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云南彝族医药活态传承现状调查

作者:韩艳丽 罗艳秋 徐士奎 发布时间:2020-06-02 原出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9期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摘要】活态传承是彝族医药可持续发展,维系其生命力的根本性传承方式,强调传承人的重要性。在文献收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课题组深入云南彝族集中分布区域,通过对云南省彝医从业者习得途径、带徒数量、分布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云南彝族医药活态传承方式,揭示云南彝族医药活态传承中存在的问题。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彝族医药;活态传承;传承危机;调查研究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9-0077-03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医药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与本民族信仰、习俗以及居住地地理环境、天气特点密切相关的治病救人、强身保健的医药知识体系。历史上云南彝族医家辈出,可圈可点,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推陈出新,不仅使西南地区人们群众免受疾病疫患的困扰,而且创制出享誉全国,行销世界的济世良药,造福人类。[1]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彝族人口为871万余人,其中在云南省的彝族人口共计502.8万,云南省是我国彝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彝医典籍整理、知识体系挖掘、药物资源调查、彝药产业发展,彝族医药被确认是历史悠久、特色明显、影响力大、至今仍为广大彝医所习用的独立医种。[2]如何传承、发展好彝族医药,使得这一独特医种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我国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好自身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彝族医药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彝族医药传承人作为彝族医药传承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毋庸置疑。[3]“活态传承”应成为彝族医药可持续发展、有生命力存在的根本性传承方式。本课题组以云南彝族医药的活态传承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初步掌握的云南省彝医从业者习得途径、带徒数量、分布数量等情况,分析云南彝族医药活态传承方式,揭示云南彝族医药活态传承中存在的问题。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活态传承的内涵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發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后,我国学者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对彝族医药展开研究,撰文论述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特征,区别于文物的定点保护、博物馆式的实物收藏、古籍整理等的“静态”保存,强调传承过程中人的重要作用,传承人集中体现了活态传承的内容、形式与手段。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具体到彝族医药传承人,主要是指那些掌握彝族医药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人,他们不仅会治病救人,还会识药采药,乐于在同行间学习交流,不断实践、提升自我行医治病能力,并愿意将其所学知识与技能传授他人的彝医从业者。彝族医药以“气浊二元论”立论,与汉族医药属同源异流关系。在中医药工作者研习彝族医药的过程中,那些还不理解彝医原创思维模式、无法在彝医原创思维模式指导下诊疗疾病的,还不能称之为彝族医药传承人。结合当前彝医从业者是否在医疗机构内从业,姑且将他们简单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彝医;一类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疗机构中能够运用彝族医药理论或具体单方、验方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医务人员。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云南彝族医药活态传承现状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系统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和梳理云南省彝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彝族地域分布情况,设计调研计划方案。本项目组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深入云南彝族集中分布区域,在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大理州以及曲靖、思茅、昭通等地区,走访民间医者193人,对云南省彝医医院、老拨云堂彝医馆、齐苏堂彝医馆、楚雄州内新建启用的中彝医馆等医疗机构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搜集相关第一手资料。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 传承方式 当前彝族医药传承方式主要有4种,分别是家传、师传、机构培训和自学。家传是指彝族医药传承人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是从自家祖上继承,包括从直系、旁系、姻亲处继承得来。师传是指通过拜师,从师傅那里习得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彝族医药传承方式。机构培训是指在没有彝族医药学历教育的现实背景下,省、州、市、县级医院及民族民间医药学会等医疗卫生系统组织的特色化、规划化彝族医药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培训。自学是指彝族医药传承人自觉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医疗实践经验,有能力、条件的配合一定的药物手册、医学书籍等自学成才。在被走访的民间医者中,通过家传、师传、机构培训和自学习得彝族医药知识和治病经验的比例分别为:75.53%、35.11%、88.30%和8.51%。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传是彝族医药传承的重要传统方式。历史上,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口传身授为主的家族内传承方式一直是我国彝族地区人民传承医药知识的主要方式。在被走访的民间医者中,自述家传习得识药知识和治病经验的占到4.26%,通过家传和师传习得的占到3.19%,经过家传、师传后参加机构培训的占到20.21%,在家传的基础上参加过机构培训的占到47.87%,合计在被访的民间医者中家传彝族医药的传承人占总人数的75.53%。在这些家传传承人中,第二代传承人有12人,第三代44人,第四代50人,第五代22人,第6代及以上的共计14人。以彰显彝医、彝药民族特色的诊疗机构——楚雄老拨云堂彝医馆内,家传彝族医生占馆内医务人员总数的11%。