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对保护、传承、发展彝族文化的思考

作者:杨建林 发布时间:2018-03-21 原出处:亚洲新闻周刊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彝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文化自发端至今,已历近8000年文明的涤荡,在这漫长的8000年历史演进中,我们的祖先无论是在天文、历法,还是哲学、艺术、生活技艺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独特的创造。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保护、传承、发展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为时代服务,为民族、国家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彝族后人面前的大事。本人仅就个人平时的一些工作实践及思考,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求大家的指教。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厘清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边界,使“保”有源头,“传”有目标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文化在其悠久的演变进程中,浩若星辰,不可计数,我们不可能全盘继承,不加选择,文化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精华,就定会有糟粕,有进步,就定会有落后,只有厘清了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边界,把糟粕的,落后的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剔除,我们所呈现给世人的彝族文化才会是既有彝民族的精神气质,又有彝民族的价值取向的文化,而唯有这样的文化才是对彝民族的发展、壮大有促进任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所借鉴的文化。厘清了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边界,我们在宏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中,在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失,有舍有取,也才能既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又有明确,精准的保护目标。这样,我们对传统优秀彝民族的文化无论是从保护、传承的角度,还是从开发、创新的角度,都能从容、顺畅的做我们想做,愿做的事情。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始终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认识论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浩若烟海的彝族优秀传统文化长河里,不管是名扬四海的彝族十月太阳历,还是古朴庄重的彝文文字;不管是开天辟地的创世史诗《梅葛》、《查姆》,还是荡气回肠的酒歌、情歌;不管是谜一样神圣的毕摩文化,还是彝族先民的日常生产劳作……每一桩、每一件,无不闪耀着彝族先民高超的智慧,创新创造的精神气质。彝族人历史以来都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在与大自然几千年来的和谐共处中,探索发现了诸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规律,这些自然规律的发现与实践,让彝族人民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仅没有被大自然所淘汰,反而在顽强的生存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与大自然共生、共荣、共进、共退的文化思想。彝族先民的这些文化思想,在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彰显出深邃的思想光芒。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时我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技术的日益进步,是否是人类社会之福?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要否定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无比巨大的物质财富的满足感。而是逆向思考,技术的进步同时,人们的幸福指数为何会越来越低。不可知的内心的焦虑为何会越来越严重。我想,过分的依赖于技术,而人为的违背很多自然规律,人为的打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存环境应该是问题的根源吧。有缘于此,我在想,我们的彝族先民是多么地睿智,思想是多么地深邃,他们的思想真正是穿越了万年的时光,映射在当代的天空上,依然是如此的耀眼,如此的光芒万丈。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是千千万万普通的人民大众创造的,不管是那一历史阶段抑或是哪一种族,哪一国家概莫能外。辉煌的彝族文化,穿越万年的文明光芒,同样是彝民族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劳作中,逐渐发现并总结出来的。我这样说,当然我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或者特定的历史事件上,特殊人物个人的特殊重大贡献和特殊作用,有时,特殊人物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但所有这些,都不能否定普通老百姓创造文明历史的基本认识,而这也是我要加以强调的在对整个彝民族的灿烂悠久历史的考察中,在传承、保护、发展彝民族文化中,我们所应持的基本的态度,起码的认识论之所在。因为,我们不厘清这个认识基础,我们就无从把历史文化的真正主人找到,也无从把真正的彝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坚决摒弃狭隘的地域观念,形成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牢固信念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漫长的彝民族发展演变进程中,彝民族经历了几次大范围的迁徙,涉及当下云、贵、川、桂、渝等五省区市的大部分地域,甚至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在这个大范围、长时空的迁徙过程中,由于交通、通信的阻碍,各方面迁徙的人群,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各自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甚至风俗、习惯,但他们作为一个统一的具有共同始祖,共同认可的民族文化的族群,都从未改变过。而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毛主席在征询全国彝胞名士的基础上,为彝民族取其名为“彝族”的丰厚现实土壤。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在彝民族近万年的历史演进中,受迁徙地自然条件、交通、信息等的影响,并且彝民族几千年生活的广大地域正好是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彝民族整体的人口分布也是大分散、小聚集这样的格局,这就导致了彝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在各个相对封闭的地域内,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群落,这就是我们彝民族至今有六大方言区,自称和他称不下百种的支系的历史由来。