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加强国际交流,进一步促进彝族文化与文学研究——刘正发教授在“英语世界的彝族文化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讲话

作者:刘正发(阿里瓦萨) 发布时间:2014-11-1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西南民族大学主办,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承办的“英语世界的彝族文化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中国成都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举行。会议的宗旨一是了解国际上对彝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情况,了解彝族文化和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二是深入了解19世纪以来国际彝学家对彝族文化及文学的研究情况,探讨他们的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记刘正发(阿里瓦萨)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了讲话,提交了《浅谈彝族火把节文化的独特性》的研讨论文。以下是刘教授的讲话稿。
 
 
----------------------------------------------------------------------
 
尊敬的曾明校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
 
  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更是十分感谢会议的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具有前瞻性的学术研讨会,借这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向各位请教和学习。这次也是来约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的,请大家多多关照。
 
  说这次会议具有前瞻性,是因为有关资料显示,彝学的学术会议己形成制度化、定期化;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收集整理出版协作会召开了10多次会议;全国彝学学术研讨会已召开了8、9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已召开了4、5届;彝学研究正逐步走向世界。而这次召开的研讨会,不仅是第一次“英语世界的彝族文化与文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将第一次比较直观的了解到英语世界的国家中对彝族古籍文献的搜集和研究概貌,将深入了解19世纪以来国际彝学家对彝族文化及文学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将对彝族文化和文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是一次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学术盛会。我本是土生土长的彝族人,自认为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者,但很不称职,对彝族文化及文学的研究很肤浅,对国外专家、学者研究彝学方面知之甚少。来参加这次盛会,就是要向在座的中外各位专家、学者求教的。想不到会议的主办方,执意要我在开幕式上讲话,推辞再三,盛情难却,恕我不恭,谈点自己初浅的认识和体会。
 
  什么是文化?有关文化的概念,据有学者综述,中外各流派各学派的专家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已近三百种,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文化是人类创造、传承和享用这个内涵。文化作为维系一个民族的人心,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展示一个民族的品格和精神风貌,其时间是恒久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跟这个民族的自信心的树立十分密切。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不仅来自于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更是来自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存在感、享用感和自豪感。时至今日,彝族的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影响着彝族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心理活动、道德风尚、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自古以来,对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对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代彝族人,应当为自己的祖先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众多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大家都知道,承载着彝族历史久远、社会文明的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先进文化的彝族古籍文献、文学作品和口耳相传的语料,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其许多善本和文书珍藏在国内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学藏书室和研究机构里,有的还散落在中外民间珍藏者和大彝山的彝族毕摩手里。但是,到底有多少在国外珍藏和流传,国外的专家、学者搜集和研究的情况如何,他们对母语创作文学作品的认知态度怎样等等,我们都了解不够,知之不多。有关国外专家学者研究彝学的,自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彝区游历和考察并写成文字进行传播后,几个世纪以来,英、法、美、日、德等国家的有识之士前赴后继的来到中国研究彝族并著书立说,分析释义,广泛传播,成果颇丰,但被国内知晓者不多,正式的、全面的、系统的介绍和交流国外专家学者研究彝学的情况、论著或会议也不多。说实话,就在国内,有关彝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翻译、释义和研究的工作以及文学创作和研究情况,长久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就显著,影响不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真正的从业者不多,后继乏人。对彝族古籍文献的翻译和释义的深度、广度、厚度和高度远远不够,有关彝族古籍文献学专业和彝族文学专业及其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更是频临濒危,数以万计的彝族古籍文献资料躺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等地方,静静地等待着真正懂她的人的到来。以母语创作的事业和对话模式,坚持用母语与世界交流和沟通的人也凤毛麟角。这方面最知名的只有我们西南民大彝学院院长教授阿库乌雾先生及其追随者。可喜的是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这些年在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对彝英、彝日等专业的设立和建设,是个很好的探索和有效的作为。我们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也正在努力做些事,看能否有点小作为。此外,西昌学院彝学院、有的研究机构、其他高校的相关机构和有的民族院校也在不断努力。总之,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构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之间广泛交流和沟通探讨的平台,将进一步促进彝族文化和文学的研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各位专家、学者,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主席的系列讲话中,都有很多引经据典,古为今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在最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是肯定了少数民族及其优秀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指明了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向。这是一种英明的决策,也是各个少数民族继续发扬、传承、传播和享用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机遇,也是我们彝学研究,彝族文化和彝族文学进一步跟英语世界或全球的人们进行交流和对话的新机遇。今天,来自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汇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共同商议,共同交流有关彝族古籍文献、彝族文化、彝族文学的内涵与外延,搜集与整理,创作与传播,研究与发展等的情况,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成果和良好的开端。我想这次会议的召开,将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资讯和研究视野。我相信这次会议一定会为彝族文化和文学的繁荣兴盛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定会为彝学进一步走向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一定会为广大彝族同胞进一步增强对本民族文化和文学的自信心和文化的自觉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同胞们万事顺安!兹莫格尼!
 
  以上发言,仅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卡沙沙!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