各级各类医院往往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相关专业及学历,将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家传民间医者排斥在外,从而包括乡镇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中,有家传彝族医药背景的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不到5%。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师传是彝族医药传统传承方式的一种,未来在彝族医药的现代传承中也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被访的民间医者中,有35.11%的传承人自述拜师习得彝族医药治病救人知识。其中,有1.06%的传承人通过师传习得相关知识,10.64%的传承人在师传的基础上参与过机构培训,另外的23.40%师传传承人兼具家传背景。张之道老先生25岁开始学习医药知识,先后拜访民族民间医师60余人,学到彝族民间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和绝招,后在禄丰县干海资大队合作医疗站、楚雄州中医医院彝族医药科从事彝医临床治疗与研究,和一样有师承背景的王正坤老先生一同被认定为云南省彝医名老专家。现任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的余惠祥主任医师于2012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医水膏药疗法的国家级传承人,他16岁就跟师民间彝医学习彝族医药。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机构培训是职业再教育的一种样式,是彝族医药传承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开始。在被访的民间医者中,有88.30%的传承人自述参加过机构培训。由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主导,为民族民间医药传承人的学习和交流搭建平台,以提升从业人员医疗安全意识、相关政策法规认知,集中培训彝医基础理论知识、统一药材称谓、规范治疗方法的机构培训,有利于提升民间彝族医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规范,同时提升了彝族医药在机构内医务人员中的知名度,推动彝族医药的研究和临床运用。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成立于1986年,不断吸收机构内外的医疗工作者,组织活动、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彝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楚雄州卫计委于2016年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彝医药知识培训,历时5个月,分期分批共培训976人,学员涵盖楚雄州各州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及各个彝医馆、诊所及民间彝医,围绕彝医药基础理论、药学、临床学、方剂学、适宜技术五个方面,采取理论授课、临床见习、认识彝药、技能培训,实地调查五种方式进行。[4]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学是彝族医药传承方式的一种有力补充,它源于彝族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需要。在被走访的民间医者中,有8.51%的传承人自述自学彝族医药知识,并参与过机构培训。他们中有人经历过云南省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彝族医药资源调查活动,还有人获得了资源调查活动后整理编印的地区性彝族药物资料。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存在问题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1 传统传承方式正在弱化,现代传承模式尚未形成 在走访的民间医者中,50岁及以上的传承人占总被访人数的77.66%,40岁及以下的传承人占总被访人数的10.64%。男性传承人占总被访人数的80.8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被访人数的60.62%,高中毕业生占12.44%,中专或技校毕业人数占18.13%,大专生及大学生占8.81%。在问及帶徒意愿时,100%的受访者都有带徒意愿,意愿将医术传给儿子的占总被访人数的52.13%,传给女儿的占40.43%,传给家族内其他晚辈的占30.85%,还有35.11%的受访者意愿将医术传给家族外有学习意愿的人。而他们实际的带徒情况却是49.42%的传承人没有徒弟,有1个徒弟的占20.21%,有2个徒弟的占21.28%,有3个及以上徒弟的总共占9.09%。在问及对本民族语言的掌握情况时,53.19%的传承人能做到听,38.30%的人能说,32.98%的人能读,41.49%的人能写。就行医与本民族语言的关系而言,认为没有关系的占总被访人数的21.28%,认为可有可无的占30.85%,认为必不可少的占47.87%。本民族语言文字使用范围的缩小影响了彝族医药古籍文献的研读和传承。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云南彝族医药民间传承人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男女比例差距大,后继乏人,不频繁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民间医者所代表的传统彝族医药传承方式正在弱化。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云南省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中,从事彝族医药临床治疗和药物研究的人员主要集中在楚雄州,据初步统计楚雄州现有彝族医药从业人员1500多人。这些人大多毕业于中医院校、医专、卫校等相关医学、药学、护理等专业,本科及以下学历者居多,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不到1%。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招收第一批中药学(彝药学)专业本科生,实现彝族医药现代教育传承零的突破。学校教育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然而彝族医药的传承在云南尚未形成全日制本、专科学历教育体制,说明彝族医药的现代传承模式尚未形成。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2 民间医者生存状态堪忧,机构内医生彝医理论功底尚待增强 在走访的民间医者中,只有29.78%的人有行医资格证,大多数人长期面对非法行医的尴尬局面。有一位大理的民间彝医告诉我们,因为没有行医的合法身份,他曾外出打工6年,辗转昆明、大理、玉溪等地,现又回家行医,但患者不多,光靠行医是无法维持生计的。有64.68%的被访民间医者反映,与过去相比,现在找他们看病的人数越来越少。现代医疗体系林立,省、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所及各种卫生服务中心使现代医疗资源触手可得,对彝族民间医形成强大冲击。随着国家“新农合”的进一步推进,老百姓到正规医院、卫生院所(室)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报销,客观上造成现代医疗力量对民间医者的进一步挤压。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楚雄州是彝族医药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区,这里有全国第一家彝医医院、社会资本注册兴办的彝医医疗服务机构——老拨云堂彝医馆、齐苏堂彝医馆等。在州委、州政府“把彝族药业建设成为全州支柱产业,把彝医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的战略决策指导下,楚雄州县(市)中(彝)医医院、乡(镇)村级中(彝)医馆(室)的建设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彝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认定工作得到有序开展。