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可乐“套头葬”墓葬文化及其族属问题初探

作者:阿哲鲁仇直 发布时间:2011-03-1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发现可乐套头葬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的秋天,贵州考古界在可乐进行了一次为期40天的考古活动。这次考古,出土了罕见的“套头葬”古墓葬群,由此可乐“套头葬”古墓葬群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套头葬”是用器物把死者的头套着下葬的葬式,有些墓葬中甚至出土了头脚都分别套着的葬式。这种葬式是罕见的,到目前为止它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区域,贵州省赫章县的可乐乡(汉代的汉阳县址)。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研究可乐“套头葬”墓葬的族属问题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许多专家学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是贵州彝族文化学者李卿先生、贵州考古所的宋世坤先生和梁太鹤先生、贵州省民委的王子尧先生、毕节彝文翻译组组长王继超译审、赫章县文物局陈绍举局长以及原赫章民委的龙正清老师等,在这里我一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民族脉烙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在秦汉以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开疆拓土,英勇善战;他们崇拜上天和祖先,并对之顶礼膜拜;他们崇尚科学,在遥远的五千年前就建立了研究天体的天文台(此遗址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他们从雄伟的点苍山(云南)走来,把统治版图从云南一路向北拓展到贵州、四川、广西……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们是一个以家族血统为纽带的强大的统治集团,他们这个集团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等级森严,层次分明,不可逾越;这个统治集团有着严格的根深蒂固的家族血统观念,这个集团有着近500代的父子连名谱!他们使用文字的时限可追溯到上万年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民族所到之处,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令人费解的迷团。下面笔者用自己对这个民族的认识和家族文化的渊源就可乐 “套头葬” 的族属问题及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作一番阐释,以期达到还原其民族文化历史本来面目的目的。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关于彝族“六祖”中布部和默部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布部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部”是以希弥斋的第32代孙弥克克为代表的彝族统治集团的代称,弥克克是笃弥的第五个儿子,是彝族著名的“六祖”典故里的六祖之一。在这里笔者还想多啰嗦几句,有些学者说的“六祖分支”其实就是“六祖分封”。彝文化是一门历史及其悠久且内涵及其丰富的古老文化学科,要想了解“六祖分封”的含义,那么就更应该从彝族文化的元素入手,要掌握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等背景,才能真正地理解“六祖”的内涵。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祖”它不是普通的汉文化意义上的“六个鼻祖”或“六个祖宗”,这个“六祖”是血脉相连的六兄弟,这个“祖”是彝族文化里是“祖摩”,即汉文化中“君王”之义。“六祖”即笃弥帝君的六个儿子,“六祖分封”其实是一次统治家族内部的政治活动。其时笃弥帝君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不让自己的六个儿子有贵贱之别,就把大部分疆土都分封给六个儿子,让他们各自为政、各自为王。分封后,六个新君主便带着各自的家小、慕魁(宰相)、玛赛(武将)、布摩(礼教人员,属文官类)、勾邹(头人,管事)、拿勾(工匠)、叵纣(仆众)等一应臣民,受命到各自的领地进行自己的统治活动——这才是中国彝族历史上“六祖分封”的真正内涵。因此“六祖分封”是统治家族集团内部的再分,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而不是有些学者所言的那样:是为分支而分支,是彝族的一次大的“分支”活动等芸芸,这种认为其实是混淆视听,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布部代表弥克克的第七世孙阿德布一支由东川进占古苦沟(滇东北一带)后,向北发展到纪哦沟(现在的威宁一带)。到第十世孙糯克博时,在苦裸(现在的可乐)建立了统治中心,十四代以后弥克克的第二十四代孙默斋哦索将统治中心南移到威宁,并建立了以默斋哦索为国号的君长国(以家支彝语称“哦索祖偷”意为哦索君王家,而以彝语地名称“那娄祖偷”意为那娄君王家,“那娄”为彝语地名,即现在的威宁盐仓一带),也就是后来史书上称的乌撒部。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默部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默部”是以希弥斋的第32代孙弥慈慈为代表的彝族统治集团的代称,弥慈慈是笃弥的第六个儿子,是六祖之一。默部和布部分立后,经过近300年的苦心经营,默部渐渐强大起来(此间在苦裸【现在的可乐】经营过六代,到东汉初期老二分到现在的镇雄当君王即后来的默部府,老三分到现在的大方当君王即后来的水西府,老大未成年夭折)。自德施(弥慈慈的第十二代孙)以后,特别是到妥阿哲(弥慈慈的第二十五代孙)的时候,在现在的大方县建立了政权,以家支称“阿哲祖偷”意为阿哲君王家,而以彝语地名称“博札口阿哲祖偷”意为住在博札口地方的阿哲君王家,“博札口”为彝语地名,即现在的大方县城一带,汉史书上称“水西家”与蜀汉政权建立了关系,蜀汉政权加封妥阿哲为“罗甸王”(彝族的王),默部的水西集团便在多个彝族统治集团中脱颖而出,并确立了对其它几个君长国的霸主地位,这一点引起了布部统治集团的不满。