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杨甫旺:彝族狩猎文化刍论

作者:杨甫旺 发布时间:2022-09-04 原出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点赞+(

摘要:彝族狩猎是短缺经济社会的一种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彝族狩猎方式主要有犬猎、刀猎、枪猎、套猎、板猎等。猎具有套索、弩箭、猎夹、猎网等。狩猎分为个体狩猎和集体狩猎,猎获物见者有份。狩猎必祭猎神,祭猎神分为祭家猎神和祭山猎神。近年来,随着国家禁止私藏枪支弹药和禁猎,彝族狩猎逐渐式微。
关键词:彝族;狩猎;祭猎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狩猎,又称捕猎、打猎,是指人类捕杀野生动物,以作食物或取其身上有用部分满足人们的用途。狩猎既是短缺经济时代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生产过程,又是与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现象。彝族狩猎就是反映彝族游猎经济的一种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游猎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狩猎历史。作为一个长期以旱作为主的民族,彝族先民积累了丰富的在艰难环境中求生存的经验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狩猎习俗。狩猎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和短缺社会经济生活的补充,在近现代彝族经济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多居高山丛林之中,其先民曾经历过漫长的游牧生活,他们“春天把羊群赶到高山,秋天赶回低谷。” 高山密林中栖息、繁衍着各种野兽,威胁着人及牲畜的生命安全,为了生存,为了抵御野兽的侵袭和获取食物,人们在与野兽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丰富的狩猎知识和富有山地特点的各种狩猎方法。康熙《蒙化府志》载:“土著乌爨也,为哀牢九族之一”,一,多依山谷,聚族而居。甘淡泊,习勤苦,喜射猎,善牧养。” 彝族民歌“猎狗”中唱道: “前面赶着羊群,背上背着野鸡,后面牵着猎狗,狩猎人没有断过野味。” l J清嘉庆《马边厅志略》说: “夷性好猎”,“出入多以柴弓相随”,而且狩猎技术颇精,“必俟其可及而后发,发无不中,又每以药水煎煮其镞, 中者立毙。” 说的是当时狩猎仍是马边等地彝族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猎人根据野兽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总结了极其有效的捕猎野兽的方法,这在《狩猎经》彝文典籍等中有详尽的记述。归纳起来,彝族狩猎方式主要有犬猎、枪猎、刀猎、套猎、压板猎、阱猎、毒猎、竹签猎等。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犬猎:即指用猎狗捕捉禽兽的狩猎方式。如彝族捕獐、猎羚羊、猎鬣羚、猎野猪、猎獾、捕灵猫等。在还未使用火药枪之前,彝族猎人除使用弓箭之外,一般采用的是纵犬人林猛追, 等到獐子追捕得无力再逃时只得爬上树梢。此时,狗在树下狂叫,猎人用棕绳的一端打成活结,轻轻地抛上树梢套在獐子的头上,活结收紧,人一拉獐“啪” 的落到地上,猎犬飞奔上前咬住獐子的脖颈。_2 更多是猎犬直接捕捉,犬猎是彝族最普遍的狩猎方式。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枪猎:枪猎即用火药枪或步枪猎杀野兽。枪猎的主要对象是凶猛的、猎犬和猎人不敢靠近的猛兽,如野猪、熊、豹等。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刀猎:刀猎即用长刀或柴刀捕杀野兽。刀猎的主要对象是猎犬不能捕捉的野兽,如虎、豹等。