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历史与典故

​彝族文化圣地美姑的历史文化

作者:甲拉曲比 发布时间:2024-06-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美姑濮苏乌武、斯叟时期

美姑的人类历史,大致经过濮苏乌武、斯叟时期后,古候、曲涅迁徙美姑而又经过“格伙(兹莫,即土司)”统治、诺伙统治等演变过程。这些演变过程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4040b4b19f8f3fbf9967a2f9a1f12d9_1697374208970453.jpg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濮人,最早记录在西南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史书为《史记.南夷列传》。史书里夷是指当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它包括夜郎、靡莫、滇、邛都、昆明、白马、濮人等众多少数民族,濮人彝族称为濮苏乌武。《左传》中提到,文公十六年,“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百濮的“百”是很多濮的意思。濮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土著族,他们在很早时期就接受到了周、楚文化,受周、楚文化深刻的影响。大约公元前21世纪,周王伐殷纣时,濮人便参加国家统一战争。濮人在武冷邛部时期与彝族先民发生关系。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斯叟,《史记》、《汉书》所载地方居民称为“蛮夷”或称“郡夷”,没有指出具体的族名,东汉以来才有专名的记载,称之为“叟”。叟人是由昆明人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有专家认为叟人应该是彝族的先民,至东汉后期叟人已居住在今越西河、安宁河流域,叟人出现后,部分濮人也融合到叟人中。毕摩经书《格里惹里(求子经)》中说:“濮苏住,濮苏格;斯叟住,叟苏格。”在这句话里,“格”字,以美姑义诺方言释义(意)是“绝”的意思;以布拖、普格阿都方言释义(意)是“走”的意思。这句话里濮人、叟人到底是绝还是走,现今人不太清楚。现大多数人认为绝,有些人认为是走。濮苏乌武、斯叟时期,在今越西、安宁河流域及整个西南先后有濮人、斯叟。濮人为先,斯叟为后。而濮人应是现今西南各民族的先民,斯叟应是今凉山部分彝族的先民。在毕摩经书还提到“格鹅”和“牛里”这两个先民是什么?无法考究。而先今美姑县境内那时基本上处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只有极少数地方先后住有濮人、斯叟。毕摩经书《招魂经》和《指路经》称古候、曲涅到凉山腹心地带,即今美姑县境内利木莫姑时,此地水源多,草木茂,宜牧宜农。所以,今美姑县境内在古候、曲涅两大支系迁来之前,应该说只有少量的濮人、斯叟居住外,基本上是荒无人烟的林草地带。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756cc895cef34e932f02288cf2a8b7c_1697374748913556.jpg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候、曲涅迁徙美姑

现今美姑县名是彝语“木姑”、“莫古”的谐音。“木姑”是中心地的意思,“莫古”是相聚相见相互问候的意思。而“木姑”又特指现今美姑县洛俄依甘乡和九口乡境内。九口乡境内因利利土司衙门所在地而得“木姑”名。相传古代现今大小凉山大多数彝族的先祖古候、曲涅从“兹兹普乌”,现今云南省昭通境内分路进入凉山时,在此相聚、繁衍后代,人口增多后从这里迁徙到凉山各地。由此“莫古(美姑)”成了遐迩闻名的地名。在今彝语中关于古候、曲涅何方人氏的注释中有两句著名的名言,一句叫“地石拾俄里阿古候”,这句话意思是“滇池边的君主”,这里“地石”是汉语中“滇池”的谐音,即云南昆明滇池。“里阿”是君主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古候是滇池边有权势之人。另一句“黑词词俄阿呷曲涅”,这句话的意思是曲涅是海池边的人。这里“黑词”是汉语中“海池”的谐音,这表明曲涅也是湖或池边的人。古候、曲涅是亲兄弟,两人长大后,各自统治一方疆域,而他俩统治的疆域在滇北,即现今云南省的昭通、彝良一带。