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云南省武定县彝族那氏土司遗迹现状调查

作者:马蓉 发布时间:2008-07-3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云南省武定县彝族那氏土司系彝族六祖德布德施后裔,那氏土司在罗婺部族的历史上是书写过许多让彝人骄傲与自豪的传奇。现当代不少关云南彝族的电视剧作和影视题材以及文学作品不少都取材于凤氏土司包括那氏土司的有关人文历史故事与史料。如《凤氏彝澜》、《绝代》(电影)等等,最近几年来有关那氏土司的成果不段问世。据此,有必要向大家介绍关于那氏土司遗址的一些情况,以便了解。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云南大学外语学院法语系马蓉同学通过实地田野考察后所作的关于那氏土司遗迹现状调查报告,请参阅并指正。]
 
  引 言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少数民族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不断流失,民族文化及遗产保护这一重要课题已经破在眉睫。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是明代凤氏土司的后裔。武定县万德乡是那土司最后的驻地。那氏土司在万德乡统治三百余年,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土司领主制度,还兴建了许多富有彝族文化色彩和体现土司领主特色的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那土司三进院风格。武定那土司在三百多年的统治期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及许多珍贵的物品。武定那土司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35年万德乡农民土司反土司起义以后,那土司建筑群遭到了严重的毁坏。最近30年内,由于人们对文化遗产缺乏认识,没有根本的遗产保护概念。加之地方政府对遗留建筑的随意拆迁改造,导致那土司遗迹遭遇了毁灭性的劫难。由于人为的破坏,以及当地经济状况的限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土司遗迹面临濒临消亡的现状。对其的保护因结合当地实际,寻求经济效益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平衡点。以便更好的保护那土司遗迹,传承彝族土司文化。
 
  缘起:
  作者在那土司城堡遗址居住的十年间,亲身经历并目睹了那土司遗迹遭受的种种破坏。作为一名当地的少数民族,作者希望通过对那土司遗迹现状的调查,唤起当地人保护祖辈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呼吁政府对其进行详细的开发保护规划。
  调查目的:
  通过深入调查那土司遗迹现状,分析那土司遗迹破坏程度、那土司文化遗迹的消失危机以及那土司文化遗迹现状的深层原因;通过对云南那土司遗迹的实地调查研究,搜集和整理古遗迹的现存状况和受保护情况,从而拓展分析现今人们对古文化遗产的态度;对那土司遗迹进行尝试性旅游景点开发规划。
  调查地点及范围
  云南省武定县万德乡万德村、团碑村、马德平村。己衣乡罗能村。
  调查对象:
  零散分布在武定县境内各地的那土司遗迹、遗迹所在地村民
  
  概述:
  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是明代凤氏土司的后裔。武定县万德乡是那土司最后的驻地。那氏土司在万德乡统治三百余年,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土司领主制度,还兴建了许多富有彝族文化色彩和体现土司领主特色的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那土司三进院风格。自1935年万德乡农民土司反土司起义以后,那土司建筑群遭到了严重的毁坏。最近30年内,由于人们对文化遗产缺乏认识,没有根本的遗产保护概念。加之地方政府对遗留建筑的随意拆迁改造,导致那土司遗迹遭遇了毁灭性的劫难。武定那土司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及许多珍贵的物品,但由于人为的破坏,以及当地经济状况的限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土司遗迹面临濒临消亡的现状。对其的保护因结合当地实际,寻求经济效益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平衡点。以便更好的保护那土司遗迹,传承彝族土司文化。
 
