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阿博阿底家支源流初探

作者:陈忠文 发布时间:2019-09-07 原出处:乌蒙彝学网 赫章彝学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彝族是一个生息繁衍在云贵川的土著民族。早在八千多年前就在中国西南这片热土上孕育了彝族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范围涉及华北、华东、华南和缅甸、印度、老挝、越南等地。近年来,随着彝学研究不断朝着广度和深度拓展,彝文典籍和有关考古资料证明:彝族文字已经有八千年以上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六种文字之一;彝族太阳历为世界上很古老而且很精确的天文学成果之一;彝文记叙的彝族谱牃近五百代,表明着彝族文明史已经超过万年。
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清以前,入主中原的历代王朝,对彝族的主要称谓是“西南夷”,亦称“僰”、“爨”等等。时人因地理、交通所限,囿于见闻,无法细致地分清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民族。多以中原为中心,按方位称呼其他各民族。譬如西汉,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分为东夷、西羌、南蛮、北狄。司马迁的《史记》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华阳国志·南中志》称:“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说文·人部》诠释:“僰,犍为蛮夷。”其时,西南的主要居民是现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各民族,是一个庞大的族群。中国历史上的“夷”,除了特指的东夷和外国人而外,指的就是这个庞大的族群━古夷人。夷,即是彝族的历史称谓。直到解放初期,仍称“夷族。”公元一九五六年以后,经过民族识别,许多彝族代表人士聚集北京,共商民族发展事宜。谈到“夷族”这一称谓,认为“夷”字过去专指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有蔑视之含意。应该改一下。毛泽东主席提议:将“夷”字改为“鼎彝”的“彝”,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彝族代表人士一致同意,遂将“夷族”改为“彝族”。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姓氏用彝语称之为“嫩益诃笃”。一般选择山名、水(湖泊、河流)名、生命力极强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名、地名等,取其中一至二样加上德高望重、誉满族内外的一位先祖的名字组成“嫩益诃笃。”是为各家支的标志(姓氏)。家支内的男丁统一采用父子联名,一代接一代地往下传承。除非遇到某代又出现了对家支,甚至对彝族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否则一般都不改变。这就是著名的彝族谱牃制,有彝族文字记载的谱牒有近五百代,学术界称之为彝族万年谱牃。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博阿底就是彝族里面人口众多,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的一个庞大家支。全称为:史吐嫩益·阿博阿底。彝谚云:“米阿底,弥阿底,阿底米塔爬”。其意为:天下处处有阿博阿底后裔。明、清时期,随着汉族人口大量迁入彝区,特别是“改土归流”之后,从江西、湖南等省迁入彝区的汉族人口越来越多,打破了中国西南这片沃土上的民族结构。为了方便社交活动,大部分彝族人改彝姓为汉姓,阿博阿底家族的各支系陆续使用了罗、禄、陈、杨、苏、张、李、王、安等数十种汉姓,罗姓为首先采用之汉姓,并且规定了统一的字辈,父子连名制因此告终。