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彝族俐侎人习俗文化研究

作者:黄云燕 发布时间:2019-11-03 原出处:微观彝族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乌木龙乡的彝族俐侎人概况
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乌木龙彝族俐侎人所处的县情、乡情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永德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西北部,地处云南西南边陲。县城距云南省省会昆明约682.9公里,距临沧市市府约196.93公里。永德县四周与耿马县、镇康县、凤庆县以及云县相邻,同时与保山市的龙陵县、昌宁县以及施甸县接壤。永德县县城坐落于德党镇,平均海拔1580米。总人口为38万,永德县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县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2.21%,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傣族、布朗族、白族、佤族、傈僳族、拉祜族、德昂族等。县内民族特色较为浓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彝族俐侎人,而彝族俐侎人主要分布在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木龙彝族乡是永德县两镇七乡之一,其位于永德县城的东北部,距永德县县城97公里,乌木龙彝族乡东和北分别与云县和凤庆县相连,南与大雪山乡相连,西与亚练乡毗邻,乌木龙彝族乡海拔较永德其他地方都高,境内海拔在1524米至3483米之间,乌木龙彝族乡的海拔决定了当地的气候是寒冷潮湿的,这就决定当地的经济作物是核桃和茶。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俐侎人的民族情况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大山深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以及节日。俐侎人这个支系由于脱离其他支系的时间比较早,整个族群只有2.6万人,现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境内,分布在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等地,现主要居住与乌木龙彝族乡。彝族俐侎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史书记载,彝族俐侎人脱离其支系的时间久远,俐侎文化与其他彝族支系的文化并没有完全融合。相传彝族俐侎人是从景谷县、景东县迁徙过来的,迁徙到乌木龙彝族乡等地,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潮湿且为了躲避野兽,所以俐侎人所建造的房子大约离地3尺5寸,所以俐侎人还被称为“离地人”。彝族俐侎人长期居住在高寒山区,造就了温婉含蓄、热情好客、团结邻里、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性格。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传承和保存着完整的婚姻、丧葬、衣着、饮食、居住以及节日习俗。与此同时彝族俐侎人到至今为止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彝族俐侎人独特的具有魅力的特色。彝族俐侎人崇拜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始终相信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生命和灵气,因此彝族俐侎人就有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为了祈求幸福安康以及幸福的生活,这也表达了彝族俐侎人对美好的幸福生活的虔诚以及向往。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俐侎人的习俗文化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婚姻习俗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在婚姻嫁娶方面有着独特的习俗,其在小时候都要订娃娃亲。当地的习俗的做法是:在正式订亲之前先要派两个有声望的男人去“说亲”,并且这两个男人都不可以和女方同姓,他们一个充当媒人,另一个则充当随从。在去“说亲”的路上,媒人必须走在前面,随从跟在媒人的后面,装礼品的包也需要媒人背着,包里面背着两瓶当地人自己酿制的玉米酒,玉米酒起着很大的作用。两个“说亲人”到达女方家之后,跪下给女方的父母敬酒,然后再把剩下的酒分给女方的亲朋好友喝,这门娃娃亲就算说下来了。两个“说亲人”回去的时候要把两个空酒瓶带回去,据说等孩子们长大后,如果要退亲时用得上。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虽然订了娃娃亲,但这并不阻碍孩子们自由恋爱,因为订了娃娃亲的两个孩子长大之后如果不喜欢对方是可以退婚的。退婚的程序并不复杂,也不会伤了两家的和气,男方退婚只需要到女方家说一声就可以,女方退婚需要把男方“说亲”时带来的酒还回去,当时男方带了多少女方就要还多少。彝族俐侎人订娃娃亲的习俗其实就是为了满足男方祖父母对后辈的最美好的期许。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在婚姻习俗方面不仅有独特的订娃娃亲的习俗,而且在结婚的时候也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其在结婚是要花上三天的时间,第一天叫“过礼”,第二天叫“正客”,第三天叫“回门”。女方家“过礼天”打歌,而男方则在“正客天”打歌,彝族俐侎人以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表达对婚礼的庆祝。所谓“过礼”也就是对婚礼准备的一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会来帮忙,准备“正客天”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一天男方也会请“过礼人”带着绑着红线的烟、酒以及猪去女方家“过礼”。