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陈绍举:彝族文字是汉字的原始雏形

作者:陈绍举 发布时间:2021-01-04 原出处:《赫章彝学》第七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大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并遵循“符号―象形―表意―表音”的文字发展规律,朝着自己特定的发展方向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世界上各民族文字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此同时,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文字记载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形成了卷帙浩繁、内容极为丰富的典籍资料,全面深刻底反映了彝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辉煌成就,使彝族人民成为我国众多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一员,跻身于早期世界文明民族之行列。
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文字与汉字的性质和构建大体一致

文字是记录语音、表达语意的书写符号。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文字,从本质和功能上看,都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是由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  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按其记录语言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拼音文字和方块文字两大类。拼音文字用构字符号表示语言中的各个语音单位,符号排列组合顺序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实际读音一致,比较容易拼读。方块文字的构字符号同语音联系不紧密,从字形结构上看不出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实际读音的联系,只能一个一个死记,不能拼读。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和汉字一样,都是方块文字。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而每个汉字对应的语言单位,大体上是一个语素。所以,从文字单位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看,汉字是语素文字。同汉字一样,彝族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一个个的单字记录本民族语言里一个个语素,因此彝族文字也是语素文字。彝族文字和汉语语素有同音的,也有不同音的。不同音的语素一般用不同的字符来表示,从形体上把不同的语素区别开来。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和汉字除了有形体和读音外,还有意义。这和英文字母、日文假名很不相同。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有意义内容的。因此,彝族文字和汉字记录语素,它的音和义来自它所记录的语素的音和义。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和汉字的形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读音和意义紧密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音义的统一体。因为彝族文字和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每个语素既有声音又有意义,加上形体,所以彝族文字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英文的字母a、b、c、d、e等,日文的あ、い、う、え、お等,它们有形体,有自己的读音,但是没有意义,因此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为它们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节,没有独立地和语素对应,因此单独看都是没有意义的。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和汉字具有超越时空的性质。所谓超越时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古今一致性比较强,二是具有沟通方言的特殊作用。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和汉字的超时代性,就是古今可通,上千年前的汉文献和彝族文献,今天可以照样认识,其中看不懂的,不是彝族文字和汉字本身,而是古今语素意义的变化。虽然彝族文字和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古今文字结构方式、结构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语言中的基本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同,即都是记录语素,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就具有了通贯古今的特殊作用了。比如我国历史上宋、元、明、清时代的汉文小说,我们今天阅读起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困难。同样,用彝族文字记录的彝族史籍,不管是几百年,还是几千年,彝文专家们照样能够解读。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和汉字的超空间性,就是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彝语和汉语方言复杂。汉语有七大方言,如果细分,方言更多,各方言间的差别特别大。彝族语言的方言同样复杂,黔西北和四川凉山、云南楚雄和大理一线就有明显的区别。就在一个大的区域内,县与县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别。口头上,汉语不同方言区的人根本不能进行交谈,如果谈话,就好像是在同外国人说话,互相不知所云,除非用双方共通的中介语(如普通话),否则就不能进行沟通。彝族语言的大方言区之间也是如此,可是书面上用文字笔谈,就出现了非常奇妙的情况:无论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互相之间基本没有障碍。假如没有彝族文字和汉字,不同方言间的交往怎样进行真是令人难以想象!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和汉字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汉字一般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右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结构、右下包围结构、上三包围结构、下三包围结构、左三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单体结构、特殊结构等。彝族文字结构基本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等几种形式。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字的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提、钩等,彝文基本笔画为点、横、竖、斜、弯、圆、横折竖、竖折横等。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书写行款与汉文基本相似,笔画顺序和书写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文字与汉字的造字方法基本一致