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统一规定的字辈并没有得到统一使用。但是,汉姓完全取代不了彝姓,彝族明确其亲缘关系都是以彝姓为准绳的。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源流》记载:由哎哺传下鲁朵,鲁朵传鲁乌图和朵默那,鲁乌图传所有的武僰。又根据《彝族源流·阿底谱》记载:阿博阿底氏族源于六祖分封前的武僰部族。武僰为彝族古代部落联盟。由武部落和僰部落组成(也有武僰本是一个大部落的记载)。是当时比较强大的彝族部落之一,处于部落盟主的地位。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就在中国西南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王国。武僰传十支,僰阿颖为武僰的一支。阿博阿底即是僰阿颖的八十四代孙,按每25年一代人计算,阿博阿底大约生于公元312年,即西晋(265━317)末年。因其对后世子孙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名字便成了家族的名号,亦即姓氏。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夏朝末期,即公元前十六世纪末,僰阿颖的第六世孙武蒂里(又称育蒂里),在今四川成都建立了以勾(即鸿)为标志的勾则君长国。与德木、陀尼、色吞、古笃、武濮、仇素等称先七部勾则。商朝末年,武僰部落参加了周武王伐纣之战,被周武王封为“僰侯”。在商末周初建立了以今四川宜宾为中心,包括今毕节、六盘水、滇东北等金沙江南岸广大地区的“武”和“武米”制的“僰侯国”。在彝族内部,其实是以皇亲国戚为骨干,以“武米”(皇帝)为核心,操纵着国家机器的半封建半奴隶制国家。其范围大部分为后来汉代犍为郡的辖区。东到江阳(泸州),西至南安(乐山),北达武阳(彭山),南至巧家、东川。《太平御览》卷166《剑南道·戎州》载称:“戎州,春秋僰侯国,戎州即汉代犍为郡,治僰道县。”戎州就是现在的四川宜宾。僰侯国历经西周、春秋,到战国秦孝王时,被秦将李冰所灭。《华阳国志·蜀志·僰道县志》云:“滨江有兵拦,李冰用火烧之。”《庆符县志》也记载:“秦时,僰道王据守横江,李冰破之,追北于汉阳山。”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秋末期,武僰后裔“卢夷”(也称巴僰)从巴地将活动中心移至云南昭通、贵州威宁一代。改国名为吐俄阿佐仇。汉史称“卢夷国。”传到四十代以后,称“诸此国。”阿珠提时期,称“朱提国。”阿佐仇国主要由阿底、阿维、阿铺、阿景、阿鲁、阿启、阿余、阿咪、阿哲、阿吼、阿祭、阿炸等十二家族组成。形成了金沙江南北两岸朱提(卢夷)国与僰侯国并存的局面。支嘎阿鲁、仇娄阿摩(阿博阿底的先祖)、阿朱提等轮流为君长。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汉时期(前206━公元25),朱提与夜郎并存。至隋末唐初,仇君余默乌(也称仇助乌)时,武部落攻陷仇地。阿博阿底的先祖仇臣米雅则与仇君乌沓弄率残部渡存水(北盘江上游的可渡河),南迁云南沾益、曲靖一代,由武变为吐。经过不懈努力,后来再度称雄。建立了扎沾俄勾政权。国名依旧为阿佐仇。为西爨地阿都乃索、益比、纳构、罗纪、麻纳六部“白蛮”勾则政权的大宗。后来又被南诏联合“乌蛮”阿余部统一,归属于南诏。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得到洱海“白蛮”和“东爨乌蛮”三十七部的支持,建立了大理国。扎沾俄勾政权又归属了大理国。由于阿佐仇国君年幼,由阿博阿底的第五世、第六世孙汝热濮足和濮足濮德摄政。到北宋初年,大理国王封阿博阿底的第七世孙濮德阿叩为边疆节度使。后来又封为三军都统。名为帮助俄索(乌撒)君长强化边防,实为监视俄索。阿博阿底的第八世孙阿底举奇(阿叩举奇),骁勇善战,谋略过人,由曲靖、沾益、宣威一代移师巴的维帕,即威宁西凉山。北宋仁宗年间,俄索势衰力弱,俄索君长那周德仆势衰失地,被降为庶人。到其后代哲怒王时,主动与阿叩举奇结盟。在阿叩举奇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出征四十七战,胜四十三战,光复了俄索政权。俄索君长封濮德阿叩为四大慕濯之首,彝语称巴的果底葱,其意为中流砥柱,世袭传承。