“正客天”是双方在家待客的一天,也就是宴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的一天,吃过午饭男方就要带着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去接新娘,男方到女方家必须等女方家宴请的人都吃完午饭之后才可以进去,进去之后就是随女方一起认亲,所谓认亲就是随女方一起叫人敬酒,认完亲之后,要等到天黑父母才同意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原因是因为一个相传很久的传说,土匪会来抢亲,所以俐侎人结婚当天伴娘和新娘要穿得一模一样,伴娘甚至要比新娘打扮的还要好看,在天黑时分,这样土匪就会把伴娘认成新娘,他就会把伴娘抢走,土匪看到不是新娘而是伴娘,这样第二天其就会把伴娘送回来。所以俐侎人的新娘到晚上才可以出嫁,到了男方家,女方有要同男方一起认亲。第三天就是“回门天”,这一天新娘要起得很早,要给公公婆婆烧洗脸水、打洗脸水,吃过午饭,女方就要带着男方回娘家,也就是所谓的“回门”,在天黑之前必须赶回婆家。就这样俐侎人的婚礼就算完成了。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丧葬习俗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崇拜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他们始终相信人死了之后都会上天堂,最终成为统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主人,导致彝族俐侎对人死之后的葬礼非常重视,很多细节也非常讲究。其葬礼分为未婚男子和自然死去的老人。未婚的男子去世首先要为其举行婚礼,当地人称之为“鬼亲”,也就是说未婚男子在下葬之前,要为他举办一场婚礼,让他的人生圆满。相传人生圆满,没有遗憾的人可以轻松的到达天堂,反之,则需要经历一些劫难之后才可以到达天堂。而如果是自然死亡的老人,那就更讲究了。彝族俐侎人每家每户都有“祖神台”,凡是家里有人去世,下葬之后,都会用蜡做个神像,将死者亡魂转到蜡人神偶,在“祖神台”供着,以便后人祭拜。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俐侎人的丧葬习俗中,有家人去世的人家必须请祭司诵经开悼,当地人称祭司为“先生”,表示对“先生”的尊敬。请“先生”为死者开文诵经,称为“开吊”。为了死者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天堂,这是对死者最后的尊重。请“先生”为死者开文诵经的步骤很繁杂,但是所有步骤都很讲究,每个步骤都是不可省略的。彝族俐侎人家人去世是不可以哭的,所以本家后人会请人来哭,当地人称之为“哭婆哭送”,请来哭的人在哭的时候,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吆喝大哭,说一些死者生前的事,表达对死者的不舍和思念。请来哭丧的人要从死者去世哭到下葬,死者后人待客的时候也要哭,可以说是一种任务,但也是对死者最后的尊重。接下来就是后人绕棺,在死者下葬之前“先生”会带着后人围着棺木转,“先生”走在前面开文诵经,后人手抬着香跟在“先生”后面转,先是顺时针转,等到先生念完经又逆时针转,完成之后又顺时针转,共三次,顺时针两次,逆时针一次,转完之后后人要把剩下的香插在一截芭蕉树上,这截芭蕉树叫做“万香筒”,这些东西在死者下葬的时候都要带到墓地去烧掉。彝族俐侎人举行葬礼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用蜡给死者捏制蜡像,因为“先生”会把死者的灵魂转变在那个蜡像上,事后把蜡像供在“祖神台”上,方便后人们祭拜。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把死者下葬的时间定在晚上,死者所在的棺木是由本寨的青壮年挑到墓地去,棺材上面要铺满花布以及他们自己织的黑布、白布,包得密不透风的,在挑的过程中,去墓地的途中,要边走边敲钟,意为驱赶妖魔鬼怪,不让其来打扰死者的灵魂,让死者得以安息。在埋棺木的过程中“先生”也要开文诵经,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快速到达天堂。安葬好人的之后,“先生”和挑棺木的青壮年在回来的途中要大声呐喊,并且四处撒沙子,这也是为了驱赶妖魔鬼怪,不让其打扰死者的灵魂。“先生”和挑棺材的青壮年回去之后祭拜蜡偶,彝族俐侎人的葬礼也算完成了。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衣着习俗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至今仍然保存着纯手工制作服饰的传统工艺,其现在所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织布、染色以及缝制的。彝族俐侎人的衣服主要以黑色为主,不管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其服装具有单一和古朴的特点。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妇女基本上每个都心灵手巧,因为其差不多7到8岁就开始学习如何制作本民族的衣服。彝族俐侎人的服饰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的,从织布到服装制作完成,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俐侎妇女要制作织布的线,需要从集市上买来棉花,然后经过扎花、弹花等工序,在他们自制的纺织机上面纺棉,由纺织机纺出来的棉花线,要在加有玉米粉的水里面煮过,然后再过凉水,晾干之后棉花线会变得更加牢固,颜色也会变得更加洁白。俐侎妇女会把纺出来的棉花线卷成线球,方便以后织布用。俐侎妇女织布也是用自己制作的纺织机来织,纺织机由织布机、织布架、线梭组成,其在织布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需求来调节布的长度和宽度,其单位长度是排,一排为5尺。织好的布也是要存放一段时间,差不多一两个星期才拿出来染,接下来染布的步骤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染布的染料也是他们自己制作的,染料的制作方法也比较原始,把板蓝根的叶子煮出汁之后,加入适量的当地自己酿造的玉米酒,再加点熟石灰搅拌均匀,其冷却之后就变成了染布的染料。接下来就可以把织好的布放到染料里去上色,彝族俐侎人的染缸类似于酒坛子,是用泥巴自己捏制出来,再在窑洞里烧出来的,每一步工序都是纯手工。彝族俐侎人把染料倒到自己制作的染缸里面,然后把织好的布放到染缸里面浸泡,浸泡的时间大概需要2、3天,这时可以把布拿出来晒干,晒干之后在浸泡,再晒干,这样重复4、5次,就可以看到黑布的成品了。染好布之后,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缝制服饰了,缝制服饰的人根据男女服饰所需要的的布的形状以及长宽来裁剪,做一件俐侎男子的衣服是很简单的,但是制作俐侎女子衣服的工序就很复杂,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其服饰包括里面和外面的两件衣服,还有包头、腰带,制作一套彝族俐侎人女子的服饰,大概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缝制彝族俐侎人的服饰需要花费的时间很多,制作工序也很繁杂,但其穿衣的习俗是很讲究的,所缝制的衣服如果在丧事穿过的就不能再喜事的时候穿,相反,如果在喜事穿过就不能在丧事穿。