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乌撒彝族土司研究

作者:东人达 发布时间:2017-10-13 原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0 No6 点赞+(

摘要:乌撒是古代彝族在黔西北建立的地方政权,实行过长期的土司制度,发挥了维护地方安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于乌撒土司的研究,需要根据彝文、汉文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参照进行,就会基本探清乌撒土司历史沿革的主要线索、重大事件与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关键词:乌撒,彝族,土司,研究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彝族乌撒部故地位于以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与赫章县为中心的地带。两县总面积为9541平方公里,其中威宁6,296平方公里,赫章3,245平方公里。这里的土司沿革,应从羁縻统治时期的乌撒部开始,正式被中央封建政权册封的土司政权有元代的乌撒路、乌撒乌蒙宣慰司,明代的乌撒土知府、乌撒军民府。由于乌撒地处川滇黔毗邻的位置,先后隶属于云南、四川、贵州。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乌撒彝族源流

著名的彝文古籍《西南彝志》记述了从彝族先民最早的哎哺氏族开始的历史:“从哎生希慕遮,哺生希堵左开始,延续了360代世系,到笃慕之世的洪水泛滥时期。笃慕是在洪水泛滥后由蜀入滇的,迁居在乌蒙山区腹地的东川(今云南省会泽县境)乐尼白。他的六房儿子分别发展成为武、乍、糯、恒、布、默六大氏族,即所谓“六祖”时期。他们以乌蒙山区为中心地带,向四方分别迁徙发展。[1](P2)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居位在黔西北毕节地区的彝族,按照古代传统支系的习惯,可以分为东部水西与西部乌撒两大支系。乌撒地域与云南毗邻,系六祖分支后迁徙的必经路径,因此很早就有彝族先民活动。这一点,可以从彝族的《指路经》中得到证明。《指路经》在各地彝族方言中,也被称之为《开阴经》、《阴路指明》、《指阴路书》、《教阴经》、《教路书》、《指路篇》、《指路书》等。每逢丧祭活动,都要由毕摩按照《指路经》的记述,一一指点本家支以往迁徙经过的山川、河流、地名,以引导死者灵魂返回祖先的发祥地。“所谓“路”是亡人魂归祖地的路线,也就是亡人祖先从原始居住地迁到现实居住地所经过的路线。“其真实意义和效果是教导活着的人们,记住自己远古祖先的发祥地和繁衍的根基地及家族迁徙历程。一部《指路经》就是一个家支或家族的迁徙史,如把各地、各家支(家族)的《指路经》汇集在一起,显然就成了一部完整的整个彝族古代迁徙发展及古代彝族活动地域概况。[2](P1-3)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黔西北彝族各个支系的《指路经》,迁徙的出发地都在今云南境内,又都经过了威宁县域。“贵州省毕节地区各县各个彝族家族的《指路书》中所指的路线各有不同,但芍恒(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城郊的祖姆巴嘎(威宁上帝庙大山)、巴底侯吐(威宁草海)是大多数家族的《指路书》都提到的共同地点。由此可知,威宁草海一带是毕节地区大多数彝族迁徙途中的中转站。“毕节地区大多数彝族家族的《指路书》都是指引亡灵渡过贵州西部与云南东部接界处的牛栏江,然后进入云南境内。由此可知,我们毕节地区大多数彝族的故地在云南省境内。[3](P6)从威宁中水一带出土的刻画陶文可以用老彝文释读,则证明了这里从战国中期至两汉都有彝族先民的活动。[4]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有多个彝族支系到过此地,但乌撒部最终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并建立起历经上千年的地方政权。“彝族古乌撒地区,包括今贵州省威宁、赫章二县和毕节、水城的一部分。据彝、汉文古籍记载,以及威宁中水和赫章可乐的出土文物考察,在古老的年代,这片土地上就居住着彝族先民。“从春秋、战国以至西汉年间,今黔西北、滇东北连片为夜郎国腹地,威宁、赫章更是其中心。夜郎国为彝族武支系的武液哪家支所建。公元二世纪初,彝族笃弭(笃慕)的二十三世孙木默遮,从古苦格(今云南宣威)的德布家支分出来,在今威宁盐仓区,建立了纪俄格地方政权。其二世孙默遮俄索,奄有今威宁、赫章全境和毕节、水城的部分地区。这片地方,后人称为“俄索弭”,义为“俄索地方”。“乌撒”即“俄索”的音变。[5](P1)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乌撒彝族支系的源流,在《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族创世志·谱牒志》等彝文古籍中都有记载。就“麦遮俄索创建强大的地方政权之前的主谱系而言,“威宁彝族为麦遮俄索后裔,据彝书《乌撒源流》载,麦遮俄索为笃慕二十四世孙,从笃慕到麦遮俄索的世系数为:1.笃慕、2.慕克克、3.克柏墨、4.柏墨著、5.著鲁模、6.鲁模论、7.论阿德、8.阿德毕、9.毕体妥、10.体妥糯、11.糯克博、12.克博械遮、13.械遮阿默、14.阿默鲁珠、15.鲁珠博、16.博玺所、17,玺所朵、18.朵默古野、19.古野阿基、20.阿基莫得、21.莫得阿陡、22.陡阿姆、23.母麦遮、24.麦遮俄索。[6](P13-14)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述乌撒部最为详尽的是流传于赫章的彝文古籍《彝族源流》、《乌撒源流》、《乌撒祭祖史略》、《乌撒母祖谱》、《彝族创世志》、《谱牒志》、《乌撒的根源》、《寻乌撒谱系》。如《乌撒源流》较完整地介绍了乌撒氏从六祖第五支的米克克直到1664年的70余代的谱系。《乌撒源流》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乌撒部统治家族的家谱。它平铺直叙介绍每代分支,有乌撒嫡系土目的分支出处,有由乌撒统治家族中分化出来的平民“里彝”,甚至为奴者的分支出处。[7](P373)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乌撒土司沿革