  一、那土司历史简介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那土司形成
  据史料记载,那氏土司为明朝凤氏土司后裔,但其形成过程,尚无具体史料可以考证。到目前为止,人们所了解的那土司的形成过程,是由长者口传而得知,即:自明朝凤继祖叛乱,朝廷实施改土归流后,流兵开始在武定境内到处追缴其残部。凤氏余系于万历年间逃往武定西北,为躲避追杀,分别易姓那、李氏。易姓后的李氏逃往武定县环州一带,建立起了后来的李氏土司家族,而逃遁往万德方向的那氏,先在大黑山[1]安营扎寨,后由于此地气候寒冷,缺水短粮,故从大黑山搬移至万德滑石板山坳的大寨子。康熙末年,那备从大寨子迁入万德村,逐渐建起了土司城堡。
  2、那土司袭职
  凤易那姓后,在建立土司制的三百多年间,共沿袭了十个世祖,
  即:那天凤、那备、那德洪、那嘉猷、那显宗、那振兴、那嘉猷、
  那仁安、 那靖保、那安和卿。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那土司所辖范围
  清朝年间那土司辖区为:武定县北部大部。东至今禄劝老过,南至武定县城北,西至金树沟,北至金沙江沿岸以四川会理为界。
  民国后,那土司势力渐衰,西南面已逐渐分割出去。
  1935年,万德自乌、马德平人民反土司起义后,南面辖区又缩小。
  现指的所辖范围,为万德乡、己衣乡全部,发窝、田心、东坡乡部分村寨。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那土司所辖范围内遗迹
  万德乡万德村是那土司政治权利中心,为土司城堡所在地,所以那土司所辖范围内遗迹主要分布在万德乡境内,其它地方的遗迹基本上已经损毁殆尽。
  1、万德乡万德村内遗迹
  万德村内遗迹主要为:土司城堡、土司家庙[2]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司城堡
  那土司城堡原占地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因万德村地势为东高西低的斜面,土司城堡依势而建,从西端的“大照壁”到东端的“祖公房”形成步步高之势,是典型的三进院格局建筑。布局为:大照壁---第一进大门----第二进大堂----第三殿堂。
  大照壁:长约15米,高约10米,南北走向。照壁前有一条宽约10米的通道,然后是23级石阶通往一约2.5米高,15米宽的高坎,高坎尽头便是一进大门。
  一进大门:为三间并排的平房,中间一间为大门,两侧为门房。进大门后有一小院,小院尽头为第二进大堂正门,小院右侧为马棚和奴隶住房。
  第二进大堂:进入第二进大堂正门后,还有第三门,之后才进入大堂内。院内布局为:左侧,土兵[3]房---马司[4]房;右侧,土兵房---收租房---楚司[5]房。正面,中为公堂,左右为门房、客房、谷仓。第二进大堂为土司审案的公堂,两侧各有东西厢房,东厢中间为平板砖块和石条镶成的大院,可容千人左右。公堂后有侧门可入,为审案小憩场所。公堂后墙有三孔门,后有一横过道,然后进入第三殿堂。
  第三进殿堂:三进殿堂院内,左右各为管家房、客房和厨房,中为土司住所。院内还有一棵古榕树,树龄约为四百年。从大照壁到第三进殿堂,形成了土司特有的三进院格局。
  祖宗房,观音阁:在第三进殿堂后,还有一道院,左右为奴隶住所,正中一间为供奉祖宗的阁子;观音寺又位于祖宗房的右上方。
  大、小花厅:大花厅位于第三殿堂右侧院外,小花厅位于祖宗房右侧院外。小花厅据说为土司千金居住地,有三间小楼房,院内有一方池水,池上建有曲折的回廊,雅静清幽;大花厅为一幢板楼,用途不明。
  那土司城堡面朝北部蜿蜒曲折的金沙江以及绵延不绝的山峦,视野广阔,此范围内皆为土司势力盘踞地。为巩固其势力,那土司曾广征劳力,修建了一条从大照壁直至金沙江边一个名叫热水塘的地方的土司官道。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⑵土司家庙
  那土司家庙位于今万德中学内,遗有观音阁一座,石质香炉一尊;原有莲花池一对,呈“8”字形;土司大钟一口,重约两百公斤,系嘉庆年间,据土法,由金、银、铜、铝、铁混合炼制而成。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万德乡团碑村委会耐木过村遗迹
  耐木过又称新衙门,解放前为那延寿府邸,主要控制今万德乡团碑村委会自乌,波波亨等地。遗有“三进院”格局庭院一个,第三进院正屋里,遗有土司摆放祖宗灵位的长供桌一个,桌椅若干。与第三进院并排的,有左右房屋各一幢。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万德乡团碑村委会那德洪等墓群
  余有那氏九代土司墓9冢,其中那氏第25代(末代)土司那德洪墓,位于武定县万德南部滑石板行政村龙树湾,阿基鲁山下。   1981年已列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其它
  万德乡马德平村委会:遗有那祖益统治时期“三进院”一个。
  己衣乡境内土司古道:从金沙江边热水塘村至罗能五股水[6],有一条土司道,宽约3米。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
遗迹现状及损毁原因
  2008年3月至5月,本科研小组对武定县万德乡那土司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并通过调查得到的资料对遗迹现状进行分析,我们把遗迹现状分为:保存现状完好遗迹、部分完好遗迹、完全损毁遗迹三类。分别对这些遗迹进行类比。以下为图表。
 