汉字的造字方法即汉字六书。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首次说出六书内容,明确提出六书是造字方法。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叙》中最详细的解释了六书。许慎对六书的解释:“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字六书是人们在长期使用汉字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古人造字条例,对后世汉字研究贡献很大。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象形字。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特点是只勾勒出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它比图画线条简单,有时只勾勒出大体轮廓或某些特征。许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是汉字形体构造的基础,只能表示具体事物,都是名词。彝族文字与汉字在象形字方面造字方法相同,但取形不尽一样。汉字以水流之形表示“水”字,以人垂手侧立之形表示“人”字,以牛头牛角之形表示“牛字”;彝族文字以河流之形表示“水”字,以人半身正面之形表示“人”字,以牛头牛角之形表示“牛字”。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彝族和汉族的祖先虽然居住地不同,使用的工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造字的思维方法是基本相同的。[NextPage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指事字。是早期产生的汉字,用以表示较抽象的概念。许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有两类,一类是纯粹的指事字,另一类是在象形字上加注指事符号的指事字。汉字用象征性符号表示数字或其它事物的字有“二”、“三”等。也有以象形字为基础,加上指示性符号作为表示各种意义的字,如“旦”、“刃”等。彝族文字与汉字的一样,以象形字为基础,加上指示性符号,表示各种方位和部位。如“下”、“这”、“那”、“天”等的彝文字,在“天”字的下面似雨点或者水点的象征性符号,表示水从天上落下,用以作为“滴”的彝文字。又如在“水”字的旁边“∏”,以及表示水流的符号“~”表示有两股水同时从闸门或者孔洞流出,用以作为“急” 彝文字。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会意字。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许慎:“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汉字在会意字方面,有两个相同的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也有三个相同字合成的字,如“从”、“林”、“森”。也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如“明”。彝族文字在会意字方面,也有由两个相同的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如“抱”、“抓”等的彝文字;又有两个不同的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如“浑浊”、“垮”等彝文字;还有由一个象形字和一个会意字合成的彝文字,如“剥”的彝文字等,有三个不同的指事字合成的会意字,如“赚”的彝文字等。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许慎:“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汉字在形声字方面,用表示声音和表示意义的两个字合成的形声字。在汉字的形声字中,形旁只表示意义,不表示声音,声旁只表示声音,不表示意义。凡是充当声旁的字,即失去了表意的作用;凡是充当形旁的字,即失去了表音的作用。彝族文字与汉字在形声字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充当表音的声旁,也有表意的作用,如“觅”、“头”、“锈”、“畜”等的彝文字。有的两个偏旁都有表音的作用,如“主”、“神”等的彝文字。还有的两个偏旁,一个有表音作用,一个无表音作用,但都能直接表示意义,如“财”、“钱”、“粮”等的彝文字。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转注字。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彝族文字的转注字不多,仅仅是个别现象。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假借字。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彝族文字的假借字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同音假借字在假借之后,原来的字义就要变成假借之后的字义了。同音假借字的造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假借两个同音字造成一个会意字,另一种是假借一个同音字加上符号造成一个会意字。对于这类字,如果对各地方言不熟悉,没有一定的彝族文字功底,就无法解释其中意义了。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文字源于中原地区

中原包括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周围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中原文化,指的是以包括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这一范围的文化,它是汉文化的前身,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力。中原文化对夜郎文化的影响,是从夏商就开始了。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的夏代,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代的经济社会情形如何,我们不能确切考证,但与此相继的商代文化已经很高。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发展必定要有一定的基础。商代的文化很高,说明夏代的文化基础也不错。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商代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这时已有金属器物,已有农耕畜牧及手工业与商业的分工,已有阶级对立,已有政治组织,已有文字历法及其他高级文化的创造,已进入奴隶制社会阶段。”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商代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更加明显,已经产生了一批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文化人。商代的文化,最突出的是文字、历法和各种艺术品。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的文字在商代后期也趋于成熟,文字演变的三个阶段――象形、会意和形声这时都已出现,尤其是形声字是汉文字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而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有丰富的形声字,表明甲骨文已经历了长期演进的历史了。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商代人已经能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又增置了闰月。闰年十三个月。商代前期闰月在年终,称“十三个月”,晚期已有随时插置闰月的现象。虽然商代所用的这种历法计算还不十分精确,但在那时其成就还是十分惊人的。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周的统治从公元前1027年到公元前771年。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与商代相比进步不是很大,手工业也不比商代发达,政治理论和文学艺术成就却很高。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刻划符号的陶器和陶片共133件,有刻划符号50个,共27种。综观中国考古大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应该是原始的文字雏形。这些符号,用黔西北地区保留至今的彝族文字相对照,有22个刻划符号与现存的彝文字字形、字义相同或相近。这个遗址出土的木炭经碳14测定,文化时代为公元前4770±134年,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大体属于西周时期。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殷墟出土的文字,刻在甲骨文上的简称“甲骨文”,由于是占卜用的,所以称为“卜辞”。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到了甲骨文时代已接近成熟。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周时期的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也出现了,其代表作有《尚书》、《诗经》。这两部作品虽然成书较晚,但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属于西周时期的。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尚书》是一部古代政治文献汇编。“词句朴实,不加文饰。内容丰富,保存着商周两代的重要史料。现仅存二十九篇。其中除少数几篇外,大部分属于西周人的手笔。”《诗经》是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创作的时代上自周初,下至春秋中叶,约400多年,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周颂》、《鲁颂》属于东周时期的作品,其余大部分是西周的诗歌。