枯枯都无法离开河图洛书的内涵,因为人也是生物,属于万物中的一份子,不可能游离于宇宙天地之外。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关于青线赤线

青线赤线是讲哎哺在宇宙间的运行轨迹及运行过程对气候、物候和人体所产生的正负能量,《哎哺啥呃》中说:“气腾腾,浊沉沉一对,它俩又相配,青气赤气交,这样了后呢,宇宙四方产,冬春四季生,宇宙八角产,年月八节生,这样了后呢,春生与夏长,秋去而冬分,气转浊而生,一年十二月,八节作的管,春立及春分,夏立与夏至,秋立及秋分,冬立及冬至,天气地气交,天线与地线,中是气浊道,青转赤之路,赤转青之交,日月云星生,产生青赤同,它是这样的。”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线赤线即两条空间天文线,也就是与太阳相关的赤道南北平行着的两条线,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夏至和冬至时,彝族会举行一年中最盛大的两个星回节,其时间“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岁首。”[2]两个新年所处季节一寒一暑,分别代表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冬至夏至,寒暑交替,千古不变,在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无限循环。体现出彝族将一年之中寒暑(阴阳)的转换,概括为“首、萌、长、遍、退、藏”。冬至阳生,冬月生天气一,腊月生天气二,意味着阳气起头故称为“首”,以此类推直至“藏”。从彝文记载的“‘气浊’运行图”[3]中可以看出气浊的界限,天地的界限,八个天(气)候和十六个地(物)候的界限,对人类的生长发育、生老病死有着最直接的干扰,且是疾病群发的主因,气主宰一切,生命源于此,万物枯荣源于此,冬至主生,夏至主死。这就是青线赤线对生命的意义。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关于哎哺

哎哺,在彝族文化里几乎无所不在,它可以是宇宙、天地,也可以是姓氏、名讳;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也可以是一个方面的两种元素;可以是一个哲学名词,也可以是一个物质概念。要弄清楚其涵义,必须结合其所在的语境和情景。彝文典籍《哎哺啥呃》的主题就是“哎哺”。“哎哺”涵盖了宇宙、天地、气浊、父母、雄雌、阳阴、日月、乾坤、男女、浮沉、轻重、正负、升降、左右、前后、形影、内外、靡滞、血气等之间即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诸多内容。他们有些是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有些是抽象的、概括的、理性的。从医学角度来研究,《哎哺啥呃》比较抽象地叙述了哎哺与宇宙、天地、人体的关系,自然地解释了哎哺生万物的理由。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哎哺啥呃》认为:宇宙、天地、万物未产生之前先有气浊,气浊的运动形式表现为上升和下降,性质为“熏熏”和“沉沉”。由于气浊的运动产生了天地、雾霭、霪雨、气风、雪霜以及各种哎哺。“气浊急剧变,黑洞洞,黑团团,天高高,地宽宽相配,尼门门,能门门,哎荡荡,哺腾腾先产。”“哎门门,哺门门……哎种种,哺种种相配。”哎哺是万物的根本,两者相配才能生成万物。需要注意:论述宇宙八卦时,哎哺为父母。但在宇宙八卦之外,哎哺确实很神秘,有个彝语音“轮必孜”的物质存在于人体,彝医解释是“哎哺合体”。这个“轮必孜”没有固定的部位(组织器官),在人体里不停转动,据说一天在一个部位,当天不可以碰。否则就会发病,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才有可能揭示其本质。比如人在一年中立夏后,一月中朔月后,一日中的午后,精神就差。而一年中立冬后,一月中的望月后,一日中的子时后,精神振作。这一萎一振,对彝医理论而言,其实就是哎哺论的内容,也是破解人体生长消退规律的依据。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关于宇宙八卦