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套猎:套猎又可分为吊套和踏套两种。吊套即用棕绳或麻绳结成活套, 系吊于野兽必经之处的一横搭的树权上,套离地面四五寸许高,并在活套上作些伪装,当野兽经过此处时,头即落人套内,被树权弹吊于空中。踏套即用棕绳或麻绳掘些与活套一样大小的四五寸深的地洞,把活套平放在洞口,再在上面作些伪装, 当野兽踏住活套时即被套吊于空中。还有就是凉山彝族青少年使用的“套阿乌鸟”。三至四月时,用马尾毛编成活结套,长约地至三排,上有活结数十个,牵扯于阿乌鸟常出没的路径上,两端各系于一树桩上。见阿乌鸟出现于七八步远时,套者两手各执一石互击跟在其后,边走边唱捕鸟歌《阿乌兹》,并伴之口哨。此时,阿乌鸟就会一直往前走,陷人套中,套索上的活结自然收紧。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网猎:用棕麻绳编织,状似渔网。一般长约300厘米,宽约200厘米。捕猎时,设于野兽必经路口,两头用棕绳固定,待野兽被追得窜人网内,卷起即可。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板猎:有木板猎和石板猎两种。多用于猎取獐、狐等个JL/]~的猎物。木压板用三四根六七尺长、直径四五寸的木头用棕绳等捆绑起来做压板,系吊在猎物必经的两边的树权上,在压板下置些机关,并作伪装,当猎物经过踏动机关,压板即落下打死猎物。也有的直接用一片石块,用拇指粗的树枝砍削成“扣子” 支撑石块,设下机关,放入诱饵,猎物经过取诱饵时,触动机关,石块压下打死猎物。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阱猎:即利用陷阱猎获野兽。在野兽常经出没之处挖些二丈来深、肚大口小的陷洞,在洞底插竹签,洞口用树叶等伪装。当野兽踏入洞口时即落入洞中被竹签刺死、刺伤。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竹签猎:常见的在野猪、熊等常出没之处隐设机关,其上系一木头或竹做的响板,在机关前方的地面上,对着机关重叠地插大量经火焰熏烤过的竹签, 当野猪等踏着机关,响板“嗒嗒” 作响,野猪等受惊吓跑人竹签区,即被刺死或戳伤。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驽猎:将弓安放在虎、豹等猛兽常经之处,在驽上搭着涂有毒药的箭, 当虎、豹等经由此处,踏着隐设的机关时,毒箭射出。更多的则是猎人直接用驽射杀猎物。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毒猎:即用毒药将野兽毒死。此外,还设排箭、下死扣、网地栓、支铁夹、烧山、滚石、甩棒等狩猎方式。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猎人过去常使用的猎具主要有套索、弩箭、长把刀、猎夹、猎网、尖刀等。上世纪初,由于火枪等的陆续输入,多使用火枪狩猎,但传统猎具仍在使用。如武定等地彝族民间流传的《做驽歌》唱道:“砍棵麻栗树,要做一张驽。树筒断多长?不短也不长。块子砍多宽?不窄也不宽。弓弦结多紧?不松莫太紧。背驽打野兽,只听驽声响。”[ ]‘ 大姚、姚安等地彝族民歌《织猎网》更是生动地反映了彝族姑娘编织猎网的情景: “打猎需要网,用麻织猎网。那个来织网?彝家三姊妹,心最灵呀手最巧。三个姊妹搓麻线,三个姊妹扭麻绳。大姐搓线做网心,麻线搓得堆成山;二姐扭线做扣绳,扭绳扭得几百柞;有了麻线和扣绳, 不知猎网咋个织?有个小蜘蛛,墙角吐丝正织网; 三妹走到蜘蛛旁:‘蜘蛛蜘蛛你手艺高,三妹跟你学织网。’蜘蛛不说话,三妹就跟着蜘蛛织猎网。网扣织了九千九,网索织得九十九柞长。三个姊妹织的网,整整围了三山三架梁。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狩猎时节很讲究。凉山彝族在什么季节捕何种野兽,采用什么方式狩猎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凉山彝族在农历三、四、五月份猎捕獐、鹿、麂等,因为这时草青叶茂,这些野兽都出来觅食;农历八、九月份玉米、荞麦成熟,野猪、熊吃得膘肥体壮,正是捕杀之时;十冬腊月则捕杀熊等。在凉山彝族的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犬猎和套猎、压板猎、阱猎等同时进行,但在甘洛、越西、汉源、峨边等地则不同,规定农历正月至七月是犬猎季节,这期间不得用套猎等,若谁违反,套伤死猎狗要负赔偿责任;农历八月至腊月是套猎、压板猎的时节,在此期间,若带猎犬去狩猎,猎犬被套伤压死可不负任何责任。