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候、曲涅生于公元前770年—476年间的春秋中期时期。他们的生父是秦前蜀洪灾之后,洪水遗民的民族再生始祖,即彝文《勒俄特衣》中叙述的《洪水泛滥史》中逃难的局目惹牛。局目惹牛娶妻生三子,一个成了汉族的始祖,一个成了藏族的始祖,一个成了彝族的始祖。彝古文《勒俄特衣》讲了局目惹牛三兄弟与洪水泛滥的故事。而其他文献《赊窒榷濮(“古代六祖”)》、《夷  榷濮(“魂光六祖”)》、 《根因榷濮(“六祖源流”)》却讲的是局目家是六兄弟,是人类始祖。而“人类始祖”实为七人,即:笃侨克、笃阿钟、笃阿额、笃赛查、笃阿乌、笃阿突、笃阿毫。笃阿毫人称笃慕,即本文称的“局目惹牛”。笃慕7人中笃赛查是因不婚配而无嗣不称始祖外,其余六人皆婚配而有后嗣,故史称六人为人类上六祖。笃阿毫(局目惹牛)出逃洪水灾难后,娶三妻生六子为下六祖。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秦前蜀帝局目惹牛(笃阿毫)避蜀洪水之灾,来到今云南省境内择洛尼山中,娶了三妻生六子。娶长房妻名叫尼以咪哺(沽君尼之女),生子:武——慕雅切;乍——慕雅考,娶次房妻名叫能以咪多(呢君能之女),生子:糯——慕雅热,即曲涅;恒——慕雅卧,即古候。娶三房妻名叫蚩以武吐(呗君蚩至女),生子:布——慕克克,默——慕齐齐。居目惹牛娶三妻生六子后,长房妻尼以咪哺生的慕雅切、慕雅考,即武和乍两支系,向“楚吐以”发展,居住在现今云南省境内,是云南彝族及其他彝语支的一些民族(如:哈尼族之祖。三房妻蚩以武吐生的慕克克、慕齐齐,向“实夜中部”发展为布、慕两个支系,为今云南省会泽、宣威、曲靖和贵州毕节、六盘水、兴义、安顺等地区以及广西隆林等地的彝族之祖。二房能以咪冬生的莫雅热、慕雅卧分布“洛博以北(滇北)发展为古候(糯)、曲涅(恒)两支系,在云南昭通和川西,川西一带为今云南昭通、凉山、马边、峨边等地的彝族之祖。这其中曲涅支系一部分进入凉山,进入凉山前绝大部分住昭通西北金沙江的南岸。由此彝文经书称之为”兹兹普乌(今昭通境内)。“兹兹普乌”地广人多,遍布古候、曲涅的子孙。古候支系原居住在格格洪块,生九子,九子繁衍后向滇北一带迁徙。在古候、曲涅时代,中国西南地区先有濮,后有彝。滇东北地区,古代濮人的部落很多,古候支系的人马到濮人居住区和濮人生活在一起,有的逐渐变成濮人。此后,古候的子孙分为三大支,主要向三个地方迁徙和发展:一支定居于窦地甸,即今云南昭通,为后世所称的乌蒙部;一支经过黔西北到达川南的永宁(今叙永县和古蔺县一带)。后来,“兹兹普乌(今昭通境内)”的古候、曲涅各一部分迁徙凉山,首先进入现今的美姑县境内。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今美姑县境内,在远古的时候,古候、曲涅支系到达之前,除了极少地方,即溜筒河边、美姑河边有少量濮人、巫乌先民居住外,多半是原始森林。现在人们在轮歇地、沼泽地经常挖出一些泥木、树根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那时美姑县境内定是茫茫林海,古木参天、林木葱茏、密林苍翠、绿茵丛丛、竹子密布;林中虎豹、大熊猫、羚羊、林麝、鹿、岩羊、锦鸡、各类鸟、蛙、蚂蝗及各类昆虫满山遍野;禽声兽声叫啸不停。现今的美姑河、溜筒河、连渣洛河、瓦候河定是清澈见底,水底鱼跃,波光闪闪;河谷两岸树草茂盛、猿猴声、鸟声、蝉声叫声不断;远处眺望定是云蒸雾蔚,峰峦飘渺,雾纱缭绕,构成风光旖旎的画面。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约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即东汉时期,居住在“兹兹普乌”即现今云南昭通境内的古候、曲涅两大支系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同时战事不断,加上古彝人嗜好迁徙、癖喜打猎的习俗,到了古候后裔“候阿土”,曲涅后裔“合尔普”时代,古候、曲涅支系人员不断携家眷、率子民、家仆家奴渡过金沙江,经现今雷波县瓦岗、金阳县、昭觉古里拉达等境内来到“莫古”,即现今的美姑县洛俄依甘乡、九口乡境内。古候、曲涅支系来到“莫古”后,望见这里四周茫茫林海,而且有山有水,有开垦地,认为是非常理想之地就居住下来。古候、曲涅支系居住下来后不断繁衍后代。有句彝语叫“吉木惹石母字波波果”,说的是曲涅支系的阿都尔普吉木住在现今美姑县洛俄依甘与昭觉县交接处母子波山脉下生七子。至此,古候、支系的地俄、曲涅支系尔普在现今美姑县境内居住的,地俄生九个儿子、曲涅支系生七子后,地俄、吉木生子又不断繁衍,人数不断增加,经过若干年后向现今的凉山广大地区迁徙、定居。现今凉山的多数地方毕摩经书《招魂经》和《指路经》里提到:“左边是曲涅路,右边是古候路,古候、曲涅两路走。”