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论彝族克智的演述程式及传承保护

作者:阿牛木支 吉则利布 发布时间:2022-12-22 原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点赞+(

摘要:克智是彝族民众口头诗歌的精髓,也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智大都在四川和云南北部方言区的彝族民间婚礼仪式、丧葬仪式和送灵归祖仪式活动中使用和流布。克智作为彝族文学的独特样式,兼具诗歌、论辩和曲艺的特质,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彝族克智的演述对于活态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大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彝族克智;克智的演述程式;传承保护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克智是彝族民众口头诗歌的精髓,也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民间中有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崇高美誉度。彝族克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目前对彝族克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需要采用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力求在新视野中更加全面深入地展示彝族克智的发展演变历程和基本特征,透视所蕴藏的深层文化内涵。本文以彝族克智的含义、演述及程序等方面为切入点,全面论述彝族克智的传承保护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实证个案和参考依据。
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80381a9c733f4f24cc38f4c63e7421a_1543161078422885.jpg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克智的含义及演述功能

彝族克智是一种独特的、流传极广的文学样式,是一种充满生活情趣、饱含幽默诙谐的对口词。“克智”常音译为“克哲”“刻智”“克则”等,它有“辩嘴”“夸口”“演述”“盘词”之意,故有人将其译为“巧语诗”“赛口才”“赛智诗”“辩论辞”等。其实,“克智”就是民间演述诗。“克”意即“口”,“智”意即“移动”“搬迁”,两者意为用嘴以说唱的形式把所知道的历史文化知识用幽默风趣、嬉戏的方式演述给受众听,让听众从中得到娱乐和教育。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克智内容包罗万象,文化底蕴厚重,涵盖彝族历史社会生活、天文地理、民风民俗、道德教育、知识传播,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等方方面面,涉及“天文、地理、生产、典故、轶闻、趣事、名山大川,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广泛领域”。“克智”作为彝族口头文学的特殊品种,是彝族人民十分喜爱的口头文学,其语言生动洗练,富于哲理,想象丰富,句式整齐,既音韵铿锵,便于吟咏,又旋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彝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被彝族人民称为:“语言中的盐巴,文艺中的花朵”。从彝族尔比“前辈不演述,后人无雄辩”的说法中,可以得出千百年来这种优美的“克智”已经在彝族地区广为流传,成为时代传承、家喻户晓、历久不衰的最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克智可以说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娶媳嫁女要赛说喜庆的“克智”,出征打仗要说鼓舞人心的“克智”,调解纠纷要辅以形象生动的“克智”,逢年过节要说唱“克智”,盖房或乔迁新居要咏诵吉利的“克智”,祭祀祖先要说传统“克智”,青年嬉戏要说活泼的“克智”,客人来访要说精彩的“克智”。特别是盛大的节日,彝族人民都喜欢说风趣幽默的“克智”来为喜庆添彩。彝族克智有齐说、对说、独说等形式,以追溯本民族的历史,颂扬祖辈们的业绩,赞美自己的家乡等为主要内容。彝族克智博大精深,形式多样,表现生动,真可谓美妙绝伦。在表现手法上,彝族克智不拘一格,可即兴表达,随口而出;可触景生情,以物达意,以人示诚。彝人凡在隆重的场合或婚丧嫁娶上通常歌酒与克智并呈,以助情趣,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真诚豪放的性格。总之,彝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克智”,而“克智”也能解忧愁,“克智”也能给人欢乐,“克智”的威力无穷。彝族人民通常是以歌和“克智”表达心声,“言为心声,歌自心出”。彝族克智不仅为彝族民俗和彝族歌谣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素材,而且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母体、源流和载体。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克智分为婚礼克智和丧事克智。婚礼克智主要用于喜庆场合,这种克智演述把老百姓所渴望的知识、趣味、教育、娱乐等融为一体,能够起到寓教于乐、沟通感情和增强欢乐气氛的作用;丧事克智主要用于丧事场合,意在安慰主家化悲痛为力量,克服眼前的困难,勉励人们一切往前看,具有互相祝福、鼓劲和安慰的功能。彝族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文化活动就是婚嫁丧葬上所表演的赛说“克智”。