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歌谣:仪式歌——祭祀歌和礼俗歌
彝族仪式歌是在彝族民间各种仪式上演唱的歌谣。它表达了人们要求摆脱贫困和灾难,渴望得到丰收、成功、胜利与幸福生活的愿望。进人阶级社会后,伴随着复杂化了的社会生活,又产生了许多相应的仪式歌。从功能和吟唱时地发出,可将彝族仪式歌分为两大类:即祭祀歌和礼俗歌。
彝族祀典歌一般都与原始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彝族发达的原始宗教为祀典歌的繁荣创造了条件。祭祖歌、族祭歌、祭祖还原、九代祭祖、献灵、祭祖灵、祭祖叙谱等源于祖先祟拜;敬山神、竹王歌、祭米色(祭地气)、祭树神、祭龙词、叫牛魂歌等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祟拜;嘱神歌、铜鼓歌、拜神曲、祭火神、祭锅庄石等则表现了人们对日常生活发生重要作用的实物和神灵的祟敬之情。
寿诞歌主要出现在婴儿诞生礼宴和老人祝寿礼宴上。届时,长辈们唱起迎生歌、三朝曲、满月歌,向刚临人世的婴儿表示热烈温厚的迎候和衷心的祝福;晚辈们则在寿宴上唱起七七歌花甲歌九九歌、百岁歌给长辈送去良好的祝愿。彝族的灵魂观念十分盛行。人们认为,人的病康、生死与灵魂是否附存于肉体上有关。生死占卜辞、病难占卜辞、招魂歌便是巫师、祭司在占卜时所吟唱的歌。彝民还认为,过世了的亲人的灵魂不能让他到处游荡,应给他一个固定的居所,这样才能荫护活着的人安康运好。于是,又有了表现安魂的“立祖灵歌”和“祖灵人户歌”等。
一生一死是人生礼仪的两个极端,尤其对死,人们的感情十分复杂。人们怕死,却将老至而终视为喜事;人们在因失去亲人而悲悲戚戚的同时,却要热热闹闹地办丧事。彝族人认为,分散迁徙至各地的族人死后,其灵魂要回到祖先发源地,与祖先团圆。因此,人们要举行一系列仪式,让亡魂顺利归祖。繁杂的仪式带来了繁杂的仪式歌。
岁时歌又叫节令歌,是过某种节日或对时令的描述的歌,常伴随着纪念性活动而吟唱或歌唱。彝族除了也过汉民族的节日外,还过本民族的彝族年和火把节,贺年歌、年柴谣、跳弓歌等就是在过年时唱的,而大锣笙、采花歌、掌火歌、火把歌则是在火把节的仪式上唱的。另有布谷歌、节令歌、收成歌是在春播或秋收时唱的。
彝族的婚俗歌种类很多,从定亲到完婚都有相应的婚俗歌。例如:《雪山落雪词》就是一首待婚歌,它以俏皮、诙谐的风格因物及情地道出姑娘期待媒人来临的心情。婚俗歌中最具风采的要数哭嫁歌。各地的哭嫁歌一般都有较为固定的格式。序歌点明主题,即因何而哭,而后是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别亲友,用哭的方式回忆旧时美好的生活,诉说对村庄、亲友的依恋难舍之情。有出嫁姑娘独唱的,也有与小伙伴们一起联唱的。接下来是骂媒人,这时语调由低沉婉转变为大声斥责,充满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哭嫁歌中新娘的形象生动感人,时而痛苦沉思,时而悲愤满腔,时而婉转陈述,时而激昂呐喊,令人回肠荡气。
在婚礼仪式上,新娘的父母要唱“嫁女歌”,诉说养育女儿的艰辛,表达骨肉分离的痛苦之情。如流传在云南元谋的“嫁女歌”这样唱道:“树子生在我家门前,阴凉却遮住别方。树子长在我们家门前,树叶却落在别方。竹子长在我们家门前,竹尖却弯朝别方。姑娘生在我们家里,却要把她嫁到别方。”歌中运用起兴比拟的手法,词恳意切地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难舍之情,颇具感染力。司仪和其他宾客也纷纷唱起青棚调、解松毛结歌、开亲歌、劝嫁歌、寻亲歌、迎亲歌、进亲歌、拜堂歌等,场面热闹异常。
彝民建盖好房屋后,要举行“踏堂”“起灶”“请祖”等仪式活动。毕摩在这些仪式上吟唱的歌调,用虔诚的祝福表达了对迁人新宅后家业繁盛、人丁兴旺的强烈愿望。热情好客的彝家,无论对故旧知己还是对初交新识,都会以礼相待。客人临门,主人不仅敬之以酒烟,待之以肉食,还要唱起一曲曲情真意切的“重逢调”“初识歌”“敬客歌”。任你再拘束的客人,也会一扫腼腆之态,融情于这诚挚感人的气氛中。
就艺术形式而言,彝族的仪式歌一般都有较为固定的套式,只有少数习俗仪式歌存在有即兴创作、自由发挥的现象。那些以原始宗教功利目的为出发点的仪式歌,更具有神圣性,不但有演唱时地的限制,连演唱者也只能是作为人神中介的祭司。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