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历史上,布部和默部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当然水西依托强大的四十八部(目绰,汉语称土木)兵马及汉政权的支持,其统治地位越来越得到巩固【以至于后来觊觎大清江山的吴三桂总是把默部(水西统治集团)看作是他欲分离祖国大西南的拌脚石,便千方百计地加害水西政权,终于在1664年铸成了“吴王剿水西”的旷世奇冤】,而相对弱小的仅拥有二十八部(目绰,汉语称土木)兵马的布部,把受到默部集团的制约看作是一种耻辱,在势力不能与之抗衡的前提下,最终只能忍气吞声。在这一段时间里,布部把对上天的崇拜发挥到淋漓尽致,向天坟和套头葬便是这段历史时期不朽的见证。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里,我就重点阐述套头葬和与之相关的内容,其它的就不在累述,相信大家已拜读过这方面的文章以及前面我所提及的几位专家学者的文章。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布部对上天的信仰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部从糯克博进入可乐至默斋哦索南移威宁,总共在可乐经营了十五代,经营时间为300余年。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长河里,“布部”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宗教信仰的成熟是密不可分的。以威宁为代表的“向天坟”就是布部集团留下的特殊葬式。这种葬式是对应星座的葬式,是古代彝族布部统治者希望自己死后灵魂升天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表达形式。彝族一直信奉天、地、人的三才论,也就是天为父,地为母,人为子,而人又分若干等。在这个思维空间里,彝族始终相信天是高高在上的,而“祖摩”(君王)是上天安排在人间统治世人的,是万物的主宰。祖摩是天子,是龙种,并且把日、月、星按地位作了对应划分:君王死后灵魂上太阳,大臣和贵族死后灵魂上月亮,启明星是布摩(贵族礼教人员“那布”)灵魂去的地方,满天星斗代表的是普通老百姓。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和对应星座的葬式一样,套头葬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与向天坟相比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这种把对上天的崇拜体现在葬式上的,在“六祖”系列中布部表现得犹为突出。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族是一个崇尚礼教的民族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套头葬”就是用器物把死者的头套着下葬的葬式,有些墓葬中甚至出土了头脚都分别套着的葬式。】——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对可乐套头葬的叙述,也是我在本文的开篇里提到的。翻开彝族的历史,许多过去的往事又历历在目。在汉朝之前,布部已在可乐建立了统治政权,但由于战乱不断,老百姓总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史迹在彝族的不少书籍及民间故事里都有所记载和叙述。在那个时候,每当遇到战事、祭奠及庆典活动,都要大量宰杀牲畜,而整个宰杀过程是有专人负责的,这种专门负责宰杀的人在彝族传统文化里称“姆楼堵苏”(意为专伺宰杀的人)。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赫章县可乐乡的大山片区一带居住的几支彝族至今还在保持着这种礼俗。“文革”前,这几支彝族在操办稍微大一些的祭奠或庆典活动时,“姆楼堵苏”在宰杀之前,总是要用一件器皿套在头上,另外用一颗草绳扎在腰间,这种宰杀形式在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其实这种宰杀方式是与彝族的崇拜上天,以及崇拜祖先的文化内涵是密不可分的。彝族相信在天庭上有一个和人间一样的世界,自己的祖先离开人世后就去到天上住着,祖先们无时不在关注着地上的子子孙孙,彝人相信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难逃上天及祖先的法眼的。因此他们在整个宰杀过程中会显得特别虔诚,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上天及祖先神灵的崇拜和尊敬。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行将宰杀之前,用一件器皿套在头上,其实际含义是为了不让住在天上的祖先看见他们的子孙在人间杀生,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安宁,同时也体现了作为子孙后代对祖先的莫大尊重。而用一颗草绳扎在腰间,则是表示所有杀生的罪孽都是草人所为,从而求得精神上的寄托和心理上的平衡。在彝族传统习俗里“毛草人”是为彝人所不耻的,是彝人深恶痛绝的“尸汝阿”, 彝语“尸汝阿”即毛草人之意,是恶人的代名词,是人们赌咒的对象,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卸责的好处所。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这类人死后是要套着头下葬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不受到上天的惩罚,以及避过被其斩杀的畜牲(后期沿用至人)鬼魂的侵扰,从而能够平安去到祖先的身边。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能有人会问:那么,那些具有很高身份的墓主也是宰杀牲畜的人吗?不是,这一点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多方位地了解一下相关的彝族文化。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在远古时代,当彝人的先祖们在猎得猎物时,总是要庆祝一番,然后再由地位崇高的首领或长者向上天和祖先祈祷一番后再分给大家。那时候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阶段,阶级厉害关系没有显现出来,也就没有什么战争可言,但是这时候的人们每当有大的活动时,都要向上天及祖宗神灵祷告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很显然,彝族的先祖在远古时候,就把可供食用的有生命的动物看作是上天和祖宗的恩赐,得到恩赐的人是应当感谢祖宗和上天的。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从另一个层面促进了彝人的先祖们对宗教信仰的依赖。但由于对自然界的不理解,很多自然现象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而使神权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个时候,统治阶级便逐渐浮现出被统治阶级之上,被神化了的神权更是统治阶级带头膜拜,并刻意加以渲染和完善的中心主旨。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其间,他们集中智者创造了象形文字(彝文字属于官方文字,是禁止在平民间传播使用的,这方面《夜郎史传》里有较多叙述),并以此努力巩固其统治地位。
 