俐侎男子的衣服从小孩到老人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女子的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少女服饰裙摆要短一点,其衣服色彩丰富且制作的较为精致,已婚妇女的裙摆要长一点,其衣服颜色较为单调。彝族俐侎人的衣着习俗造就了俐侎妇女们勤劳、负责、善良、温和、朴实、豪爽以及落落大方的性格。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饮食习俗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造就了其“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饮食习俗。彝族俐侎人也是一个爱喝酒的民族,且其喝的酒都是自家酿造的玉米酒,玉米酒香甜可口。彝族俐侎人在宴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吃饭,还要唱劝酒歌助兴,大家一边唱歌一边喝酒,歌词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许。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食羊肉、禁忌狗肉。彝族俐侎人在重要的场合以及庆典都要吃羊肉,因为他们把羊的精神看作自己的象征,象征着彝族俐侎人坚韧不拔以及勤劳勇敢的精神,其饮食文化中“烤全羊”代表着彝族俐侎人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在重要的场合、庆典以及宴请贵宾,彝族俐侎人都会用“烤全羊”来招待。宴请的主人从羊头、羊身、羊尾各切下来一块品尝后,其他的亲朋好友方可动筷,彝族俐侎人好食羊肉,但他们从来都不吃狗肉,因为彝族俐侎人崇拜狗,相传在彝族俐侎人刚从景谷县、景东县迁徙过来的时候,当地的土地贫瘠,没有农作物,后来狗把种子藏在尾巴带给彝族俐侎人,从此彝族俐侎人就过上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其把狗视为朋友,狗的陪伴以及忠诚,让其崇拜狗,以致其至今为止都不吃狗肉。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乌木龙彝族乡地处高寒山区,海拔偏高,造就了茶适宜生长的条件,从很久之前彝族俐侎人对茶就有了传统独特的认识,每年开春彝族俐侎人都必须在自家的古茶树下举行祭祀仪式,以这样的方式祈求茶的长势好,衣食充足,这样的习俗已经流传千年,这也体现了彝族俐侎人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崇拜。彝族俐侎人会用当地的一种香竹制成的竹筒当作烤茶的器具,这样烤出来的茶既保留了茶原来的清香,还会带着竹子的香气。晾干之后的茶,彝族俐侎人会用山泉水来泡,泡出来的茶味道纯正。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居住习俗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是从景谷县,景东县等热带地方迁徙到乌木龙彝族乡的,由于乌木龙彝族乡一带处于高寒山区,海拔偏高,气候寒冷潮湿,所以彝族俐侎人所建盖的房子都离地3尺5寸,所以彝族俐侎人还被称为“离地人”,把房子建得如此高,不仅是取决于气候,还是因为为了躲避野兽的攻击。其建盖房子的材料选用的材料是竹子和松木,不仅牢固还有一股清香,把房子搭在山脚下,房顶是用的是茅草和稻草,其房子有圆柱形和长方体两种形状,彝族俐侎人是一个热情好客,团结邻里的民族,所以其都是群居,他们居住习俗的最大特点是在墙壁上都会绘印狗头像,作为图腾,表示对狗的尊重、崇拜。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节日习俗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春节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春节就是过年,彝族俐侎人过年的日子从大年二十四到正月十五,俐侎人春节的习俗众多,从年前的打扫房屋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有很多的仪式和礼仪。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年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屋,打扫房屋的时候要用带有绿叶的栗树枝或者松木枝清扫灰尘,扫除污秽,意为把这一年的不顺利都扫走,这一天不仅要打扫房屋,还有把家里能洗的东西都洗掉,寓意没有负担的进入新的一年。大年二十八彝族俐侎人都要用大木槌和石臼椿粑粑,粑粑有两种,分别是糯米粑粑和饭米粑粑,所有的粑粑的形状都是圆的,寓意为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大年二十九要吃米酒,米酒也是彝族俐侎人自己酿造的,味道是甜的,其寓意是在新的一年甜甜蜜蜜,长长久久。从大年三十开始到正月十五都是要祭祖的,大年三十这天的晚饭要吃猪头,寓意着来年衣食无忧,而且晚上要洗一个从膝盖就洗下去的脚,寓意着洗去疲劳,新的一年干干净净。大年初一彝族俐侎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抢新水”,即到本寨里平日挑水喝的水井挑水,水是生命之源,寓意着一年到头都有喝不完的水,生命得以延续。彝族俐侎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是不可以扫地的,如果生火做饭,是不可以吹火的,寓意着不把财运扫掉、吹掉,这一天也不可以使用刀子,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也不可以到别家去串门,彝族俐侎男子要从大年三十开始祭祖,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后才结束。彝族俐侎人的祭祖分为“生祭”和“熟祭”,“生祭”就是杀了鸡之后直接祭拜,“熟祭”就是煮熟之后祭拜,两次祭拜都是一只完整的鸡,完成两次祭拜之后所有家庭成员在“祖神台”磕过头后才可以动筷。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二月八”节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二月八”节就是农历的二月初八,说到底就是祭拜家庙。在乌木龙彝族乡,彝族俐侎人每家每户都有庙房,一般设置在家旁边的一颗果树下或者在房屋的后面,用石头砌成一排,象征着神位。在二月八的祭祖中,也是分为“生祭”和“熟祭”两祭,早上和下午都要祭拜。