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论凉山彝族原生态音乐“毕摩”的音乐文化特性

作者:黄志勇 魏玉梅 发布时间:2018-04-09 原出处:《音乐时空》 , 2013 (3)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摘要:毕摩在彝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千百年来,毕摩一直担任着讲述历史、传达知识、规范行为、维护社区、调节生活等多重角色,在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毕摩音乐文化集道德教育、知识传授与文艺娱乐为一体,通过繁复的仪式程序和象征性的仪式,探求人的生存价值,发掘人的生活思考,提升人的精神高度。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毕摩 毕摩音乐 文化传承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悠久的彝族历史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的地理环境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悠久的历史和朴素的民族文化。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繁多,有“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太阳历”。彝族音乐富有特色,歌唱多与舞蹈相伴。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千百年来,彝族人民以其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灿烂文化,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典籍文化浩繁深邃,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服饰文化绚丽多彩,民居文化异彩纷呈,礼俗文化、毕摩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文化灿若星辰,医药文化特色鲜明,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发展中的“毕摩音乐文化”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什么是“毕摩音乐文化”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意为“念”、“诵”,亦代指宗教仪式活动:“摩”意为“长者”、“老师”,毕摩即“念诗诵经的长者”,是彝族传统社会的知识阶层和仪式活动家。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已故的彝学专家马学良教授曾经指出,毕摩“身系一族之本位文化”,也就是说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概括地讲,“毕摩文化”主要是指通过彝族“本土知识分子群体”和宗教祭司毕摩世代传承下来的族群文化传统。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在彝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从古到今,彝族民众都视毕摩为“智者”和“知识最丰富”的人,有这样一句彝族谚语:“头人的知识上百,兹莫的知识上千,毕摩的知识无数计。”在彝族社会,学识渊博、精通众艺的毕摩被尊称为大毕摩,出类拔萃者被尊称为毕摩大师。彝族先祖独特的文化创造历经岁月,传承至今,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毕摩这一民间知识群体所起的历史作用。例如。古代彝族文化遗产,除民间口传以外,大量保存在毕摩的彝文典籍中。而种种证据表明,历史上这些民间文献的编撰、书写、习用、传播、保存,无疑地大都掌握在毕摩手中,都与毕摩的宗教职司和主持社会文化活动有关。千百年来,毕摩一直担任着讲述历史、传达知识、规范行为、维护社区、调节生活等多重社会文化教育角色,在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毕摩”对彝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音乐文化在川、滇、黔、桂彝区长久传承和广泛传播,集成了彝族古代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谱牒、地理、天文、历法、民俗、伦理、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技艺等内容,从其起源发展、繁荣到鼎盛,不仅促成了彝族意识形态领域的聚变,而且推动了彝族社会的发展,并渗透到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十分深远,堪称是彝族人民世代相承的“百科全书”,毕摩是毕摩文化的传承主体,其承袭有着严格的师承教育惯制,一般以世承家学为主,以拜师学业为辅。毕摩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在书写文化与口头传统的交融与互动中完成的。在今天的彝族传统社区,毕摩文化的仪式传播,依然集道德教育、知识传授与文艺娱乐为一体,通过繁复的仪式程序和象征化的仪式行为,探求人的生存价值,发掘人的生活思考,提升人的精神高度。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毕摩音乐文化的分类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地区,以彝族的“宗教仪式”来划分,从事它的人分为“毕摩”和“苏尼”两种。而从宗教内部来看,“毕摩”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苏尼”就要比毕摩逊色一点。“毕摩”位尊上方(上把位),“苏尼”位尊下方(下把位)。毕摩是要世袭的,苏尼就不一定了,毕摩的世袭制度非常严格……并且传男不传女的,而苏尼就不同了,苏尼是男女都可以担当的。只要是他(她)认为鬼怪附上了身体,通过“毕摩”作法,他(她)就一定能够当上苏尼的。从文化角度来说,毕摩至少要会数十部乃至上百部的经书,他才能够当上毕摩的,苏尼是通过毕摩请神灵附上了身就能够当的,毕摩在大凉山尊称为毕阿苏拉则为始祖,苏尼是拉此峨句为鼻祖。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苏尼音乐主要是诅咒鬼神,传说鬼神会钩走人的灵魂,苏尼唱着苏尼音乐从鬼神的手中夺回人的灵魂,人们就可以重生。苏尼招魂使边唱边打手鼓,切分为主要节奏,轻病者杀鸡,重病者杀猪宰羊,传说用动物的生命换回人的灵魂。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音乐主要是诅咒仇人和指路音乐,是以四四拍和四二拍为主,节奏比较复杂,有点像现代的说唱音乐。毕摩的祖宗阿苏拉则会用鸡、猪、牛、羊来祭祀鬼神,让鬼神来钩走仇人的灵魂,一代又一代的毕摩家族相传下来了这宝贵的诅咒音乐,这就是诅咒仇人的毕摩音乐。