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彝族创世史诗《梅旧咪就》拟申报非遗保护

作者:张恩杰 发布时间:2019-10-22 原出处:北京青年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1571729983833822.jpgM5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纳张元
M5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近日,云南省作协副主席、彝族作家纳张元在来京出席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时透露,自己最近正在申报彝族创世史诗《梅旧咪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
M5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在1985年上大学的时候,纳张元就曾对渔泡江(金沙江支流)边上源远流长的彝族创世史诗《梅旧咪就》进行过收集整理工作。这史诗讲述的是彝族支系的天地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常常在彝族祭祀天地的大典上,由毕摩(神职人员)诵读吟唱,那时还有3600多行唱词。后来毕摩传承人越来越少,好多年轻人都不从事这个古老的职业了。再加上古代的一些动植物物种名称在现代社会消失、找不见了,现代汉语也不知道该怎样翻译,于是好多唱词失传,到2008年,纳张元再次整理统计的时候,发现只剩下1320多行。M5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梅旧咪就》具有一种口传历史的价值和作用,如果这个东西失传了,那么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也就遗忘了,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抢救挖掘现有的《梅旧咪就》史诗。现在我们县里立项,再到州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张元说道。M5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纳张元坦言,在他的老家千里彝山,很多寨子都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很多民风民俗和传统节日都已不复存在:不栽秧了,所以“开秧门”“尝新米”等节日都好多年未见到;几百年来长盛不衰的春节彝族打歌,也在逐渐消逝,那些外出打工回来过年的年轻人也很少到打歌场。“过去打歌场是彝族青年男女交友、找对象的重要场所,现在足不出户,每人抱一个手机,发短信、聊微信,就能完成打歌场上的所有事情,比去打歌场方便多了,所以春节的打歌场很冷清。”M5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传承好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M5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所属专题:

彝族非遗保护与传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