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华坪县的彝族水田支系

作者:胡荣安 发布时间:2019-11-14 原出处:云南彝学研究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水田人的族源
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华坪历史悠久,据回龙湾发现的古人洞穴遗址堆积物考证,华坪两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华坪隶属越雋地。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始归南诏国的成偈赕,后属鄯巨郡辖,为高氏领地。在金沙江流经华坪县至攀枝花市这一段约50公里的两岸,居住着一支古老的民族,自称“水田人”,彝语称为“腊泼”,现在的石龙坝乡民主村的落苴、落磨、龙塘、丙地里、温泉村的鹰滩,是水田人的最早居住地。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调集了30万大军从南京出发远征云南。次年,云南基本被平定,朱元璋下令“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湖南、湖北)、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其要害”。其余各都司兵班师回京。留守云南的军队实行卫所制度,进行屯田戍边,其后裔逐渐融入地方各民族中,如江西籍有的融入水田彝人中,即当地称之为“彝娘汉老子”,后来由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发展到现在的德茂、基左、龙泉和四川省攀枝花市平江乡的庄上村,福田镇的塘坝村,太平乡的灰槽子、灰嘎村。水田人不但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器乐文化、饮食文化,传承着远古水田人独有的民风、民俗。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水田人居住地那连街的历史沿革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位于华坪县东部(现石龙坝乡民主自然村)原天马乡的所在地,居住着汉族、傈僳族、傣族、彝族水田人。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刘备派诸葛亮征“南蛮”、平高定、俘孟获。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84年)“松外(永胜华坪)诸蛮”各部首领“反叛”,以摆脱朝廷的统治,唐太宗派梁建方带兵征讨,各部首领归附。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大理国相国使其孙高泰(即高升之子)为郡主,从此高氏子孙统治华坪800余年。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把那连街这块宝地作为统治集团的经济文化中心。曾在那连街设把头、粮头。天马乡下辖现在的龙泉、德磨、基佐、临江村。于历朝土司与领主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各军阀之间的征战,外来民族不断从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江西迁入华坪。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融合,对华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那连街地方民族经济的兴起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旧时的那连街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成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1914年由华坪知事关联珠倡导成立公司,由李万发、张继高投股,在华坪东街开办旭日东升商号,开始经营皮毛、药材、油脂、篾帽,远销昆明、成都等地。到了1915年,荣将乡绅胡春元在嘎佐兴办炼铁厂、集兴祥纸厂(今荣将镇龙头村委会的龙洞湾)。随着织布、纺纱、染纺、糖业、酒业、药材等各种民族手工业的兴起,茶马驿站随之诞生,民间马帮成了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发达的交通运输也带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时的那连街,已定有街期,街上设有很多商铺,有烤酒坊、榨油坊,设有很多驿站:瞿家驿站、何家驿站、姚家驿站、金家驿站、尹家驿站(当时称马店)。那连街成了商品交流的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客商都要经过这里,到了赶街天显得非常热闹,有卖小吃、山货、皮毛、药材的,不时传来商贩的吆喝声。