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语保护对策研究

作者:邱蓉 博力伍来 罗升 发布时间:2014-11-1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摘要:最初的母语是永恒的家园,也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母语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给予该民族宝贵的精神素养。可是没有多少人认识到母语的重要性,在无意间远离了母语,导致母语走向濒危,甚至绝灭。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彝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虽然离灭绝还有一些距离,可是走向濒危不是不可能。本篇论文提出彝语目前所遭遇的困惑,并进行粗浅分析,试谈一些保护的对策建议,供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母语;彝语保护;对策研究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一、语言多样好还是单一好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壳。语言同样具有多样性,且非常重要。语言不分高低贫贱,各民族语言都是语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消亡,其文化也将跟随消失,因为文化的生存、延续、发展和繁荣都依赖于语言的存在,语言有了生命和活力,文化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语言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精神财富也将变得匮乏。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语言文化多样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如果地球上只有一种语言,或者只有几种语言主宰这个世界,就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那是人类的悲哀,这个世界不再精彩。斯蒂芬•玛格林说:“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的关键。”,可想而知,语言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有多么重要。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经济社会全球化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冲击、融合和吸收,部分语言在强势语言的攻势下,在交际功能上显得无能为力,交际功能开始萎缩,甚至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人就出来自我保护,抗拒、抵制强势语言的侵蚀,守护灵魂的家园,为保护母语根脉延续不断而努力着。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言多样好还是单一好呢,前者是肯定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观点进行阐述: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符合语言生态系统平衡

语言的多样性不亚于生物的多样性,这是各国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共同观点,一种语言的消失对人类来说,是无可挽回和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的消失,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说:“多样性在进化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因为它使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我想这句话也适合于语言生态系统。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人类精神文明的需要

母语是维系民族共同体之间感情的重要纽带,母语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无法隔离和抛弃的精神财富,失去了母语等于失去了文化灵魂。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母语给了我们文化生命,给了我们思考方式、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把文化基因遗传给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母语情节,都需要母语文化的滋养,“语言衰落的背后是文化的失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得以传播的主要工具,因而保护一种语言就是保护一种文化。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语言为何走向濒危

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物种如此丰富,语言系统也如此,据悉世界上曾经有15000多种语言,可现在留下的仅有6000多种,而且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大约有2500多种语言濒临灭绝。据统计,世界上几乎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甚至有专家预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到现在世界上哪些语言已经消失,哪些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无法统计,只能统计出一个阿拉伯数字,而且这个数字正逐渐猛增。那么,承载着灿烂丰富文化的语言为何走向濒危,甚至消亡呢,以本人的观点最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再使用了,而人们不使用的背后也有诸多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官方保护力度不够

如今,经济急速发展带来的电网通讯信息的发达,成就一些语言成为强势语言,而有些语言却成了弱势语言,在交际用语中成为附属物,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如果国家或地区政府不进行保护的话,语言走向绝灭是绝对可能的。政府部门是保护母语的主角,在保护过程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投入足够的保护经费,如果不积极保护就犯了不作为的错误,没有官方政策的参与,仅靠民间保护或者人们的自我保护,我想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幸免遇难。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使用母语的人们遭受歧视

在新时代,能驾驭强势语言的话,能走遍天下为所欲为,能吃好饭穿好衣,如果使用母语就寸步难行,在语用场合中遭受排斥和挤压。新闻媒体、娱乐、教育等各行业中强势语言占据了优势地位,只有强势语言拥有话语权,使用弱势语言的人们便受到了歧视,人们为了不再受歧视便抛弃了母语,开始学习强势语言文化并积极使用。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母语交际功能萎缩