王天玺在《宇宙源流论》一书中写道:“伏羲八卦为彝族先民所继承,称为彝族八卦,文王八卦为汉族所继承。”[4]但是彝族八卦并不同于伏羲八卦,第一,宇宙八卦不存在阴爻和阳爻;第二,卦名、卦序与伏羲八卦不同;第三,彝族八卦与生命、人体有联系,是彝族先贤宇宙观的集中表现。于是,《哎哺啥呃》中就直译为宇宙八卦,宇宙八卦有着鲜明的彝民族自己的特色,彝族认为:气浊的运动变化,形成天地之后,产生了哎哺且舍,掌管宇宙的四方,随后哎哺又继续变化产生了宇宙八方,八方由哎、哺、且、舍、鲁、朵、哈、哼分别掌管。哎哺称为父母,且、舍、鲁、朵、哈、哼为六长、中、少子女卦。六子女卦长幼有序,分为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和少男少女。气浊、哎哺、四方、八角的关系在《哎哺啥呃》中是这样说的:“气浊形海漫,天产高空彻,哎哺源生根,在时间之里,宇宙四角变,宇宙八角成。”“哺变化生水,北方为水;哎变化生火,南方为火;且变化生木,东方为木;舍变化为金,西方为金;鲁变化为山,朵变化为地,哈变化为禾,哼变化为石。哎父主宇宙之南,哺母主宇宙之北,且男主宇宙之东,舍女主宇宙之西,鲁男主宇宙之东与北之间,朵女主宇宙之西与南之间,亨男主宇宙之东与南之间,哈女主宇宙之西与北之间。”八角的布局是有规律的,按顺时针方向,以之即能确定四时八节的时度。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宇宙八卦是跟彝族天文历法联系在一起的。在彝族文化里,十月太阳历是用洛书表达,洛书又是用抽象符号圆点与圆圈表达,圆圈代表天数,圆点代表地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就是一部完整的太阳历。天数和地数始于一,终于九,就出于十月太阳历。如此精确的历法和金木水火土、肺肝心脾肾、眼耳口鼻舌有机地联系于宇宙八方之中,把宇宙、天地、日月、人体联系在一起掌握其运行规律,就可以掌控和调节人体功能。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哎哺啥呃》中讲,夏天之令主南,其火热之气经由秋天之沉降,“气退土洞藏”,热气藏于地下,称之为“藏气”。经过冬天的潜藏到春天时升浮于地上,出于东方,称之为“生气”,因此是为“春令天东在,万类青油油。”彝医理论认为每一卦(或者每一卦位)各代表太阳在不同时期的运动活动状态,此过程可以用卦代表。如果此过程出现异常,特别是夏天的“漫气”在冬天没有得到收藏,如在冬季没有霜雪和严寒,阳气浮越于外,人体亦会受到影响,春季则好发“风邪染疾”等系列病症,包括风邪染疾全身无力、风邪染疾不省人事、风邪染疾起疙瘩瘙痒、小儿风邪染疾和水逼伤寒等等。《哀牢山彝族医药》较详细地记载了此类病症。宇宙八卦与人体哎哺、器官、孔窍及架构的关系见表1。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1 宇宙八卦与人体示意