笔者认为,乌撒彝族土司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为羁縻时期的乌撒部,二是中央封建王朝册封的土司。麦遮俄索,是创建乌撒部地方政权的重要人物,关于他所处的时代,尚存蜀汉与隋唐两种不同说法。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羁縻时期的乌撒部

彝文古籍所载的乌撒部君长父子连名世系为:“l.麦遮俄索、2.俄索羿、3.羿孟得、4.孟得格、5.格阿态、6.态阿蒙、7.蒙阿启、8.启阿哲、9.哲濮驽、10.濮驽艮、11.艮阿社、12.社阿德、13.德阿杓、14.杓阿韦、15.韦阿府、16.府阿苴、17.苴阿遮、18.阿遮哪捞、19.哪捞阿施、20.阿施毕由、2l.毕由毕朵、22.毕朵笃由、23.笃由纳周、24.纳周德濮、25.濮阿德、26.阿德阿古、27.阿古濮格、28.濮格鲁赠、29.鲁赠举作、30.举作普丽、31.普丽娜楛、32.娜楛阿诺、33.阿诺蓬娄、34.蓬娄鲁费、35.鲁费诺哲、36.诺哲鲁桥、37.鲁格毕妥、38.毕妥克博、39.克博濮谷、40.濮谷笃毕、41.笃毕鲁作、42.鲁作阿克、43.阿克诺淮、44.诺淮鲁勺、45.鲁勺诺举、46.诺举鲁宝、47.鲁宝鲁谷、48.鲁谷鲁德。[6](P13-14)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撒安氏本末》记:“乌撒者,暴蛮主部之人名也。亦谓之乌些,亦谓之五所,亦谓之五术,亦谓之物叔。“麦遮俄索即“物叔,其父“母麦遮亦记为“麦则。“麦则有子二:长仍守濮;少即物叔也。物叔雄伟,有才略,遂北并阿芋部,进至鲁望城。“即今威宁是矣。麦遮俄索成为乌撒的开基君长。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麦遮俄索之后又五代的态阿蒙,在盐仓建立乌撒政权中心。“物叔卒,羿袭;羿卒,梦得袭;梦得卒,更袭;更卒,岱袭;岱卒,蒙袭。蒙始驱逐他蛮,克服巴姑,今盐仓是也。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态阿蒙之后又二代的哲濮驽,乌撒部的势力更加强大,正式以祖为名,号为“乌撒部。“蒙卒,奇袭;奇卒,哲袭;哲卒,弩袭。夷连父名称之为哲弩也。先是,巴的之旁有阿头部、易溪部、易娘部、乌蒙部、闷畔部,又有芒布部、阿晟部,皆其种族,即石门路十二州之地也。哲弩始尽降其部,因以祖名号其部,始曰乌撒部。文中的“巴的即“巴的兀姑,为今威宁、赫章即周边一带。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哲濮驽之后的第九代为“阿遮哪捞,亦称“勒,称其父苴阿遮即“德朴。“德朴弱,为他部所倂,降为庶人。其妻生子曰勒,字仲云,甫数月,避乱弃之野,土人收养之。及长,有勇略,与其故臣慕魁特置、阿迂阿祖二人,复乌撒土宇。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时,就到了元中央王朝册封的有年代记录的时期。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始附。十三年(1276),立乌撒招讨司。十五年(1278)改为总管府。二十一年(1284)改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1287),置乌撒乌蒙宣慰司于其地。[8](P997)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遮哪捞为麦遮俄索之后的第十八代乌撒部君长。在《大定府志·前事志》中,记有水西彝族安氏从蜀汉建兴三年(225)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共八十又三世的族谱,“通计之,每世约莅职十七年余(17.6年———笔者)。[8](P979)笔者以此为据,推算二人相距约317年的时间,而乌撒部于1273年归附中央王朝,1273-3,7=956。956年正是五代十国时期(907-960),这应该是麦遮俄索开基乌撒的最晚时间。这种推算方法比较保守,因此,笔者认为彝族先民六祖第五支米克克的后裔建立乌撒地方政权的大致时间应在南北朝到五代之间。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中央封建王朝册封的乌撒土司

