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观点:夏朝宗教文化(以毕摩支格阿鲁神图为核心)遍布世界

作者:​黄立温 发布时间:2023-01-0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申明:(1)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立场和观点,仅供探讨学习、参考和交流。(2)本文部分图片从公开互联网平台转载,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进行修改或删除。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夏朝是政教合一的国家社会,祭司毕摩占据统治地位,以巫术为核心的毕摩宗教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座高峰。夏灭亡后,夏桀率族人迁移到西南,由于地处偏僻,加上古老文化高度发达,强烈抗拒和排斥外界影响,固守自己文化传统,从而保留下相对完整的毕摩宗教文化体系。毕摩宗教文化是了解史前世界文明的钥匙,能够帮助后人解读史前文明的各种内容和真实含义。把毕摩文化与世界文明联系起来的是《山海经》,《山海经》是毕摩阶层对当时世界地理的记录,也是毕摩探险的记录。
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彝族毕摩支格阿鲁神图,支格阿鲁日月相伴,长矛弓箭在身,下边或左右围着神人和马、牛、羊、凤凰、蜈蚣等神物,构成神图的内容和形式,它是夏朝祭司阶层毕摩文化的核心体现。中图为彝族毕摩支格阿鲁神牌。右为美国美国犹他州摩押城印第安人岩画。可以看出史前印第安人岩画左右伴着日月,手持长矛,头戴尖状帽子,就是一幅毕摩神图。为了方便绘制和传播,毕摩绘画十分粗犷,也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图像,能表现出大概和内容即可。虽然如此,但是手法、颜料、形象、内容可以看得出都同一批人所绘制,并非随意涂鸦。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是当时神权阶层,同时也是知识阶层和智慧阶层。毕摩一个最大特点是不能自封,也不能随意加入,一定得到某种神示,经历过苦难,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心甘情愿加入,经过师父沐戒才能成为一名毕摩,主要职责是做法驱鬼禁魔,帮助人们消灾避祸,得到人们的尊敬。一般而言,部落人口稀少,首领的地位并不是依靠武力取得,而是依靠血脉或者巫术取得,毕摩形成很符合这一规律。毕摩要完成自己的神职,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法力,所谓的法力,其实就是知识的综合体,这就促使毕摩不断去探索新知。这种混合原始民主色彩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当时占据统治地位,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推动早期人类文明发展的先驱者。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的动物崇拜是中国十二生肖的来源和雏形,反映了华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彝族毕摩经中绘制的支格阿鲁神图,中为美洲岩画,跟毕摩人物一样,长着马蜂脸和尾巴,右图为马家窑陶器人物,都描绘相似的支格阿鲁神像。由于相隔遥远,时间差异,出自不同人之手,完全画得相同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可否认,它们都来自同一宗教信仰。  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单个史前文物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只横向比较,就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确定,史前这些符号都不是任意发挥的艺术创作,而是有严格的形制设定,都是用于祭神的特定符号。在原始宗教支配和神权统治的时代,并没有个体的思想自由,绘画者只能在宗教教条下进行创作,尽管内容相当雷同,手法还是有所不同。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南美洲圭亚那马扎里尼区赤池峡岩画 ,中为南非/莱索托马洛提-德拉根斯堡公园岩画,右为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神像,绘制的都是支格阿鲁神像,其形象跟马家窑人物相似。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左为中国博物馆收藏的史前岩画,中为彝族毕摩常用的支格阿鲁骑马神图,右为中国宁夏贺兰山岩画,下图左为美国新墨西哥州查科文化国家公园的史前岩画,右为秘鲁火龙果岩画,右边都是数只牲畜,美国岩画和秘鲁岩画内容相同,形式接近,一个骑马神人,旁边另一个神人完全一样(这种张臂蹲状线条形神人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岩画,是支格阿鲁神图的代表性形象之一),甘肃岩画反映同样内容,并且美国岩画中最长动物形状跟甘肃岩画极为相似。