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达的贸易使得那连街成为了西南地区茶马古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东面渡金沙江经永仁、元谋、武定、禄劝、富民,进入省城;西面通过永胜、丽江、中甸、德钦,经四川德荣入藏;南面经永胜、宾川、祥云、弥渡、南涧、景东、普洱,另一条渡澜沧江经云县、临沧、沧源、双江,进入西双版纳。西南经大理、下关、永平,渡澜沧江,经保山渡怒江,经龙陵、芒市,渡瑞丽江直达边境。另一条翻高黎贡山经腾冲直通边境。北面经四川凉山州的会理、会东,过蜀地入川。为进一步加强统治阶层的地方势力,在那连街构筑工事,四周修筑雕楼,南北两个大门上面设有炮楼,西面河流平坝作为屏障。贸易带动了当地民族经济大发展。华坪的土特产“防风”(外省称为“云风”)、茯苓、蜂蜜、香菇等远销昆明及四川等地。华坪盛产慈竹,这种竹子皮薄节稀、韧性较好,宜于编织,因此,竹制品也是重要的贸易货物。当时竹制品有篾帽、凉席、箩兜、箥箕、筛子、背篮和一些装饰品,许多家庭都以编织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据《华坪县志》记载,每年编织的篾帽就有30多万顶,而且品种齐全,有大花边帽子、细花边帽子、粗丝帽、细八丝头帽等。特别是细花边帽,编织工艺最为精致,用各种花色图案编织成帽子,里面使用桐油浸透过的皮纸做中间隔水层,看起来美观精致。当地水田人,喜欢把编织出来的细花边帽子再用七彩丝线编成花飘带做帽带系,系在帽檐四周,显得更加鲜艳夺目,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互送信物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的佳品。现代有了雨伞雨衣,古老的雨具慢慢地消失,只有偶尔在乡间还能看到戴着粗丝篾帽的农民在田间劳作。但是曾使华坪人民感到骄傲,名扬四海的细花边帽子几乎绝迹,成为了历史。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水田人民居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田人,最崇拜的是水和火。他们认为:水能滋生万物,是生命之源,世间没有水就不会有万物的存在,而火能给黑暗带来光明。在远古的原始部落社会,用火驱赶野兽和取暖、驱寒、锻造生产工具,水田人认为水和火都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必须是依山傍水,背后要有青山,门前要有河流或者是有泉水。十几户、几十户为一村,住房一般分正房、耳房。正房一般三间,中间叫堂屋,两边为内房,内房门向堂屋内开,堂屋门向外开。耳房为偏檐式,排在正房的两边,一边做客房,一边做厨房,耳房的高度必须矮于正房。正房的下面是畜圈,筑围墙成院。水田人最注重的是门向,一般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也有坐南向北的,门的宽高要用古代的鲁班门经尺来量,一般分为子孙门、宝贵门、进财门。一般根据这家人当家人生辰八字来确定。堂屋中间放个火盆,火盆上面放三脚架,作为煨茶、烧开水之用。在堂屋的上方墙上钉两根木桩,放一块宽约30厘米、长4米的木板,称香火板。上面供奉着历代宗亲的神位,逢年过节祭祀之。宾客只能坐在火塘的两边或下面,不能坐在上方,因为上方是老祖宗的神位。堂屋的两边角落挂着猪牙或羊膀,狩猎的人家供猎神,客人是不能用手触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都是住的土掌房、茅草房,只有少数瓦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掌房、茅草房逐步消失,而今全部换成瓦房,但房屋的排列大都保持原来的格式。一部分人家已换成砖混结构的楼房,有的进城购买商品房,居住环境逐步优化。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水田彝人的服饰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田人的服饰:一般男人头包一丈二尺的大套头,身穿白布衬衣,外穿黑绒马褂,下穿接有裤腰的大管裤脚,裤口二尺宽,在裤脚上镶有两条彩色布条,上面绣有水和火的图案,系上编织而成的彩色飘带作裤带。如果出远门,要带上弓弩。妇女一般用的是青布或蓝布,做成斜领大衣襟,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周围镶上花边,下穿大管裤脚,尺寸与男人的相似,腰上系上自编的花飘带,腰带上系上口弦,耳朵戴上银耳环,手上戴玉手镯或银手镯,头上包大套头,用一丈青布褶成三寸宽的布条,再用各色毛巾褶成稍比布条宽并夹在布条里面,上下现出花边,包在头上,水田人叫包帕子,看上去呈现出一线花一线青,线条非常醒目。水田有句谚语:“女人离了口弦不说话,男人离了弓弩不出门”。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水田彝人除夕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腊月三十过年是水田人最隆重的节日,传说这天历代老祖宗从阴间回到阳间等候后人的祭祀,家里出远门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开饭前要敬神,要“献饭”,在堂屋的香火台前安一张桌子,在上面摆上肉、烟、酒、糖、茶、饭,点上香,烧上纸,由家里的老人祭祀。