《周颂》是贵族们在宗庙祭祀时演奏的诗歌。《大雅》、《小雅》是贵族们宴饮时的酬唱,其中有些篇什暴露了统治阶级政治的黑暗面,对研究周代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十五国风是从各地采集的民歌。这些歌谣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时人民的实际生活,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这些诗歌,经过奴隶主阶级文人的改窜和润色,在政治上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这些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于后世文学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经》在音乐上也很重要,诗都配有歌曲,其中以《大武》为代表的大型歌舞音乐发展到了新水平。西周的乐器见于记载的有近70种。十二律和七声音阶大约到西周后期已正式确立。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连片地区的早期文字,最早发现于威宁中水遗址,时代大约西汉早期之中期。贵州省博物馆于1978年和1979年分别在威宁中水的张狗儿老包、独立树、梨圆3个点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铜、陶、铁、玉等各类器物500余件,特别是在陶器上的50多个刻划符号,多在觚、罐的口沿、腹部、把手等部位,一器一符,由树、横、交叉单线构成,共16种,用现行彝文相对照,彝学专家们能够解读。这3个发掘点文化时代为西汉早中期。[NextPage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2年,在距离可乐遗址直径70公里左右的赫章县珠市乡铁矿村彭家院子的营盘垭口棚子包包上,出土了一个铜擂钵,钵体上有5个刻划符号,经彝文专家破译,这5个刻划符号为“万古擂钵”,经文物专家鉴定,该文物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遗物。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威宁中水的张狗儿老包、独立树、梨圆3个出土陶器上的50多个16种刻划符号,到赫章县珠市乡铁矿村彭家院子的营盘垭口棚子包包上出土的“万古擂钵”,说明了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在彝族连片地区,已经普遍使用了彝族文字。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这些彝族文字是从何而来呢?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彝族文字与汉文字作比较,有部分彝族文字和汉文字的形和义一致,比如彝族文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表示数目的文字,牛、马等表示动物名称的文字,其形和义就和汉文字相当一致。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编写的《中国原始社会》所载的半坡出土器物的50个刻划符号,与现存的彝文相比较,有22个刻划符号与现存的彝文字字形、字义相同或相近,说明西安半坡村文化已经辐射到彝族连片地区。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上的刻划符号,大部分与黔西北现存彝文字的字形、字义相同或相近,说明三星堆出土文物上的刻划符号与彝族连片地区的彝族文字有一定的联系。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器物的刻划符号,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上的刻划符号,从贵州威宁中水古墓群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到赫章县珠市乡铁矿村彭家院子出土的“万古擂钵”,说彝族文字都是起源于中原,从中原传到巴蜀,再传到现在彝族连片地区。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族文字与汉字分道扬镳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其间经历了夏、商、周、秦、汉、魏晋等历史时期。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碑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的楚雄、大理、昆明、东川、曲靖、昭通,四川凉山、宜宾,贵州毕节这一连片地区,是彝族的区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将这一地区纳入统治范围,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民间商道基础上,派常�接下李冰的未尽事业,续修“五尺道”,将其从四川宜宾修往云南曲靖。在秦朝的统治区,为了加强统治,消除异己文化,王朝强力推向“书同文,车并轨”的政策,由于秦朝统治时间相当短,其势力还没有真正伸向这一连片地区就被推翻了。这一连片地区没有实行,书同文,车并轨”的政策,因而保留了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免遭劫难。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蒙入使夜郎,与夜郎侯多同达成设置郡县的协议,唐蒙约请多同儿子出任县令,随即在夜郎地区设立犍为郡。接着,唐蒙又“发巴、蜀卒治道”,修通了从今四川宜宾入贵州赫章可乐、云南曲靖的“南夷道”。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军队征服南越,接着讨平了且兰,又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同时征服了邛都和�都,分别设置了越�郡和沈黎郡。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发动巴蜀军队,击灭劳侵、靡莫,设置了益州郡。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区部族林立,部族间经济文化发展又不平衡;加上这些部族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中原和巴蜀地区迥异,王朝只是形式上将这一连片地区纳入统治,其统治的方式还是“以夷制夷,”利用当地土著民族首领进行统治。这种以夷制夷的方式,被称之为“羁縻”。在“羁縻”制度下,王朝一方面要让当地土著贵族保持他们原来在本民族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保持国名、领地封号等;另一方面,王朝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郡县,派驻郡县首领,并通过地方土著贵族,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羁縻制度想联系,明朝也在彝族连片地区建立土司制度。明朝的土司制度,相比较两汉时期的“羁縻”制度,更进一步把这一连片地区纳入了朝廷的管理。与“羁縻”制度不同,在土司制度下,虽然还是“以夷制夷”,但取消了方国国名、领地封号等,但土司制度任然的土官可以世袭。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蜀汉以后王朝在这一地区实行长达一千多年的是族土司统治,使彝族成为这一地区最强势的民族,彝族文化成为这一地区最强势的文化,致使两汉时期到达这一地区的汉族、不是氐羌系统的土著民族,都被融入彝族。  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巴蜀早在战国时期就被秦国所吞并,彝族连片地区就与中原地区想隔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文字实行了统一,中原和巴蜀地区是秦统区,其文字进入了秦始皇统一的领域。而秦朝的统治势力没有进入彝族连片地区,这一地区的文字没有被秦朝统一,保留了它的的原始性。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族连片地区在明朝前一直是彝族统治,这一地区的文字长期被统治阶级所控制,广大的劳动人民得不到学习文字,文化长期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文字得不到发展。而中原和巴蜀地区的文字,随着朝代的变化,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发展历程,演变成为今天的汉字。因此,彝族文字与汉字原本是同一文字,汉字在甲骨文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彝族文字原封不动,即成为今天的彝族文字和汉字区别。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彝族文字来源于中原地区,其产生的结构、性质和文化背景相同,造字方法相同,彝族文字与汉字原本是同一文字系统,但汉字在甲骨文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发展变化,彝族文字原封不动,因此彝族文字是汉字的原始雏形。Sh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文体广播电视旅游局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彝族人网观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