在强势语言文化圈里,弱势语言的功能明显萎缩,几乎没有什么交际功能,人们不再需要它,其生存空间大大地缩小,缩小到了家庭范围内,甚至是家庭里老人之间的对话,如果这些还会使用母语的老人去世,那这种语言在世界上的存在就只能成为历史了。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上述几个原因以外,受到强势经济文化的同化也是使得母语走向濒危的重要原因,禁不住“糖衣炮弹”的人们开始改变思想观念,为进入强势经济圈而远离了母语文化圈,导致母语失去使用价值而走向了濒危。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语遭遇了哪些困惑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强势文化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每个角落都有强势文化的身影,电视机、收音机、手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各种词汇走近了各民族语言词汇里,使得人们只能用汉语来表达这些物品,母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小,使母语屈服于强势语言。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强势文化(也可称为外来文化)的侵犯还是另一回事,国家汉语普通话的推广,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推到了濒临灭绝的悬崖边,“如:东北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 回族已经完全融合,曾经有着几百年统治历史的满族会使用满语的不到100人,据孙宏开介绍:“我国现存132种语言,20%已经濒危,40%已显露濒危迹象或正走向濒危。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彝语,现在大部分人还在使用,却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尴尬,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打工热,一大群本来会使用彝语的青年到了沿海几年后,都说不会使用彝语了,他们说着带彝腔的普通话。除了打工族,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留在都市生存的彝人显然也失去了使用彝语的兴趣,说彝语的时候特意带上汉腔,甚至以不会说为荣。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不会说,只是不愿意说而已,只是在强势文化圈里,使用彝语让他们觉得很尴尬,甚至丢人,所以在内心里不再愿意使用彝语,他们认为彝族、彝语是落后的,这就是强势汉语侵蚀的结果,这部分人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被同化的门槛。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群明明会说彝语的人为什么不肯说,甚至以“不会说”为荣呢,因为彝语使用者在强势语言面前感觉落后而显得自卑,他们认为汉语是先进的都市语言,彝语是落后的山寨语言。他们刻意抛弃彝语也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彝族人民开始接触现代生活时,由于强势文化区良好的生活物质条件,如:优良食品、高档住宿、公共场所、品牌服饰等的诱惑,追捧现代文化而冷落了彝语文化。还有他人对彝人或彝语的看法,在潜意识里把彝人看成是落后的群体,自然就把彝语也看成是落后的语言,使得彝族人民使不愿使用彝语。 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这些是来自彝人的彝语所遭遇的困惑,也就是彝人自己放弃使用彝语。除此之外,彝语还遭遇了来自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遇到的困惑。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在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保护下,规范彝语活跃在国家和彝族自治地区的党政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领域,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了保障和促进彝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坚持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各少数民族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第八条规定“自治州机关重视和加强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有计划地做好彝文翻译和彝文古籍整理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彝族语言文字专业队伍的素质。” 可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招聘中,都把“彝汉双语”人才拒之门外,在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中,很多职位“彝汉双语”毕业生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受到报考专业的限制,使得他们失去了宝贵的竞争机会和展现才能的机会,行成了供需矛盾,很多的“彝汉双语”毕业生就被闲置在社会上。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凉山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自治州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人民政府办公室、信访、民族事物、民政、公商、公安、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当配备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员。自治州企事业单位可以配备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员。”,第十七条还规定:“自治州在考录国家公务员、教师等人员时,应当按比例录用各级各类学校彝族语言文字专业的毕业生。”,可是,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在招考人员时,总是先入为主的对“彝汉双语”毕业生存有偏见。造成了“彝汉双语”人才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很多彝人开始使劲地学习汉语和英语,他们不再学彝族语言文字,不再说彝语,一位母语作家曾说,自己感到很困惑的是自己写的母语作品没有人看,因为很多人不识彝文,他们看不懂,也不愿意去看。笔者亲自对“彝汉双语”人才进行一次调查,大多数人回答即使再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也不会去读“彝汉双语”专业了,因为工作不好找。很少一部分人认为,从事民族文化事业没有发展前途,宁愿选择其它行业。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价值

1、彝族语言文字特点

彝族语言文字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民族性,语音、语法具有民族特点,通过彝族文字和语言表现出彝族特征、彝人心理和彝人情感。“彝”是在解放后统一使用的族称,之前,人们称彝族为蛮人、倮倮等,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使用彝语的人群呈散居状态,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不同方言、次方言和土语,分为六个方言区,即北部方言、中部方言、东部方言、西部方言、南部方言和东南部方言,有26种土语。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有双重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喉音、舌尖后音、舌面音,构成清浊对立,辅音清浊对立,送气与不送气对立,有民族特色的鼻冠音;元音松紧对立,韵母由单元音组成。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有古老的文字,汉文经典中称彝文为夷经、爨文、爨字、爨书、韪书、罗文、倮倮文等。彝文的创制年代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在殷商时代,有的说是唐朝,至今没有确定的创制年代,但不管怎么说,彝文具有悠久的历史。彝文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凉山彝文从八千多个文字中选用了819个单字作为规范彝文使用。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彝族语言文字的价值

有专家研究认为,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至10000年。由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主办的,在“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香港)研讨会”中,评鉴结论是:“中国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世界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 彝族语言文字是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彝族语言文字在彝人交际、生产和劳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依然是彝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彝族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彝文记载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间文学和毕摩文献,包括天文地理、民间史诗、毕摩经书等等。彝文文献对研究彝族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族风俗、社会制度等各种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彝族文化遗产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阐述了语言多样的重要性,以及彝语的特点和价值,接下来再具体的叙述进一步保护彝语的一些对策建议。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彝语保护对策建议

1、国际母语保护现状

根据网站发布的信息得知,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世界各国和各民族语言的实际情况,确定该年为“抢救濒危语言年”,1994年,日本东京大学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在亚太地区语言学部成立了国际濒危语言情报交流中心,开始协调濒危语言工作,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倡议规定,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倡议指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国内的母语保护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55个少数民族当中,除回族和满族已经全部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目前有2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不到1000人。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关注濒危语言, 2006年11月,国家语委召开了“十一五”科研工作会议,并提出了“构件和谐的语言生活是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据悉,为抢救我国濒危语言,国家正加强双语教育、资助研究课题等保护措施。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彝语保护对策建议

