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蒙自市民族分布及历史原因

作者:蒙自市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3-05-25 原出处:蒙自市政府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蒙自是多民族县份,历史上世居民族有彝族、壮族、白族、哈尼族、傣族、蒙古族、汉族、苗族、回族。彝族是本地区最古老的土著民族。AN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engzishi1.jpg

蒙自市石榴庄园

彝族先民在秦汉时称为西南夷(昆明、滇、哀牢、夜郎)汉晋时为叟,南北朝至唐初称为爨、南诏(唐)大礼(宋)为乌蛮或东爨乌蛮。元明清至民国称为罗罗(汉释为龙虎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统一民族称谓。境内有聂苏、仆瓦、姆基三个支系,聂苏聚居于坝区的大部分地区。仆瓦分布聚居于境内北部、东北部、南部、东南部山区;姆基聚居于南部山区冷泉嘎马底。壮族先民为魏晋时基的僚(音老),元朝后称土僚,1954年定称壮族。境内壮族支系有土僚(土佬)、侬人、沙人三个支系,土佬聚居于坝区的多法勒乡和草坝、新安所、雨过铺的部分村寨;侬人蒙自初无此种,清代纳更土司相争相约为助,侬人遂落籍蒙自,居于芷村镇的石马脚村;沙人居于南部山区的红河北岸蛮耗、马堵山等地。1977年划属个旧后,境内壮族仅有土僚(土佬)、侬人两支。白族为唐、宋以来居住于鹿苑里(城区)的主要民族。明清时期蒙自称“民家”,1948年蒙自县政府户籍室的人口统计中有“民家”12000余人,县志载2万余人,(1950年的人口统计中未见“民家”族,怀疑已自改为汉族其其他族称。)哈尼族,南北朝后由乌蛮中分化出的和蛮,元朝时称斡尼,明朝时称窝尼,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江外哈尼族平民首领高罗依起义,以蒙自县城知识分子章喜为军师,起义后攻占了逢春岭,杀了犒吾卡土目龙定国,起义烽火燃遍红河两岸。清廷令云贵总督伯麟统兵镇压后,还明令红河南岸的土司以后禁止“苛派扰累”(见《清实录仁宗嘉庆实录》)。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将逢春岭至嘎娘一带的犒吾、纳更、克甲划归蒙自管辖,1950年后划属元阳县。因此1819—1950年的130余年间,境内的世居民族中有哈尼族。傣族,魏晋时期至唐朝时称为“金齿”、“银齿”、“黑齿”,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写作“白夷”“百夷”和“夷”清代以来称为“摆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傣族。境内傣族相传明代由西双版纳迁入系客籍,聚居于红河北岸和倘甸坝区,1975年和1977年均划归个旧市。蒙古族、元朝初期进入境内,主要世家有阿思哈喇番花严奴、花严定,明朝初因改朝换代等统洁政治原因改为汉族董、汤二姓。与花严奴同时进入蒙自蒙古族至今保留蒙自籍的仅多法勒乡小东山村尚有百余人。汉族最早为明朝洪武年间至弘治年间进入境内,部分居住城区,由于人口较少,数代后故而融于当地彝壮等民族,大部分分布于境内东北部、东部、南部山区。至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汉族人口占全县8.16%,1950年人口统计,汉族人口越居第一位,超过彝族人口。回族明朝隆庆年间进入境内(沙甸鸡街一带)。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7月始在县城内定居。1940年大庄等地部分回族迁入草坝,但为数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0年代至今,由开远小龙潭搬迁百余户于草坝镇马街、弯沟、检察寨定居,苗族多数于清初从川、黔进入滇东北,后由滇东北南下至马关、文山一带。清嘉庆、道光年间由文山、西畴进入境内,分布于县境东北部、南部、东部山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部分迁入坝区红寨乡、多法勒乡的部分村寨和其彝族、壮族杂居。
AN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百年来各民族增长变化较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全县(含个旧东部)总人口31771人,其中彝族、白族为主体的人口占80%以上,汉族占8.16%;其它少数民族占近10%,150年后即1950年人口统计蒙自彝族人口已经由第一位退居第二位,次于汉族,在人口变动中除苗族、汉族外,彝族、壮族、回族均为自然增长,汉族人口除自然增长外,尚有清末蒙自开关,赣、粤、闽、鄂、湘等地汉族的涌入,民国36年(1938)统计的2万多白族人口和城区及汉彝杂居的彝族改族属为汉族,也是汉族人口增加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队转业,内地支边等机械增长等诸因素。苗族自清嘉庆至解放初期,迁入均较为频繁,加之计划生育得不到落实,故而增长较快。人口越居蒙自第三位。超过壮族人口。AN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分布状况 

