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戴国斌:姚安县名由来考辨

作者:​戴国斌 发布时间:2024-06-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姚安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古县,地处古代滇蜀通道要冲,是自蜀入滇的南路。历史上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有所谓“绥怀六诏,镇靖百蛮,羁縻十三州”之说,因此开疆较早。据史料记载,姚安古为滇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发兵征滇,滇王降汉,武帝在滇王统治区设益州郡,姚安为24县之一,时称“梇栋县”。其后的后汉、蜀汉、晋、东晋、宋、齐、梁诸朝均以“弄栋”为名,陈时为爨蛮所据。至唐麟德元年(664年),置姚州都督府。隋后的五代十国至宋时,因中原王朝四分五裂,无力对云南边疆实行有效管理,姚安为蒙氏南诏所据,县名又复称“梇栋”。后晋天福二年,大理国段氏设统矢逻姚府,再次改称姚州。此后或置府、或置州、或置县均一直以“姚”为名沿用至今。
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image001.jpg

(姚安坝子)

关于“弄栋”之名的由来,史籍记载均说是因为姚安境内盛产梇栋木,然考今姚境之内并无‘梇木’其物,查诸典籍亦无‘梇木’之记述,历代学者也不知‘梇木’为何物。近来有学者经考证认为“梇栋”之名源于傣族语,“梇”为鱼塘,“栋”为广阔的田坝、坝子。“弄栋”即为有鱼塘的大坝子之意。从出土的文物看,在百越时期确有傣族先民在姚安坝子生活过。因此,笔者认为“弄栋”之名源于傣语的说法是可信的。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image003.jpg

(姚安汉代梇栋县城遗址高陀山)

至于“姚安”之名的由来,还要从这里的历史发展变迁中寻找答案。姚安在西汉元封二年始置梇栋县,属益州郡。蜀汉改属云南郡,东晋时又划归兴宁郡。唐麟德元年置姚州都督府。南诏时为梇栋节度地,大理国时为统矢部地。元宪宗七年立统矢千户,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为姚州,隶大理路,后为姚安路治。明洪武十五年为姚安府,二十七年升为军民府,领姚州、大姚县及白盐井提举司。清乾隆三十五年废姚州府,将姚安、大姚县改属楚雄府。1914年置姚安县。从这可以看出。姚安之名来自姚州是没有疑义的。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么,姚州之“姚”是怎么来,为何又会称“安”呢?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说“姚”。《元史.地理志》说:“唐于梇栋川置姚州都督府”;宋《太平寰宇记》云:“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姓姚,改置姚州,管州三十二。”;《通典》说:“姚州,麟德元年置,其人多姓姚,因名”;《大明一统志》说:“汉为梇栋县,属益州郡,……唐麟德初置姚州都督府,以其民多姓姚,故名”。《寰宇通志》说:“唐初置姚州,其人多姓姚,因名”。《滇略》说:“汉置梇栋、青蛉二县,唐置姚州,以其地多姚姓也”。《读史方舆纪要》说:“唐武德中置姚州,初为姚州总管府,贞观四年改置都督仍府于戎州”。近来出版的《辞海》也说:“姚州,州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以州人多姓姚得名。麟德初置姚城县(今云南姚安北)为治所,姚州都督府治此。”。似乎现有史籍记载都有一致的“定论”就是姚州是因为姓姚的人多而命名的。但是,中国的的传统是子承父姓,代代沿袭。既然唐时姚姓居民就很多,发展到现在就应该更多。然而,目前姚安境内姚姓居民却十分稀少,查当时属姚州所辖的地区,姚姓居民也并不多。据民国《姚安县志》氏族表记载,姚安现有极少的姚姓居民也是清康熙年间才迁入的。长期以来,姚安的人口主要是以屯田、随军等方式从内地迁入为主,查遍史籍并无人口大量迁出的记载,也没有整体或大量变更姓氏的记述。那么,唐时就这么多的姚姓居民到哪里去了呢。因此,史籍所载姚州之名由姚姓居民多而来的说法颇有望文生义、史籍间相互抄录之嫌。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image005.jpg

(唐置姚州时的县城所在地姚安栋川老秧桥一带)