biao-45.jpg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关于天地五行

《哎哺啥呃》上说:“宇宙形成后,五行未产生,天威力不高,地威力不大,会动的无根,有命的无本,在时间之中,天白顶象萌,哎哺定根本;气浊一次变,金木水火土,五行样样生。”接着又说:“一样一地强,一行一根本,五行木者呢,天东它来主,东权它来掌;五行金者呢,西方它来主,西权它来掌;五行火者呢,天南它来主,南权它来掌;五行水者呢,北方它来主,北权它来掌;五行土者呢,宇宙它来产,中央它来管;会动命会有,活动产血气,根本均高尚。”彝族先贤表述的这些文字已经把五行与生命的相关性剖析得十分透彻。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十月太阳历将一年十个月份为五季,五季命名为金木水火土,一季一行,每季统领72天。称之为“一行一根本”。类似于《管子·五行》篇所记载的产生于黄帝时代的“五行历”[5]刘明武在《太阳历与阴阳五行》一文中谈到,五行历中的五行,有着严格的规定性,这里的五行,与玄学无关[6]。在《哎哺啥呃》一书中,五行的论述涉及面广泛,现就以下主要的几个方面作一些认知:一是五行与河图洛书;二是在天地人之间五行的区别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三是五行与哎哺;四是五行与方位;五是五行与天干;六是五行与地支。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1 五行与河图洛书 《哎哺啥呃》中说:“五行我将记,十成我将论,天气与地气,五行门门转。左变而右变,福禄美丽丽,这五生十成,体为天白取,属相左转转,体为地黑取,属相右行行,中为天白取,权司主四方。”接着说:“一三五七九,天气漫是了,二四六八十,地气漫是了,天一天九和,二本数为十,天南天北立;天三与天七,二数合为十,东西二方主;地四和地六,二本数为十,东南西北间;地二地八合,东北西南间。那时间之中,天地属相萌,金木水火土,人类根本关,动会命有生,其源我来写,天一地六水,地二天七火,天三地四木,地四天九金,天五地十土。天之二十五,天白象是了,地之三十影,地黑它是呢,五十五之中,天地掌是的,人类根是啊。”以上记叙提示,五行是河图洛书的内容之一,五行既可以论述天数,也可以论述地数,还可以论述天地之数;五行明确了四方、四隅和中央;五行可以推导天数、地数。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 天五行、地五行、人五行与人体 在《哎哺啥呃》中,五行分为天五行、地五行、人体五行。天五行是“日、月、星、云、空”,地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五行按体、脏分别是“心、肝、脾、肺、肾和骨、筋、血、心(脉)、肉”。众所周知,五行(即五运)与六气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天五行“日、月、星、云、空”运化出来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地五行“金、木、水、火、土”运化出来的是“首、萌、长、遍、退、藏”六气;而人体的“心、肝、脾、肺、肾和骨、筋、血、心(脉)、肉”运化出来的是“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天五行、地五行是指天地间之气生化而言,人体五行是指人体内之气生化而言。如果天五行运化所产生的六气称为天候,而将地五行运化产生的六气称做物候,人体就是处在天候与物候的唆使之中。因此,人体必然受到天五行、地五行的控制。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3 五行与哎哺 《哎哺啥呃》上说:“先产生哎,形成苍天,又产生哺,形成大地。”又说:“天地形成,日月运行,宇宙形成后,五行未产生,天威力不高,地威势不大,会动的无根,有命的无本……气浊气变化,五行产生了。”说明了哎哺与五行的关系相当密切,有了哎哺,没有五行,看不出天威力,更看不出地势,只有在相配的情况下,哎哺和五行才能发挥作用。既然哎是气,上升为天,浊是物质,下沉为地,有了哎哺,可以生万物。有了天地,可以容万物,但是如果没有五行,即天五行形成的风、寒、暑、湿、燥、火,地五行产生的首、萌、长、遍、退、藏,人体五行化生的精、气、津、液、血、脉,万物也就无从谈起。在彝文典籍里五行与哎哺(公母)搭配,称为公木、母木,公火、母火,公土、母土,公金、母金,公水、母水,据记载,这是十月太阳历之根。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4 五行与方位 本文揭开了“木主管东方,火主管南方,金主管西方,水主管北方,土主管中央”的含义,故言,五行与方位有着直接的联系。由此还可推导出五行与春夏秋冬的联系。前者,空间(宇)时间(宙)是人体的规和矩,人就在这个既圆又方的“果壳”里生存,不得不仰仗于空间、时间的运动方式。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5 五行与天干 天干,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数,由于它与自然界中的日月相关,就取日月周期变化的整取标识,所以称为天干,数目为十。《哎哺啥呃》的原文汉读音是“遮、辞、逼、审、克、启、吕、惠、逗、夺”。为便于领会原意,本文沿用甲、乙、丙……论述。原文为:“甲与乙、丙与丁、戊与己、庚与辛、壬与癸,成了五行,产生天干。”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在五行与天干的关系中,木主甲乙,管东方;火主丙丁,管南方;土主戊己,管中央;金主庚辛,管西方;水主壬癸,管北方。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6 五行与地支 地支,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属相,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12种动物。五行与地支结合,或者把五行分公母,再与地支结合可以推算疾病盛衰态势和预后。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此,可以理解在彝文典籍里,在“五行”之前冠以“天地”二字。可见彝文典籍所记载的“天地五行”是广义的,是包括日月星云空、金木水火土、肺肝心脾肾、骨筋血脉肉的“五行”,这也是彝族先贤把人置于稍纵即逝的空间时间里审视,察其心理和生理状态的一种思维模式。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从时间看,时分五行,日分五行,月分五行,年分五行。从空间看,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人有五行,物有五行。人体的血气盛衰,人体内哎哺是否守恒,首先要看五行的运化输布状态。与其说五行对应五脏,不如说五行对应的是人体在特定环境下全身气血的运动变化状态。人体同于天体,与万物的生长状态节律一致。《哎哺啥呃》记载:“天东木属青,春权天东在,万物青油油;天南火属赤,夏权天南在,南风吹来后,万物气腾腾;天西金属白,秋权天西在,西风吹来后,万物明朗朗;天北水属黑,冬权天北在,北风吹来后,万物枯萎萎。”彝医遵循以五行论治,以五行、论药,就是彝医药的特色所在。《彝族星占学》上说:“彝族关于人体疾病的星占术本身是不值一提的,但是此种思想却保留在彝族医药中,而且逐渐更加精微了。将人体节律与季节联系起来不再是迷信,而是一种科学的探讨了。”[7]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关于天干地支