同时,凉山各地彝区在祭祀活动中,毕摩送亡魂时,把亡魂先送到“莫古(洛俄依甘)”,再沿着祖宗原迁徙路送到“兹兹普乌(今云南昭通境内)”。有些干脆只送到“莫古(洛俄依甘)”就不送了。由此可见,历史上,现今的美姑和云南昭通都是古候、曲涅两支系的主要迁徙地和复兴地带,而古候、曲涅两大支系又是现今凉山彝人的主体。现在凉山各地彝族家谱表明,凉山彝族多以古候、曲涅为始祖。如,以兹、诺伙两个统治等级的曲涅系的八且、瓦渣、罗洪、傈咪、果基、傈伍等家支分布于凉山西部的越西、昭觉、喜德、冕宁、盐源、西昌等县市。古候系的阿候、苏呷、马、恩扎、阿卓、甘等家支分布于凉山东北部的雷波、峨边、屏山、美姑、甘洛等县。(马边县彝族的诺伙家支是属古候系的乌抛家和恩扎家)。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整个凉山的彝族大多从古候、曲涅繁衍而来。而古候、曲涅从现今云南昭通迁徙凉山时,最先进入美姑(莫古)。因此,美姑在凉山彝人心中是最神圣的地方。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d8f7edab6e3c86ee4636362c29f52da_1697374584538560.jpg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姑:土司的摇篮

历史上,今凉山彝族聚居区相当一部分地区由土司统治,据说在凉山四大土司中三大土司源自今美姑县境内。由此,美姑可以称之为历史上土司的摇篮。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勒俄特衣》载:“丝俄兹莫三子在此分,黑彝古候、曲涅在此分,白彝阿莫在此分。”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古候、曲涅迁入今美姑县境内前后,有着庞大的土司统治体系,土司是至高无上的贵族。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先民在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已伴生了家长奴隶制,或者叫家内奴隶制。那时尽管奴隶制尚未形成一种完全独立经济体系,但已出现彝语称为“兹”、“莫”、“毕”、“耿”、“卓”五种人。兹、莫、毕组成原始父系氏族的职能阶梯机构:兹是父系氏族的首领;莫是调解纠纷和执行习惯法的人;毕是宗教祭司;莫、毕两者处于相同的社会地位,都是协助兹管理“行政”事务的执事;耿为管理工匠者,卓是从事畜牧、狩猎生产劳动者。后来在社会变迁中,“耿”没有成为管理者,“耿”、“卓”都没有成为社会特权者,只是普通劳动者。到后来,彝族先民在进入奴隶社会后,兹与莫的职能合二为一成为“兹莫”,其义也变为管理一方(部分地区)而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掌权人。而“莫”没有专职人员,只是发生民间纠纷时,临时找德高望重的人进行中间调解。调解人员称为“莫”,那些经常性从事调解,名声大、声誉高的“莫”称为“德古”。另外与“兹莫”相处甚佳,而经常为“兹莫”献计献策、做参谋的人称之为“莫颗”。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元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率兵自甘肃、青海草原南下,乘革囊(一种缝羊皮为囊吹气而成的渡水工具)渡金沙江进入云南,灭大理国。1254年秋天,忽必烈留下兀良合台率兵自西向东进军,一路屠城,杀戮各族人民,攻到今昆明地区。第二年攻占今曲靖地区,进而灭了贵州地区的罗施国,由此而折兵西北攻下凉山地区。随后,元朝在大理国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蒙古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彝族及其他民族以各自贵族统治的区域为基础,设立万户府和千户、百户所,在彝族地区同样任命彝族贵族上层人员为万户、千户、百户长。千户长以上的为“土司”,百户长的为“土目”,“土舍”。至此,相当一部分“兹莫”和“土司土目土舍”合二为一,彝人称为“兹莫”,汉人称为“土司”。在实际社会中, “兹莫”不一定是“土司”,因为当时有些“兹莫”没封上土司、土目;有些“土司”不一定是“兹莫”,因为当时有些是“兹莫”的人未能封上“土司、土目”。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大多“兹莫”封为“土司、土目”,由此现今多半“兹莫”是“土司”。到元十一年(公元1270年),元朝任命赛曲赤、赡思丁为云南中书省平章政事。