这也不可避免造成了在各个狭小地域内生存的族群,自成一体,并在历代政治阶级的分化、统治过程中,相互为生存地盘,为利益,甚至为一个美女而争斗,直接导致地域与地域之间,支系与支系之间,方言区与方言区之间,相互不是共存共荣,而是相互争战,相互残杀,这也是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全体彝族同胞认可的政权、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精神领袖的原因。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民族政策的实施,才有让全国的彝族同胞实现同宗同族,同种同文,同族同俗,同族同称,同族同利的现实可能。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家支观念,特别是建国前,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使尚处奴隶制社会中晚期的部分彝族同胞要让他们一下子摒弃业已习惯的家支观念,站到“天下彝人是一家”的认识高度来观照自己民族的利益,自己民族的发展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彝族知识分子,彝族领导,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时间,采取各种可能采取的手断,去教育、去说服、去感化有狭隘地域观念,家支思想的同胞,要让他们深切的认识到,我们是同宗同源的一家人,血浓于水,只有摒弃狭隘的小支系利益,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争取全民族的利益,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使我们这一有着近万年悠久文明的民族,重新焕发发展复兴、昌盛的生机。俗语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折,十根筷子难断。当我们全体彝族同胞都在心灵深处牢固的树立起了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时候,那也就是我们的民族得以复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放异彩的时候。也只有这样,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才能如山泉般涌流,共同去谱写新时代彝民族的辉煌与灿烂历史。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民族兴亡的魂,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业绩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国家如是,一个民族也如是,可以这么说,国家、民族的发展关系到这个国家、民族的兴盛与未来。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今时候,社会发展可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谁还想再停留于那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思维状态下,那他就只有被时代所淘汰的份。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可爱的祖国也在飞速前进,做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彝族,当然不能落后于这个时代。一千万余的人口,跨境而居的民族,生存范围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有着近万年的悠久辉煌的文明历史,有着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历法……这样的民族,堪称是当代民族中的活化石。但就是这样的“活化石”,由于所处地域的恶劣,历史以来交通、通信的不畅,导致彝民族在近现代慢慢地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了整个彝区,彝民族在自己整体前进的过程中,与各兄弟民族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于周边一些各方面历史条件弱于彝民族的兄弟民族,都比彝民族发展得好。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问题是最好的导师。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站在祖国大发展的航船上,我们不能也不该被时代发展的大潮所吞没。做为彝民族的后代,做为希慕遮的子孙,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自己的民族掉队于时代的发展,也没有任何理由不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搭上千年一遇的时代发展的列车。只要我们全民族同心、同向、同力,就定会日甚一日。因为,说到底,所有现存的问题都只有通过发展——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发展来解决。那种离开发展谈民族振兴,谈保护、传承、发展彝族文化的论调,永远只可能是纸上谈兵。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完成修复工作的彝文古籍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希慕遮的子孙,是一群创新、创造、求实、求变的人,是一群敢于并善于抓住历史机遇,胸怀远大志向,彻头彻尾为自己民族发展尽心尽力尽情的人。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新时代的彝族人民,没有什么人能阻止新时代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不忘初心,我们奋力前行,我们就必将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业绩。我们肩上所担负的传承、保护、发展彝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就一定能担当得自豪,担当得无怨无悔。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脚踏祖国坚实的土地,与党的民族政策相向而行,凝心聚力,全国彝人的创造活力是我们奋斗创新的不竭动力源泉。甩开膀子,踏实干,放开胆子,加油干,我们同样是一群能创造民族辉煌振兴历史的人。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让我们无怨无悔地负出,去撑起彝民族辉煌灿烂的明天。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建林 单位: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男,彝族,生于1969年7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国哲学学士。多年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业余时间对本民族的相关历史、民风民俗多有涉列,撰写了多篇政治理论、民族文化方面的论文公开刊发于省级以上报刊。因为对生活始终报有深深的热爱与自信、感恩,平时也写些散文,借以表达生活对我的关爱。并以诗体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我的所思所悟。)EF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