如果彝语人才在生活当中遭到排挤,生活得不到保障,学习使用彝语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随着彝语生存空间的日益狭小,最后也会走向濒危。彝语保护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巨大工程,目前在政府部门保护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以本人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 给予相应的经济效益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人所说的经济效益就是从事彝族文化事业而获得的稳定收入。只要人们的生活有所保障,甚至是因为从事彝族文化事业而有更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的话,肯定有很多人愿意去学习、使用彝语,而这部分人的收入只有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所以,保护彝语的工作当中政府部门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应该多出人力、财力和物力,多投入经费,引导人们热爱彝语、使用彝语,努力扩大彝语使用者的就业面,为彝语提供生存的空间和舞台。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时代,为什么英语如此受追捧,在中国大陆为什么汉语普通话如此受追捧,因为使用英语和普通话就能就业,对于个人前途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彝语却只能在家庭和同胞之间交流,固然生存空间就变小,也就成了弱势语言,他们宁愿多花钱、多费力气也要拼命地学习汉语和英语,渐渐地,没有多少人使用彝语了。所以政府部门要组织协调个部门、各行业,为彝语使用者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使用彝语挣钱养活自己,使用彝语而有良好的经济收益,人们就很自觉的去学习使用彝语了。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 发展彝语文化产业 开辟彝语生存土壤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强势语言的围攻中,我们变得无反击之力,甚至只能主动地去接受、迎合。那么为了让彝语继续生存,我们只有在他者文化当中自我觉醒和强烈自救,政府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制定各种措施,为彝语的发展开辟一片蓝天,开发彝语生存土壤,让彝民众对彝语进行“深度持有”,不要让他们失去尊严。就凉山电视台彝语频道来说,80%以上的彝族群众都住在农村,可是农村收不到彝语频道,只有县市的闭路电视才能收看,然而居住在城市的彝族群众大多数对彝语并不“深度持有”,少数部分甚至已经失去了交际的能力,而“深度持有”的农村群众却无法收看彝语节目,所以政府部门还得具体问题需要具体解决。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 加强政策引导 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政府是保护彝语的主角,需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开展各种彝语文化活动,开发彝族文化产业,让更多的彝人在彝族文化土壤中生存,如,建立彝族文化博物馆,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像普通话一样,对彝语进行等级考试,颁发等级证书,从事彝语工作就得持证上岗,这样人们就会深入地去学习,进而“深度持有”。政府部门还需要主动出击,拟定更有效的政策,把优先录用彝语人才进行制度化管理,联合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为保护彝语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因为,彝语并不只是彝族人民的文化遗产,更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定期举行彝语演讲比赛,彝语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大赛,彝语歌曲比赛等等,然后为优秀人员也就是彝语“深度持有”者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为彝语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 加强彝族文化教育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让彝民子孙像祖先一样热爱彝语,就需要加强彝族文化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让其拥有“自我意识”,使他们感觉到彝语的重要性,从内心里为使用彝语感到骄傲,培养他们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灌输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教育要从小开始,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习彝语,让他们也能用流利的彝语交流,为今后的“双语人才”甚至是多语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这一职责中,父母和老师,特别是父母有着艰巨的责任,如果一个孩子不能使用自己的母语,那父母就是罪魁祸首,所以,在孩子们开始学习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地教育孩子学习和使用彝语,教授他们彝族文化知识,用彝族的教育经典《玛穆特依》教育孩子。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学校教育中,彝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彝族文化活动,如:彝语演讲比赛、彝语辩论赛、音乐舞蹈比赛、彝文书法比赛等等,努力提高孩子对彝族文化的兴趣,怂恿孩子们学习彝语。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需要政府部门开展各种措施进行鼓励和引导,因为保护弱势语言还得靠政府的力量。虽然,可能在彝语保护工作方面,会感到比较困难,即使付出很多努力也有可能收效甚微,可是我们必须去保护,这是我们的使命。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有着几千年灿烂历史的彝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不仅是彝族人民,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政府部门和每一个彝民子孙都要各尽所能保护彝语,让其继续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熠熠生辉。sR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注释:
[1]《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2009年
[2]罗庆春 主编《母语的光辉》作家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吴仕民 主编《中国民族理论新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4]王成有 著《彝语方言8种》远方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5]王成有 著《彝语方言比较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3年12第一版
[6]刑福义 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7]图道多吉 主编《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山系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邱蓉,凉山电视台;博力伍来,喜德县北山大坪子小学;罗升,喜德县北山大坪子小学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