元朝为了进一步加强政权机构,改万户、千户、百户为路、府、州、县,依旧委任民族上层人员充当路、府、州、县的土官,这就是由唐宋以来羁縻制演化的土司制度。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朝实行土司制后,在现今美姑县境内既是部落首领,又是“兹莫”的彝族贵族多半成了“土司、土目”。此后就把“兹莫”与“土司、土目”都称为“兹莫”。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上,现今凉山大兹莫(土司)源自现今美姑县境内。黑来兹莫住今龙门乡哈门村,现在还有当年黑来兹莫养鸡场遗址。姐觉土目住今龙门乡且哈村。阿卓兹莫住今觉洛乡帕古村。沙马兹莫住今子威乡马托村。利利兹莫住今九口乡境内。阿都兹莫住今洛俄依甘乡境内。彭伙兹莫住今典补乡政府所在地。历史上利利兹莫(罗罗宣慰司)、阿都长官司、沙马长官司、琼部长官司为凉山彝族聚居区四大土司。在这四大土司中,罗罗宣慰司、阿都长官司、沙马长官司三大土司及雷波千万贯杨氏(阿卓)土司源自现今美姑县境内。所以说,现今美姑是历史上土司的摇篮。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利利兹莫(罗罗宣慰司)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兵消灭大理国,第二年班师回府,留下兀良合台继续征战西南各地,并设大元帅府进行统治,继续用兵扫荡,逐渐巩固统治政权。到了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中书行省,设立统治机构,其中在罗罗斯、乌撒乌蒙等地先后设立宣慰司进行统治。在现今凉山建罗罗宣慰司路总管府,辖沙马部、阿都部、邛部。建昌路总管为安氏,彝姓利,即利利兹莫。利利兹莫属曲涅系后裔。利利世家从唐宋时期明中叶以前是现今凉山彝族的大宗主,在辖区内实行神守统治,同时又接受中央王朝封的各种官衔,其中被唐朝封为“顺政王”,有五使被元朝封为罗罗宣慰司。嘉庆《四川通志》卷九十七载:建昌河东长官司“其先自元讫明世袭建昌宣慰司,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60年)安泰宁投诚,所管土百户,彝族部落六千九百六十户”。即利利宣慰司从元朝到明朝到世袭建昌宣慰司,清顺治十六年降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1年)颁给印信号纸承袭,雍正六年(公元1129年改授长官司,住牧河东,由此叫河东长官司,所管土百户三员,彝族6962户,三年向清王朝贡马10匹,于建昌镇中营上纳。到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6年间)绝嗣,由邛部(河西长官司,即今呷洛岭地兹莫)岭氏继承。解放前由岭邦正(即兹莫舒哈)顶袭。利利兹莫(罗罗宣慰司)曾在现今美姑县九口乡境内,原教育院所在地为罗罗宣慰司衙门遗址。遗址与附近称为“利木美姑”,“美姑”是当今美姑县的县名。美姑县与洪溪县合并之前县址在今九口乡政府所在地。以前“罗罗宣慰司”衙门所在地也与周围称为“利美木(美)姑”,意思是此地是利利兹莫家土地,是属地中心,按现今的话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利利兹莫是凉山著名的土司,其领地东到龙头山,西到安宁河,西北到大渡河以北的尔知鄂夫家地方(今富林附近),西南到列阿里可(布拖县境内)。由此至今民间流传着谚语:“地上有树,是利利家的树;地上有水,是利利家的水;地上有人,是利利家的人”。这反映了管土管民的利利兹莫辖地之大,辖区之广,权力之大,地位之高。相传利利兹莫鼎盛时期,辖区内所有的土地归他所有,所有的彝族居民都是他的“臣民”,都要给他纳贡、服役。诺伙(黑彝)家里孵一窝鸡,就要拿两只大鸡进贡;喂一窝猪,进贡三头大猪;生一头牛,要送一两银子;辖区内人口增多了,土司就高兴,因为税赋多了。利利土司对其属下较小的土司以及诺伙(黑彝)征收贡赋和劳役,流传于美姑县林木甲谷有这么一些说法: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来家、莫色家给利利土司家推磨;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候家给利利土司家酿酒;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苏呷家给利利土司家制毡衣;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恩扎家给利利土司家放牛牧羊;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