先要请天上最大的神,再请地下的神,神请完后再请本家的历代老祖宗入席,全家老少跪在下面祭祀,祈求神仙和老祖宗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小的快长快大,老的长命百岁,发财致富,六畜兴旺等等。吃过团圆饭,晚上由家里的老人“泼水饭”,水饭是泼给“鬼”吃的。“鬼”有几十种,除正常死亡的外,有非正常死亡的,有生前作恶多端、死后永世不能超生的都叫“鬼”,这些“鬼”平时关在地狱里,享受不了人间烟火,就等这天才放出来找点水饭吃。泼水饭就是泼给这些“鬼”吃的。水饭的做法:用个大碗,装上盐、茶、米、豆,夜晚泼在三岔路口。接着是守岁,全家老少坐在家中通夜不眠,一直守到凌晨1点,到凌晨1点,鞭炮齐鸣,辞旧迎新,家家张灯结彩,一片欢腾。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水田彝人的火把节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田人是一个崇拜水和火的民族。在远古时代陆地上没有人烟,据说天上的一个天神来到陆地,看到一片荒凉,为使大地活跃起来,就为陆地造人种,赐五谷,但是每天造出的人种都被魔鬼吃掉眼睛,这样一来,魔鬼就惹怒了天神,天神把魔鬼关进地狱,而这个魔鬼就变成害虫,钻出地面吃庄稼,使五谷杂粮颗粒无收。天神传给人间一种方法,在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由人间的每家每户、男女老少都上山去砍松明,到了晚上点火烧虫。在庄稼地里各个角落都点起火把,魔鬼变出来的虫全部被烧死,种上的庄稼得到了丰收,人间一片欢腾,同时点起篝火,纵情欢歌,围着火塘,携手跳脚,通宵达旦。现在逐渐演变成利用火把节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水田人和汉族、傣族、傈僳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风俗大同小异。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水田彝人的山歌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对唱是水田人先民交流感情、表达心声、记载历史的口头文学方式。在节日、庆典、杀猪、宰羊、婚礼等各种场合中,我们都能听到那优美的山歌对唱,歌词自然流畅,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时唱起来,三天三夜才能尽兴。在水田人的前辈中,唱山歌结为终身伴侣的人比比皆是。同时在山歌对唱过程中,也为水田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和语言词汇。华坪水田人的民间歌舞与他们的风俗习惯、地域环境、心理素质紧密相连。这种短小精干的民间艺术,是其民族历史发展及社会生活关系的缩影,是研究和探索水田社会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水田人能歌善舞,特别是山歌更是别具特色,唱法多种多样。如: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豌豆开花角对角,不要媒人自己说。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情男女成双对,自由婚姻乐融融。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豌豆开花片对片,不要媒人自见面。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心想和妹交朋友,又怕小妹不赏脸。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砍柴哥哥砍柴郎,砍柴哥哥整天忙。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砍得柴来街上卖,养家糊口盖新房。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太阳出来照山腰,小哥邀妹砍柴烧。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娘骂我回家晚,柴难砍来又难挑。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月亮出来照山腰,昨晚妹家吃不消。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夜碰着蚊子咬,后夜又着冷风吹。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郎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地上花一丛。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不翻身不下雨,哪朵向阳哪朵红。