彝族俐侎人在祭祖的时候,只有家中的男子长者可以祭拜,所有的女子已经未成年的男子都不可以参加祭拜。“二月八”节的祭拜是为了祈求六畜兴旺,本年庄稼可以大丰收。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桑沼哩”节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的“桑沼哩”节其实就是大家相聚去洗温泉澡的意思,“桑沼哩”节是农历的二月十五。这天彝族俐侎人会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其还会到当地的一个温泉去洗澡,水源自旁边的山洞,每当每年二月二十五前后,这个温泉里的水温都会比平时高一些,所以彝族俐侎人把“桑沼哩”节定在每年的二月十五这一天。相传在二月十五这一天去洗温泉水澡,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晦气以及祛除病痛,来年好运连连,身体健康,在此谈情说爱并且结婚了的夫妻可以家庭和睦,白头到老。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火把节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是彝族所有支系的传统节日,所谓火把节就是每年的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也是彝族俐侎人最盛大的节日,其把火把节过得比春节还有盛大、隆重。这期间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要把出嫁的姑娘都接回来,这一天其都要穿新缝制的衣服。当天彝族俐侎人要杀牛、杀羊、杀猪、杀鸡、酿酒,准备好一切要进行“生祭”,所有东西煮熟了之后又要进行“熟祭”,完成所有祭拜之后,要先喂狗和牛,所有家人在“神祖台”磕头之后才可以开始吃饭。吃过晚饭后,一家老小欢聚一堂“撒火把”,用干了的竹子或细柴点上火,把用干了的松木椿成的松香面撒在火把上面,对着果树撒,寓意五谷丰登,对着猪圈牛圈撒,寓意为六畜兴旺。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俐侎人的习俗文化变迁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习俗变化变迁的表现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婚姻习俗的改变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在婚姻嫁娶方面有着独特的习俗,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其独特的婚姻习俗已经有了很大的变迁。由于彝族俐侎人的思想变得越来越进步,很多人家都已经开始不订娃娃亲了,不在订娃娃亲了也就不再有“说亲”以及退亲的种种程序。母亲还是会给自己的女儿准备本民族自己缝制的嫁衣,但现在很多结婚的新人为了赶时髦都会选择中式嫁衣或婚纱,现如今彝族俐侎人为了方便,不在到晚上才把新娘嫁出去,吃过午饭,认过亲之后,新娘就可以出嫁了,很多结婚的礼仪也越来越简单了。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衣着习俗的改变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的服饰都是纯手工的,缝制比较繁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心血,导致很多彝族俐侎人妇女不想花费时间和心血去缝制本民族的衣服,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审美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现如今穿本民族的衣服不太方便,大多数彝族俐侎人就会选择简单而方便的便装。到目前为止彝族俐侎人缝制衣服都不做棉线也不织布,大多数都是买现成的白布回去染,有些直接买黑布回去缝制,其在制作衣服的时候,都不会选择复杂的款式,而会选择简单的基本款式,且现在好多彝族俐侎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只会在必要的场合穿民族服饰,像节日和庆典。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居住习俗的改变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刚从景谷县、景东县迁徙到乌木龙的时候,住着用竹子和树木搭建的茅草屋,离地3尺5寸,是因为乌木龙一带气候寒冷潮湿且为了躲避野兽的攻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茅草屋的避寒功能以及躲避危险的功能已经满足不了不断壮大的彝族俐侎人,所有其居住的房屋后面演变成了土基房、砖房以及瓦房,现如今更是由于国家政策好,彝族俐侎人都住进了平房,国家给每家彝族俐侎人补贴4万块钱,帮助其住上好房子。其每间平房的墙壁上都用墨汁印着狗头图腾,以表示对狗的尊敬和崇拜。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节日习俗的改变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有很多独特的节日,也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习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和其他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的融合,导致彝族俐侎人的节日文化习俗发生了一些改变。之前每逢春节,彝族俐侎人必须在大年二十四打扫和收拾房屋,现在只有在大年三十之前任意一天就可以了,之前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都必须卡在时间点上,现在这些习俗都演变得很随意。彝族俐侎人在大年二十八用大木槌和石臼椿粑粑,现在其为了方便都只会在市场上买现成的。到“二月八”节的时候,以前在这一天祭拜都很隆重,现如今彝族俐侎人会忽视很多祭拜的步骤,直接祭拜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桑沼哩”的意思本来是大家欢聚一堂到当地的温泉去沐浴,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之下,“桑沼哩”节变成了俐侎人的情人节,虽然增加了当地的收入,名声也大了,但商业气息浓重,失去了“桑沼哩”节的纯真性。火把节原本是彝族俐侎人的“小春节”,家族的人全部欢聚一堂,现如今,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大部分青年以及具有劳动力的中年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儿童,在这个彝族的“小年”到来之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实际上不符合预期,欢度节日也显得不太热闹。