(1)元代乌撒土司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乌撒安氏本末》记载,元代乌撒土司共历九世。具体承袭情况为: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勒卒,古袭;古卒,卜格袭;卜格卒,陂地袭。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陂地卒,库袭。库,一曰余。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卒,苺袭;苺卒,襮轮袭;襮轮卒,备袭;备卒,哲袭。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代乌撒土司统治期间发生的两个重大事件为:禄余于1330年参加了由水西女土司奢节领导的反元起义,几年后又归顺了元朝廷;实卜主政,“一日,那者哲老,其妻实卜摄事,元末,加行省右丞。[8](P997-998)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明代乌撒土司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代乌撒军民府土知府,是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以元乌撒路改名,府治即今威宁县城。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承袭情况:1.实卜(女);2.阿能;3.卜穆;4.能得;5.尼禄;6.公普茂;7.陇旧;8.安伯;9.安得;10.安泰;11.禄墨;12.安云龙;13.安效良。[9](P684)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代乌撒土司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有: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军对乌撒部的屠戮。据《明太祖洪武实录》卷139记,洪武十四年(1381)十一月,“时元右丞实卜闻都督胡海洋等帅兵五万,由永宁至乌撒,乃聚兵赤水以拒之。此役,乌撒兵被斩首三千。《明太祖洪武实录》卷146记,洪武十五年(1382),“六月乙亥,傅友德、沐英进击乌撒,大败其众,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以万计。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列入承袭记录的乌撒女土司圆和。据《乌撒安氏本末》记:“宣德二年(1427),乌撒知府卜穆妻圆和入贡。先是,卜穆已卒,故圆和摄。久之,圆和卒,尼袭。[8](P1000)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七代乌撒土知府陇旧(禄旧)亲笔书写的“通贵州至乌撒驿道纪功摩崖。明初,奢香夫人开龙场九驿,乌撒土知府禄旧承奢香之志,将驿道延长至云南。明正统三年(1438),赫章路段七星关至后河工程竣工,禄旧亲临巡视,在野马川下金山永利河朱家大坡古驿道边题写纪功摩崖,保留至今。碑文叙述:“继承奢周(奢香)遗志,以战胜环境为己任,要把西南大道,往四方打通。乌撒“地方偏僻边远,崇山峻岭阻碍交通。充分考虑环境的不利,动员人们从两个方向,把石驿修筑,服从阿蒙(头领)号令。时间紧迫不容缓,登山岭据有利地势,开辟多样路段相连驿道,犹如走进花丛间,女子通过踏步似男人。“彝族中的能人,要求彝人讲道理,修筑永久性的驿道,拉近与史溢(中央)距离而长见识。[10](P31-32)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八代乌撒土司安伯时,被赐姓“安:“旧卒,伯关袭,改姓安氏。[8](P1000)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列入承袭记录的乌撒女土司奢勿。“得卒,妻奢勿摄。“奢勿卒,子承祖袭,夷名为彼。[8](P1001)奢勿主政长达二十五年。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安效良反明。安效良是朝廷册封的最后一位乌撒土司,天启元年(1521)起兵,参加了川南永宁安抚司奢崇明、水西宣慰司安邦彦的反明武装斗争,于两年后兵败阵亡。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此,乌撒的土司沿革结束。往下,即进入清代,“清康熙四年(1665年),平定水西安坤、乌撒安重圣。五年九月,改四川乌撒土府为威宁府,隶贵州。二十六年,以大定、平远、黔西三州隶属威宁府。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为州,属大定府。[11](P30)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乌撒土司时期的文化成就

