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百楔扁鼓: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传承

作者:​管鹏 发布时间:2024-08-1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摘要:百楔扁鼓作为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打击乐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族音乐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探讨百楔扁鼓的传统制作技艺,包括材料选择、制作工艺、文化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本文系统梳理了百楔扁鼓的制作流程,分析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并探讨了其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创新。
关键词:百楔扁鼓;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艺术传承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yangpigu3.jpg

百楔扁鼓彝族的《羊皮鼓舞》

引言

鼓作为一种古老而普遍的乐器,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百楔扁鼓作为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打击乐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音色特点,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直至今日壮、瑶、彝、苗、白等民族民间都还在广泛使用。其“百楔”之名源于制作过程中在鼓面牛皮(羊皮)下打入无数排列有序的小木楔,用以绷紧鼓面,既实用又美观。本文将从百楔扁鼓的制作技艺入手,深入剖析其文化内涵和价值。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huangzu.jpg

百楔扁鼓伴奏下的壮族《男人手巾舞》

一、百楔扁鼓的历史背景

百楔扁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用于战争、祭祀、乐舞等场合。在古代社会,鼓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社会权力、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百楔扁鼓逐渐发展成为云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庆典、节日和宗教仪式中。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 早期形态与功能

鼓作为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早期的鼓多为体鸣乐器,没有固定的形制,多以土、木、陶等材料制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鼓逐渐演变为膜鸣乐器,即以皮革蒙于鼓框之上,通过敲击鼓面发声。百楔扁鼓作为膜鸣乐器的一种,其起源亦与这一演变过程密切相关。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地域特色与民族传承

百楔扁鼓广泛流行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多山多水,交通不便,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这种环境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使得百楔扁鼓等民族乐器得以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ozu.jpg

百楔扁鼓伴奏下的瑶族宗教仪式

二、百楔扁鼓的制作技艺

2.1 材料选择

百楔扁鼓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牛皮(羊皮)、牛皮绳和小木楔。木材一般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高山杉木、松木、樟木等,以保证鼓身的坚固耐用。牛皮则选用冬季的老牛皮,经过特殊处理,使其具有韧性和弹性。木楔则选用三年以上老木制成,以保证其稳固性和耐用性。在制作过程中,匠人需经过选材、挖制鼓框、蒙皮、绷紧鼓面、打楔子等多道工序,方能制成一把完美的百楔扁鼓。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制作工艺

百楔扁鼓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鼓身制作:首先根据鼓面直径大小截取合适长度的木料,经过刨削、拼接成桶状鼓身,内部和外部均用竹圈固定。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牛皮(羊皮)处理:将牛皮(羊皮)浸泡至变软有韧性,然后剔除皮面赘肉,裁剪成直径稍大于鼓面的圆形,并穿孔系上牛皮拉绳。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蒙鼓面:将处理好的牛皮(羊皮)蒙在鼓身上,用拉绳将牛皮(羊皮)绷紧,并在牛皮(羊皮)与鼓身之间嵌入木楔,进一步绷紧鼓面。上下两面均需重复此步骤。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调音与装饰:待鼓面绷紧后,进行调音处理,确保鼓音纯正。最后,在鼓身和鼓面上进行装饰,如刻花、描金等,增加其美观性。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 百楔特色

“百楔”是百楔扁鼓制作过程中的独特技艺,通过在鼓面牛皮(羊皮)下打入无数排列有序的小木楔,既有效绷紧了鼓面,又起到了美化鼓身的作用。百楔扁鼓鼓面直径通常在32.5厘米左右,鼓框厚约19厘米,整体高度约20厘米。这一技艺在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中独具特色,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ozu2.jpg

百楔扁鼓伴奏下的瑶族《铜铃舞》

三、百楔扁鼓的文化意义

百楔扁鼓不仅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更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在各种庆典、节日和宗教仪式中,百楔扁鼓的敲击声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桥梁。同时,百楔扁鼓的制作技艺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意识。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 宗教仪式与祭祀活动

在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百楔扁鼓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激越粗犷的音色能够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引导人们进入神圣的精神世界。例如:壮族丧葬仪式中,唱诵《麽经》时,用百楔扁鼓作点缀性伴奏。同时,壮族还有用百楔扁鼓作为舞蹈伴奏乐器;在蓝靛瑶的宗教仪式中,道公、师公在跳《盘王舞》《铜铃舞》时,常常有百楔扁鼓、小锣、铜铃的伴奏,以增强仪式的神圣感和庄严性;丘北八道哨黎家庄姑租村的彝族跳《羊皮鼓舞》时,百楔扁鼓就是最重要的伴奏乐器。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 社会生活与娱乐

除了宗教仪式外,百楔扁鼓还广泛应用于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娱乐活动中。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人们常常敲击百楔扁鼓,以表达喜悦、悲伤或祈福等情感。同时,百楔扁鼓也是民间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iangu3.jpg

百楔扁鼓

四、百楔扁鼓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百楔扁鼓的传统制作技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也日益加剧。因此,加强百楔扁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应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传承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工作坊等活动,让年轻人了解百楔扁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掌握其制作技艺。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应加强与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百楔扁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活动,展示百楔扁鼓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应积极探索百楔扁鼓制作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途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百楔扁鼓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使用习惯。同时,也应注重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确保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iangu41.jpg

百楔扁鼓

结论

百楔扁鼓作为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打击乐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族音乐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百楔扁鼓制作技艺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并探讨了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百楔扁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百楔扁鼓等民族乐器,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Pa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辞典》,缪天瑞,吉联抗,郭乃安,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2]《云南民族史》,尤中,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版。
[3]《壮族文化史》,杨宗亮,著。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4]《壮族文化概论--勐僚西尼故》,戴光禄,何正廷编著。昆明:云南美术出版出版社,2006年版。
[5]《瑶族通史》,奉史高,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7版。
[6]《文山瑶族文化》,熊有章,主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2018版。

作者简介:管鹏,男,彝族,1978年12月12日生。酷爱文学、音乐和文化。长期扎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写作题材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新闻、歌曲写作及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等。在《人民日报》、《歌剧》、《云南日报》、《云南民族》、《今日民族》、《民族音乐》、《民族时报》、《云南群众文化》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500余篇/首/则,受过多次表彰,有部分作品获奖。
特别声明:本文图片由文章作者搜集提供,其目的为公益宣传民族文化,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