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策略探析

作者:张杏玲 王珍 发布时间:2023-10-30 原出处:《现代交际》2019年3期 点赞+(

摘要: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少数民族文化国际推介与传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在彝族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对外宣传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然而,由于彝族文化具有非凡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与西方语言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彝族文化翻译策略选择与质量保证的难度,因此,翻译策略选择与译文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彝族文化推介与传播的效果。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了针对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具体翻译策略,以期为研究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翻译策略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fanyi-148.jpg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期待了解彝族生活和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然而,由于彝族文化外宣英译材料非常欠缺,并且长久以来英语和中文之间存在着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鸿沟,因此,民族文化外宣翻译中的许多独特表现形式被误译或错译,受众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彝族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语言等反映出彝族人民不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观念,所有这些构成了彝族文化的深层内容。因此,彝族文化的外宣翻译不仅会影响西方读者对彝族的认知,而且还会影响中外文化的沟通和交流。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生态翻译学概述

胡庚申教授在2001年到2004年间基于西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原理,围绕翻译过程中的“适应”和“选择”而展开,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适应与选择”“三维转换”和“生态系统和谐统一”是其核心观点。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共同组成的世界(胡庚申,2008)。“译者中心”翻译理念认为,译者决定译品,译者对翻译环境的不同地适应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催生出不同的译品。“适应与选择”是指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以及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适应者的身份对译文进行的选择。“三维转换”是指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三维”上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生态系统和谐统一”是指翻译活动与其所处的大环境——自然(生态)界之间的各个维度如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是互联互动、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族文化具有非凡的独特性以及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因此其文化的外宣翻译才更容易误读,一是译者对原语的误读,二是译者翻译不当引起的受众的误读。而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是“和谐统一”“译者中心”,生态翻译学将翻译的生态环境与译者看成一个整体,认为译者要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从而进行翻译策略的適应性选择,因此,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研究彝族文化外宣翻译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将生态翻译学理论引入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研究,让译者适应彝族的翻译生态环境——即译者自身先了解彝族文化并与其融为一体,然后再根据该文化宣传的需要完成翻译过程,这样的翻译保证了翻译的准确性,使受众能更好地理解彝族文化。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策略探析

根据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适应与选择”以及“三维转换”的翻译理念,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起主导地位,须对翻译策略进行选择,以求对语言形式能够做到适应性转换,清除文化交流上的障碍,达到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最终体现原文的交际意图。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对彝族文化进行外宣翻译时,外宣译者要努力发挥译者自身的决策性和主体创造性,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使译文在语言表达、叙事方式、修辞表现、文本呈现等方面与译语受众的认知习惯之间实现最大限度的吻合。对于彝族文化外宣翻译而言,具体的翻译策略包括增译、减译、直译、意译及创译等。以下,笔者将从这些具体的翻译策略出发,探讨彝族文化外宣翻译中具体翻译技巧的实践运用。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增译

增译也被称为扩译,指对外宣翻译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加工、引申和扩充,努力做到既充分发挥原翻译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又凸显其隐含的深意和精髓。下面就以介绍石林长湖的材料为例: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文:在这里,可以垂钓,泛舟、露营、休闲度假、尽享自然之魅力。湖中有两岛,称为蓬莱。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译文:We can go fishing, boating, camping and spend holiday here to fully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There are two islands called Penglai (a fairy land) in the lake.(成应翠,2008:109)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仅就“增译”这一翻译策略而言,首先,上述原文中没有提及人称,译者在译文中加入了人称主语“We”是比较恰当的,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其次,原文中的“蓬莱”指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传说中的“蓬莱”是仙境、神山的代名词,但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受众来说他们基本就不知所云了,甚至会把这里的“蓬莱”理解为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县名“蓬莱县”,因此译文中加入“a fairy land”这一增译成分能更清楚地表达原文的交际意图,这样的增译不仅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还能提高译语受众的接受程度。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减译