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云、贵、桂的广大彝区,狩猎时节一一般是在农闲时的农历十月至次年二月。楚雄、双柏等地彝族出猎多在秋后农闲时进行,行猎前猎人要打木刻占卜以择El或卜吉凶兆。_4 J(n 武定、禄劝等地彝族除冬腊月农闲时狩猎外,还喜欢农历六、七月间农闲时撵山打猎。广西隆林彝族过去农闲时喜欢打猎,个人打猎一般是在早上或傍晚,集体狩猎一般是在秋收后。[7](P26O)大理巍山等地彝族集体围猎一般在正月十五日后,或火把节前后举行。[ ] 眺 ’永德俐咪人到山中追麂子,有严格季节,一般于每年六月火把节过后最合适。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狩猎可分为集体狩猎和个体狩猎两种。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个体狩猎。彝族大多数个体狩猎都是见啥猎啥,但猎获大野兽如麂子之类,回来时要祭猎神,并且不能独吞,要请村中老者来分享猎肉。出猎时也有很多忌讳,如石屏彝族男子过去单独出猎,要摘一片树叶衔在嘴里, 以示要去找吃草的野物,遇到路人要装聋作哑,默不作声,路人见其肩扛猎枪, 自会让路。[加]‘ 个体狩猎大多以设驽、暗箭、扣绳、木夹、地坑、压板、毒猎等形式进行,捕获的多是个体较小、性情温顺的猎物。特别是早上或傍晚的个人打猎,没有具体的猎捕目标,见啥猎啥,如野鸡、斑鸠、野兔、锦鸡等是常见的猎物。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集体狩猎。在1950年以前,彝族狩猎多采取集体狩猎的方式, 出猎前,邀约人吹响牛角号,猎手们带猎枪、猎狗汇合,祭献猎神后一起出发。狩猎时,心细胆大的猎手持枪守于猎物经常出没的要道,其他人从四面八方吆呼而至,若有猎物出现,猎手向猎物射击。分配猎物时,射中猎物者分得一大腿及兽皮,猎犬和人各得一份。狞猎回来,还要到猎神处祭祀,并将猎物的血擦在猎枪上,以示谢意和祝日后猎枪再打到猎物,猎狗分的那份,煮熟后要分点给狗吃,以谢猎狗的功劳。石屏彝族集体狩猎时,猎前要视参猎人员的多少,分路把守关口, 形成围猎之势。准备就绪,放撵山狗人林,无猎枪人跟其后或呼或应,意在撵起猎物。一旦猎狗叫声大作,猎物被撵起, 把关之人要扳起“龙头” 静候,以备猎杀跳出的猎物。猎物被打死了,众人不许翻动猎物,要等狩猎“主持” 来处理,据说不慎翻动猎物, 当年猎神就不护持,以后再出猎就难猎获。狩猎“主持”在猎物旁蹲下,举起左手从猎物的头部至尾部抚摸,然后割下猎物的一只耳朵埋下,边埋边祷告猎神,最后扯一根野藤,砍一根木棍,拴起猎物四肢,用木棍穿于四肢间,让参猎者中年龄最小的两人抬起返回。_l0]‘哪’凉山甘洛等地彝族秋收之时集体狩猎,少则3~5人,多则50~100人,最先用弓箭、弓、矛,后改为火枪、步枪,主要猎杀熊、野猪、花豹、虎、狼、箭猪、獐、麂等。[ ] 美姑、昭觉等地彝族集体狩猎的猎人和猎狗数多少不等,有三四人四五只狗的,也有十数人一二十只狗的。到了卜定的狩猎地点后,猎人们把猎狗放进林子、草丛中去找野兽,猎人们也边打边喊叫。野兽被猎狗发现后, 急忙逃窜,狗也边叫边紧跟着撵,猎人们根据野兽逃跑的方向,各自去占据有利地势,协助猎狗捕获。如野兽在被追撵中跑失了,猎人们拿出卜骨或卦木来b断野兽逃到何处,以便再去追猎它。大姚、姚安彝族民歌《撵麂子》唱道: “最初撵山没有网,抬着驽弓遍山找;最初撵山没有狗,人当猎狗撵野兽。打猎全靠网哟,没有猎网自己织;搜山全靠狗哟,没有猎狗自己找。”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双柏、石林等地彝族的集体围猎一般都在五人以上,猎人们寻找到野兽的足迹或屎尿后,让猎狗嗅闻,引猎狗觅野兽的气味发现猎物,猎狗追击,猎人在山头堵截。双柏彝族民间流传的《打猎》生动地再现了当地彝族狩猎的民俗场景:“背上了猎具,带上撵山狗,来到了森林,太阳一落坡,野狗林中游,东山麂子跑,西山野狗叫。东边喊声起,西边应声响,野猪被射倒,麂子钻进扣。大家齐动手,抬着猎物走。路上遇行人,见者有一份。”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狩猎习俗中,不管是单独或集体猎获的猎物,其兽肉都是见者有份,不能出售给别人。