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彝文破解三星堆“刻符”
提要:铭刻于三星堆出土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青铜器、陶器上的所谓“刻符”或“符号”系古蜀夷人文字,现代传存、使用的古彝文和规范彝文中仍有保存,并处于“活态”在发展,自然也就其音可读、其形可见,其义可解。本文仅就已公布的三星堆8个“刻符”和三星堆部分青铜器和陶器、玉器上的过去被认为是“图徽”而被忽略的如蜀王额上的H字等做破译释读。
关键词:三星堆刻符;古夷文;破解
(图片来自楚天都市报,宋枕涛摄)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考证,在专著《彝族古代文明史》和论文《三星堆与彝族文化共同特征研究》、《用古彝文化破解三星堆之迷》、《古巴蜀文字与古彝文系同一文字系统》、《用古彝文破译巴蜀刻文》等文对三星堆与古夷历史文化,特别是古巴蜀文字进行了探究,本文专对三星堆出土文物上的,且已公开的8个“刻符”及一些三星堆“图文”用古彝文进行释译,权当引玉之砖。
一、三星堆“刻符”已具文字属性
首先,三星堆一期碳14测定为4800年左右,已达到非常高度的文明阶段,已有非常发达的手工业、铸造业、农业以及城市、国家,没有文字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同样的“刻符”已在不同的器物上出现,可见,它已具有固定的意义。就把这些文字看成是氏族“图徽”、部落“标识”,它也具有了特定的氏族、部落的指义、读音(称呼),其形也是固定特指某氏族或部落的了。也就是说它已具备了文字的三要素——形、声、义。
其三,这些“符号”已具有完善的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如已有象形、指事、会意等,或组合成结构对称、完美的文字形态了。
其四,现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彝族仍保留、传存、使用着的古彝文和规范彝文中仍有完全相同、相近、或相似的彝文。下文笔者将做一一考释、破解。
二、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额头正中的H字可用彝文破解
自1928年春,四川广汉三星堆农民燕道诚、燕青保安放水车发现惊世奇迹近80年来,进行了多次发掘,但最大规模的挖掘和发现是1986年二号祭祀坑的发现,出土了1300多件举世罕见的大小青铜文物。年代测定为商朝。其中,有不少青铜人头像,考古界把它们分为A、B、C、D四型。最令人注目的是其额头正中刻有H型“符号”。C型人头像(见下面右下图):头顶呈圆型,面部戴有金面罩,倒八字长眉,杏核状丹凤眼,三角形鼻,鼻梁直,宽方额,长条形耳廊,饰云雷纹,双耳垂各有一穿孔,头发上梳于冠内,饰一椎髻。整体形象庄严肃穆。
过去,三星堆研究者对三星堆二号祭祀坑C型青铜人头像额头正中有H 型刻符,长期以来难解其妙,只把它视为铸刻印迹或族徽,不解其义。这也难怪先前的学者们,他们不认识彝文。其实,在古彝文和现在使用的规范彝文中仍有H字,其义用彝语彝文解读如下:
H,彝语读pat,国际音标[P′a55],其义为:①祖先(父系);②父辈;③父亲;④首领,君长,长老,头人;⑤起源,产生,诞生;⑥孵出(禽类)。参见《川滇黔桂彝文字集》,第1167页,云南、四川、贵州民族出版社合出,2004年6月出版。
H ,会意字,字形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端庄、稳重,表示首领公平、公正。这也正是古蜀王国国王所应俱有的品质、职责、义务、条件和思想,也是臣民们推举首领的基本要求。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刻有H的人头像,正是表明此国王的公平、公正,也表明其身份就是公平、公正的国王之一。
此青铜人头像耳穿孔、头椎髻,也正是今彝人保留着的长者头部特征。祭祀坑(也称祭埋坑)内文物均被火烧过,且有火烧过的大量碎骨渣,正好说明是祖先为行火葬的民族,今凉山彝人仍传存此俗。将死者与祭品同焚而埋或藏于深山。
三、三星堆刻符可用古彝文破译
三星堆有关考古报告和研究材料公开了8个“刻符”。有学者认为系文字,有学者认为属“刻划符号”。刻文见下:
(说明:1、上表数字表示《川滇黔桂彝文字集》中该字所在的省份和页码。2、古彝文因人、因时、因地加减笔画现象较为普遍,字形左右、上下巅倒现象较常见。)
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我们这里释读的彝音、彝义就是三星堆文字的原音、原义,实际上,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不必刻意追求原音、原义。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1)三星堆刻文和古彝文的造字法是相同的,二者都表现出了象形文字图像性的特征。(2)古巴蜀文字三星堆刻文和古彝文都是音节文字,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3)二者笔画简单,笔画形状一致,其基本笔型都由点、横、竖、斜线、半圆、圆构成。(4)它们都可以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彝文字中找到同形、近形字,并可用彝文解读其义、其音。这些都表明:三星堆刻文和古彝文都属同一文字系统。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说明:本文系2013年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彝学会论文,此为初次出版。
作者:王昌富,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二级译审 。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