家毕摩给利利土司家作帛送鬼;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舍坡家被喊来住在利利土司家的周围(即随时服役);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抛家每年贡十头牛、十套弓箭;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陀马家七兄弟给利利土司家剪羊毛;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尔马家为利利土司家撑矮屋里的柱;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鲁家负责调解纠纷;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来土司贡马十二匹;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卓土司贡马七匹;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莫色土司贡马十匹;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都土司贡马十四匹。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都长官司《寰宇志》:“里州,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3年)废,遗址尚存”。方国喻《彝族史稿》:“里州在建昌司东三百里,以地里考之,当今之美姑。”阿都土司彝姓阿都,汉姓都,公元1393年前在今美姑县境内为里州,明洪武(朱元璋)二十五年,(即公元1393年)里州被废,此后阿都兹莫迁出美姑,驻金阳,管今金阳、布拖、普格等地。现在人们习惯把布拖及小裤脚地方称为“阿都木地”,即小裤脚地方。《元史﹒地理志四﹒建昌路》里州条记载:“里州,唐隶、州都督,蒙诏时落兰部小酋阿都部之裔,由此名为阿都部。阿都正长官司都安氏,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60年)投诚授职,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1年)授阿都宣抚司,颁给印信号纸,雍正六年(公元1729年)授阿都正长官司,管苗彝四万户,三年贡马八匹,赴建昌镇标营上纳。阿都副长官司安氏雍正六年(公元1729年)投诚,有功授职,颁给印信号纸,管苗彝一万五千户,每年认纳粮米一百三十二石,赴西昌上纳,三年贡马二十八匹,赴建昌镇标中营上纳。阿都长官司已绝,绝后由沙马土司继承,官印解放前在安学成之手”。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马宣抚司,彝姓沙马,汉姓安,属曲涅系后裔,曾住过现今美姑县子威乡马拖村。据说汉姓安的由来是,沙马兹莫进京觐见皇帝时,皇帝问他姓名,沙马兹莫一时说不出自己的姓名,老是在说“安、安……”,“安”是“我”的意思。后来皇帝干脆赐“安”姓于沙马兹莫。沙马宣抚司安氏,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1年)投诚受职,颁给印信号纸,管彝1462户,三年贡马十三匹,赴建昌镇标中营上纳。沙马宣抚司印解放前在安登俊之手,解放前管辖区域为昭觉县火洛、哈呷、阿土然果、雷波县瓦岗、金阳县境内部分地区等。沙马部年代早,元时曾设为县,经明清仍为县级土司管辖。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卓兹莫、阿卓土司,雷波厅,普安营所属,即千万贯土千总杨氏,彝姓阿卓,曾住过现今美姑县觉洛乡帕古村。阿卓土司自元受封,明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赐杨姓,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5年)投诚,颁给印信号纸,雍正六年(公元1729年)给土千总衔,所管头目六十五名,民1741户,无认纳粮稞马匹土产等项。阿卓土司解放前由杨代蒂(彝称兹莫阿哈代蒂)继承。HF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本文选自:甲拉曲比著《彝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图片来源:文旅凉山,摄影作者不详,欢迎提供信息,特此致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