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景东彝族跳笙的故事

作者:马青 发布时间:2018-05-23 原出处: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局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跳笙,在云南,几乎到处都有类似的活动。——人们围成圆圈,领舞者带头高唱起跳,众人手拉手、或者搂肩搭臂地紧随相跳。主要伴奏的乐器有葫芦笙、三弦、笛子。有时即兴而跳,没有乐器,吹起树叶也可以翩然起舞。后来,洋的东西进来了,用口琴吹着跳笙的也有。但是,在景东,把这个活动称为跳歌的地方也不少,照我的看法,似乎叫跳歌更合乎事实,因为是又唱又跳,有时候是歌为主,有时候是唱为主。
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先说跳。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曾经有一位彝族干部对我说过,他们家乡的山民,能歌善舞,性情豪爽。一般人,包括女人,大都有三种爱好:饮茶、喝酒、跳歌。只要有茶,就相对谈天说古;只要有酒,就大家捧杯高歌;如果是在节日或者娶亲嫁女的时候,就会众人聚会在一起跳歌,甚至从月亮升跳到太阳出。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歌的舞蹈套路很多,简单的如“三跺脚”、“翻歌”或者“半翻歌” 。和外地跳笙的舞步大同小异,容易学也容易集体统一,但相比较起来,我觉得景东彝族的跳歌更为粗犷和热情奔放,当舞者全部整齐的踏着节奏忘我的投入跳歌的时候,那情景是非常壮观的,会使人联想到我们人类在原始时代获得猎物时候的那种欢快。连偶尔来到现场的没有跳歌经历的外地客人,也会被感染得高兴地加入欢乐的人群。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还有一些舞步,就属于比较难学,甚至只流传在一些特定的村落。比如大街乡昆冈一带的“羊厮打”;文龙乡义昌的“鸡勘歌”(勘,方言鸡啄食的意思);还有花山乡一带的“猴子扯磨”、“苍蝇搓脚”等套路,都是以模仿动物的生活习性、动作为舞蹈的基本动作,应该是人类最早创作的原始舞蹈的素材。以“鸡勘歌”为例,它以鸡的生活习惯和动作为舞蹈的基本元素,时而模仿鸡跳跃觅食、时而饮水抬头;或者展翅欲飞、引颈蹬脚、立足打盹......整套动作要求敏捷轻快、灵活自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非常的富有韵味和人文的情趣。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说歌,这个话题就广泛了。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边跳边唱的是跳歌,不跳只唱的叫对歌,但是在跳歌的时候也有对歌的内容,就没有办法去分那么仔细了。不过在跳歌或者跳笙的时候对的歌,在景东不论哪个民族一般采用的都是汉语,在我到过的很多也有跳笙习俗的地方大多如此。甚至在缅甸、老挝的一些地方,我在资料片中看到他们也有跳笙的习俗,而且很惊讶地听到他们也是在用汉语对歌。后来,我自己思考了一下,认为云南各少数民族之间语言沟通有一定的困难,更何况是指意不很准确的文学语言,所以他们选择了比较强势的汉语来互相沟通,就像我们今天在国际上选择英语来交流一样,似乎是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当然,和普洱、景东一样,对歌用的是云南方言,四言七字为主体,押韵也是方言的音调,可是这样一来,很多非常有特色的民歌调子,一搬到纸上,用普通话的词汇和普通话的语调就失掉了韵味和没有办法唱了。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跳歌以及对歌对调子是有规矩的,要讲辈分,一家人或者辈分差异的是不能在一起拉着手共跳的,即使在人很多的大场合,也要隔了一大截才能同一个圈子跳歌,但绝对不许对调子,否则会被人视为乱伦而斥责。因此,有的时候,跳歌场会分几处,好容纳不同的人群,去用歌声斗智、去彼此快乐的交往。(马青)kM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