祭拜和“撒火把”的仪式都已经从简,早已没有热闹和隆重的感觉。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习俗文化变迁的原因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政府的过度开发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是云南省临沧市独有的一个族群,其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其有独特的习俗、语言以及风俗习惯,如果对当地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发掘其中的旅游商业价值,既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又可以给当地群众带来生活的改善。所以从2001年开始,政府就开始承办彝族俐侎人的“桑沼哩”节,打着“俐侎人的情人节”的旗号开展大量的文艺活动以及商业活动。 由于有效的的带动了当地的商品交易且提高了彝族俐侎人的生活水平,也提高当地以及彝族俐侎人的知名度,到2004年起抬升到地方党政部门主办的高度。由于政府的过度开发已经社会的大力炒作,彝族俐侎人的“桑沼哩”节最早的功能洗温泉澡和交友“变异”成情人节,这个节日被暴露在公共场合下,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只有政府组织的集体祭祀和跪拜、斗羊以及各种民族歌舞等娱乐竞赛。不仅彝族俐侎人的“桑沼哩”节被过度开发,其很多风俗习惯都被暴露在大众的眼前。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政府大力的宣传彝族俐侎人的“桑沼哩”节,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游客认识了彝族俐侎人且对其更加的关注,而当地政府也抓住了这次机遇,加大了对彝族俐侎人及俐侎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很多的媒体来拍摄,很多人以及细节都是政府的相关人员去安排、排练好的,只为了走个过场,停留于表面形式,总是极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媒体以及大众面前,缺少了全貌性、纯真性和真实性。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政府对彝族俐侎人的“桑沼哩”节的开发,在举行“桑沼哩”节日庆典的地方叫“情人谷”,由于政府的过度开发,大力宣传,人流量逐年增加,环境的承载能力逐年下降,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的污染源是游客随手丢弃的白色垃圾,以及各路商家的遗留物,这些都是由于政府过度开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生活水平的提高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族俐侎人是云南临沧独有的一个族群,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对其有很多的保护政策。比如政府给彝族俐侎人每家补贴4万块钱。让其住上了平房,住上了好房子,彝族俐侎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导致其居住习俗发生了变迁。政府出资让技术人员教彝族俐侎人种植核桃和茶,经济来源相对稳定,收入越来越可观,导致彝族俐侎人不想也不在需要花费时间和心血去缝制本民族服饰,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有闲钱去购买时髦而方便的衣服,导致很多彝族俐侎人妇女放弃繁杂的本民族的服饰,而去购买方便且多样化的服饰,到目前为止,只有彝族俐侎人的老年妇女还在穿本民族的衣服,很多人都只会在必要的场合以及节日庆典才会穿。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下处于一个信息时代,彝族俐侎人的视野也在随之开阔,在社会发展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彝族俐侎人无形当中会发现本民族的一些习俗是愚昧无知的,导致其会选择摒弃这些愚昧无知以及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的习俗,最终导致彝族俐侎人的习俗文化发生变迁。彝族俐侎人的习俗文化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催化剂的作用。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与周边民族的融合 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本来就是一个民族众多的省份,永德县也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县区,永德县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布朗族、拉祜族、傣族、佤族等,彝族俐侎人在于其他民族进行人际交往中,本民族的文化与习俗文化会影响其他民族的习俗文化,反之,其他民族的也会影响彝族俐侎人的习俗文化。与周边民族融合体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各民族之间通婚,由于两个不同民族的人组合成一个家庭,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两个民族的风俗文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迁。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乌木龙彝族乡而言,该乡有彝族、白族、苗族以及汉族四个民族,彝族居多,当地的彝族分为俐侎人和“汉人”,也就是俐侎人说俐侎话,“汉人”说白话。在以前俐侎人和“汉人”之间的习俗文化差异特别大,但近几年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俐侎人和“汉人”之间的习俗开始有了很多的相似之处。在节日习俗方面,以前彝族俐侎人是不过七月半节鬼节的,现如今其也开始也开始兴行过七月半节鬼节,又如之前“汉人”是不过“桑沼哩”节、“二月八”节以及火把节的,现在“汉人”也在过这些节日。彝族俐侎人和“汉人”的婚丧嫁娶的习俗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最典型的一点就是在举办婚礼的时候,都要打歌,都要以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去庆祝。