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郎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地下花一丛。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不翻身不下雨,水不浇花花不红。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放羊放到对门坡,石头跟脚眼泪多。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哥还是单身汉,不比别人有老婆。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送郎送到对门坡,妹的书信装怀中。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在半路打开看,多少情谊在其中。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送郎送到对门坡,帕子疙瘩丢给哥。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千年不等疙瘩散,万年不等妹丢哥。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送郎送到对门坡,竹篮打水一场空。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好姻缘又拆散,郎走西来妹去东。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送郎送到小团山,头顶云雾脚踩霜。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头项云雾只为妹,脚踩冰霜为心肝。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送郎送到小石岩,遇着来人互让开。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哥低头妹遮脸,神仙见着也难猜。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送郎送到大石岩,金水银水淌下来。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水银水淌拢去,郎妹情深会常来。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送郎送到大石岩,石岩脚下砌歌台。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开招来蜜蜂扰,家中给有祝英台。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送郎送到刺竹林,这片刺竹长成林。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吹竹叶带口信,话不说清心不明。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江这边来江那边,双脚站在板桥边。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双脚跪在石子上,故意试探你良心。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江这边来江那边,隔江听见哥声音。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隔江听着郎声气,绕山绕水要来听。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不曾下雨天就阴,一直等你几十天。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雨下雪哥等你,小哥不是坏良心。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一出大门上大坡,上到山上跌一跤。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跤不是妹想跌,想你哥呀两脚飘。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湾壁下来一条江,千里路上找庙关。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找着庙关签下字,定下日子要成双。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湾壁下来一条江,青丝绿叶水汪汪。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妹是绿叶顺水淌,哥是江水心要宽。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湾壁下来一条江,栽下牡丹红半山。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栽花之时哥辛苦,花开之时哥喜欢。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顺江走来顺江湾,两岸撒下绿牡丹。