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学者

杨成志:凉山彝区的探路者

作者:许晓明 发布时间:2013-07-29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广州出发时的杨成志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仪式中的彝族毕摩

  英国人类学家奈杰尔·巴利在《天真的人类学家》一书里分享了令人捧腹的非洲田野经验。而我国近代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的奠基者之一——杨成志,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即单枪独马闯入金沙江西岸的所谓“蛮子大本营”,当时外国人称为“独立罗罗”的四川凉山地区进行彝族文化考察,留下一段浪漫、神秘、惊险而又让人忍俊不禁的田野佳话。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02年,杨成志出生于广东海丰县一个海员家庭。1920年考入英国教会开办的佛山华英中学学习,1923年进入美国教会办的私立岭南大学历史系,以教员和学员的身份完成了4年的大学课程,1927年毕业后进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工作。在傅斯年、顾颉刚的“到民间去”思想的影响下,他积极参与民俗学刊物的创办与民俗教学等工作。教会学校积累的英文底子,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打下的历史学、民俗学基础,为他毕生开展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学习和工作创造了极好的条件。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28年7月,受中山大学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指派,杨成志和容肇祖陪同俄罗斯学者史禄国夫妇到云南进行民族学调查。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成志的西南民族田野之旅,一开始就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冒险意味。7月12日,杨成志一行从广州出发到香港,两天后搭轮船赴越南海防,船只“被狂风驱逐着”只用两天多就到达了目的地。强台风很快在海防登陆,眼见“街道电杆倒断,枝叶乱横,甚有许多大树也连根拔起倾塞路上”,可想而知,如果他们的船只晚几小时靠岸,很可能被倾覆。离开越南后,他们一路登山而上,穿越几十个隧道才到昆明。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昆明住了将近一个月后,容肇祖购买了些书籍后先行返回广东,杨成志和史禄国则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工作。“然而,我们赴滇的目的,不是专来购书和测量体格,却是要跑到高山穷谷调查罗罗族(彝族)去。”当时的凉山彝族人,经常下山掳掠财物,劫人回去当“娃子”(奴隶)。周边汉人对他们的印象是:“天见蛮子,日月不明!地见蛮子,草木不生!人见蛮子,九死一生!草见蛮子,叶落又萎根!”史禄国夫妇因有所闻而止行,年轻的杨成志却一心前往,“然而我当时的好奇心,不知怎样竟把畏缩不前的暮气征服了去”。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28年9月1日,杨成志离开昆明,历经“崎岖而险阻的山道至东川”,又沿着金沙江岸陡崖绝壁的山腰险道行进,还不时“溜绳”过河,18天后才到达目的地——川滇交界的巧家。他打算要对“川滇交界沿金沙江西岸长凡二千余里,宽约三四百里,汉人呼为‘蛮巢’,外国人称为‘独立罗罗’的巴布凉山”进行详细的考察。当时巧家的官员和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心杨成志遇险,多方阻止他前行。杨成志却认为“外国人探险南北极尚能做得到,巴布凉山的‘蛮子’虽蛮干,到底是在我国的境土内,现在只隔一江之遥,他们的山顶茅屋隐约可望,为什么不能进去探险一下?”他“决定冒险渡江一试”。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奔腾在高山峡谷中的金沙江,水流湍急,“像旋风般卷转”。渡江时,“水手们在岸上拖船绳逆流而上,两三里外方敢跳下船来,猛烈鼓枻顺流而过。”出身于海边的杨成志,“我惯渡海洋的人,当乘坐着小船身给怒潮打湿时,心里头着实有些恐怕!”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岸后,杨成志先住在凉山山脚六城坝(今属宁德县)县佐衙门内。夜晚听着金沙江的怒吼声及“蛮子”下山抢劫的枪声,彻夜未眠。更不幸的是,第二天,他因为水土不服,还得了痢疾。祸不单行,到了晚上,几十个携刀带枪的“蛮子”来围攻衙门,想抢他的财物。此时衙门内只有几个沉溺于鸦片的“将死未死的差人作守卫”。所幸附近汉族团兵前来援救才击退了“蛮子”的进攻。病痛加上每天听诉被“蛮子”掳杀的情状;夜里又听到“闷裂心脾的山风声和江流声相奏和,狗吠声和抢枪声互响应!令我的灵魂如入地狱”,杨成志几乎要萌生退意。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病愈后,杨成志请人教授彝语,以方便和彝族人进行沟通。有意思的是,有一回到集市考察,他利用“蛮人”担心“摄影是吸收灵魂会置人死地”的心理,以相机对着抢劫者进行拍摄,吓得“他们大家目瞪口呆地,不敢动手”。杨成志于是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心里头只充满暗笑,欣欣然回来”。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志成在彝区生活了两个多月,住“六畜同堂”的茅草屋,吃当地人号称上品的生内脏——“肝生”;“更曾被使与死尸对面而睡”;有一回他还险些做成“驸马”;更有一次窃取一家的灵牌,险些丧命。他“周游各酋长(俗称大保头)的部落地计程约千里,经过村寨约200余,统计其人口约1万”。其后,他还对周边的两个苗族支系进行了考察。于1929年5月回到昆明。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考察成果之一——《从西南民族说到独立罗罗》的一文中,他详细记录了彝族人的衣饰、饮食、居住、交际、婚姻、丧葬等习俗及语言文字、民间文学等。应该指出的是,就如杨成志本人在《单骑调查西南民族述略》一文中所认为的:当时进入彝区“只凭着一腔求知的热情而缺乏调查经验”,还未受过完整人类学训练,容易站在内地学者的角度评判彝族人生活的“简陋”之处。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尽管如此,杨成志还是对凉山彝族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高度肯定他们有自身行之有效的仪礼制度:“他们并不是蛮干的人民,他们有其通行的礼节,例如长幼有序,像尊卑有别,且能本互助的精神来共安乐及同患难。”而且他认为“娃子”制度并不如外人想象中那么可怕:“酋长对‘娃子’如同家中的子弟,‘娃子’对酋长也如家中主人。”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考察过程中,杨成志搜罗各种民俗物品,拍下数十种装束不同的“土人照片”。完成《从西南民族说到独立罗罗》、《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罗罗文的起源及其内容一般》、《罗罗太上清静消灾经对译》、《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等著作,成为“川滇民族调查第一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播种人”。LL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