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信仰及祭祀活动

云南罗婺彝族毕摩李茂森应邀到寻甸举行祭祖活动

作者:​李绍德 杨建学 发布时间:2023-04-2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月16日至18日,现代云南罗婺彝族大毕摩李茂森、杨新学等应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彝族招帝濮家族的邀请,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彝族招帝濮祭祖活动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祖活动设在柯渡镇小平地村张氏彝族招帝濮家族祭祖山上,活动现场,鼓号齐鸣,唢呐阵阵、诵经声声、抑扬顿挫。寻甸县民宗局、县学学会,镇、村分管民族宗教的干部,彝族招帝濮家族700余人参加活动。公安干警,消防参与维持秩序和防火安全。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与祭祖活动的有柯渡镇富民东村龙潭村、罗坡村,松林上村、松林下村,得宽村,鲁嘎村,彩嘎大村、彩嘎小村,河边,山杂,塔块村,下木刻村,苦里卡村、新哨村、戈姑哨村、网兜哨村、松树园村、田坝心村、先蜂八甲村等,共183户,600余人,接送祖灵篓99个,灵牌32块。
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柯渡,彝语"柯"为"糠","渡"是"出",全意为出糠的地方。明清时期,为亦郎里七甲、八甲。1949年为桂华乡,属边纵三支队所辖的寻禄新区。1950年为柯渡五区。1958年为柯渡公社,1963年为柯渡区。1966年为柯渡公社。1984年为丹桂乡,属柯渡区。1988年为柯渡镇至今。柯渡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柯渡。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7年10月省政府在丹桂村建立了红军长征纪念馆,1983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昆明市列为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上万人到这里来追忆红军长征的革命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柯渡镇有汉、回、彝、苗四种民族,回族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圣诞节"最为隆重;彝族以"火把节"、"立秋节"最为隆重,其中黑彝族的"火把节"就像汉族过春节一样;白彝族以"立秋节"最为隆重,不论是"火把节"还是"立秋节",彝族同胞们都身着盛装,进行斗牛和歌舞表演,他们尽情欢歌。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祭祖大典”彝语谓之“耐姆”,“耐”的含义为“同宗”或“同氏族”,“姆”的含义为“作”或“举行”,即同宗族的人共同举行祭祖大典之意。“祭祖大典”作为全体氏族成员集体举行的最隆重、最盛大的宗教典礼,其规模之大小,则取决于该氏族的整体实力。旧时彝族举行一次祭祖大典,往往耗资巨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无计其数。据彝族老人讲,人丁兴旺的氏族举行祭祖大典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祭祀用的牺牲(猪、牛、羊等)多达成百上千。许多彝文经典形象生动地记述了祭祖大典中改进宰牺牲的情形,如经文曰:“祭祀场面大无比,椎牛似红岩层叠,屠猪犹黑石满坡,宰(绵)羊如白茧遍地。”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次祭祖由彝族招帝濮家族张正升、张大光、张开礼、张正光等组织,邀请西南地区彝族大毕摩李茂森担任主祭师,毕摩杨新学、李锦云等5名共同配合完成十三项复杂的祭祖程序。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主祭师大毕摩李茂森在作毕)

