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

作者:​杨翠英 普驰达岭 发布时间:2023-08-23 原出处:​《毕节学院学报》2009,27(02) 点赞+(

摘要:彝族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所产生的互动因素,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繁多的彝族自称和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方言或土语众多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彝族;自称;支系;耐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R0006622.jpg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自称是一个民族或他的支系自我认同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其他支系的标记性称谓。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别于其他民族的自称。如藏族自称为“博巴”,壮族自称为“布壮”、“布土”、“布侬”、“布曼”或“布雅依”,佤族自称为“阿佤”,畲族自称为“山哈”或“山达”,哈尼族自称为“哈尼”、“豪尼”、“白宏”等,毛南族自称为“阿南”,等等。彝族是一个支系繁杂,自称最多的民族。[1]16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彝族祖先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分支。大约几千年前,有了武、乍、糯、恒、布、慕的六个分支。分别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多的彝族支系。目前较大的几个支系是:阿细、撒尼、阿哲、罗婺、土苏、诺苏、聂苏、改苏、车苏、阿罗、阿扎、阿武、撒马、腊鲁、腊米、腊罗、里泼、葛泼、纳苏颇、纳若等。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因彝语方言和地域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变化和自身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彝语方言、土语和服饰。操不同的彝语方言或土语的彝族支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彝族是一个支系繁多,自称繁杂的民族。不同的支系其自称也存在着不同。彝语六大方言(即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内部还分许多次方言和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彝族服饰有300多种。彝族服饰、彝语方言以及彝族自称是区分彝族支系的重要依据。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是最早的、统一的彝族自称。据《彝族简史》,彝族自称有35种,他称有44种。但这只是彝族繁杂的自称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在彝族的历史上有诺苏、聂苏、纳苏、罗婺、阿西泼、撒尼、阿哲、阿武、阿鲁、罗罗、阿多、罗米、他留、拉乌苏、迷撒颇、格颇、撒摩都、纳若、哪渣苏、他鲁苏、山苏、纳罗颇、黎颇、拉鲁颇、六浔薄、迷撒泼、阿租拨等上百个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彝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彝族。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诺苏颇”、“纳苏颇”“聂苏颇”(尼苏泼)、“尼颇”、“撒尼颇”作为自称的彝族占川、黔、滇、桂四省区总人口的半数以上。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方言来看,这些自称都属于分布在东部方言区、北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和东南部方言区;自称“倮颇”、“罗罗”、“纳罗”、“腊罗”、“鲁泼”的彝族都属于彝语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区,人口占彝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这部分彝族的自称与龙、虎图腾崇拜有关;自称为“倮颇”的,都属于倮、黎、栗、勒、俚同音异写,彝语意为野外、山上,即居住于山上的民族,其语言和习俗都与自称倮倮泼的较为接近。无论自称“尼颇”还是“栗颇”都乐于接受“尼泼”这个彝族的较早的自称。彝族自称虽然繁杂,但归结起来就是一统三大的自称体系:一统,即“尼”是彝族最早的统一自称;三大自称体系,即尼泼自称体系、倮(罗)泼自称体系、俚泼自称体系。这三大自称体系是通过彝族最早的统一自称“尼”函变并衍生为繁杂的彝族自称体系的。[1]18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主要的支系具体分布情况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诺苏颇、诺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云南省的宁蒗、华平、永胜等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纳苏颇、纳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禄劝、弥勒、昭通及贵州毕节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迷撒拨、纳罗拨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巍山、云县、漾濞等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罗罗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别在云南省景东、云县、个旧、墨江、双柏等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颇罗、泼哇、昨柯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别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开远、砚山、马关、金平等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泼拉塔、图拉颇、腊鲁濮、阿鲁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华坪、云县、普洱、新平、墨江等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撒尼濮、尼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路南、泸西、弥勒、昆明市郊区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聂苏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龙武、石屏、云龙、昌宁、双柏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黎颇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凤庆、华坪、永胜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山苏、阿租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新平、元江、峨山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阿细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弥勒、路南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阿哲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易门、双柏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格濮、阿多拨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泸西、弥勒、师宗、鹤庆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阿武、阿乌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元阳、西畴、金平等彝族地区。