古代美洲并没有马,也没有驯化牲畜当坐骑,这幅岩画说明美洲文明来自于亚洲,它其实就是一幅支格阿鲁骑马神图,其中太阳的符号相同,秘鲁岩画的蟒蛇是支格阿鲁神图巴哈神的标志之一。它虽然被奉为神图,实际上反映了华夏先人懂得驯化家禽家畜,认识天文历法,发明避雨防雷用具的历史性进步,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农业文明的写照,一点也不神秘。岩画证实最先到达美洲并定居下来的是彝族毕摩。由于交通阻隔,时间推移,美洲支格阿鲁神图形式上跟华夏有些差异,而且支格阿鲁神图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图样,但是都有相似的图案形态。美洲大量的史前岩画决不是随意发挥,说明曾经出现统一的文明,两者内容规范和祭祀意义是一致的。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四川美姑县毕摩神牌,中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纪念碑谷史前岩石雕刻,右为贺兰山岩雕,画的都是神羊和日月图案,都是同样内容和形式的支格阿鲁神图。事实上,美洲跟中国类似的岩画非常的丰富,美洲史前岩画都离不开支格阿鲁神图的范畴,都可以用毕摩文化来解读。所有的史前岩画都不是随意画上去的,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但是反映的都是同样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印第安人各种岩画,都可以从毕摩那里找到根据。其实《山海经》早就对美洲进行了详细记载,还移民到中美洲建立了新都城,美洲留下的史前文物,自然都是华夏的文化印记。美洲文明来源于华夏毕摩确实无疑。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美洲史前岩画,右为中国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姜窝子沟岩画,尖耳、弓形双臂,张开的双手,三角形双腿,线条式构图,两者人物形状相同,反映了相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秘鲁安第斯山脉皮斯科湾鸟岛大烛台岩画,右为彝族毕摩草偶“热布”的“衣木丘尔”,从座基到树枝形结构,两者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脖子上的一点装饰都相同,都是作为祭神一种专用图案。认为秘鲁岩画是蜡烛是不正确的,且不说史前是否发明了蜡烛,制作成树枝状,既增加难度,又不实用。蜡烛用作照明,一般只制作为圆柱形状。任何一幅图画都要表达特定的含义,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秘鲁大烛台工程巨大,要依靠部族的力量才能完成,是毕摩宗教文化的杰作。可以肯定,秘鲁史前文明来自于毕摩,南美洲最早的移民来自华夏。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图为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出土的文字碑,右图为彝族毕摩经书,在这两张照片中,就可找到三个完全相同的文字,彝族毕摩文字至今还在使用,解放前彝族还处于完整的奴隶社会,文化形态一直没有多大改变,土耳其文字来源于毕摩文字,夏朝文明传播到当时世界各地,文字是最直接的证据。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图为号称世界上最古老的石阵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出土的石柱,左二为彝族毕摩经常用到的神牌,两者形式虽然不同,一为雕刻,一为绘画,但是两者的内容完全一样,从上到下分别是牛、虎、鸟,两地相隔万里,却出现相同内容的神牌,绝非偶然和巧合,而是有深刻的宗教联系。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某种文化的结果,土耳其石柱其实就是彝族毕摩支格阿鲁石雕神牌,其中老虎跟三星堆铜虎几乎一模一样,石碑上的鹳鸟跟右图河南省汝州市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十分相近,牛、老虎、鸟都是支格阿鲁的神物。这些文物证实,当时毕摩已经是世界性宗教,夏朝属于教主国,毕摩是世界文明的创始者和集大成者。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是一幅超大型支格阿鲁神图,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印章上的文字就是毕摩文字,两幅画都有共同的米字圈——夏朝的崇拜、太阳标志。右图非洲有着跟花山类似人物的岩画。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中国贺兰山岩画,中为印度史前岩画,人物形象跟毕摩神像相同,属于线条形、青蛙骨骸状的神人形象,而且跟贺兰山一样,两个神人并列。右为毕摩神牌(局部)中的两个神人,可见前两幅岩画内容实际上来自毕摩神图。这种骷髅形状的神是毕摩神的典型形象之一,在世界各多有发现。