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云南山地彝族旅游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

作者:刘洋 车震宇 发布时间:2023-11-14 原出处:《价值工程》2016年7期 点赞+(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楚雄州李方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后的反思,分析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探讨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分析村落整体旅游资源,从村落整体保护到以旅游促进村落保护的发展,展望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村落保护;村落发展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0 引言

李方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距离双柏县38公里,距离雨龙村4公里,距离法脿镇18公里,是隶属于雨龙村委会下的自然村。全村占地面积4.9平方公里,东、南紧邻白竹山,西至雨龙村。全村共有51户人家,人口186人,均为彝族。村落特色明显,彝族民俗文化氛围浓厚,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是当地有名的“三笙”之一大锣笙的发源地。此外还有“老虎笙”、“龙笙”等民族原始图腾舞蹈在此地盛传,彝族文化底蕴丰厚,民族文化传承的群众基础较好。此外,李方村雨量充足,森林植被达95%,气候条件优渥,又紧靠着李方村水库与白竹山旅游景区,山环水绕,自然环境优美宜人。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以往古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村等发展历史,旅游发展是当下利用村落资源调动村民积极性最直接的产业,既能保证让村落保护有资金来源又能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直接给村民带来经济利益。而作为传统村落的李方村,一方面要求对有价值的物质空间和民俗文化要进行全面保护,另一方面,村民作为村落生活的主体,其生活质量优劣与否也是与传统村落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结合旅游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成为了李方村发展的不二选择。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规划前的思考——旅游开发的适度原则

虽然李方村位于偏远的云南,但是作为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统村落,并不是缺少发展契机。比如临近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发展的先例,抑或是楚雄市周边的紫溪彝村,都提供了许多的借鉴之处。在打破闭塞落后的村落环境,通过整治改造,利用当地民俗资源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不能因发展而忽略保护。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具体到李方村的现实中来看,整体村落风貌保存较好,但是外来文化的入侵已经在村落中出现,现代风格平顶建筑成为当地居民重建房屋的首选。特色的“三笙”文化,虽然建立了传承人制度,但是缺乏经济支持,跳笙活动仅在村落周边有影响,并且活动场地十分破败,对于外来游客缺乏吸引力。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李方村道路缺乏整修,村落整体卫生环境较差,且无任何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旅游基础欠缺,开发难度也是相当大。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对于此种情况下的传统村落开发,我们必须坚持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传统村落的保护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村落发展还须将村民的实惠落到实处。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规划中的实践与探索

2.1 合理的指导思想

面对李方村急需保护又要发展的现实,其规划指导思想可以理解为:全面又深入的保护原有村落的山水格局和村落风貌,在此基础上,对民居建筑有步骤地进行拆除修复;挖掘当地特色的彝族文化内涵,以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为亮点,充分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创造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充实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完善旅游基础功能。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村落旅游开发的主体是村民,以人为本的关键还须让民参与,让村民明白旅游开发不是来讨论规划了什么建设了什么,更多的是旅游开发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为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须进行实地调研,每家每户走访,对于可发展农家乐等旅游功能的农户,应当密切联系,征求意见。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全面保护和针对整治

从生态环境上来说,以村落核心区为中心点,将北部的白竹山自然保护区、东面的水库保护区和西部农田保护区作为生态保护的重点,其次严格控制新建区域,建立村落发展区,再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扩大整个保护区划范围,建立生态林带保护区,杜绝在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和肆意砍伐树木。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人居环境上来说,着重解决喝水困难的问题,配合新修引水管,并设置高位水池,新修排污处理设施,各家增设排污管道,防止生产生活废水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壞,设置合理的垃圾收集点,按时清理村落垃圾,集中设置牲畜棚区。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基础建设上来说,为了交通发展和旅游开发将主要入村道路进行拓宽,避免对原有道路网的大规模改造,改善已有的村落内部道路质量,适当增加村落内部的步行道设置。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村落风貌上来说,风貌保护的范围包括原有村落形态、巷道空间、传统民居、古树名木、历史文化要素等等,规划对其具体制定保护措施。针对李方村风貌破坏比较严重的民居方面,具体分为保留修缮、整治改造、拆除更新三类治理,制定建筑建设引导细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指导村民自行进行建设。而对于主要的广场节点活动场所,在保留原有场地的基础之上,重新进行铺装修饰,并且增加休憩座椅和观赏区域,如锣笙源广场、传习广场的改造(图1)和三笙源广场的修建。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uihua2.jpg