要探寻考证姚安县名的由来,还得从云南和姚安的历史发展演变入手。云南古代为南中少数民族地区,在从汉至唐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又为爨蛮统治。关于爨蛮的由来,具体就是汉末及魏、晋时期,“大姓”争雄南中。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爨琛击败霍彪,自此开始了爨氏称霸南中的局面,爨氏依靠彝族力量,统治南中长达到400余年,直至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被南诏王皮罗阁击灭。由于爨区的主体民族是彝族,爨氏是依靠彝族力量形成强大势力,是故以后的汉文献又把彝族称为“爨人”。爨氏称霸云南的时代,把其统治区域划分为“东、西二境”,即“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地处滇西的姚安地区主要为西爨白蛮区域。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1989年版对“爨”的解释是:“古地域名、古族名。在今云南东部。自三国两晋以来,长期处于建宁(今云南曲靖一带)大姓爨氏统治之下,故名。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爨居民以乌蛮为主,西爨居民以白蛮为主。至唐时南诏兴起,才统一两爨地区。元代一般以乌蛮为黑爨,以白蛮为白爨,明以后爨则专指罗罗。”。又载:“爨文即彝文的史称。”。姚安古为滇国地,从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梇栋县”至唐麟德元年(664年)置姚州都督府时间跨度近800年。其间还有不少次的少数民族部落割据,如三国时虽属蜀汉,但其实政权是在少数民族部落首领手中,也才有著名的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南中进行征讨。陈时(朝代存在时间为557年至589年)又为爨蛮所据。至置姚州都督府设立时,爨蛮统治这片土地达100年左右。而且唐朝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权也是从爨蛮人手中直接夺来的。所以爨蛮人的语言文化必然对姚州都督府的设立有着某种联系和影响。但由于这段历史的史籍记载较少,留下了很多谜团。可以肯定的是爨蛮就是姚安彝族的祖先,唐朝姚州都督府是在彝族地区建立的政权。而且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主要姓氏为“爨”。就姚安土著彝族的姓氏而言,由爨逐步演变成了后来的骆、罗、自、李、魁、麻等当地彝族姓氏。“姚”姓不符合彝族姓氏特征,就目前的情况看,也基本是汉族姓氏。上面已述及,虽然姚安在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就置“梇栋县”,但在其后的相当长时期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汉族的大量进入是明、清以后的事,既然唐朝时这里没有更多的汉族人口,又那来的“姚”姓居民多之说呢。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上述可知,在唐代设立姚州都督府时,姚安基本上还是彝族地区。那么,姚安县名的由来会不会与彝族文化有某种联系呢?为了弄清姚安县名由来之谜,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1989年版对“姚”字的解释有三:一是“姚冶”。即‘妖艳,多指女子的姿态而言,《荀子.非相》:“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这里有美丽、漂亮的意思;二是通“遥”;三是“姓”。在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姚”、“遥”与“瑶”都是同一个音“yáo”。李明泽在刊于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彝族文化》1990年年刊的<《楚辞》中的彝语释例>一文中考释:彝语中也有一个单音词音“瑶”(姚),其意也是“美丽、漂亮”。如彝语格言说:“总马孬苏乃,稿马孬苏瑶(姚)”,汉语意思就是:“没有吃过的好吃,没有看过的好看。”好看者,当然是美丽的、漂亮的。同时,笔者又专门请教了懂本地彝语、又长期从事地方民族文化研究的几位彝族退休老教师以及一些懂本地彝语的彝族同志。他们介绍,在姚安彝语中也有“瑶”(姚)这个词,除美丽、漂亮外,还有“绵羊”之意,羊叫“啊吃”,绵羊叫“瑶(姚)”。在当地古彝语中,姚安的称谓叫做“瑶(姚)么啊白腓”。“腓”的彝语意思是“大”;“白”是平坦,坝子,平坝;“么啊白腓”为长满水草的大坝子。“瑶(姚)么啊白腓”译为汉语就是“美丽的大坝子里长满水草,是可以放牧绵羊的好地方。”。