自称为罗米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凤庆、景东、墨江、普洱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密期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禄劝、弥勒、昆明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阿罗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师宗、陆良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他鲁苏、他谷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华坪等彝族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拉武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撒摩都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昆明郊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他留、堂榔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地区。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纳若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纳渣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称为六浔薄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2]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彝族的历史来看,彝族不同的支系、自称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缘由。不同自称的形成除了同彝族形成和繁衍过程中的部落内外战争(冲突)、民族迁徙、彝族社会的等级制度、民族融合以及自然图腾崇拜等诸多因素有关之外,最主要的是与彝族自古以来就延续下来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有关。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祖灵崇拜最厚重的民族。彝族祭祖大典“耐姆”习俗是彝族宗教活动中“祖先崇拜”的具体体现和缩影,被视为是支系宗教活动的头等大事,是彝族最高级别的祭祀礼仪和彝族氏族宗教活动的重要支柱及纽带。这一宗教体现认为祖先是子孙后代的保护人,是祸、福的主要根缘,人死后回归祖源地与祖宗团聚是对来世的最大愿望,祖源地是宇宙间最美好的乐土,而做好这一仪式对生者和死者关系较大,尤其对死者的关系重大。祭祖大典“耐姆”仪式在彝族社会生活中,成为以氏族宗支为单位的对全氏族宗支祖先的最大的集体共祭礼。彝族举行“耐姆”共祭仪式,除了具有缅怀祖先业绩、为祖先解除各种“罪过”、超度祖灵以求得子孙兴旺发达为目的外,最主要的而且最重要的目的是氏族分支,叙谱续谱。从这一角度,可以说彝族的历史就是祭祖分支的历史。[3]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彝族公认的父系始祖希慕遮传至31世孙笃慕(父系社会)后,彝族开始以父子连名的方式按血统关系记载谱牒。彝族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彝文文献记载曾有三次大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第一、二次分支是发生在“洪荒”前时期,第三次分支是在“洪荒”后):第一次是希慕遮14世孙道孟尼,道孟尼有九个弟兄八个兄长分别到各地开拓发展,变为其他支系或彝语支民族;第二次分支是希慕遮29世孙武洛撮时代,武洛撮有十二个弟兄,十一个兄长渡河变成崇拜虎、狮、熊、猴、蛇、蟒、马、树、蜂、鸡等图腾的部族(即凉山彝文文献《勒俄特依》中记载的“武之十二支”),只有武洛撮不变;第三次大分支是“洪荒”后笃慕的六个儿子分为六个部(即彝族史书所记载的六祖分支),即老大慕阿切(武部)、老二慕阿枯(乍部)向南部发展;老三慕阿热(糯部)、老四慕阿额(恒部)向四川雷波以北方向发展;老五慕阿克(布部)、老六阿齐(默部)向金沙江两岸发展。经过三次大的分支以后,彝族各支系越来越发展和壮大。后来六部中的武、乍两部又分出若干个氏族和亚氏族;糯、恒两部分出若干个氏族和亚氏族,直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五百多个家支;布、默两布也在滇东北、黔西北分化出十多个称“勾”的部落王国。这些“勾”部落分出的后裔成为前述德布德施行的亚氏族之祖先,其范围几乎遍布贵州省和云南省滇东北等广大的彝族分布区域。美洲土著的印第安人多以动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氏族的自称,而彝族的氏族自称与之有所不同。彝族多以氏族分衍时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祖先之名作为氏族名称,氏族自称就是这个氏族的共同祖先,历经若干代的繁衍和发展后,氏族自称漫漫的成为了这个支系的自称。由“勾”部落分出的氏族,仅在云南省禄劝县这个地方就发展为若干个亚支系,而自称纳苏颇的黑彝支系又分出十多个氏族、亚氏族支系,上百个家支氏族每次分支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仪式,每次祭祖分支都出现新的氏族名称。随着氏族的发展壮大和时间的推移,氏族自称或亚自称也跟随着主人,成为所居地的支系标志称谓符号。[1]22-23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族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所产生的互动因素,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繁多的彝族自称和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如果说不同的彝族自称是彝语氏族地名形成的主要因素的话,那么,在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便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方言或土语众多的重要原因。而对彝族自称及分支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对理清彝族历史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W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 普忠良.彝族自称与彝语氏族地名[J].民族语文,2003.(1).
[2] 普忠良.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彝族(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9-11.
[3] 普忠良.彝族古地名“玛纳液池”考释[J].民族语文,2001,(6):26.​

作者简介:杨翠英(1968— ),女,云南禄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彝文文献。普驰达岭: [汉名:普忠良] (1970— ),男,云南禄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文》杂志副编审,彝族人网(www. yizuren. com )总编。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彝学。
原载:​《毕节学院学报》2009,27(02);作者授权彝族入网发布。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