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凉山彝族刺绣、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作者:克惹晓夫 袁蕾 发布时间:2021-06-22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彝族刺绣、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2个项目入选,至此,我州国家级非遗名录达到20个。
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刮麻皮、彝绣技艺培训、彝族漆器非遗传承人

image.png

美姑县巴普镇俄普村社尔某某家的屋檐穿斗拱结构。梁跃敏 摄

image.png

美姑县衣果觉乡古拖村传统民居瓦板房村落一景。该村落的形成相传已有30多代人,现有瓦板房80余间,穿斗式建筑12间左右,现已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阿牛史日 摄

image.png

传承技艺。李顺云 摄

“此次四川省21个地市州共有14个项目入围,我州占了2个,充分反映了凉山深厚的非遗资源和我州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力度。”凉山州非遗中心主任克惹晓夫介绍说,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目前有100多项省级非遗项目,可申报国家级的项目还有很多。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彝族文化为主体,但兼具多民族性的特点,在2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既有彝族火把节、彝族年民俗类非遗项目,又有彝族漆器、彝族银饰、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等彝族手工技艺类项目,也有藏族赶马调、泸湖沽畔的甲搓传统音乐舞蹈,涵盖类别多、体现了凉山多元一体的文化多样性特征。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非遗科副科长、非遗专家吉伍依作说,此次入围国家级的彝绣和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两个项目分别属于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与彝族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彝族服饰和彝绣历史悠久,是衣食住行当中最基本的一个生活要素,近年来,彝绣产业在脱贫攻坚中,成为了村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建筑是彝族先民智慧的具体体现,具有古老浓郁的地方特色,他们居住在山林间,就地取材,不用一根钉子就建造出结构稳定的房屋,并且极具观赏性,彝族建筑有着精湛的工艺,非常具有保护价值,在评选中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如今,在美姑县依果觉乡四季吉村、古拖村2个传统村落保存较为完整,但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这项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刺绣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景观

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最多的地区。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相比,彝绣色彩浓烈,技法粗犷,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是彝族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的一种形式。它以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景观,在各民族刺绣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的布料,一般用木棉质和麻质的平织布,以及其他混纺平织布。绣线采用棉线、膨体纱彩线、丝光绣线和金线等。彝绣工艺师法自然,手法有挑花、贴花、盘花、穿花、锁花、补花、垫花绣等,图案以太阳纹、花草纹、火镰纹、羊角纹、兽牙纹为主,色彩以绿、红、黄、黑、白为主。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大多运用在彝族服饰的头帕、花帽、衣领、托肩、衣襟、袖口、腰带、披风、裙边上,也出现在挎包、三角包、针线包、香囊等生活用品上。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彝绣已经成为凉山民族文化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截至2020年底,凉山建成一个文化产业园和10个产业基地,彝绣产业年总产值达1.39亿元,帮助20万左右困难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建筑“活”在民间的雕塑