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干之时哥莫气,雨水好时绿满山。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水田彝人的婚俗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部分都一夫一妻制。水田人古老的婚俗与其他民族相比是比较繁琐的,古老的联姻方式为姑表优先、姨表不婚,水田人称之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孃孃家的姑娘先由舅舅家的儿子选,舅舅家的姑娘由孃孃家选。汉族家的姑娘可以做水田人的媳妇,而水田人的姑娘就很少嫁给汉族人家做媳妇,俗称“只有汉变彝,没有彝变汉”。水田人的婚俗有以下几种礼节。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开口礼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儿子到结婚年龄,本族的长辈就四处寻访周围村寨哪家姑娘已到婚配年龄。访到后就请媒婆带上小伙子,带着点礼品到姑娘家开口提亲,一般要带两瓶酒、两斤茶,称之为开口礼。媒婆把男方的年龄、属相、家境、人品、爱好及本族的人际情况作一个详细介绍,如果女方的父母收下礼品,中午就由姑娘给媒婆和小伙子煮汤圆,这种汤圆就有很大的奥秘。端给媒婆的是一般的汤圆,小伙子的汤圆如果放白糖,汤圆是白的,就告知小伙子,你白跑路了,表示姑娘不同意。如果放的是红糖,其中有三个汤圆包有作料,就告知小伙子,还不能决定,叫做“三心二意”。如果只有一个汤圆包有作料,就告知小伙子,是一心一意答应了。过一段时间,姑娘由家族的一个长辈带着到男方家看人户,以证实媒婆介绍的情况是否是真的。姑娘到了男方家,男方家杀猪宰羊请来亲戚邻朋观看未来的儿媳妇,并有意地给双方安排交谈的时间,比如,父母安排男方出去办点事,女的就跟着去帮忙,趁此机会就有相互了解交谈的时间。未来儿媳妇也帮男方父母、姐妹做些家务,让男方的家人了解自己。玩上两三天后回到家里,与父母交换看人户的情况,决定是否答应这桩婚事,如果全家都没有意见才告知媒婆。通过开口、看人户、提亲,男女双方都有了了解,可以把婚事定下来了,接着就是订婚仪式。男方备订婚礼品、衣物,姑娘的穿戴要从头换到脚,全是双件,去一头猪或一只羊,备齐烟、酒、糖、茶、果品,由8~10个人抬着礼品,由媒婆带去姑娘家订婚,同时交换生辰八字。女方父母召集家族宣布姑娘许配某家了,确定婚期,商量筹办婚事、嫁妆,除父母陪嫁妆以外,还有伯伯、叔叔、舅舅等直系亲属的陪嫁物品,叫做“添箱”。嫁妆一般有衣服、被子、枕头、蚊帐、床、衣柜、梳妆台,饰品有银簪子、银耳环、手镯,加上6只碗、6双筷子、6斤肉、6升米,盐茶米豆、五谷杂粮,都要带齐。因为“6”的别音为“禄”,按水田人的说法是娘家陪嫁的衣禄饭,希望新娘带到婆家去,年年五谷丰登,日子过得美满幸福。另外还带一瓶喂猪的潲水,希望到婆家去以后喂猪长得快,六畜兴旺。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迎亲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迎亲又称为接亲,婚期一般是女方用单日,男方用双日,婚期的前三日由男方备彩礼到女方家去过礼,礼品有衣服、首饰,要把新娘从头换到脚,包括新娘的裤腰带都必须是新的,抬上半扇带脚的猪肉,另备烟、酒、糖、茶和果品,由8个人送到新娘家。这些礼品都是用红纸裱起,表示喜庆吉祥。在新娘家的堂屋里安上一张桌子,把带去的礼物摆在上面(叫摆礼),让家族的长辈或亲戚都来看。水田人对先辈传下来的规矩相当讲究,如果族人发现缺一样礼物都不行,缺什么就得补什么。第二天天刚亮,由家族组织一支送亲的队伍,把新娘送到新郎家,这时由陪娘陪着新娘梳妆打扮,准备出阁。听到唢呐队吹响《启亲调》,由男方请来的启亲娘子手牵新娘手从闺房到堂屋。这时堂屋已坐满父母及家族的长辈,新娘跪在前面哭诉离别之情,一哭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哺乳之恩;二哭父亲披星戴月、勤耕田园,养育教诲之恩;三哭哥嫂帮助父母操持家务,扶持自己长大成人,今天将要去一个新的家庭,生儿育女,孝敬公婆,后家的老人只有托付给哥嫂了。这种与父母、兄弟、姐妹离别的哭诉场面,使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这时在场的家族长辈、亲戚朋友都得重新解囊,送钱给新娘,这叫做“眼泪钱”,接着就是最后一次听父母及家族长辈的教诲。其主要的意思是到了婆家如何夫唱妻随,孝敬公婆,善待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嘱咐夫妻恩爱,儿孙满堂,白头到老。接着唢呐队吹起《离娘调》,这时接亲的队伍已把新娘的嫁妆收拾完毕,由押礼先生押着准备出门,新娘由启亲娘子牵出门,打开阳伞,这时的唢呐队又吹起了《送亲调》,押礼先生把嫁妆押起走在前面,迎亲队伍走在中间,送亲的走在后面。送亲的人是有规矩的,族内的长辈、兄弟、姐妹可以送,而新娘的父母不能送,父母要到亲家家去玩,必须等到三天后新郎新娘回门后才可以来往。在送往新郎家的沿途,有很多规矩,比如在途中遇到其他的迎亲队伍,双方的新娘必须交换信物,但不能正面相望;过河、过桥要由娶新娘的人背,新娘出门后,脸一直朝前看,不能回头往娘家看,进入村庄要“发号筒”,其意思是:接亲的队伍到了,请过往行人让路。