    五、彝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民族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民族。由于剩余价值的产生和积累,彝族统治阶级羽翼渐丰,其统治手段也日臻完善,历史悠久的先天八卦(即伏羲八卦)便是这一段时间的产物。在古老的彝族文化意识形态中,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圆是方的中心,即天就是一切万物的中心。用八卦的形式表现,八卦中心的黑白图代表天地的中心,黑与白代表的是白天和黑夜(这里的黑夜与白昼并不代表有些学者所说的“崇尚黑夜的是黑彝,崇尚白昼的是白彝”的单一之说),它们总是相互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断,而又万变不离其宗(黑)。自此,风水、占卜、星向、祭礼等文化元素便在上层彝族群体中逐渐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发展。
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一直认为:天为父地为母,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有了天地就有万物。继而在统治者的理念里,除了以上的认识外,还把天象引伸到等级制度里,他们认为黑是一切事物的起始点,天地之前是混沌不开的,是黑一直在主宰着世界。其实在彝族历史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黑彝与白彝并不是两个对立的体系,而是从属关系,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统治者自诩是原始“黑”,在八卦里也自认为是左右天下的黑卦,并依此把彝族划分成若干等份(级),他们把君长称为“祖摩”(土司【黑彝,龙崇拜】),把与之有血缘关系的称为“哄”(黑彝,土木)和“那”(黑彝【也有老虎之意,多崇拜虎】),其他的则依照一定的社会地位及分工划分为酬尼勾邹(头人,管事,俗称十二大支头【此阶层崇拜鹰,历史上其中阿吉等四家被布部封为从土目】),“布摩”(礼教人员)、“纳勾”(工匠)、“吐素”(平民)等成分。后期黑彝中又出现了“那周”、“那洛”、“那直”( 那周、那洛、那直系君长血统,但为庶出);“布摩”又分“那布”(贵族白摩,属于“那”系列,主要从事上层社会的礼教活动)、“吐布”(介于那布和娄布之间的白摩,主要从事中阶层的礼俗活动)和“娄布”(属红彝白摩,主要从事手工业阶层间的礼俗活动)。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套头葬墓葬的文化内涵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社会的发展和剩余价值的产生,使彝民族间的阶级矛盾越来越突出,战争不可避免地介入了这个群体。正如《夜郎史传》所叙述的“七十二场战,做一天打完”,彝民族的好战和当时战事的频繁由此可见一斑。其实大多数彝族都是爱好和平的,战争只是统治阶级为了少数人的利益,不顾及广大民众的意愿所使用的手段罢了。战争的频繁从而使彝人的祭祀活动插入了新的元素。战争就要死人!在那个遥远的冷兵器时代,短兵相接的厮杀场景是何等震撼,厮杀过后的景象是何其残酷!死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下去,因此要超度亡灵,用相对应的丧葬礼遇来安顿他们死后的肉体,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安宁。当一场战事过后,战死人的身份层次各有悬殊,因此给予的丧葬礼遇也尽不相同。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面第三节里我已论述了彝族是一个礼教的民族,他们在宰杀牲畜之前,总是用一件器皿套在头上,其实际含义是为了不让住在天上的祖宗看见他们的子孙在人间杀生,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安宁,以及让被宰杀的牲畜的鬼魂不来侵扰,同时也体现了作为子孙后代对祖先的莫大尊重。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而又身负战争使命的人,要么去杀别人要么被别人所杀。彝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彝人认为宰杀牲畜和战争中军士的斩杀行为都是杀生,都是上天和祖宗神灵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套着头下葬,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不受到上天的惩罚,便以此避过被其斩杀人的鬼魂的侵扰,从而能够平安回到祖先身边的最佳途径。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套头葬”葬式进行的过程中,地位显赫具有很高身份的套青铜器,身份中等的套铁器,身份一般的就只能套陶器,有些身份特殊的甚至把脚也套上。在对待“姆楼堵苏”及战争中或从事军事活动、一生杀人无数的死亡者来说一般都是如此。6N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在可乐发现的“套头葬”墓葬葬式,是源于古代彝人对上天和祖先的顶礼膜拜,以及对死者的尊崇,同时也蕴含了古代彝族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可乐“套头葬”的族属问题不言而喻,它是我国古代彝族布部留下的一种特殊的墓葬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页。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