天干也称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也称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在彝文典籍里用一棵树表示。以天为树干,以地为树枝展开天干地支的关系。天干可以单独应用(序数),也可以结合其他学说应用(五行),这里讲的是天干地支结合应用。天干地支用来表示年、月、日、时顺序,六十年为一甲子年(即一轮)。《哎哺啥呃》中说:“天干分六轮,管宇宙四方,宇宙的东方,六甲六乙管,宇宙的西方,六庚六辛管,宇宙的北方,六壬六癸管,宇宙的南方,六丙六丁管,宇宙的中央,六戊六己管。”又说:“一月三十夜,六元为用管。”万物的生成不是天生地成就是地生天成,五居天数之中,为生数之主;六居地数之中,为成数之主。天地各配上哎哺,则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表达个体的年、月、日、时属相,通称“八字”。彝文典籍里把十二地支称作“十二尼能”,其排列顺序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尼”指家养动物,“能”指野生动物。在彝族文化里的涵义不仅仅局限于人的属相,而是把十二尼能与宇宙八卦配合,与天地五行配合,与哎哺配合,可以推导出若干生命理论。故彝医在临床治疗中常结合患者的盛衰年、盛衰月、盛衰日、盛衰时来选方择药。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 关于六色

根据《哎哺啥呃》中的记载,颜色是宇宙、天地、日月、星云以及由它们发生的气风雷雨雾霭霜雪等的一种迹象,这种表象还可以延及人体的精、气、津、液、血、脉。六色包括白、黄、红、黑、青、彩六种颜色,是用于观察辨识人体鼻腔、口腔、皮肤、尿道、阴道、肛门等处分泌物、排出物外观是否正常与异常的依据。彝医在诊断疾病时以望诊为主,《哎哺啥呃》:“五行结合,在脐底上,不停地活动,有无循环,历来看面部,是能看出的。”除了上述通过眼睛直观观察所得的信息之外,还有尚未表现出的六色,要通过心“察言观色”才能获得,如玉溪新平一带的彝医将不同的年龄划分为“六色命”,以表达生命的状态,这种六色就不能通过表象直接获得[8]。必须通过感观才能获得,它对诊断疾病有较大帮助。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 关于八方位年

八方位年是指东(布多)、东南(鲁呼底)、南(依姆)、西南(约色古)、西(布切)、西北(启呼底)、北(依巫)、东北(启色古)八个方位的记年。八是彝族年龄基本数据的最大阶段,过彝族十月太阳年时,需要推算忌日,以便安排过年日。这个忌日的排列是以八年为一个阶段[9]。彝族认为,不管男女,生命过程均以八年为一个阶段,为一龄。《哎哺啥呃》上说:“一人一宇宙。”凉山地区彝族先贤留下的书中记载了以下意思:人体生命过程受到一个严谨的生命历系统的制约,这个系统的内容象一个圆形的盘,这个盘就是人体与宇宙相互对话的“钟”,人们可以用它做人体质量、人体对风邪毒的亲和力、排斥力以及人体对环境敏感度的测算。不同体质的人对相同风邪毒的易感性不同,对同一疾病的易患水平不同,就源于所处的生命阶段不同,这就是通常说的“各人的命不同”,也就是“一人一宇宙”的涵义。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实际应用中,是这样计算的:过十二个“尼能”算一日,过三十个盈亏日为一月,过十二个阴阳月为一年,过八年,为一龄,过八龄(64岁)为一世。前四龄是人类的体能逐渐上升期,后四龄是人类的体能逐渐下降期。八龄也就是人生的八个阶段,男女相同。文中所说的“钟”,就是八方位年,是从北方顺时针转动,转到西北方为止。宇宙、天地的运动是无端无极的,人类的生命是有端有极的,八方位转一圈,一次生命也就到终点了。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典籍《哎哺啥呃》揭示了彝医学的本体,以河图洛书、青线赤线、哎哺、宇宙八卦、天地五行、天干地支、六色、八方位年等属于彝族古代哲学范畴的理论加以演变和运用,构建了彝医学的思维方式,带有彝族的传统思维特点和历史文化心理,从宇宙与生命的关系、天体与人体的关系来认识和概括生物(人)与空间、时间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此理论用于指导病症的诊断和药物配伍、剂量确定和使用方法等各个环节,是彝族医药研究和彝医实践共同遵循的规则,应当引起重视[10]。先继承,再发展,是研究民族医药的基本思路。只有忠于原著,认真思考才不失为学习民族医药的有效方法。NM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西南彝志(三、四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3-4.
[2]罗家修.古今彝历考[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82.
[3]罗国义,陈英.宇宙人文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69.
[4]王天玺.宇宙源流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10.
[5]邓立光.周易象数义理发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150.
[6]刘明武.太阳历与阴阳五行——“太阳与中华文化”之一[J].中州学刊,2013(2):95-101.
[7]卢央.彝族星占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98.
[8]王正坤.彝医揽要[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40.
[9]陈久金,卢央,刘尧汉.彝族天文学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69.
[10]王正坤.彝族验方[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4.

原载:《西部中医药》2016年9期;文字来源:参考网。
作者:(1)徐士奎(1980—),男,博士学位,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中(彝)药标准及资源开发与利用。(2)通讯作者:罗艳秋(1982—),女,博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中(彝)医临床与医学教育研究。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医药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