整个活动包容了谈天说地、丰收庆典、道德教育、传播知识、文化娱乐、丧事习俗等。每当彝族村寨遇有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送祖念经等场合,才能尽情享受到自己喜爱的“文化大餐”。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族大多世居在大山或丛林中,交通不便,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彝族克智也很难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学校教育,只能长期沿用比较原始的家庭模式教育和社会聚会式的教育,即通过经典克智文化来教育后代。因而在热闹的场合上欣赏和吸收传统克智文化,是普通老百姓或青少年接受道德规范和生活规则,学习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的绝佳机会。因此,克智文化已成为维系与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教育。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克智的演述程序及特点

彝族克智是一种说唱语言艺术,它集通俗性、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与汉语“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彝族民间演述“克智”时一般按寒暄、引题、赛说、嬉戏、溯源、克嚷、自诩、尾声八个程序进行。彝族克智演述以增加艺术感染力和论理说服力为目的,主客双方的辩手在表演过程中往往使用排比、比喻、层递、倒装、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尽情演述,重在突出赛词诙谐和幽默的魅力,既有散文诗的韵味、曲的节奏,又有形美、语美、音美、言美的特色。民俗活动中演述克智时一般“不需要任何道具,不讲究场地,大都以火塘为中心,主客双方各列一方,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对歌说唱,形式多样自然灵活,有坐、站、边说边舞等方式进行”。因而彝族民间演述“克智”时具有随机应变的特点。辩手在表演“克智”时,人们常常围火塘而坐,客人坐上方,主人坐下方,所有亲戚、家人、宾客都静静地围在旁边,专心聆听双方辩手的精彩演述,从而更加激发了参赛双方的斗智,强化了克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寒暄”即开场白,由代表主方的辩手以诗歌般的语言或谦逊和睦的“寒暄”词向客人问候,热忱欢迎尊贵客人的到来。这类具有献词性的“克智”,充分显示出彝族人民待人的友善和诚挚。彝族民间表演“克智”时,先由主方代表以风趣、幽默的“克智”向对方致辞,热忱欢迎亲朋好友们的到来,客方代表则根据主人家的迎宾词及时给予回答。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一段一段地赛说,从此题转入彼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向深层次推进。例如,在“开场白”中,代表主方的辩手这样赛说:“火塘上方的贵客们,请你们不要高声喧嚷;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请你们不要高声喧嚷;请嘴含长长烟杆的老阿妈们不要高声喧嚷;请天菩萨一丈长的老阿爸们不要高声喧嚷;请额头上可以耕地的智者,请睫毛上可以筑巢的姑娘,请迎客似锦鸡奔走的小伙,请唱歌像云雀欢歌的靓女,请你们不要高声喧嚷,请你们不要叽叽喳喳。”这时代表客方的辩手即兴回答说:“今天这夜晚哟,我们来唱喜庆歌,为使新人添荣光。说话还得从头说,婚礼场上不嚷闹,喜庆就不像喜庆;高高蓝天不嚷闹,打雷下雨会嚷闹;山间沟谷不嚷闹,悬岩陡壁不会嚷,蜜蜂盘旋会嗡鸣;清静河沟不嚷闹,洪水暴发就会嚷;院坝空空不会嚷,开镰打谷就会嚷;住房静静不会嚷,娶媳嫁女就会嚷;我们本不想嚷闹,喝酒就想唱歌赛说。”主客双方就这样你一句我一言地把演述“克智”气氛推向高潮,说到精彩处时在场的听众都会给予热烈掌声。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礼上演述“克智”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但主客双方开始演述时都是谦逊的、有节制的,并非一开始就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有时代表客方的辩手攻势凶猛,不断地向对方进攻,能说会道的主方会用诗句对他说:“火塘上方的众亲客,你们怎么这样说?你们怎么这样讲?俗话说中听的话,三年之后记得清;不中听的话,三年以后还恶心”。有时主方处于劣势仍不服输,继续步步盘绕进攻,聪明的客方就会说:“名声显赫的亲家,你们可曾听说,有的人手拿弯刀自割手,有的人手握宝剑自伤脚,有的人像是一只鹰,坐在山顶静观默想,有的人却像一支乌鸦,站在树枝上哇哇乱叫”。有时越到后面,主客双方的赛说词越有火药味,如果主方继续进攻的话,客方就会婉转地奉劝道:“你我虽说是骏马,能不能慢慢地跑?你我虽说是犍牛,能不能慢慢地耕?你我虽说是赛说,能不能和风细雨地说?”当老练的客方这样说时,经常会使气氛慢慢缓和下来,双方齐心合力,一问一答,共同把“克智”演述推向另一高潮,让美妙的“克智”能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和传播。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民间婚礼上赛说“克智”,如果一方辩手气势弱了或输了,双方都会在饮酒中做善意的打趣或戏谑。在婚礼场合,如果代表男方的辩手输了,代表女方的辩手会说:“你们连‘克智’都赛不赢,怎能娶我们家的姑娘?”同样,如果代表女方的辩手输了,代表男方的辩手会说:“你们连‘克智’都赛不赢,你们的姑娘怎么配我们的小伙?”有时赛到精彩处,在场的听众常常会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虽然在双方辩手的赛说中,随时都有宾客用敬酒来缓解,但有时气氛仍极为紧张。因此,不管女方男方,事先都必须物色最出色的辩手来代表自己出席,这成了婚宴上一件重要的事项。