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南美洲哥伦比亚亚马逊雨林中史前岩画(局部),右为毕摩神图(局部),两者极为相似,内容都是人、马、牛、羊、鸟,其中四方形神物,长颈鸟都一样(见上图)。在毕摩看来,神的作用可达四方,因把不少神兽身子画成方形,这是毕摩宗教文化的典型特征。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古印第安人所制作的小家什,中为良渚文化玉徽,右为湖南洪江市出土高庙出土的陶片图案,三者人物嘴巴和牙齿形状几乎如出同一模版,人物形象几乎相同。这是毕摩巴哈神蟒蛇的拟人化,要长八字形两颗獠牙,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主要原因在于蛇的眼睛是圆的,跟人眼不同。如果只画一条蛇,有失神的威仪;如果只画一个人,人们又不知属于何圣,只能采集两者的特征,进行艺术加工,变成巴哈神典型图案。毕摩很多神物,都是根据实物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不会虚构妄造。美洲文明由华夏文明传带过去毋庸置疑。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美洲印第安人岩画,右为中国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两幅岩的从物,长方形头部,三角形四肢,短而粗的尾巴,很显然,这是两幅完全相同的岩画,来自同样的符号,反映同样的文化。有人说,它们为什么不做到一模一样,这是由于当时的作者只能根据记忆绘画,其次每个人绘制手法会有所不同,完完全全相同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是相同的内容和结构,足以说明它们就是同一文化,来自同一文明。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壮族“摩师”(俗称师公)作法用的小纸人,中为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三河岩画中的人物,右为马里共和国邦贾加拉悬崖(多贡人的家园)岩画上的人物。可以看出,史前世界范围内用人形符号进行祭神已经得到了统一和公认。这种统一只能来自同一宗教——夏朝的毕摩。实际上它反映了毕摩所认为的世界是由神、人、鬼组成的观念,人和鬼由神所造,人有形而鬼无影,鬼无处不在,专门对人干坏事,但它最怕人形影子,所以所画人物并不具体,只要有人的形状就行,还要统一张开双臂,做扑打驱离之状,如此符号就能够赶走鬼邪,得到安宁。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为非洲利比亚麦萨克高原岩画,非洲水牛角呈8字型,较为粗短,中国水牛角呈半圆型的,比较尖长细小,画中的水牛跟中国水牛十分接近。作者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不会抓住非洲水牛角的特征吗,包括土耳其哥贝克力石碑上的牛角,也突出其半圆型形态。炎帝生于南方,率先驯化水牛,人类由此进入农耕文明,因此南方水牛才被视为神牛。神牛跟神鸟组合是支格阿鲁神牌的动物图腾之一,非洲岩画内容接近土耳其哥贝克力神牌,这说明,史前岩画并不是随意副上去,而是严格按照宗教教义神图进行刻画,用于祭神活动。非洲岩画就是一幅雕刻精美的支格阿鲁神碑。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图毕摩支格阿鲁神牌上就把蟒蛇列为神,中图澳大利亚金柏利岩画旺吉纳就表现了蟒蛇崇拜,更直接画出蟒蛇形象,右图为墨西哥人类博物馆展示的印第安人蟒蛇神石雕。世界各地出现的统一的蛇崇拜,显示了文化上的同源。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岩画虽然相隔遥远,但是看起来极为相似。难道史前人们就互相派留学生共同借鉴艺术创作,显然不是,文化具有同一性,它们为同一来源。它们有着鲜明的共同点:人物的形状是相似的,几乎都是双臂上举的姿态,人物是重复的,数量是相当多的;标志符号也是一样的,如“米”字圈花山岩画出现,哈拉帕印章更加明显,美洲岩更突出这个标志,马家窑有十字标志,花山岩画也有;有些内容也是一样的,花山、意大利、澳大利亚人物脚下都踩着一只动物,其中花山的狗跟意大利狗的方位和形象几乎相同;还有它们使用的颜料也是相同的;最后它们的绘制手法也很相近。从直观可以判断,这些画都是同一群人完成的,并且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绘制。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纯属巧合是说不通的,用原始人思维也解释不了,文明艺术的表现形式高度一致,说明是人们有共同意识才出现行为。这些绘画的同一性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在上古时期,就有一群人到达世界各地,传播了他们的文明,并留下了标记。这些艺术的发端最古老可见来自马家窑,结论只有一个,上古最早的夏朝,夏人已经跟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并输出夏的文明。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文明就是夏的原始崇拜--毕摩。夏亡后,夏人分散世界各地,毕摩再转回母地就被翻译成萨满教。