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凉山彝族丧葬中礼物的研究

作者:​瓦合 发布时间:2021-06-2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甘洛彝学 点赞+(

​摘要:凉山彝族在其丧葬仪式中的礼物往来主要分为:牲畜、现金、酒等形式,这些不同礼物形式的流动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从中可以解读出“礼”方与逝者的各种关系;本文试从此角度出发来研究凉山彝族丧葬中礼物的流动。
关键词:彝族;丧葬;礼物;研究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在凉山彝族地区,在其丧葬仪式中礼物的流动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与逝者的不同关系决定了:出什么样的礼以及回赠什么样的礼;这些在出礼与回礼方面的礼节有着不成文的规定但又有着严格的要求。呈现出一种舆论上、道德上必须应尽的义务礼节,有的礼需要绝对的回礼,有的礼则只需要相对的回礼;这跟礼物的大小、多少、价值没有关系,是赶礼者与逝者的不同关系所决定的,但也不是笼统的说与逝者近亲的就回礼大,远亲的就回礼就小;甚至有些时候是与其相反的。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葬礼 来自殡葬百科)

在丧葬上所有礼物的往来都以其家支[ ]的名义出礼或回礼,而因在此彝区社会所得到的赞赏或嘲讽也同样是归属于家支的名下。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彝族在丧葬中礼物的“赠出”

丧葬仪式在凉山彝族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丧葬仪式中礼物的流动不仅数量上、规模上都是其他仪式无法比拟的。凉山彝族民间在丧葬仪式上对礼物的流动有着严格的传统习俗,例:张三在其父系方的家支里有人去世,只需赶尔普[ ]礼,没有赶牲畜的礼节,但尔普的多少会随着血缘或地缘关系的远近而变化;而在姻亲家支方的人逝世尤其是其舅舅、舅母和岳父、岳母以及以此为中心、上下的近亲(三代以内)人的丧葬是必须赶牲畜礼的,远亲的(三代以外)则以酒礼为主。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彝族丧葬上的“礼物”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酒、羊(猪)、牛,最小的礼节是赶酒礼,最大的礼节是赶牛礼,赶羊礼居于二者之间,赶猪的极少是次于羊而高于酒;但在这三个等级“礼”中又包含着详细高低之分,酒(白酒/斤,啤酒/件):5斤<10斤,1件<2件,即在同类中量大的大于量小的,而牲畜礼羊、牛则首先是分别看其体型的大小,其次是公母,再次是其它方面如牲畜身体健全、无缺陷、健壮膘肥等等。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发生丧葬仪式时,传统是严格按照亲属关系远近的礼节进行礼物的流动的;但在具体的赶礼时,当事人也采取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自身的经济条件)而低于或高于礼节的礼物进行赶礼的,甚至有跨礼节等级进行的,从高向低跨是人们所厌恶、鄙视的、回避的(这种情况极少),而从低向高跨是为人们所褒扬的、赞美的、传颂的;总的来说,彝族丧葬仪式礼物的流动,尤其是牲畜礼礼节是明显受到了以“舅”为大的传统思想,所以最高的礼节赶牛礼也是以舅为中心越向外则礼越轻。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在丧葬中礼物的“回赠”