比赛“克智”,除了由官方或民间精心策划组织,或主客双方约定非得比个高低的特殊场合外,多数是寓教于乐,是为增强喜庆氛围而举办,且表演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由主办者请人敬酒而宣告结束。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克智是固有的民间口头诗词原初样式,也是彝族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较强。彝族克智赛说虽然有即兴辩辞和史诗演述之分,但因特定时空的限制,当下一般都停留在即兴辩辞的盘绕阶段。绝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活跃当时的气氛,克智辩手只需由对方题旨随意而发,即兴发挥,来回环绕,充分施展民众口头语言的表现欲望和独特魅力。其表现形态为临场说唱诗歌或辞赋,互相辩驳,盘古论今,引经据典,颂唱史诗,最终以达“穷百家之词,困众人之辩”者获胜。彝族克智演述就是这样运用美妙的修辞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机智的灵活性,对彝族社会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歌颂,而对许多丑恶的东西给予无情的揭露和讽刺,表达了彝族人民鲜明的审美倾向。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克智的传承保护现状及发展策略

在彝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每逢婚丧嫁娶、节日庆典、送祖念经、调解民事纠纷等重要场合,都有聚在一起演述克智的习俗。即使主人家里没有老练的辩手也要邀请同村能说会道的辩手前来帮自己演述克智,并买酒答谢的规矩。彝族的这种独特民俗活动,给独特的民间口传克智文化造就了生长的土壤,千百年来自然形成了彝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大餐。这种颇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文艺展演活动,在其他民族中是极为少见的。可以说,彝族克智是凉山彝族民间最普及、老百姓最喜欢、内容最精彩的口头诗歌,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彝族克智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日趋严重,流行区域和展演空间逐渐萎缩,因而大力开展彝族克智的演述活动,强化对彝族克智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彝族克智的传承而言,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互为依托,相互影响。彝族举行婚丧嫁娶仪式、大型超度仪式,都把克智演述作为重要环节延续着民间口头经典的流布和发展。彝族克智虽然在民间得以自行传承和发展,但官方也认识到其价值后,在一些文化艺术节中举办过克智赛说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克智的对外传播和交流。首先,凉山州首届艺术节中把彝族克智演讲比赛列入重要的内容,推出《夸耀》《凉山好汉》等优秀彝语克智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其次,全国第二节曲艺展演比赛活动中,来自昭觉县的彝语相声演员沙马木乌、莫色阿萨的彝、汉双语相声《语言专家》将剽悍、机智、质朴的民族气质与诗一般的语言融为一体,率先在全国性表演舞台上展示了彝族克智的独特魅力;再次,首届“喜德拉达”杯彝族克智大赛,最终能言善辩的沙马阿那、依火阿呷等优秀辩手脱颖而出,在民众中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彝族克智赛说活动,对于集中展示克智辩手的综合实力和克智语言的艺术魅力,大力弘扬和保护彝族传统经典口承克智文化,以及发现和培养彝族克智传承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巩固和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比赛活动都是单一的克智脱口秀舞台表演,并没有民俗空间场域和主客双方激励的口头论辩,致使克智的本真性和本源性在不断流失或变异,加之赛事随意性较大,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的关注,甚至此前的这些赛事都把首届办成了末届,没有实现创办的初衷,从而不利于彝族克智的积极传播和广泛普及。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彝族克智文献的整理而言,彝族克智论辩手海来木呷、阿鲁斯基、吉则利布、吉尔体日等通过搜集、整理与翻译,相继推出《彝族克智》《彝族尔比克智释读》《彝族克智译注》等系列成果,为从事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的专家学者和热衷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同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参考资料。其中《彝族克智译注》在搜集、整理、翻译凉山各地彝族民间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最具代表性的红白喜事上常说的经典克智后,首次对其进行甄别、归类,并对本书所涉及的彝族传统民俗事项、历史人物、古代地名、历史事件、典故渊源、民族迁徙、文献释义、天文地理等进行详细、确切的解读,为彝族克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书作为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精粹,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文学、美学、语言学、民俗学、辩论学等方面的传承价值和研究意义。但由于彝族克智具有灵活性和变异性,彝族克智的搜集整理还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挖掘。