在民族的总体分布上,蒙自较区别于其它周边县市和省内大部分县市,即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坝区多为彝族、壮族居住,占彝族总人口70% 聂苏人口居住于雨过铺、十里铺、红寨、草坝等乡镇,因此堪称中国彝族居住之最。汉族则多分布于山区,蒙自坝区除文澜镇(城区)、新安所镇(明正德年间屯军)坝区汉族仅为新安所村(集镇)。AN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原因 

究其原因,在于历史上的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土司制,始于元代,盛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土司制度。其政策的实质意义是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的统治,招抚羁縻地方势力是为进一步巩固政权,对其少数民族统治方式,是通过少数民族上层酋首来实现的即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上层酋首一个官职,不过问其内部事务,仍是少数民族的上层酋领、世领世地、世长其民,只要对朝廷表示臣服即可。一旦时机成熟中央则推行改土归流,革除土官,派任流官,改土归流意味着中央集权的最终实现,改封建领主经济为封建地主经济,文化兴起、办儒学、行科举,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社会变革。改土归流,始于明朝宣德二年(1427),但到明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十七年(1644),全国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烽火遍全国,满族贵族入关,统治全国后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抗清斗争,改土归流被上述政治风云淹没了。直到清雍正年,又提到统治者的议事日程上来(见方国瑜《云南地方史讲义》)。清雍正四年(1726)清廷命鄂尔泰为云南巡抚兼总督云贵事。鄂尔泰认为:“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彝,欲制彝必改土归流。”其改土归流之法对土司头人虽有“计擒为上,兵剿次之;令其自首为上,勒献次之”。但在实际改土归流中对土司及附于土司的各少数民族则大开杀戒,有“在者杀、逃者杀、老弱妇孺杀、汉人与彝妇婚配者以汉奸论杀”,对俘获者则“批面凿颅、绷体升杆、划腹抽肠、裁足截手(见《清实录》)。这种杀戮,不仅对土司,而且对土司属下的少数民族人民的镇压、驱赶也是十分骇人听闻的,最终造成了改土归流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大量逃亡。”AN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蒙自土官制的建立和明、清两朝的改土归流,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完成的,均未引发大规模的军事行为,南宋宝佑五年(蒙古蒙哥汗七年,1257),蒙自彝族阿只兹莫(彝语君或酋长)归附,次年武装叛乱、平定,由于委任非人、政令屡改,天高庭远,不相闻知,诸彝杂处,判服无常,处于稳定边疆和民族团结,其次加之鞭长莫及,采用以夷治夷政策(土司制度)。授任阿只兹莫(彝语君或酋长)为明威大将军,南路总管职兼目则千户,世守目则(蒙自),元至元十三年(1276)废目则千户置蒙自县,亦未变更土官统治的状况,仍为阿氏世袭统治至元朝灭亡。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目则(蒙自)城阿只孙阿也子职庆内附赐姓为禄并承袭了蒙自土知县,明弘治十一年(1498)九月,行勘禄仁是否禄赐亲男年幼未扳。