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思想不断开放,彝族俐侎人和“汉人”结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两个族群之间的习俗文化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彝族里面人的习俗文化发生变迁。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俐侎人文化习俗变迁的反思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科学合理的开发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关于开发彝族俐侎人民族节日以及文化的问题,受到广大朋友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因为这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而且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益。有待慎重而为的是,政府把原本洗温泉澡以及交友的“桑沼哩”节演变成俐侎人的情人节,出现了在政府的过度开发过程中导致了对俐侎文化的一些走样、变异。所以在面对对彝族俐侎文化开发的问题时,应该明确且不能忽视彝族俐侎人的主体地位,要做的科学合理的开发该文化。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面对彝族俐侎人的文化习俗变迁,政府应该做出一定的反思,政府应该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政府在开发利用时应准确定位自己在开发俐侎文化中的角色,不能忽视彝族俐侎人的主体地位。彝族俐侎人的节日以及俐侎文化的开发应该以其文化历史为灵魂,体现其纯真性和真实性,以乌木龙彝族乡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让彝族俐侎人的民族风情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政府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彝族俐侎文化要深入调查并了解俐侎文化的实质,只有把握彝族俐侎文化的实质,才能把握科学合理的开发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开发的同时要及时抢救那些即将流失的宝贵的彝族俐侎文化。与此同时要对彝族俐侎文化做出一个科学具体开发方案,这个方案应包含着俐侎文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既要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也要制定长期目标,既要体现科学性也要体现现实性,与此同时,政府应广泛的征求彝族俐侎同胞的意见,制定出合乎民情民意的开发方案。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俐侎人的习俗文化在变迁的过程中,不仅政府要反思是否对彝族俐侎文化的变迁起着推动作用,本民族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其是否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是否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在政府科学合理的对俐侎文化进行开发时,本民族也要付诸行动,增加对本民族的的文化认同度。就彝族俐侎人而言,政府给予的关注很多,但是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为了提升当地的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一方面出现了过分的包装彝族俐侎人的一些文化习俗,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彝族俐侎同胞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好处,其也就有“顺从”开发、包装的意思,这样的想法以及做法,将会在弘扬彝族俐侎文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所以增强彝族俐侎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一个迫切的事情。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么,如何增强彝族俐侎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度?首先要加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在加强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孩子出生就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在接受家庭教育的阶段,是加强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最佳阶段;学校教育在此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学校应开设有关彝族俐侎文化的地方性课程,与此同时社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俐侎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样有利于增强彝族俐侎人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增强彝族俐侎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当地应科学合理且适度的对俐侎文化进行宣传,本着纯真性的原则,用适度的方法提高彝族俐侎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了解最真实的俐侎文化,让彝族俐侎人来当自己文化的导演、代言人以提高彝族俐侎人的文化自信,最终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度。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保护优秀传统文化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当地各级政府对彝族俐侎文化的过度开发及过分美化其文化,俐侎文化与周边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等原因,彝族俐侎人的很多优秀传统习俗都发生了变迁,为了有效的预防彝族俐侎文化习俗进一步发生变迁,政府及其本民族应自发的保护俐侎文化的优秀传统习俗。