凉山彝族捕捉到野兽时不能说捕到什么兽,只能用暗语说话,还要赶快扎个草兽,插在所捕获的兽身上,然后把它假意甩掉,“此兽跑了。” 意思是我没有捕捉野兽,祈求山神宽恕。还有任何一一个猎人,都不能贪得无厌,捕到七八十只野兽就要停止捕猎,不能捕满百只,意思是不能把事情做绝。猎物就地剥皮,肺、头、四蹄及后腿肉装入狩猎者随身携带的麻袋里带回家,其余的必须见者有份,并当场割块肉给猎狗以示奖赏。分猎肉时如果肉已分完又有人来, 即使装入口袋的后腿肉也要拿出来割砣给他人。[11](Pll8)凉山彝族有句格言: “头年猎肉分不均,来年打猎无人跟。” 双柏彝族猎到野兽,不分男女老幼,只要见到猎物倒地的人,都可以见者有份。永德俐咪人的传统,上山狩猎,捕获猎物无论大小, 当场剥皮分肉,凡参加追猎者,人人有份,就是见到分肉,见者亦有一份。猎狗是有功者,必须有一份。如猎到麂子,麂子头归猎狗的主人,但得麂子头者必须负责祭献猎神, 以示答谢。-9“嘟’峨山彝族集体狩猎,猎物皮归捕获者,肉则所有人均分,大的猎物, 当晚集体把头和下水及一部分肉煮吃。[ ]( 哀牢山彝族集体围猎,禁止女性参加,但若她们在牧羊或拾柴时碰巧遇到分配猎获物,则可以分到一份。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狩猎必祭猎神。彝族信仰原始宗教,生产生活乃至日常行为都与祭祀活动密切关联,即凡事必祭,更何况是狩猎这样关乎野兽生命的大事。在彝族看来,野兽也是一条生命,不能随便伤害和捕杀它,它既有山神的保护,又受猎神庇佑,所以狩猎过程中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观念认为山神是统管野兽之神,民间有“山神不开口,老虎不吃人”之说。彝族敬祭山神,但他们认为山神是保护野兽的,所以多数彝族猎人去狩猎时都不从山神前经过,而且要远远避开, 以免山神知道要去狩猎通报所有野兽,不仅不能猎获,反受其伤害。猎物一般也不供山神。只有部分彝族狩猎既献祭山神,又祭祀猎神,如双柏小麦地冲彝族很多人家中的祭台上都供有猎神画像,狩猎祭祀也特别多,其规模根据猎物的大小而定,猎获麂子等大型的野兽,要先祭山神并在猎神前供祭,猎获鸟类如斑鸠等,一般只在猎神前供祭,但很多人也不祭。他们认为,如不祭山神、猎神,就很难捕获猎物。因此,男人们出猎前,要用酒、肉、香献祭山神、猎神,求它们赐给猎物。猎获野兽后,要把猎物拿到山神、猎神前供祭,即便在山上已分配兽肉,也要把兽头带回来供祭。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昆明、石林等地彝族出猎前猎人要打木刻占卜,用酒、饭、香火祭祀猎神,然后给本人、枪支及猎狗解污除秽。获取猎物后,将其头、腿、脚同皮子砍下,在猎场边选一棵结果实的树敬献酒,念《祭猎神词》:“祭献众神灵,保佑打猎人,步步都平安,处处都吉祥;祭献众神灵,请搜集走兽,请搜集飞禽;洞中的出洞,林中的出林;弩箭出弓,百发百中。打猎祭词,句句显灵。”[15](P143)雷波小凉山彝族在猎获野物后,将颚骨与腿一只用树权钩起,肝、心内脏用树枝串起,酬献猎神前;昆明西山区核桃箐彝族则将猎获物被扣子扣住的部位如脚、腿、头等, 连扣子一同砍下,悬挂在祖先灵前;云南宣威、贵州威宁彝族猎人在出猎前,要选择场上一棵能结果的树献酒,诵《祭猎神词》。[ ]‘ 彝族他留人认为,猎神是由被打死的所有猎物的灵魂变成的,人如果打猎太多,猎神就会使人犯病,症状为口吐白沫,请人占卜后,如果是猎神所为,就要请尼卜祭祀猎神:由尼h选择树后较高且无人的山头,然后带领患者全家人, 在山头上找一棵小树,树前插三根三叉形的树枝,上挂一把弓箭,在树枝前铺松针,用梨树叶盛酒、饭、茶,前面各插一炷香。尼卜将一只大公鸡宰杀,除去毛洗净后把头、翅反绑在一起献在松枝上,边献边唱。最后在山上把鸡煮吃掉,家人从山上下来不能讲话,带去的食物吃不完也不能带回家。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祭猎神很频繁,既有以家庭为单位的祭家猎神,也有以村寨为单位祭山猎神。祭家猎神不分节令时间,出外打猎的猎人,在自家正楼上供一猎神(猎神只是画像),正中画有身披虎皮的猎神爷,左右为七十二名猎兵将,三十六条花斑狗,还有撵山小哥、厨姐阿翠。还常常把弓弩或枪放在神龛前。猎人出行狩猎之前,首要之事就是祭猎神。永德俐咪人认为,狩猎有猎神,它司管着山中猎物,并决定着猎者能否猎到野物。因此,猎人出猎前要祭猎神。