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彝族克智的研究而言,至今还没有专门的著述,仅在沙马拉毅《彝族文学概论》,罗曲、李文华《彝族民间文艺概论》中以章节专门对“克智”的概念、流传形式与表演场景、内容、艺术特色、即兴创作与发展作了简要介绍。巴莫曲布嫫、阿鲁斯基、顾尔伙等学者也对“克智”的民间叙事传统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民族志写作、抢救保护、文化意蕴、演述规则、演述内容及语言特色、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危机等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层面和角度,还没有全面系统的标志性代表作。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形成上述的情况主要有:一是政府在这个领域所投入的资金少,也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很难向深层次方向发展和研究;二是彝族克智研究队伍断层面加剧,长期从事彝族克智的学者由于不被人们所重视,自然形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势头;三是从事彝族克智的采录者,大都对宝贵的口传克智诗词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彝族克智诗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遇到困难和疑问时,没有从抢救、保护角度来思考问题,致使难有特色的文献精品;四是颇有学术价值的宝贵的口传文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事彝族克智搜集、整理和翻译的成果出版较难,极大地挫伤了此项工作者的积极性。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彝族克智是彝族人民时代创造和创新的结晶,是彝族口传诗歌的总汇和精髓。彝族克智是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其文化底蕴厚重,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展示出独特的魅力,而且教育的作用与功能也不可替代,能够为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原矿中挖掘自己所需要的宝藏提供了需要。但我们也要看到彝族农村青年打工热潮的席卷蔓延,使具有十分普遍而深厚群众基础的彝族克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陷入困境。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彝族克智流失严重,必须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尽早成立“圣乍”“义诺”“所地”三大克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整体上加大全面抢救和整体保护的力度,让克智在民间持续不断地生根发芽,保存其生动与本真的口头民俗性,丰富基层彝族民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克智传承人的培养机制,使彝族克智的传承有序发展。培养优秀的克智辩手,既要在高等民族院校相关专业开设彝族克智课程,又要请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彝族社区、民族院校,不定期开展彝族克智传习讲座,发挥其引领示范带头作用的功效,大力培养后继优秀克智辩手。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彝族克智是彝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是彝族千百年来知识、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在彝族老一辈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彝族克智作为彝族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彝族克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注重这一宝贵的口传文学的传承和保护,对于弘扬彝族传统文化和促进彝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应当说,彝族克智的保护和发展靠代际传承与传播,要在扩大克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同时,提供广阔的空间文化场域,保留活态口语化的纯正流布和规避静态书面化的变异趋向,使演述平台与传播媒介能够同步协调发展,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彼此共荣推进,让彝族克智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和思想内容,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青睐,得到较好较快地传承与发展。Gw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原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文字来源:民族文学学会;注释及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阿牛木支(1967-),彝族,四川喜德人,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彝族文学研究。吉则利布(1959-),彝族,四川越西人,凉山州文联编审,主要从事彝族民间文学研究。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