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指路音乐中“撮毕”是最为典型的祭祀音乐,是凉山彝族地区最大的祭祀活动,旨在为死去的老人超度亡魂,让他们平安幸福地在天堂里生活,通常彝族人都会选择在冬天的某一个吉日进行这种活动,“马都”是活动里必不可少的一种道具(竹片做成的),每个死去的人都会有一根“马都”,由毕摩念完经以后,让一位厚道老实的老人送到山顶的悬崖的缝隙里保存,选厚道的人的原因是为了防止送“马都”的人在送的路上偷懒而中途随意找地方处理神圣的“马都”,选择悬崖的缝隙作为它的栖息地是为了防止生人的打扰或者仇家的肆意破坏。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指路音乐中最常用的经文就是《指路经》。《指路经》是彝族宗教祭祀活动仪式中由祭司“毕摩”念诵的一种诗体经文文献。它和汉族道教超度亡魂用的《劝世文》差不多。据调查,各地各支系彝族都传抄有本地方本支系的《指路经》。由于各地各支系的彝族在方言、习惯上都有所差异,各地传抄的《指路经》都有名称上的区别,然而主题内容却基本一致,都是以指明路径为目的。《指路经》名为“额玛”,“额”是指祖界,“玛”意为教育、教导,“额玛”就是引魂归祖。《指路经》中的“路”就是指亡人魂归祖界的路线,也就是本支系先民从原始的住地迁徙到现时居住地所经过的路线。在彝族先民的理念里,生死两界被认为是两个既类似又不同的世界,相当于汉语中的阴阳两界。认为人死魂不死,躯体死亡后灵魂就要离开肉体并经一定仪式渡送后回归祖界与祖辈欢聚。《指路经》所列路径由近而远,以一贯之,并对沿途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各方面进行了精练的记录和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彝族先民在游牧生活中频繁而艰辛的迁徙生活。彝族先民认为毕摩口中念出的诵咒是十分神秘而神圣的。只有严格按照毕摩的指导,死者的灵魂才能一站一站地回归祖界。因此《指路经》中的地名不能任意增减,更忌杜撰,这些地名必须是该家支在迁徙过程中所经地的真实记录,因此对彝区历史地理和地名沿革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指路经》在研究彝族天文、医药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资料价值。据调查,在彝族民间还有一定数量的《指路经》传抄本。然而,大多历经无数次传抄,很多都已面目全非,特别是地名和语言的演绎而失去了原义。   指路音乐是祭祀时由“毕摩”临时起的一种没有明显调性的一种音乐,主要用于两种场合,一是在丧葬礼仪中为子孙满堂的老年逝者之魂行指路仪式:二是在送灵仪式中为渡入祖界的祖考祖妣之魂指路导道,“毕摩”给死者或祖考祖妣的灵魂唱指路音乐,其目的是给死者的灵魂指明归祖的路线,使该灵魂能够顺利回归到先祖发源发祥之地,因此安慰和诱导死者灵魂并向其指明归祖路线成了该类文献的主题内容。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毕摩音乐文化在彝族人心目中的地位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文化始终贯穿着彝族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其表现形态主要包括林林种种的仪式。按彝族传统分类法,分为“路上方”、“路下方”和“天文历算”三大部分。“路上方”仪式程序十分繁杂,仅“祭祖大典”,就包含了近百种子仪式,时间可长达九天九夜,其内容主要包含祖妣崇拜、生育繁衍、五谷丰登、历史述源、医药卫生、伦理道德、指路归宗等:其仪式规则繁琐,语言也深奥,一般由世袭祭祖毕摩主持。“路下方”主要包含防病治病、祈求平安、禳灾祛祸等两百多种仪式。内容主要涉及彝族历史、部落战争、民族迁徙、万物述源、训世育人、神话传说、谱牒渊源等,语言也较为明了、通俗。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精神支柱,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彝族科学文化比较落后,作为知识分子的毕摩,人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属于一种心理安慰,所以是一种精神支柱。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在彝族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彝族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他们长期生活在比较艰苦的地域环境中,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他们把人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社会的必然规律看作是神的意思,他们把自己美好的愿望通过毕摩演唱者告诉给神灵,祈求神灵的庇佑,在和天灾人祸做斗争中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虽然彝族毕摩音乐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中的“诅咒”、“指路”等音乐带有很浓的封建迷信色彩,但总的来说彝族毕摩音乐还是积极向上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由于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剧烈变革,城市化、外来文化、商业文化和强势文化等渗透,彝族高腔的生存环境受到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渗透,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打工潮的加剧,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彝族高腔的原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优秀的传统文化后继乏人,长期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边缘。布拖阿都高腔民歌从音乐形态上讲,虽然有原始艺术的遗留特征,但是它不等同于原始民歌,它以其自身独立发展和形成的固有形式延续下来,是有它鲜活的生命力的。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的音乐艺术特征对研究艺术的早期形态有“活化石”作用:它的社会内容对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许多学科都提供了研究价值。如何发扬与传承彝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从网络收集整理,并经过彝族人网编排,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更正或删除。)M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凉山彝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