彝语称祭猎神为“迟嫫猎神毕,” 意为“祭麂子猎神”,一般是在房屋后挖一平台,捡平时不易被人或牲畜碰、踏的尖石立于平台象征猎神,祭祀很神秘,若次Et要出猎,当天晚上到村中偷一只小鸡,在祭坛处宰杀,将鸡血毛沾涂于祭石,并祝祷:猎神,明日我们要进山追麂子,请您保佑我们能追到猎物。[ ]‘ ’弥勒等地彝族出猎前,用食物加一个熟鸡蛋、三炷香,选择村外狩猎路上的一棵高大、枝叶茂盛的树祭猎神。先摆好祭品,剥开熟鸡蛋,一一分为二放在树脚,香火插于鸡蛋旁,猎者跪地磕头,念诵狩猎祭词,祈求所获。楚雄市布札村彝族出猎前,在猎神位前摆上酒、茶,烧三炷香,杀一只鸡,并拔下带血的鸡毛粘在神像上,祈祷说: “猎神爷爷在上,今日猎人要进山,山雀野鸡我不打,专打麂子马鹿黑头猪,奉请猎兵猎将跟左右,请猎神爷爷助我围猎多收。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集体性的祭猎神不仅规模大,仪式繁琐,而且有的已形成了专门的节日。景谷彝族每一个村寨都供有一个猎神,一般是在村寨背后森林中的一棵大栗树下,用木条搭一平台,每年初次出猎时,向猎神杀献一只公鸡,由枪法好、有经验的猎人主祭,鸡肉不拿回家,也不用锅煮,而是烧熟后先祭猎神,然后由出猎人烧吃掉。有时几天猎不到猎物,要在本寨里偷一只公鸡祭猎神,鸡肉烧熟献祭后,所有进山人在山上共同吃掉,3天之内猎到野兽时,要分给被偷鸡的主人家一份。猎获野兽时,也要先祭猎神o[18](P472)蒙自彝族出猎时须带酒、一个熟鸡蛋、三炷香,在村外一棵会开花结果的树下,摆好祭品,主持人跪地磕头,咏诵《狩猎经》:“一⋯·山上的山神,树中的树神,岩上的岩神,敬请来喝酒!云雾莫遮眼,深草莫藏兽,树枝莫挡箭,石头莫阻箭。保佑打猎人,步步都平安,事事都如意。林中的百鸟,请你飞出来;林中的百兽,请你走出来⋯⋯”[19~(P39)楚雄市树苴彝族每年正月十八日, 以村为单位,猎人们带上捕猎工具和鸡、羊、酒等祭品,领着猎狗,到山上选一棵松树或马樱花树作“猎神树”,在神树下摆设祭坛,撒上青松毛,插一枝三权头松树枝,一面削皮,作为猎神牌位,并用松树刻一付阴阳卦。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师杀鸡并念祭辞:“猎神爷爷在上,今天是黄金日子,今天是白银日子, 阿郎小哥今日进山打猎,去路不明,猎匠小哥诚心诚意杀鸡宰羊祭奉猎神,请猎神爷给予指点明路,奉请猎神大王以及七十二猎兵将,三十六条花斑狗。撵山小哥、煮菜厨姐到坛,随我猎人速速进山,助我打猎阿哥围猎丰收。”n 念毕行占卦,看卦象所示方位出猎。宜良九乡彝族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为猎神节。祭猎神时,村民将猎神象征物供奉在“值年” 家中。“值年” 以传统办法推选,一年一换,新老值年交替的日子即为猎神节。猎手们将祭祀后围猎捕获的麂子前蹄砍下,束上青松毛,吊在值年家供桌上方,称为供猎神。麂蹄表示猎人已得到猎神庇助,青松毛表示猎人对猎神崇拜永不改变。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彝族狩猎是短缺经济的产物,经济社会越落后,对狩猎的依赖就越强。随着彝区农耕经济的发展,狩猎逐渐式微。但直至近代,狩猎仍然是彝族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在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猎神始终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神灵来崇拜。近年来,国家禁止民间私藏枪支弹药和捕杀野生动物,彝族民间的火枪、甩弹等枪弹工具被收缴,彝族民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狩猎习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m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原载:《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文字来源:搜狐网红色彝人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相关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