过山要吹《过山调》,到了新郎家,吹《迎亲调》,筵席开始,就吹《摆席调》,席间吹起唢呐拜席。这天是新郎家的大喜日子,张灯结彩,用松枝搭起青棚,贺新婚的对联贴满了屋门,用松叶铺在地上,8个人一桌,用松叶垫起,席地而坐。筵席开始,由司仪带着新郎新娘给客人斟酒,拜席,司仪祝福,编一些顺口溜、四言八句。一是祝福新郎新娘洞房花烛,百年好合。二是代表主家感谢亲朋好友来贺新婚,请客人吃好玩好。散席后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举行晚会,在新郎家院坝中间烧起篝火,吹起葫芦笙,弹起三弦,男女老少携手围着火塘,跳起民族舞蹈,水田人叫“打跳”。大喜日子,亲朋脚下无老少,请大家尽情欢跳,晚会进入高潮,有打跳的,有互对山歌的,青年男女更是把握良宵,因为今天四方八面的青年都汇聚在一起,正是寻找心上人的时机,一时唱起“试心调”“探花调”,如有人搭调,就对起山歌,有很多就是通过对山歌结成夫妻的。他们在对歌开始就唱道:“往日对歌作玩耍,今日对歌认成真。赢了银钱我不要,输了山歌到你家。石榴开花叶子青,今晚对歌定终身。铜铸香炉烧一世,铁打连环扣平生。”此起彼落,直到天亮。第二天,认亲,水田人叫“复原”,一般复原有以下规矩:一是新郎新娘家的亲戚叫来坐在一起,由两边的长辈带着新郎新娘认亲,先介绍男方的亲戚,再介绍女方的亲戚,主要是两家开亲后成了一家人了,以后相遇好称呼,不然怕失礼节。第三天,回门,由新郎新娘回娘家看望二老,一进门先由新郎开口叫爹、叫娘,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就返回,一般不在娘家过夜。接着是谢媒婆,一般要送一双鞋子、两瓶酒、两筒茶、一个带猪脚的猪腿,叫做“媒腿”,全意是媒婆为说成这门亲事,跑了腿,鞋子也跑破了,送上新的,费了口舌,送上酒水糖茶。再是谢厨官,厨官办婚筵日夜操劳,劳心又费神,脏了衣服,送上洗衣粉、毛巾,再送烟酒糖茶表示感谢,这场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礼才算圆满结束。水田人繁琐的婚俗有其进步的一面,“指腹为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隔山蒙猫”的现象少见,而是“姑娘的门槛,男人媒婆的脚杆”。要说成一门婚事,男方要跑三回九转,这就充分有了男女双方了解认识交流的机会,所以水田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旦结为夫妻,就会终身相守,婚姻家庭比较稳定。但也有不足之处,由于礼节、彩礼的过多约束,少数人无法承受,接不起媳妇而打光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婚俗逐步改变,大部分都是自由恋爱,婚筵多种多样,有的旅行结婚,到大都市欢度蜜月,有的在城市餐厅举行婚筵。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水田彝人的丧葬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田人通常用木棺行葬,木棺材必须是罗汉松,忌用长毛松。(罗汉松的树子砍后树桩会重新发新芽,而长毛松的树桩只会腐烂,不会发芽,所以用罗汉松做棺材埋葬老人,儿孙才会发)人死后在葬前要洗身,男的要剃头,女的要梳头,人一死就要抬在堂屋里上凉床,点七星灯,由孝子守灵,同时打“望山钱”,挂在竹竿上,插在门前,左邻右舍看见“望山钱”就知道这家有丧事,主动送礼帮忙。“望山钱”分台数,5台以下的是中年人或年轻人,6台以上的是老年人,增加1台是10岁,百岁老人是10台,年岁越高的老人,争着抬棺材的就越多,特别是青年人,没有抬过丧的人,就要争着抬,叫做“破肩增寿”。出丧前要请毕摩祭祀,用一只开叫的公鸡,念几句咒语放在棺材上,叫“压丧”,用草纸打成纸钱,沿途抛撒,叫做“买路钱”。由一名老者扛上“望山钱”,走在前面,随后就是孝子,头戴用白布做成的孝帕,途中要歇气,孝子必须跪在前面。到了坟山,先由毕摩开路“买山”,在坟地的上方找一棵树,作为山神树,后就在事先选定的地点打圹,圹挖完后,时辰一到,就下圹。下圹时要“出魂”,水田人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活人有生魂,死人有亡魂,所以要由毕摩把帮忙的生魂赶出来,把死者的亡魂请进去,才能埋土。在坟的前面插上“望山钱”,孝男孝女跪在墓前,毕摩作法念咒,把盐茶米豆向孝子身上撒去,米落在衣兜头,叫“衣禄米”,孝子把接到的衣禄米用孝帕缝成口袋装上,保存下来,因为这是亡者留给的衣禄,年轻人或者没有后人的,这些规矩就免除。最后孝子全部向家里跑去,一进堂屋门提取扫把开始扫地,姑娘把烧过的纸钱扫出门,用衣兜兜起,嫂嫂把烧过的纸钱向屋内扫,也用衣兜兜起,这叫“争衣禄”。孝子回家后,剩余的帮忙弟兄就把坟垒好,坟墓与汉族人家的相同,所不同的就是坟的前面是以“门”字形,水田人叫“灶火门”。安葬后要送火,水田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存在,只是到不同的世界,所以要把死者生前穿过、用过的衣物都要送到坟前烧掉,好让死者在阴间继续享用。XL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丽江彝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