  表一
保存善属完好的遗迹
遗迹现状
现状图片
万德村那土司城堡大照壁
大照壁未遭受过严重的人为毁坏,但鉴于风化雨蚀严重,万德乡人民政府于2001年对其进行修复,加固了壁顶的瓦块以及墙角的缺口,并重新粉刷壁身。但由于施工者敷衍了事,草草修复。并未对遗迹形成保护。
图1
万德村城堡第二进院院子
院子格局未变动,地板砖未遭受人为破坏和改造重建,但也没有任何加固保护措施。
 
万德村城堡第三进院内榕树
为此院内唯一保存着的遗迹。榕树四周有石砌的保护台,文革时期,曾作为文艺演出舞台。保护台边上现仍存有石刻浮雕。
图2---4
那土司家庙内房屋及大钟
那土司家庙建筑保存善属完好,门窗的镂空雕花及诗文,曾于2001年被修复与描新,房屋也与同年被加固,但庙堂里的佛像已在文革期间,被万德中学的学生捣毁。庙前的石阶上有一块雕刻精湛的镂空五龙戏珠图,体现了当时万德石雕者的高超技艺。庙前还有石质香炉,高约两米,炉身雕刻精美。环绕着庙堂的走廊上都保存着比较完整且精美的雕刻作品。
家庙里的大钟,现仍悬挂于万德中学的钟亭之内,一直用作上下课信号钟。
图5---12
耐木过土司府邸
耐木过土司府邸保存善属完好。府邸经历的最大的破坏是在1935年,当地农民反土司起义时,火攻那延寿府邸。但房屋建筑的三进院格局未被破坏,只是从深黑色的房体,可以想象到当年猛烈的火势。土司府邸现在居住者,为土司后代遗孀,堂屋内仍保存着历代供奉祖先用的供桌以及一些土司曾使用的桌椅。
府邸未经过较大的修复与改造,居住者只是粉刷了堂屋内的部分墙体以改善屋内的光照条件。
图13---18
  
  表二
部分完好的遗迹
遗迹现状
损毁原因
现状图片
那土司城堡小花厅
小花厅房屋大部分被改造与胡乱修复,院内的石柱被重新打磨,使其丧失的原有的历史痕迹。现只是依稀可见水榭回廊风格。
小花厅房屋以及水榭回廊自解放后一直保持着原貌,2003年以前一直作为万德村委会办公地点。2003年,万德乡政府为了在其旁边建盖职工宿舍,拆除了部分楼体。2004年,政府又对小花厅主楼体一层,进行内部拆除,将原来三间并排的小房间,拆成较大的一间厅,作为政府内部食堂。水榭被重新清理,回廊和回廊的柱体被重新打磨加工。
政府的这些举措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指责。
图19---22
那土司家庙莲花池
那土司家庙内原有的一对“8”字形莲花池,现只剩下一个,周围的古树均于2000年被万德中学砍光,改建为现代式的花草坪。
文革时期,为了扩宽学校活动场地,万德师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填平了其中的一个莲花池。
2000年,为了美化和现代化学校的风景,万德中学砍光的所有环绕在莲花池周围的古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花草坪,并将莲花池用铁栅栏围了起来。
图23
马德平土司府邸
马德平土司府邸现存为第二进院的大门和东厢房。大门的楼体和厢房的建筑十分陈旧,已沦为危房,其内存有很多土司遗物。
 
土司府的第一进大门在1935年的反土司斗争中被大火烧毁;第二进院的大堂现为村委会办公楼。
第三进院右侧被作为居住房分给了当地居民,其余被推平,建成小学操场。
2007年开始,马德平村委会对外廉价出售土司遗物。
 
图24---27
团碑村那德洪等墓群
每座墓都未能幸免的被盗墓者挖掘。其中的陪葬物很大部分被盗走,死者的尸骨也遭受了破坏。
1980年,猖獗的盗墓者基本上光顾了每座墓,尤其是那德洪墓,墓地里的绫罗绸缎被盗墓者挑出来,挂在墓地的树枝上,很快就被氧化掉了。珍贵的珠宝都被盗走,棺材被砸破一角,那德洪的部分尸骨暴露在外。
 