参加氏族祭祖的各家各户,第一日白天在家中供奉祖灵的地方举行祭祖仪式,祭奠将送去公祭的祖灵,由毕摩念诵《献祖经》。当天夜里将准备送或墙壁缝隙中接出,然后临时供奉在屋外的小青棚中。第二日白天在屋外的青棚中举行家祭供牲仪式,由毕摩念诵《家祭供牲经》,并一一点出将要送去参加氏族公祭的祖名,为其指引前往祖先发祥地的路径和说明途中情形,以及嘱咐与列祖列宗相会之礼貌;其后杀牲献祭(祭馔全系生祭),毕摩为家人祈祷和祝福,祈求祖先亡灵进入氏族公共祠堂(祖灵岩洞),升迁为宗神后继续保佑了孙后代。第二夜鸡鸣时,从该家的女婿中选一德行正者,将祖灵牌用红色毡子包裹起来,送往举行祭祖大典的场地。
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送祖灵有野外突营之俗,无论居住地与祭场近或远,送祖灵的人当天不通直接到达举行祭祖的场地,必须在途中建一座青棚野宿,待与其他各家相约同时进入祭场。参加祭祖的各宗支,约同背阒各自的祖灵牌,吹着唢呐、燃放爆竹和土炮,一齐轰轰烈烈地步入祭场。在祭场里建造一个小型的青棚,将各家各户送来的祖灵牌暂时安放在此小青棚里。由毕摩登记各家入祭的祖先名字,然后念诵《驱邪经》,为祖灵解除路途所粘污之各种邪气,并用四根木杆扎成一道善门,旁置一盆净水。毕摩将所有送来的祖灵牌一一在净水盆中洗濯,以示为祖人涤除生前和祖灵在途中所沾染的各种邪气和污秽。此时,送祖灵的后裔要向盆内掷银两,酬谢毕摩替祖妣除污。洗濯过和祖灵牌,方可度过善门,置于供奉祖灵的塔台上。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入祭场仪式结束后,举行迎接新祖灵筒的仪式。参加祭典的族人牵一只绵羊,随同两三个毕摩和背祖灵筒的人到氏族(祖灵岩洞)迎接旧祖灵筒,同时将新祖灵筒(材料)一并迎接至祭场。此后,毕摩昼夜诵经祭祖;工匠不停地制作祖灵筒。举行卜卦仪式。先由毕摩念诵《占卜经》,并用长约一尺的柴桩及青树条,围绕祭场插一迥。此时参加祭祖典礼各宗支,吹奏唢呐,背上各自的祖灵牌,跟随毕摩在所插的白柴桩和青树枝中绕行。然后牵一头猪,抱一只鸡,到卜卦台前,由毕摩念完经,将猪、鸡屠宰后进行生祭,并取出猪膀和鸡股骨占卜。先由毕摩查验经典上关于此卦象之吉凶,然后将牲肉煮熟,再次祭献于卜卦台前。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罪孽,超度祖灵关键的就是为其解除罪孽。举行的仪式,全都是为解除先人在世时所犯罪孽,由毕摩念诵解除二十四种罪孽经,如解除生前负誓、淫邪、灾患、凶兆、恶梦、以及牲疫、土崩、水滥等不吉祥之事。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换祖。彝族每举行一次祭祖大典,不仅要更换祖灵筒,也要更换装在祖灵筒中供奉的祖先偶象。祖先偶像的制作雕饰及随装品十分精致复杂:祖公的脸用银子镶嵌而成,祖妣的的脸用金子镶嵌而成;骨骼用翠石琢磨而成,并用金线连接;祖妣偶像均穿着绸缎衣裤,先置于用獐子皮缝制的皮袋中,再装入祖灵筒内;与祖先偶像随装的有祖先日常用具模型,即用铁制成的小型顺具,如釜、甑、碗、刀、斧、锄、犁等;还要随装一根用铁制的撑天柱;另外,每次举行祭祖大典,都要在祖灵筒内增添一个新铜铃。装置妥当之后,向筒内撒红绿五色种子,再将此次送来祭奠超度的所有祖妣名字祭录在一块白绸子上,装入筒中,表示祖裔死后,仍然跟随始祖而去。新的祖灵筒装置完毕,便把旧祖灵筒送往另一个岩洞中去。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取福禄水”仪式。汲圣水是彝族祭祖大典中的重大仪式之一,不仅规模宏大,气氛也非常热烈隆重。由毕摩占卜鸡卦,指示圣水(圣水一词,有被译作“净水”、“福禄水”、“吉水”、“宗源水”等)的方向,并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去汲圣水。汲圣水队伍从主祭场出发,将两只用马樱花木制作的精美水壶捆绑在—只称之为“祭羊”的绵羊犄角上,尔后用食盐喂之。按毕摩占卜译定的汲水方向,以“祭羊”为先导,队伍尾随其后。当“祭羊”找到干净的水源饮水,便将“祭羊”饮水处的水视为吉祥之水即“圣水”。于是在此汲两壶水给“祭羊”驮回主祭场,放在祭坛的献台上,毕摩念诵《汲圣水经》这后,将“圣水”象征族裔源远流长,并把汲水处视为圣地,将其记载宗谱里。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超度祖灵”把各家各户背来参加祭奠超度的祖灵牌,集中焚化。选择一处洁净的地点,砍一棵直径约10厘米粗的松树立于场中,此松树彝语义为“齐天柱”。其下方设一油锅,锅中盛猪油和清油二种,烧滚后,毕摩向油锅里倒洒,顿时锅中喷发出冲天火焰,参加祭祖仪式的人绕行祭场,绕行毕,毕摩把祖先名写在木牌上置于油锅中焚烧。此时,后裔必须备银赎回祖名,并将祖灵牌放到油锅中焚化。焚灵牌仪式完毕,祭场的青棚也要全部焚毁。最后由率领参加祭祖在碘 的全体氏族成员,吹着唢呐,将新祖筒送入氏族祠堂(祖先岩洞)里,便把洞口封闭。此时,由毕摩念诵《封闭祠堂经》,诵毕,即宣告祭祖大典正式结束。并将整个祭场的所有青棚通统烧毁之后,方可离开祭场回家。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A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杨建学,武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