楚雄州在彝医药传承方面已经形成老中青三代传帮带的良好人才梯队结构,以“医药共研,医药共进”的发展理念为指导[5],结合中医药将彝族医药理论、彝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运用到临床治疗。在楚雄州彝族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以下问题:①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彝医药从业人员的培养总体上还存在着注重临床运用推广、药物研究开发,轻视古籍挖掘整理、基础理论研究的问题,行业服务能力不明显,龙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不强。②机构内彝医药从业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在中医药学基础上学习钻研彝族医药,水平参差不齐,对彝族医药理论知之甚少,总之还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3 彝医高层次人才数量极为有限,彝族医药活态传承正面临着消失流变的风险 彝医高层次人才是指那些彝医药理论功底深厚、临床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彝医名老专家,他们为当地百姓所认可、为医疗行业所尊敬,代表彝族医药高层次水平。通过调查发现,彝族医药高层次传承人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大多年事已高。彝医高层次人才的缺失是彝族医药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不仅影响到承习人的水平和质量,而且对彝族医药现代意义上的研究、发展和传承带来基础性影响。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云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彝族医学博士。由此可见,云南省高端彝族医药人才(博士人才)的培养刚刚开始,采取云南当地中医院校与其他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且是作为中医药一级学科下的二、三级学科或方向进行培养,授予学位。相关人才紧缺,不利于彝族医药基础性研究的继续深入。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此同时,医术、秘方、经验、思想正在因长者的离世而失传。云南省个旧市保和镇李仲芳毕摩收藏有一部《彝药书》,具有较高的医药研究和实用价值,但他去世时被作为随葬品烧毁。[6]同时由于“技在人身,技随人走,人亡技亡”的特点,云南省内民间彝族医者数量正在锐减。正如云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王翠岗所言,云南省彝族医药正面临着“名医消逝、名方流失、名药消失、医术丧失”的严峻局面[7],彝族医药的传承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的风险。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讨论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彝族医药,正因为社会现代化的沖击、自身传统传承模式的弱化,面临着消失、流变的危险。彝族医药活态传承面临危机,一方面源于传统传承方式本身存在的弊端,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封闭观念,传承范围限制在家族内、族群中,传承人文化程度低下,注重药物识别、验方积累而忽视理论思考,总体限制了彝族医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传承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更源于社会变迁对彝族医药带来的冲击,1999年国家颁布的《执业医师法》将不适应现代考试制度的民间彝医贴上了“非法行医”的标签,不断建立健全的现代医疗体系正在抢夺彝族医药从业人员,特别是民间彝医的生存空间。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喜的是,我国第一部彝医药条例——《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经审议批准施行。该条例就彝医药传承人、彝名医认证、基层彝医药从业人员身份认证等传承方面的问题进行规范,为彝医药的活态传承从法律层面给予保障。如《条例》规定,基层彝医药从业人员参加楚雄州组织的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可取得“彝医医师资格”。这样的资格认证设计比较符合传统彝族医药注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承,突出经验积累和治疗效果在资格认证中的绝对权重,使民间和基层医疗机构内多年从事彝族医药医疗实践的从业人员有了取得行医资格证的可能。该条例的施行为彝族医药的活态传承营造了良好环境,向世人宣布云南彝族医药正在实现由过去以发掘、抢救为主过渡到今后以保护、传承为重的转变。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彝族医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迎来时不我待的发展机遇。然而,彝族医药的活态传承任重而道远,当务之急是加强内涵建设,重点推进彝族医药知识体系的构建;实现对现有民间彝医的资格确认和监督管理,给予合法行医身份;尽快招收并培养彝族医药本、专科全日制学生,现实彝族医药的现代传承;通过培训、鼓励再学习等形式提升彝医从业人员彝医理论功底等,使彝族医药成为全国知名的我省特色医疗保健品牌,推进我省彝族医药向邻近省份和周边国家的辐射带动效应。为此,需要实现彝族医药活态传承的机制创新,使彝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走出当前困境,凤凰涅槃实现在现代社会有生命力的传承。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韩艳丽,罗艳秋.玉溪地区彝族医药发展源流[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徐士奎,罗艳秋.云南省彝医药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报告[J].中国药事.2015,29(12).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韩艳丽,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彝族医药研究综述[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3).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高燕仙.楚雄州彝医药知识培训班圆满结束[EB/OL].[2016-11-08].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高燕仙.彝医药研究推广部[EB/OL].[2017-01-09].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普学旺.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工作情况汇报[EB/OL].[2016-05-07].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王晶.全国首套《彝医药》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启动[EB/OL].[2017-05-04].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z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云南彝学学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