阿叩举奇被授为苏保(具备元帅、将军资格的职业军人),增封了领地,逝世以后与乌撒君长一起被葬在盐仓,泽被后裔。这段时期,濮德阿叩的后裔任俄索君长国的汝卡、朵柔(又称阿朵)、弄初、邛觉、弥察、耿很、骂色者,为数不少。遗憾的是,大约在南宋时期举行了尼目(祭祖)分支,族人都忙于奔向四面八方经营生存地盘,各支系情况不甚明晰。现在威宁县盐仓镇政府背后的罗家屋基,就是当时阿叩举奇的官邸遗址,为濮德阿叩之后,阿博阿底大家族的分支地之一。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源流·阿底谱》记载,阿博阿底谱系是:从僰阿颖传十世后至则姆姆,则姆姆传十世:一世则姆姆,二世姆姆苦,三世苦苦里,四世里陡拍,五世拍阿那,六世阿那咪娄,七世咪娄琐谷,八世谷毕里,九世里署更,十世署更额,到署更额为二十世。又传五十世至咪雅则,为七十世。咪雅则传七世至米额额,为七十七世。米额额传七世至阿博阿底。阿博阿底传七世:一世阿博阿底,二世阿底祖斯,三世祖斯祖福,四世祖福汝热,五世汝热濮足,六世濮足濮德,七世濮德阿叩。共九十世。公元二零一一年,罗昭朝、罗敬安、罗昭军、罗昭才、杨世玺、杨世义、李开朝、罗弟军、罗昭文、罗昭全、罗昭成、罗昭伦等朵堵(汉语称“卓多”)阿大赫楚后裔不辞辛劳,任劳任怨,通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编纂付印了《阿博阿底·阿大赫楚家支简谱》。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遗憾的是还有个别家支因多种原因尚未入谱。但就总体而言,《阿博阿底·阿大赫楚家支简谱》是忠于史实的,入谱者无外人。除了语法、逻辑上有一些瑕疵外,独其民族特色及家族谱书《阿博阿底·阿大赫楚家支简谱》从濮德阿叩以下续叙了六十二世。加上《彝族源流·阿底谱》从濮德阿叩以上溯的九十世,截止公元二零一一年,阿博阿底家族已经传承了一百五十二世。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濮德阿叩之后,阿博阿底家族胄衍祀绵,更加庞大,几乎遍布彝区。遗憾的是,《阿底谱》的编者是站在彝族嫡长制的传统上来撰写阿博阿底历史的,涉及面广,难免有一些疏漏,更难免浓墨重泼于嫡长支系。譬如僰阿颖的八十三世孙博雅觉有二子,长子是阿博阿底,次子就不知去向了。阿叩举奇小传则另见于《巴的果底葱》。根据数鲁布摩藏书记载:阿博阿底后裔那时居住在威宁周边地区的大家支有六支,统称阿博阿底。居住在女武凯(今威宁盐仓镇一带),主政女武益恒则溪,管理粮仓银税的,是第一家支,属于叩阿丞的后裔,彝语称折起阿处摩或阿咪摩;居住在至构一带的为第二支,属于叩阿助后裔,后迁至吐谷珠(盐仓土坡脚),其后裔称写索家,是管理兵马器械的駡色;居住在洛撒的叩阿底后裔,是第三支,后迁叟嫩底,其子孙称那周家,任所博土目,是土司俦摩(礼仪官);居住在阿底嘎(今赫章县铺处乡)的家支是第四支,称阿底嘎阿底,任王庙祭祀土目;居住在举谷都博的阿大赫簇家支是第五支,任恒所土目,与侯吐土目管理东道河冒补尼凯一线;居住在朵堵(赫章县姑基乡卓多)的阿博阿底后裔,以俄索大慕戳阿大赫楚为家支号,是第六支。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大赫楚是阿博阿底的四十三世孙,娶三妻。长妻是阿景土目之女,名阿景讷讷,生一子,名朵堵赫楚布叶,迁至云南宣威,以使吐嫩益·朵堵布叶丽为名号。二妻是阿维土目之女,名阿维阿露,生二子,长子叫赫楚布由,到昭通娶叩嘎土目之女,继承叩嘎家业后,称为叩嘎土目,为使吐叩嘎嫩益·赫楚布由丽,次子叫赫楚布博,乏嗣。三妻是俄索土司之女,名俄索婇洁巴,生三子,长子叫赫楚布举,去阿哲土司家做布摩,娶阿哲土司之女阿哲妹洛为妻,后称阿哲布土目,以史吐嫩益·赫楚布举·阿哲丽。是时,阿大赫楚召开家族会议,决定吐阿底后辈子孙不再担任布摩。次子名赫楚布诸,继承昭通回族马益扎家业,信仰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三子赫楚布熙,娶阿景土目之女,以史吐嫩益·阿博阿底投为名号。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大赫楚的以上几代曾经辗转迁移沾扎甸(现云南省沾益市沾益坝子)、点苍雅卧(现云南大理太和城一带)、苦米(云南宣威境内)等地,后来又迁回领地威宁牛棚和中水。