已衣境内土司古道
断断续续,一半以上被杂草乱石掩没。
交通逐渐发达,人们渐渐摒弃了这条路线,年久失修,自然损毁。
 
 
  表三
完全损毁的遗迹
损毁原因
现用途
图片
大照壁通往城堡的巨型台阶
1978年拆迁,建成供销社
堆放农具的仓库、商铺
 
城堡一进大门
拆迁建成仓库
民房
 
城堡公堂
拆迁扩院
政府职工院
 
城堡土司住所
1992年因年久失修而拆迁
政府大院
 
祖宗阁
1990拆迁建成政府办公大楼。
政府办公大楼
 
大花厅
2008年拆迁,建乡镇司法办办公楼
司法办办公楼建设中
 
马德平土司府邸一进大门
拆迁,为拓宽村内道路
道路
 
马德平土司府邸公堂
拆迁,建成村委会办公楼
村委会办公楼
 
 
  五、 对遗迹毁坏的深层次思考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种各样的原因与历史条件,共同造成了那土司遗迹的严重损毁。大致概括为: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那些和土司有深仇大恨的人,摧毁那土司遗迹作为一种心理偿还。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十年文革中的各种运动,人们都把盲目性的愤怒归罪于历史,疯狂的破坏土司墓。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由于当地各界领导不太重视历史文化,以及当地居民愚昧无知,特别是土改时,把土司府当作粮仓和乡政府的行政驻地,有一些被分给附近农民,导致一些人在客观上不得不随意改造和破坏。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盗墓者猖狂的盗墓行为也对土司遗迹造成了重大的破坏,特别是那些较为珍贵的陪葬品以及历史遗留物。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结合上述的这些主要的原因,对那土司遗迹毁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汉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以后,汉族文明给万德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当地彝民的许多价值观念都会随之而改变。人们开始对汉族的生活方式、习俗文化表现出景仰,把汉族的生活作为追求的目标,这种审视标尺的偏移,导致人们不把土司遗留下来的建筑当作一种遗产,只是把它们简单的视为破旧衰败的房屋,所以很自然就把它们拆除,然后建盖起汉族风格的居所。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这种价值观的偏移也导致民族文化的流失,例如:万德乡传统节日“二月八”[7]在汉族文明的冲击下,已经渐渐失去了其光辉的少数民族特色。原有的许多民族传统的活动已被现代的篮球比赛、歌舞晚会抢夺了阵地。参加民歌对唱和赛马的群众越来越少,人们更喜欢围在篮球场和乒乓球桌前。现今的“二月八”已经基本变成一个汉族化的节日。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仇恨导致的盲目损毁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1935年到解放前农民起义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对土司遗迹造成的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而那些带头疯狂破坏的人们,正是在土司统治期间被残酷压迫的汉族同胞。仇恨到底可以延续多久?1980年,那德洪等墓群遭遇盗墓者的洗劫,据当地村民回忆,盗墓者不仅盗走了所有珍贵的陪葬品,还把那些已经没有用处的陪葬的绫罗绸缎扯出来,挂在墓前的树枝上,这些布料埋在墓里已有两百多年,刚开始挂在树枝上的时候,“美得无法形容”[8],但是马上就被氧化掉了。土司的尸骨也遭到了破坏。这些盗墓者在受到经济利益驱使的同时,也由于无法释怀的仇恨,使得他们盲目破坏那土司的一切。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政府肆意拆迁导致的毁灭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8年以后,那土司城堡多处被拆毁。乡党委办公楼代替了高耸的祖宗阁,随后,政府以办公大楼为轴心,拆掉了第三进院的土司住所,扩宽了政府大院;还拆了此院内的东西厢房,现分别是万德乡派出所和职工宿舍。小花厅以前作为万德村委会的办公院,现为政府内部食堂。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万德乡政府在万德大街旁建了一座新的办公楼,但后不知何缘由,又将办公地点搬回土司城堡内的原办公楼[9]。此后,对三进院内的破坏更是日益加剧,2008年初又拆除了大花厅的老楼。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将那土司城堡作为政府办公地,加剧了本就遭受毁坏的遗迹的受损程度。而政府肆意拆迁,是继文革之后最大的破坏势力。
 
  六、 遗迹保护建议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县级文化部门应予以重视:
呼吁上级部门给予重视,这并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遗迹的保护需要上下一致的重视。政府假如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民众也会形成一种保护的意识。而县级文化部门的不作为,导致了乡级政府在缺乏舆论监督的情况下,扩大了拆迁的范围,加大了拆迁力度。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耐木过的那土司遗迹,文化部门应给与适当的资金用于修复和维护。
 
  2、 建议将小花厅恢复原状: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花厅是目前土司城堡内保存善好的建筑,虽然经历了多次改建,但整体格局未变。小花厅环境优雅,水榭回廊错落别致。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与保护,避免其遭受更大的破坏。
 