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在保护彝族俐侎文化的优秀传统习俗之前,政府和本民族应该对彝族俐侎文化的优秀传统习俗有一个明确和清晰的认识,当地政府应投一部分资金,请较为年长且对俐侎文化较为了解的长者,“还原”最真实的俐侎文化,给俐侎文化来一个真实的全新的界定,做一个俐侎文化优秀传统的宣传手册,在当地彝族俐侎人的地区传阅,同时设置一个彝族俐侎文化的展区,这样可以让政府以及本民族的人明确且清晰的了解、认识其优秀传统习俗,从而加大对彝族俐侎人优秀传统文化习俗的保护力度。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当地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俐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习俗加以保护,在政府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俐侎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规定去保护俐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习俗,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对保护彝族俐侎文化的优秀传统习俗的行为进行鼓励以及奖励,反之,则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在面对俐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时,也要坚定本民族的立场,加大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当地政府应该起到主导的作用,应该制定彝族俐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策略,防止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习俗发生异化。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周家瑜.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以临沧永德俐侎人节日民俗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5,2015(1):53-58.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十三卷[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318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杨明艳.彝族俐侎人传统节日文化开发与民族发展——对永德县俐侎人“桑沼哩”节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3):12-14.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杨明艳.彝族支系俐侎人宗教信仰习俗与生态保护初探[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07(2):24-25.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赵永强.俐侎人服饰的审美特点[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011(3):12-14.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杨明艳.试论政府在民族节日文化开发中的引导作用——以永德县俐侎人“桑沼哩”节为例[J].民族论坛,2012,2012(05):91-93.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何增华.俐侎文化开发浅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4):49-51.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杨明艳.彝族支系俐侎人节日文化心理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5):127-129.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刘荣昆,鲁新明.彝族俐侎人民俗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2):23-27.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85:541-542.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罗春梅,杨明艳.宗教视野里的彝族支系俐侎人[J].毕节学院学报,2009,2009(2):27-30.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石林红,杨罗贵.俐侎人生育习俗中的社会性别观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4,15(5):48-52.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石林红.彝族俐侎人儿童民间游戏的文化价值与发展策略初探[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26(2):5-8.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徐莉,石林红.社会性别视角下俐侎人的育儿习俗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8(5):134-137.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石林红,杨罗贵.彝族俐侎人养育习俗的教育价值对边远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启示[J].普洱学院学报,2013,29(5):99-101.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yL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