以下图表中数据分别来源于G村在2000年提足XX、2001年瓦尔XX、2014年阿育XX、2015年吉克XX逝世时尔普数据记录提供的统计。在表中*代表未收集到的数据,如在表中从礼物的属性来说有米饭、大米、酒、牲畜、现金等,这所有的礼物同样需要在赶礼方或其亲属的丧葬中予以回礼;而回礼的礼节和方式清晰而又复杂: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在表中的“尔普”栏不论是家支尔普还是社员尔普,它的回礼是绝对的一对一,即“张三赶礼50元10斤大米,当回礼时同样是50元10斤大米(除非家支或社员的制度在回礼期间有所改变)。”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一·G村丧葬中礼物来往统计表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姓名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逝世年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支尔普(元)\
     户\米(斤)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社员尔普(元)\户\
     米饭(斤)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酒(啤酒\件,白酒\斤)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备 注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提足XX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91\1615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8\725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瓦尔XX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45\68\630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2\710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育XX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930\33\825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75\67\712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5\20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金3万元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克XX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5年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220\138\2985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60\112\1097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8件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金2.325万元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回礼的礼节的方式是很清晰的;牲畜的回礼礼节方式是最复杂的,例“张三赶礼一只羊”回礼则比较复杂:1. “平”赶礼,同样回礼一只羊,2.“高”赶礼,高于赶礼回礼一头牛,3.“低”赶礼,低于赶礼买酒回礼,就存在三种情况;赶牛的回礼存在四种情况与羊差不多,只是在“高”赶礼,赶礼两头牛(因为赶牛在丧葬中是最高的礼节,如要“高”于此只能从数量上体现);以上所表述的情况只是针对一般性回礼,而在具体的、针对某一人的回礼所考虑的问题就很多了,比如彼此的:血缘关系、姻亲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经济力量、情感的疏远等方面的综合参考。而酒的回礼,则是介于“尔普”礼和牲畜礼之间,其回礼比尔普礼复杂而又比牲畜礼清晰;在丧葬中对于酒的回礼,有对半回礼的(10斤白酒回5斤,一件啤酒回20白酒),有的加倍回礼(10斤白酒回20斤,一件啤酒回两件),甚至还有“高”赶礼的(如赶礼酒,回礼则是赶羊或牛),虽然回礼的形式上只有三种,但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何种选择则是比较复杂的,它所考虑的方面与上述回礼赶牲畜礼的情况是相同的。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礼节上的回礼要求不仅要求自己赶礼的规则而且也会约束自己对回礼方不对等的回礼方式,所以,在凉山彝族丧葬仪式上彝族人民看来一切礼物的流动是如此的合乎常理并以此为荣。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

在丧葬的礼物流动中,其规则深受彝族千百年来在丧葬中形成的那套完整的文化体系,即使经过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洗礼,人与人之间情感赋予这些礼物的文化意义不断更新,人们也这方面做出或多或少的变化,但它的轴心:在丧葬上的出礼是赶礼方与逝世者的关系所决定的,这一点是从未改变的;礼节上的义务(即上述的这种关系)早已超出了他们在生活中的交往关系、经济能力等实际情况,例如出于礼节一位穷困潦倒的人举债也会赶牛去奔丧,但逝世者很有可能只与其谋过几次面而已。从受礼方的角度来解析这些礼物,则很有条理性,所有的礼物都可以解读为是逝世者家支身份与其姻亲家支身份人的“馈赠”物,按照礼节传统,现金礼、大米礼、米饭礼等是本家支身份人员所属的礼物,牲畜礼、酒礼等则是其姻亲家支所属的礼物。赶礼者家支身份的角色确定了其所赶礼礼物的种类,从明确了每一个丧葬参与者参与这一场葬礼时的身份认同“主人方”或“客人方”,而辨别区分这双方简单而最为直观的就是其赶礼“礼物”不同。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在凉山彝族丧葬中礼物的流动始终遵循着:以舅为大思想作为最高礼节的依据、以家支为单位参与其中的原则;其赶礼礼节的传统思想远远超越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丧葬实际就是是姻亲家支间聚会的一个场域、一个平台,是个人、家庭、家支用丧葬的舞台借助“礼物”的流动以达到自身社会关系交流、“流动”、巩固;并且在丧葬上礼物的往来它早已成为了凉山彝族人民衡量一个彝人的社会道德和其所属家支名声的标准之一。k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编.四川彝族家支问题(论文集)[C].成都:1985年 《四川日报》印刷厂印刷.
[2] [法]马塞尔-莫斯.礼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美]阎云翔.礼物的流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所属专题:

凉山彝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