彝族穿斗式榫卯结构建筑是在“井干式”基础上,吸收了抬梁、穿斗等建筑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以精湛的工艺,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彝族建筑的典范。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上,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四省区的彝族民间,现今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州美姑、甘洛等彝族腹心地。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考古表明,“井干式”壁体和“干栏式”构造相结合的形式是彝族早期的重要的建筑形式。秦汉以后,抬梁式建筑开始影响西南夷地区,特别是明、清在彝区实行土司制度,加强了彝汉文化的交流。“井干式”结构逐步消失,抬梁式、穿斗式结构建筑在彝区开始流行。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穿斗式榫卯结构建筑,屋顶为“人字形”斜坡瓦板房,墙壁多为土墙或砖,室内分上下两层,上层多为三、五、九、十一层不等的穿枋,下层依据主位、客位、活动区不同的功能,以柱与板壁镶嵌的方式装饰。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建筑既不用现代化工具,又无施工图纸,更不用钉子或粘合剂,全凭工匠心中既有的“图纸”和经验以全手工形式建造,程序复杂,工艺要求高。在选料方面,将选择符合规范的圆木、板材,作为穿枋、房柱、抬梁、斗拱、门、楣等材料。加工时利用斧、锯、刨、钻、凿等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组装时将加工好的柱、板、斗拱、穿枋、窗格按照构架规则组装调试。建筑装饰部位主要是屋内板壁、屋檐、门楣、斗拱、窗,图案多为日、月、星、花、草和动物图案,突显出强烈的民族性、艺术性、实用性。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建筑是活在民间历史和不可复制的雕塑,具有多学科价值。它是彝族工艺水平、宗教信仰、美学思想、文化习俗的复合体,对于研究彝族社会历史、生产力水平、建筑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以复杂的工艺、独特的建造风格、浓郁的民族纹饰,精湛、高超的技艺,对于研究建筑史、工艺史具有重要意义。凝聚了彝民族独特认知和情感,在历史长河中,又吸纳了新的内容与形式,对于研究民族交往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推进彝区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点亮乡村振兴

今年5月,国家发布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了非遗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按照规划指出的:“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脱贫地区的非遗保护支持力度,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并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和覆盖人群,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妥善处理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利用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小镇,鼓励非遗特色景区发展。”“彝族传统建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和当代价值,在乡村振兴中,彝族建筑将成为乡村的一道靓丽景观,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游客前往参观、研学”克惹晓夫说。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年前,下乡去教彝绣,根本没人愿意学,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排着队找我学。”作为彝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0多岁的贾巴子则多年来坚持推广彝绣,从“没人学”到“排着队学”,她认为凉山非遗传承的变化背后是观念之变,也是凉山发展之变。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2010年至今,凉山已建立以妇女为主的专合组织20个,建立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12个,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2个,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3个,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88个,为凉山妇女再就业、大学生创业就业、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圆梦舞台。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彝族绣娘白吉尾和几个姐妹们坐在家里,埋着头,细密的针脚,一针针、一线线的绣着手里的绣片。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丙乙底村位于金阳县西北方向35公里处的波洛山上,是十万亩索玛花景区所在地。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柯觉乡综合帮扶队摸索出一条“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文创”的发展模式,波洛云彝绣工坊在丙乙底村应运而生。彝绣工坊又是妇女就近就业中心,先后培训当地彝族妇女300人次。热柯觉乡5个村在家就业妇女通过居家生产、计件计酬的方式,月工资收入能达到每人3500元,促进了200个家庭有效脱贫。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位于昭觉县城附近的教顶山安置点,居住着3000多户村民,农闲之于,妇女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用手中的针线,编织美好生活。昭觉谷莫村绿意盎然,彝绣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昭觉是彝族服饰文化之乡,昭觉县彝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引领着彝绣服饰的服务群众、服务脱贫和走向市场、走向世界。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是一个有着7000多人的移民安置点,2020年,这里创建了“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背着孩子的妇女通过进入彝绣培训班学习,成为一名绣女,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夏的越西县普雄镇呷古村活动室里,70余名绣娘围坐在一起,呷古村已经成立了彝绣专业合作社,这里被称为“成昆线上彝绣第一村”。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姑县萨库乡、拉木阿觉乡集中安置点内,开展了大规模彝绣培训,2020年,美姑县培训绣娘1000人,绣出来的绣品都签订了订单,直接销往广东。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小的彝绣,不仅是彝族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创新产品孵化样本,更成为“用小产品撬动大市场,打造彝绣文创品牌,驱动灵活居家产业”的精准扶贫范本。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4月,凉山非遗“走上”深圳时装周秀场,“圆·彝”大秀,将非遗艺术、绿色环保理念与现代时装设计完美融合,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服饰设计的深厚底蕴,成为秀场里的一大亮点。彝绣技艺,不断逐梦更高舞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克惹晓夫 记者 袁蕾)Kw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文稿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彝族非遗保护与传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