乌撒土司治理时期,彝族先民传承与发展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对山地农耕经济的记述、再现初始农业活动的傩戏“撮泰吉以及彝文古籍巨著《彝族源流》。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记述山地农耕经济起源的彝文古籍《物始纪略》

彝族先民是西南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族群之一。据《西南彝志·第五卷·天地事物的形成》讲述,就在“当初的人类,男不知娶,女不知嫁,知母不知父,象禽兽一样的母系氏族时期,就产生了农耕业。“上古浊气下沉,形成大地,产生五谷,土地养庄稼。人观察天,又观察地,造犁头耙子,开垦种地,禾苗丰满,世间上的人,会种庄稼了。哎君不知年,就看纪年树;哺王不知月,就看纪月石。一切为耕种,是摩史说的,说的是这样。[12](P14-16)由于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威宁、赫章彝族至今还是以经营山区旱地农业为主。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代彝族推崇尊重知识、探究事物的根源。因此在威宁、赫章一带,流传着《列咪数》、《努遏数》、《则透》、《那史纪透》、《富妥纪透》等用彝文记述创世、溯源与物始内容的专门文献。彝文学者王继超、王子国将这些专篇搜集起来,整理、翻译与编辑,冠名《物始纪略》,已经分为三集出版。在《物始纪略》中,种子的根源、种植的根源、季节的产生、农事的根源、养蚕、传知识、修天补地、茶的由来、释粮、释牛、释羊、释猪、释鸡、释鸭、彝地九森林、土地的形成、野人扛耙、建桥制缆、渡船记、造屋记、织布记、梭子、毡子、四块垫仓石、十二架大仓、荞的由来、母猪耙地等章节,叙述先民各部落如何“开拓大地”、“管理河海“、“铺地育草木”,培育出赖以生存的谷物荞子,以及茶、麻、桑等作物,驯化了马、牛,变羊、猪、鸡、鸭等为家养;同时手工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产生了纺织、冶金、擀毡、酿酒、制缆、建桥、造船、建屋等工艺。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农耕经济的起源。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农事的根源》,使今人了解到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的情况。“很古的时候,混混沌沌的,不会做农活,食物也不多,有的女人啊,她带领大家,她领去烧坡,烧了许多坡。带领去播种,播了许多种。女的有知识,女的有智慧。从此以后,知道种荞了。女人掌大权,就是这样的。[13](P40-41)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荞的由来》记述了远古什腮则、勺洪额两位氏族首领发现荞子的过程:“五谷未出时,荞子先出现。在代吐山中,什腮则,勺洪额两人,要到深山中,要采珍宝果,要摘珍宝叶,来到途中时,见一种植物,生长在路旁,结籽黑沉沉,杆子绿油油。什腮则采摘,放在口中尝,取名叫荞子。什腮则,勺洪额两人,摘一把荞子,很快就回家,来到家中后,派够阿娄,到高山平地,撒下那把荞,四方荞旺盛,覆盖了中央。荞子当粮食,五谷从此生。在东西南北,开垦地种荞。有荞即财富,一度权势大,唯荞子而已。[14](P255-258)由于荞麦的种植,壮大了米靡、举偶、六祖等部落的实力,扩大了他们控制的区域,荞酒也成为续谱、祭祖、联姻、婚配的重要的物品。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重现早期农耕活动的威宁彝族傩戏“撮泰吉“