明嘉靖二年(1523)九月,巡抚王启奏禄赐户绝,流官掌印,土官公座裁革。改土归流特定完成,但未能改变蒙自现状。虽改土归流,环城外皆土司,彝众据地自力,判乱无常,不服法并烧毁县衙。旧志载:“各土司分地故无临安府蒙自之名也。”但由于蒙自地处边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较为重要,为此坐镇于云南沐氏十分重视对蒙自的治理,便于牵制边疆诸彝判乱和抗击外来入侵,从而稳定内地,采取特殊策略,给予禄氏其族宁州(华宁)禄华浩袭冠带袭职,镇守蒙自,统领境内彝族,筑土城(今土官村)。AN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启元年(1621)土官禄重溺于酒色,不能服众,其舍人目把李辅舜(彝族)判归安南长官司沙源(今文山壮族人)沙源乘势攻袭禄重,禄重兵败逃回宁州(华宁)旬尾土城,奇木岭(倘甸)禄君恩也惧沙源逃回宁州(华宁)旬尾土城,由于武装判乱、改土归流和民族纷争,导致蒙自历史上第一豪姓禄氏衰败,结束了对其彝族统治地位,失去三百七十余年封地和土知袭职。禄氏舍人李辅舜归属安南长官司沙源,李辅舜据土城(今土官村),李氏继禄氏统领境内彝族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近百年之久。AN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沙源之子沙定州被大西军李定国剿灭,沙源兵头阿勒三(彝族)仍占据老寨;清康熙四年(1665),阿勒三附王朔叛清,被云贵总督卞三元剿灭后迁部分汉民入老寨,明崇祯末年至清顺治十六年(1659),因明清政权交替之际,蒙自地方彝族势力崛起,李辅舜之子李日芳、李日森占据县城,清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入滇击败南明永历地方政权,李日芳、李日森迫于清军威势归附并择地另建土城(新城)于羊干寨,设衙门,独揽县政。清康熙四年(1665年),李日芳、李日森及其子李世藩、李世屏附宁州土司禄昌贤反对吴三桂残酷统治。新兴王耀祖、?峨禄益、王扬祖,老寨王朔,八寨李成林,纳楼普率,教化张长寿,枯木龙元,倘甸叶向阳、叶正昌,石屏龙韬、龙飞扬,路南秦祖根,陆良资洪,弥勒昂复祖,维摩沈应麟、沈兆麟、王承祖、王义、王先任、王先伦亦等四十八土司,众土司拥兵十余万展开抗清斗争,以拥护沐天波之孙沐神保相号召,共同起兵反抗吴三桂在云南残酷统治,响应联明抗清方针,义举反清大起义,席卷滇中南,先后攻陷临安、蒙自、?峨、宁州、易门,围困弥勒、通海、石屏、宜良等州县,全省为之震动,总督卞三元,巡抚袁懋功、提督张国柱发兵讨伐。四月,吴三桂自乌蒙回师进剿?峨、易门。同年七月,云南提督张国柱统兵进剿,擒杀禄昌贤、王耀祖、王朔、张长寿、李日芳、李日森、李世藩。李世屏出降被充军大理,两年后潜回蒙自,贿买知县盛永熙向吴世藩托情,给李世屏总兵官职。清康熙十二年(1673)附吴三桂叛清,行至杨林(今昆明)遇清军进击昆明,便只身逃回蒙自,清康熙二十年(1681)向云贵总督蔡毓荣投诚,蔡授予李世屏蒙自土县丞职不得世袭,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李世屏死,蒙自土司告绝。蒙自彝族正式纳入中央行政统治。明末清初虽有土司叛乱、各种形式的改土归流和土司间的相互攻伐兼并,造成一定的军事行为,但境内无论坝区、山区从未有过因战乱而造成的民族大迁徙,最终形成彝(聂苏)、壮(土佬)居平坝,汉(大部)苗、彝(仆瓦、姆基)、侬人(壮族)居山头的民族的居住格局和蒙自境内的民族分布现状。AN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文字来源:蒙自市人民政府网(作者不详,欢迎提供信息);图片来源:蒙自文旅。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