图1 传习广场改造示意图

在保護和整治的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的需要,进了一部分符合传统村落风貌的新民居建设,对部分民居进行农家乐式的旅游功能拓展。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 凸显特色的定位与分区

根据李方村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李方村定位为“白竹山”风景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锣笙”文化为核心品牌的乡村旅游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传统村落。而在此定位下,李方村的旅游分为四个区域: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三笙源”文化旅游区:了解大锣笙、老虎笙、小豹笙三笙文化,并发展旅游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原住居民社区:发展“住农家、吃农家饭、种生态菜”农耕文化体验。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山地生态旅游区:进行白竹山山林徒步探险。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环水库观光区:环绕李方村水库,进行漫步绕湖的观光游览。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游览线路组织上(图2),主要以“三笙源”文化旅游区为主,分为四条线路: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uihua3.jpg

图2 村落周边游览线路组织

①大锣笙文化旅游线路:锣笙源广场——土主庙——大锣笙传习广场——大锣笙文化展示场所——传统街巷。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村落旅游游线组织为:锣笙源广场——传统街巷(传统民居)——大锣笙文化展示场所。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山地自然体验游——依托白竹山,观赏马缨花、箭竹林以及千亩茶园,感受自然风光。周边山野农田徒步体验游,鸟瞰村落风貌和高原山地风貌。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环湖观光体验游——围绕李方村水库,设置部分观景平台,感受环山绕水的步行观光游览。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规划实施后的反思

李方村保护发展规划于2015年4月通过审批后,各项工作得到了迅速展开,至2015年底,除新建民居和广场设施建设未完成外,主要的节点改造、基础设施修建和民居整治已经基本完成。图3所示,在村口设立了新的入村标识,按规划拓宽了入村道路,对原有的大锣笙广场和传习广场进行了环境整治等等。每年6月在李方村进行的彝族火把节庆祝活动,吸引了周围村镇的村民和外地游客上万人参与。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uihua4.jpg

图2 整治完成的广场和村落巷道

因此,对于李方村以后的前景,从村落保护的方面来看,李方村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持续保护是必然的要求,但是不能以“原汁原味”的静态思维来限制村落内部设施的改善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村落发展的方面来看,即便旅游发展不能使李方村的经济产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能成为李方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更重要的一点是,旅游开发对于当地特色的“三笙”文化具有展示、弘扬的作用,促进李方村与其他彝族村落的交流,输出优秀的地方文化,更能够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提升村民整体素质。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也应当看到,像李方村这样得以留存的传统村落,大部分都因为缺乏经济动力和村落建设而保存较为完好,但大量青壮年村民外流,村中劳动力较少,经济发展的动力仍旧以外出务工和务农为主,旅游发展缺乏人口资源支持,不足以取代原有经济模式成为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新主角,因而旅游开发虽然能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但仍旧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改变传统村落贫穷落后的局面。李方村这样的村落,由于村落本身就比较小,旅游容量也比较小,旅游收入随之也不会很高,村落整体的经济仍属于贫困阶段。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设计师,我们更多地从内心深处希望这些传统村落在保证原有村落风貌得以保护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迈向全面发展的康庄大道,即便是无法大规模发展旅游产业,也能在面对全球化、城市化等外来冲击之下,保持自己特色并且独立发展,为多样性文化的遗存保留更多希望。a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注:文中图件均来自作者自摄、自绘。
参考文献:
[1] 朱良文.从箐口村旅游开发谈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J].新建筑,2006(4).
[2] 张伟.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刍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J].江南论坛,2014(1).
[3] 黄翔,李家清,曾群.国家文物保护区旅游开发思路探讨——以中国纪山荆楚文化旅游区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原载:《价值工程》2016年7期;文字来源:参考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