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彝族傩戏“撮泰吉,世代在威宁县边远闭塞的板底乡裸嘎寨流传。“撮泰吉的主题是“先民耕作活动的由来,生动地再现了远古先民的初始农耕活动。“贵州黔西北彝族的面具戏——“撮泰吉”(意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演员装束奇特,用布把头顶缠成锥形,身上用白布缠紧象征裸体,头戴涂白泥的木制面具,台词对白皆以吸气发音,还发出猿猴般的吼叫声,象征他们是生活在人类初期。演出内容反映了彝族先民创业、生产、繁衍、迁徙的历史。戏中对先民如何耕地、播种、薅锄、收割、归仓等生产过程,作了粗犷的示意性表演。同时,演出了他们祭祀天地、祖先、神灵的场面。“撮泰吉”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演出,以表达扫除祸祟,新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安居乐业的愿望。[15](P139)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撮泰吉表演时,演员分别扮作山林老人惹戛阿布(2000岁)、彝族老人阿布摩(1700岁)、彝族老妇人阿达姆(1500岁)、麻洪摩(1200岁)、缺嘴(兔唇)嘿布(1000岁)及阿达姆的孩子小娃娃阿安,另有二人扮演耕牛,三人扮演舞狮。除山林老人不戴面具而只贴白胡子外,阿布摩、阿达姆、麻洪摩、嘿布及阿安都戴面具,面具通常长约一尺,前额突出,鼻子直长,眼睛及嘴部挖出空洞,用锅烟涂为黑色,又以石灰及粉笔在额头和脸部勾出各种线条,黑白相间,表现出粗犷、神秘、森严、古朴。山林老人(山神)是自然与智慧的化身。耕作是全戏的核心,正月十五的“扫火星即“扫寨活动将整个撮泰吉演出推向高潮。“扫火星是农耕社会的一项古老习俗,具有扫除火灾隐患、清洁环境、防止疾病等实用功效,也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意愿。表演者走村串寨,每到一家,都要坐在火塘边念一段吉祥祝辞,并向主人索要鸡蛋和麻,走时再从柴房四角扯一把草。之后来到寨边路口,把三个鸡蛋埋入土中以预测来年年景,点燃茅草把其余鸡蛋煮熟分食,口中念“火星走了,火星走了而结束。较为全面地向我们展现了西南初始的农耕社会。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彝文古籍巨著《彝族源流》

据彝文古籍《西南彝志》记载,彝族先民从远古的“哎哺时代开始,就由毕摩、摩史用彝文记载历史,前人著述,后人增补。这样,西南彝族各支传承下来不见于汉文史籍所记载的彝文典籍估计在一万册以上,记录了彝族先民及相关民族几千年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从秦汉到唐宋,封建中央王朝在彝区实行羁縻政策。元明两代,进而发展为比较完备的以彝族首领为主体的土司制度。在土司制度兴盛的明代,朝廷曾在贵州、云南、四川毗邻一带设有:乌撒军民府(贵州威宁)、乌蒙军民府(云南昭通)、芒部军民府(云南镇雄)、水西宣慰司(贵州大方)、普安土知府(黔西南)、普定土知府、安顺土知州,及永宁宣抚司(四川叙永)等。就导致大量彝文古籍集中流传于贵州西部区域,目前,仅在囊括古代彝族乌撒、水西两大地方政权辖区的毕节地区就有4000余册彝文古籍传世,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收藏彝文古籍2500册,其余则散藏于民间。毕节地区的彝文古籍又有半数以上传世于古代乌撒地域的威宁、赫章两县。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彝文典籍中的两大巨著,《西南彝志》出自水西,《彝族源流》出自乌撒。据传,唐代的举娄布陀、布陀布氐、布沓遏孜、沾沾阿尼等彝族毕摩,根据各支系史书整理编辑成《彝族源流》的最初稿本。此后,历代的毕摩不断续写,忠实地记录下彝族漫长的历史,从而成就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彝族源流》。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书彝文约30万字,由王继超、王子国主译,全部27卷都已经出版。“此书涉及的内容广泛,历史久远。自哎哺时代开始,彝族历史经历了尼能、什勺、米靡、举偶、武米、六祖等若干时代。此书以哎哺氏到希密遮356代世系,从希密遮到笃米45代的世系,笃米到祖摩阿格(安坤)84代的世系为脉胳,叙述彝族各部的分支、发展、开创基业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各部间亲缘关系,相互间交往等情况。[16](P2)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重点项目,编译者经过从1986年到1996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将课题完成,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分册出版了27卷本的彝汉文对照本《彝族源流》。2005年,王明贵、王显编译的汉译散文本《彝族源流》,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些以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古文献,无疑都成为深入研究乌撒彝族土司时期的最重要史料。H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译,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西南彝志(1-2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2]果吉·宁哈,岭福祥.彝文《指路经》译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3]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彝族指路丛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4]王正贤,王子尧.贵州威宁出土古代刻划陶文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89,(4).
[5]贵州省赫章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所.彝族创始志·谱牒志(一)[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6]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
[7]王继超,王子国编译.彝族源流(17-20卷)[Z].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8]贵州省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点校.大定府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
[9]龚荫.中国土司制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10]王继超,王世忠等.彝文金石图录(第三辑)[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
[11]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2]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译,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西南彝志(5-6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13]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编译.物始纪略(第一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
[14]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编译.物始纪略(第三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15]李绍明,冯敏.彝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16]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毕节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译.彝族源流1-4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

所属专题:

毕节彝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