夏蛮教具有一些宗教特征,但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它只是巫术文化的成熟形式而已。巫术文化以其系统性、神秘性、生活化、平民化等特点,一经形成就很有渗透力影响力,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文明程度,形成一种公认的史前世界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深深地打上大洪水文化的烙印,人类劫难的记忆。史前发生大洪水时期,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传说,如果不是真实发生过,让世界各地都有同样内容的传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地质剖层进行研究,确实发现了大洪水存在的证据。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始宗教的产生来源于外部未知神秘力量的恐惧。这种力量便形成了神的概念。让人们遭受灭顶之灾的洪水是最让史前人类最害怕力量,于是左右洪水的水神自然成了最大最可畏的神灵。可是水神长怎样样子没有人见过,也没有统一的实物。但是水神一定具有人的模样,只有长得像人才能摄人魂魄,令人恐惧。水神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一定以某种让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的形式出现。人们发现,两栖动物的娃娃鱼长得有点像人,特别是脚趾,几乎跟人手指一样,皮肤光滑跟人类相似,还能发出人的声音,一定是水神的附身。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娃娃鱼的地方就以青蛙代替,青蛙由毕摩变成,毕摩长出爪子时跟娃娃鱼十分相像,青蛙到处有,显示水神无所不在,后来还演化出青蛙变王子的故事。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壮族铜鼓上的青蛙,右图为壮族蚂拐节,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实际上青蛙神并非壮族独有,右图毕摩神图中就有青蛙图案,显示了青蛙崇拜。这种崇拜在南美洲史前岩中同样出现。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壮族用铜制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壮族人认为鬼怕铜,铜鼓更能驱鬼。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魔鬼的观念来自人类对险恶环境的恐惧。试想原始时代,人类稀少,白天野兽环伺,晚上黑夜漫漫,人多么渺小无助,就会感到人管不到的地方充斥着邪恶的力量,人类便创造精神防卫武器,当自称有超能力、敢跟魔鬼斗争的人(巫师)的出现无疑满足了人们战胜恐惧的心理需求。在巫师推动下,毕摩文化发展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宗教活动,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生活。作为统治者,对这种从民间崇拜发展而来的宗教既防范又利用,由此埋下神权与王权的矛盾。由于来自民间,祭神活动时会有很多毕摩参加,毕摩认为人越多法力越强,越受神的佑护。这是原始节日和狂欢节的由来。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受大洪水影响,娃娃鱼被认为神的化身,毕摩师的标准图案便双手上举,岩画中都得到清晰地表现,像人又有长尾巴,像人手又很尖很细。民间都说狗最有煞气,能够扫除晦气,驱离凶神恶煞,其实是人类驯化野狗变成家狗的纪念,狗能看家护院,自然也是毕摩的神保护神,于是祭祀活动中便要杀狗,有狗血祭祀,驱除魔鬼。花山岩画、意大利岩画都描绘下来狗的形象,澳大利亚没有狗,就用蜥蜴来代替。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祭神敬神是为了消灾祈福,每个族人都希望得到神的庇护,求个好运,结果每次祭祀活动全族的人都参加,这便是岩画人物众多的来由,人多表示旺气,敬神显得更加虔诚,祭神慢慢变成后世的庙会。人们在这天载歌载舞,纵情玩乐,成了一种不分阶级贫富的集体盛会。这样一来,毕摩更加深入人心,长盛不衰,也成了夏朝的文化印记,在向外传播,广受外面部落氏族欢迎,夏王朝大力推广,毕摩逐渐成为世界性文化,在海外,它变成萨满教。岩画中的“米”字圈,据专家分析,属于古代爵位高低分别为:王、公、候、伯、子、男等的“子”爵,也就是具有王族血统和印记,各地岩画的标志,无不在宣示夏王朝的正统和权威。由此可以推断,花山岩画是夏王朝的国家文化工程,绘制的是夏早期崇拜信仰活动。画中毕摩背着大刀,不仅表示用于驱邪镇魔,同时非常写真,至今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仍保留随身带刀的习俗,特别是彝族,解放前几乎一人一刀,除了作为兵器和生产生活工具,主要还在于宗教功能。壮族师公道作法时挥舞铜剑,便是从那时传下来的。岩画一是为了敬神祭神,二是也记录了上古华夏人生活情景。很多岩画反映毕摩宗教活动场景,只不过相当原始罢了。l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