减译又被称为缩译,指当在翻译中出现外宣原文信息过剩或不够简练时,译者对原翻译材料进行适当精减和压缩,使译文内容更加简洁明了以合译语受众的阅读需求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减译是一种对原文的压缩、合并。比如,在介绍彝族地区的旅游景区时,译者应对原外宣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缩水,删除其中一些过于夸张的宣传文字,客观地展现彝族当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文化习俗。合并是对原材料内容中的同类或存在先后逻辑关系的内容进行整合后再进行翻译,这种方法考虑了连贯性和译语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和接受。一般来说,在对外宣传时,外宣译者应时刻谨记一条——“内外有别”,在翻译时恰当的地方运用减译这一翻译策略,努力做到维护国家形象与利益。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直译

直译其实是在不考虑上下文时,对原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最相近译文语言结构的转换,其词汇是一一对译的(陈徳鸿、张南峰,2000:59)。直译的优点在于译文在表述方面能更加准确地体现“忠实”和“对等”的原则,可以明确无误地表现出原文的形象意义、隐含意义、表层意义以及深层意义。在不易引起读者误解以及不违背译语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外宣翻译者可以对原文的形式、内容进行保留,尤其是在修辞手法、民族色彩等方面。如果原文比较易懂,那么译者只需要稍加推敲就可以完成翻译。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意译

意译是相对于直译而言的,意译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正确地表达原文内容,只要能把原文的主题思想表现出来,译者可以不拘泥于原文本的语言结构,从而使译文更加符合译语受众的心理和思维习惯。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如,“吃新节”,也就是品尝刚成熟的新稻米饭的节日,有人将其翻译成“Eating New Things Festival”,然而,这种翻译没有弄清楚吃新节中的“新”的所指,其意思是品尝新东西或新食品的节日,但是这跟“吃新节”原本含义相去甚远,因此不能实现跨文化的交际意图。其实,“吃新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六七月间彝族人民把刚成熟的谷穗做成“新米饭”,先敬祖宗,以求风调雨顺,然后全家品尝。“Eating New Things Festival”这一译法没有顾及民族文化的内涵,误导了译语受众对彝族文化的准确理解。在此,笔者认为可将“吃新节”意译为“Tasting Newly Havested Rice Festival”或“First Harvest Day of the Year”,即庆祝一年里首次丰收的节日,这样的表达才准确切意。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创译

创译,是指创造性翻译,强调译者要基本脱离原外宣文本的语言形式束缚而进行创造性翻译。创译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作和翻译,正如刘宓庆先生所言,无论是重写还是改写,原理上如同瓶瓶罐罐之碎片粘合。例如:对于民族节庆名称的外宣翻译是要视具体情况而进行相应变通的。云南彝族的赛装节即彝族妇女的时装表演,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可谓是中国最早的时装表演。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另外,赛装节除了展示服饰之美,青年男女也借此契机传情递意、谈情说爱。由此,赛装节采用音译加释译的策略翻译为“Saizhuang Festival(or Costume Competition Festival)”比“Costume Festival”更能体现赛装节的节日内涵。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没有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是万能的,可以毫无顾忌地择一而从。在彝族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外宣译者经常都会遇到各种障碍。而对于那些无法逾越的障碍,译者可以通过利用语料库等进行翻译,尽量避免译文的晦涩难懂。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来说,利用语料库进行翻译有例证丰富、检索方便以及信息量大等优势。总而言之,借助一定的手段对彝族文化进行外宣翻译能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外宣翻译活动,同时也为开展更深的研究提供了条件。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结语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在分析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研究引入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討了彝族文化外宣翻译中应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结果表明,为传播中华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彝族文化外宣翻译应遵循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采取增译、减译、直译、意译和创译等具体翻译策略来解决彝族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彝族文化,以达到跨文化交流和宣传彝族文化的目的,继承和传扬彝族文化。Co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 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C].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59.
[2] 成应翠.采风昆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09.
[3]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

原载:《现代交际》2019年3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