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彝族语言文字的春天

作者:阿克鸠射周志彬 发布时间:2005-06-30 原出处:彝乡昭觉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在古老的四川省大凉山深处,以彝族崇尚的红黄黑为主色、自然生灵和几何图案为造型装饰建筑的昭觉街头,彝乡风情浓郁;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各单位内部,规范醒目的彝汉双语用字更是有别于全国其它彝族县市;各中小学校内传出的琅琅彝语读书声,是这美丽独特的民族画卷最美妙的配音,把昭觉原汁原味、醇香浓厚的彝族文化彰显得淋漓尽致,映衬得魅力四射。在这里,彝族建筑和彝族语言文字交相辉映,巧妙完美的结合,让见者无不惊叹昭觉县的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双发展、双丰收,无不陶醉于昭觉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所展现的彝乡神韵。这神韵,恰如阵阵春风,沁人心脾;这春风,和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国家在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密不可分,更是全昭觉广大彝族文化工作者辛勤劳动的见证与结晶。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地球村生活的形成,于20世纪,世界文化逐渐趋于大同,许多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字的衰落、消失,导致本民族的衰落、消失。被称为语言文字活化石、具有近万年历史的彝族文字,在历史上由于统治者的文化专制,不能很好地发扬光大;在文化大同、信息化发展、经济浪潮冲击的今天,彝族文字一度也面临着衰落因而很可能消失的危险――如果这样,彝民族的存在和发展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景象呢?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新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语言文字平等。20世纪50年代,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伊始,国家就专门成立了彝文化研究小组,挖掘、整理彝族语言文字。1980年,国务院批准推行《彝文规范方案》,使彝族的语言文字走上了规范、标准、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2月,凉山州州委书记吴靖平上任后,特别强调凉山的发展必须要打好“民族牌”,嘱托全州语言文字工作者一定要搞好社会用字,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双语化,突出凉山民族特色。吴书记第一次到昭觉县调研时,就意味深长地对县四大班子说:“昭觉其它资源优势不明显,只有打出‘民族牌’,才能带动其它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在中国•昭觉首届彝族服饰文化节开幕式上,州委领导语重心长地强调:昭觉是彝族什扎、依诺、所地、阿都四大方言的荟萃中心,拥有底蕴极其深厚的彝文化,抓住这个优势,变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文化资本,符合州委、州政府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总体发展思路。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么,昭觉县是如何抓好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呢?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县委、县政府及凉山州语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县语委积极按照党的民族政策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实际,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在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遵照“救书、救人、救学科”的指导思想,`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开展好该县彝族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迎来了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春天。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县语委把社会用字整治工作作为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来抓。及时制定出台了符合县情、便于操作的《昭觉县社会用字整治方案》。按照方案,逐渐落实工作,重点从4个方面进行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仅今年12月1日就共新翻译制作了单位牌匾476篇,印张371枚,文件函头36条,碑文68篇,各类宣传标语和会议横幅800幅,各类服务行业的招牌700条,各单位科室牌1100多条,汽车车门用字360条。服饰节的有关画册、数据上均使用了彝汉双语。今年10月,昭觉县语委成功协办了全州社会用字整治工作昭觉现场会的召开,得到了全州上下的一致好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蒋明清在会上说:“社会用字整治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双语化首先在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昭觉实现了,给全州其它县(市)和彝族地区社会用字整治工作提供了样板工程。昭觉的经验值得推广”。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该县语委为县上翻译了“两会”文件和与“两会”有关的各种资料,切实为县上“两会”的召开服好务;完成了大量的与服饰节有关的各种资料、解说词、主持词、宣传用语及服饰展厅各种文字说明的翻译;顺利完成了县内各类社会用字的翻译;为县内公、检、法、司、卫生、防疫、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部门翻译了有利于稳定、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各种科技资料和保护性宣传用语,为该县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政治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县语委大规模地开展了对彝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工作。积极收集整理了部分彝族谱牒,并进一步规范归档管理,为该县彝族谱牒文化的传承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同时对县内民间艺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并为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使其为县上服饰文化节增光添彩;进一步调查和收集了苏尼、毕摩文化,并为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县输送了一批有特殊才艺的苏尼、毕摩,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把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资本进行了勇敢、有效的探索。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彝文教学工作和用彝文扫盲工作在昭觉也得到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有进行双语教学的一类模式小学10所,19个教学班,603名在校生;中学一所,初中3个班,学生51人,高中3个班,学生78人;2个双语教改乡,5所学校,16个教改实验班,476名在校生。以汉语教学为主、彝语教学为辅的二类模式小学三年级以上有408个班,学生9708人;初中15个班,学生494人;高中3个班,学生108人。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县首先狠抓双语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了广大干群对进行双语教育的认识和学生进校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县教育局建立健全了双语教学的领导机构,有分管双语教育的副局长,教研室专设双语教研组。各双语学校也成立了双语教研组,建立了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全县共有双语教师72人,其中本科9人,专科16人,实现了全县双语教师公办化、专业化。近年来,该县双语教师撰写了近二十篇论文,其中,4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2篇获州级比赛一等奖。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1999年起,县人民政府每年从城市教育附加费和县扶贫资金中筹措7.5万元,用于解决县民族中学贫困学生的书本费;2004年,全县新招一类模式女童4个班,共160人,联系到每人每学期90元的捐助资金,计划直至女童们读完小学。同时,县教育局加大指导、检查、督促的力度,确保了双语学生的巩固率,加强双语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双语教育教学质量。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截止2004年8月,全县已培养出双语小学毕业生1457人,升学率达95%;双语初中毕业生327人,升入高中158人,中专126人;双语高中毕业生239人,升入本科63人,中专51人。值得一提的是,该县东方红小学先后有6名学生的多篇彝文书法、文章被《凉山日报》、《凉山文学》彝文版等刊用,有的甚至被张贴于凉山州教委的宣传栏内,引起了较大反响。近年来,该县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宝贵双料人才。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觉县的彝族语言文字工作重点播种,遍地开花。从昭觉山沟里唱出凉山、唱红大江南北的“山鹰组合”、“阿格乐团”等在中国歌坛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彝人风”。彝语歌曲《土妹妹》、《母语》深为全国众多歌迷所喜好,掀起了阵阵彝语热。2004年11月,昭觉土生土长的两位小伙儿沙马木乌、莫色阿沙表演的彝汉双语相声小品《语言专家》在广西南宁第二届少数民族曲艺大赛中脱颖而出,喜获二等奖,受到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及姜昆、冯巩等名家大师的高度评价。宣传部副部长麻卡拉日、记者吉史尼古和通讯员阿克鸠射采写的彝文新闻稿多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省、州新闻奖。昭觉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的彝语栏目深受全县彝族人民的欢迎,为昭觉县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春天,彝族语言文字的春天,正在大凉山的腹心之地――昭觉县温暖着21万彝人;正在向四方伸出朵朵娇艳俏丽的彝乡索玛花;正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幸福命运和美好前景。阵阵暖人的春风,正从昭觉吹向全国所有的彝乡彝寨。LQ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