  3、 当地政府树立保护意识,避免随意拆毁: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地政府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起保护意识。要改变那种以政府需要为由,肆意拆迁土司遗迹来满足眼下的需要的错误做法。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人民的引导者,更应当作出表率。
  4、 采取有效经营模式管理土司遗迹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目前为止,万德那土司遗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是人们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来获取经济效益。很多土司的古建筑,现在都是民居。政府可以将将经营权交给居住者,帮助他们修复破旧的房屋,而他们则可以利用遗迹来获得利润,同时还可以发展具有土司特色的餐饮业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 那土司旅游景点开发规划设想
LT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万德土司城堡开发:
    将政府办公楼搬出。鉴于土司府三进院大致格局未经改动,可以考虑将其建筑复原;将土司家庙内钟亭完整搬至原祖宗阁院内;将土司家庙内观音寺搬至原祖宗阁;大力修复小花厅。以上做法,是为了使现存的遗迹点更为集中,有利于旅游景点开发和吸引游客。
 
  2、耐木过----大黑山松林----马德平
  考虑到万德土司城堡的破坏程度,而耐木过那土司府的现状较为良好。可以将旅游开发点转移至耐木过----马德平一线。
     理由:耐木过与马德平相距较近,与武定城距离更短,能够缩短游客行程时间;两地间相隔大黑山松林区,风景秀丽,能够丰富景区内的活动;耐木过土司府保存较好,且当地民风淳朴,建筑物与土司遗迹相得益彰,能够吸引那些喜欢乡土风情的游客。
 
  3、与临近的己衣乡联手打造土司风情游
  那土司古道从那土司城堡的大照壁脚下,一直延伸到己衣境内的罗能村五股水。其间经过金沙江边的热水塘,此地气候炎热,有丰富的亚热带水果资源和有益人体健康的温泉,顺着金沙江绵延数十公里为雄奇险峻的己衣乡大裂谷地带。罗能村的五股水,也是风景秀丽,溪水潺潺。
  与己衣乡联合打造土司风情游,可以使两地的旅游增色不少,同时,也使得那土司遗迹旅游区连成一片,增强了与其他地方竞争旅游市场的实力。
 
  4、  政府统筹,家庭经营
  对于那些长期住在土司遗迹的居民,政府应该给与他们充分的空间来经营,他们可以加入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采用传统的彝族烹饪技术,但又不乏个人风格。这种方法使每个景点都会因为居民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色彩,使景区旅游富有多样性。
 
  5、  民族文化开发
  在开发旅游景区的同时,也要重视彝族文化的开发,在景区内组织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带领游客体验土司风俗、彝家风情,能够很好的丰富旅游景区的人文气息。
 
  6、  民族特色饮食
  万德乡的居民,如今还保留着许多土司时代的烹饪方法,如凉拌乳猪、花椒鸡等。开发民族特色饮食也是该景区的一大亮色。
 
  八、 结论
  那土司遗迹现状令人担忧,保护那土司文化遗产任重道远,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开发和利用那土司遗迹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文物古迹。而开发那土司旅游产业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一种意识的缺失,当地政府在这件事情上,也暴露出了舆论监督的缺失。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应当始终充当指向标,并通过充分调动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造福于民。当然,这一切,也需要本民族的人们积极投身其中。我们坚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众志成城,定可达宏愿。
  
  注释:
  [1] 大黑山位于武定县万德乡与发窝乡交界处,海拔二千九百米。
  [2]也有人把土司家庙称为观音寺
  [3]土兵:土司兵
  [4]马司:马司即为兵头,协助土司管理一切重大事务。
  [5]楚司:管理私田庄,分派奴役的人
  [6]一说此地为土司修建的水利工程,又有传说为仙人所筑。无考。
  [7]“二月八”是万德地区彝族传统节日,又称“龙抬头”
  [8]当地居民的形容
  [9]据当地政府职工透露,是因为新建的办公楼风水不及原办公楼好
 
  参考文献:
  (1)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科校编》,中央民院出版      社,1993年6月版。[M]
  (2)龚荫:《明史云南土司传笺注》,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7月版。[M]
  (3)龚荫:《中国土司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M]
  (4)云南历史研究所编:《云南少数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S]
  (5)褚?良等著:《彝族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M]
  (6)方国瑜:《彝族史稿》,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4版[M]
  (7)何耀华:《武定凤氏本末笺证》,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M]
  (8)政协武定县委员会:《武定县文史资料》,内部发行资料1995年12月版[S]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