白显云编著,张仲仁审定,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文大观》中也有“白”就是平坝、坝子,“瑶(姚)”就是绵羊的彝语记述。至此,笔者认为“姚”字作为县名来源之谜已解开,它就是“美丽的大坝子里长满水草,是可以放牧绵羊的好地方。”的彝语“瑶(姚)么啊白腓”的谐音或衍变音。其实,在姚安地名中,除坝区汉族地名多以“屯、营”命名,是因为明、清以来大量的外来人口屯兵扎营沿袭下来而外,在边远的土著彝族地区地名中,由彝语直接命名或由彝语衍变音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十分普遍。如:“啊苤拉”就是驿站、过路人歇脚的地方;左门乡的左门由彝语“苴唛扣”衍变而来,意思就是长香菌的深山。还有“啊九拉”、“咪苏旦”、“各苴”、“背可么”、“拉务堵”、“窝咪基佐”、“嗯子白”、“拉施鲊”、“多批么”、“嗯楞哼山”、“虚拉鲊”等等。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是“安”。为什么“姚”之后又要加“安”呢。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读史方舆纪要》说:“盖自姚安以北,则渡金沙江入越巂;自姚安而西,则指叶榆、趋大理;自姚安而南,则出威楚、趋昆明,郡为全滇之要会,西南有事,争于滇蜀间者,自古恒在姚州也”。说明这里古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全滇安定之要会,这里安全,则云南安,国家安。取名“安”是企盼云南安定,国家统一之意;元代欧阳玄在其载于《寰宇通志》和民国《姚安县志》的《升州为路记》一文中说:“云南有郡曰姚安,当段氏有国时为姚府,居南诏八大府之一。其地有崇山修谷、平畴广川。饶糜鹿鱼鳖之利;其土宜黍、麦、谷、稻;其民善美俗,乐善事。尝考其载记,自高升泰相国,六世至护隆,封其长子隆政为姚府、越巂、会川三郡之演习。演习者,彼国牧守之称也。皇元宪宗在位、岁癸丑。世祖皇帝以潜邸奉命征云南,段氏亡国,降姚府为州。隆政之子政均入朝,授武毅将军,世袭姚州守。政均卒,子明袭。天历戊辰又入朝。文宗皇帝嘉其世济忠孝,自远述职。赐衣尚方,赐鞍辔乘黄,楮币称是。命升姚州为姚安路。明为姚安路军民总管留遣。明年已巳,会云南兵祸又起;……高侯当纳款之初,贡篚不绝。及更兵之后,侯度不隳,遂克大封域之称号,是贤于春秋之诸侯者。盖尝论之,世祖降府为州,将以易远人之视听,以致远人之权也。文宗改州为路,将以固远人之心志,以柔远人之经也。”古代的姚安地处滇中要冲,是中原内地进入云南的桥梁和纽带。历代用兵,均争于姚州,特别是唐朝的天宝战争后,战事频繁,兵祸常起,民受其苦。国家期待安宁,人民也渴望安宁。世祖降府为州,为的是“将以易远人之视听,以致远人之权也。”目的是为了这方土地安定;文宗改州为路,为的是“将以固远人之心志,以柔远人之经也。”目的还是为了这方人民的安宁。《姚安县志资料分类表册》说:“姚系以安,所以视亿万年之义安幸福也”;《大姚县志》也说:“姚安,“姚系以安也”。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image007.jpg

(姚安县城全景)

综上所述:姚安的“姚”源于当地古彝语,是彝语中“美丽的大坝子里长满水草,是可以放牧绵羊的好地方。”的彝语“瑶(姚)么啊白腓”的谐音或衍变音,实际上就是指姚安坝子;而“安”则源于这里在古代云南地理位置中的险要,寓有长治久安,从此太平,企盼云南边疆与祖国内地团结统一,以图“亿万年之义安幸福”之意。b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备注:本文原载于《楚州社科论坛》。
作者简介:戴国斌,男,倮倮颇彝族,中共党员。姚安地方历史和彝族文化学者、诗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生人。曾当过教师、记者、行政领导、刊物主编等职,现任四级调研员。参加工作数十年间,已有2000余件新闻、信息类作品在省、州、县各级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刊播;有100余篇各种题材论文刊发于各地的各级各类报刊和杂志。其中: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方面20余篇;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方面40余篇;民族文化研究方面20余篇;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方面30余篇。地方区域经济研究、党的建设及其它题材方面30余篇。有60余件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零星刊发于地方各级刊物和书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