阿大赫楚受俄索君长毕姆克博(陇旧)加封以后,将“塞翁”总部由牛棚迁至朵堵。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大赫楚是阿博阿底家族在历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明正统年间(1436━1450),被俄索君长加封为四大慕戳骂色(统兵元帅),是乌撒四大部首目之首,以启楚为副部,总部移驻朵堵(卓多),直接统领以扒骂色、撒撒骂色、郁古德骂色、慕飞雄骂色,镇守俄索芒部边境。在此期间,边民得以安居乐业,曾一度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其时,阿大赫楚召集近支族人在女武博直卧(威宁牛头山麓葡萄井)尼目祭祖,加朵堵阿大赫楚为家支名号(嫩益侯笃)。后来又在侯能毕乌(威宁县东风镇境内)再次举行尼目,改变嫩益侯笃,分叙家谱。参加尼目的近支家族有五支:第一支居住那娄婆姑(盐仓婆姑),拜寄张姓汉族,故姓张,是俄索君长国管理粮仓的慕戳后裔,号则溪阿咪摩(守仓的大猫),改嫩益侯笃为博索嫩益,阿蒙直恒;第二支居住妥谷钟,以地名取汉姓,故姓苏,后迁居赫谷,任俄索君长国骂色,改嫩益侯笃为博索嫩益,阿博阿底侯;第三支居住叟能迭,是俄索君长国的司祭俦摩;第四支居住阿底嘎,主持俄索君长国的王庙祭祀,称阿底嘎阿底;第五支居住朵堵(今赫章县姑基乡卓多村),即阿大赫楚家支,为史吐嫩益·阿博阿底投·朵堵阿大赫楚。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大赫楚的第十世孙是革佐密革。革佐密革娶了二妻。长妻阿铺妥勒,生四子,长子名不详,去四川发展;次子,名不详,到云南发展;三子名不详,系毕节尼东骂色;四子名不详,往云南昭通发展。此四房,为革佐密革后裔“四嫡。”彝语称“底晒。”革佐密革的第二个妻子是阿景乌富,生五子,在革佐密革后裔中称“五庶。”彝语称“哦徕。”长子密革舍骂,是现在尼多家支的祖先。次子密革阿妥,族内称五庶二房,是现在阿勾卧基家支及其发恒、胄乌耿很(通常以其领地称霭禄耿很)、达嘎阿朵、策托、惹俄、尼凯、粗都不嘎、抠嘎等支系的祖先,其后裔世袭官位至清朝中期改土归流,直到民国后期都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三子密革阿娄,是现在阿烘家支的祖先。四子密革阿姆,是现在发姑家支的祖先。五子密革阿披,夭折由人顶宗支,即现在的构记阿底。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博阿底家族庞大,支系较多。上百户的支系有一百多个。但是由于居住分散、战乱、灾荒、交通不便等种种原因,仅阿大赫楚家支而言,从阿大赫楚第十二、十三世孙以下,各支系的《谱牃》不太完善,有些支系的史料无法对接。笔者只能以《阿博阿底·阿大赫楚家支简谱》,尤其是其中“五庶二房”的发展简史和《彝族源流·阿底谱》、《乌撒四大慕戳史略》、《乌撒二十四苏保》、《大定府志》(中华书局2000年6月第一版)、《威宁县志》(黔新出96内字第7━067号,1996年12月第一版)等为依据,结合祖辈的传说,通过反复推敲,基本认定:阿博阿底家族自僰阿颖以来,至今已生息繁衍了一百五十二代,历经了三千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为开发利用中国西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关阿博阿底家族的更多资料,无法展示出阿博阿底家支的全部风貌。本文即是名符其实的阿博阿底源流初探,旨在抛砖引玉,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族内同胞和亲戚朋友斧正。但是,作为阿博阿底的后裔,应该感到非常荣耀。先祖的懿德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激励一代又一代后辈儿孙注重亲情,精诚团结,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汇入和谐社会的历史潮流。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单位:赫章县委统战部)ZN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