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彝族音乐浅析

作者:张玲玲 发布时间:2007-03-02 原出处:贵州民学院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内容提要:彝族音乐品种繁多,色彩鲜明浓郁,其体裁主要民歌、器乐、歌舞、戏曲。改革开放以来,彝族音乐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彝族音乐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才能更好的发展。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 键 词:彝族民歌   歌舞   彝族器乐  彝族音乐调式框架   现状  发展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02级(1)班   理论作曲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歌舞抒发其情感。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由于彝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使得彝族的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富有民族性和地方特点。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不同支系之间风格差别很大,各个支系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因此,彝族音乐是十分绚丽多姿的,包括有民歌、器乐、歌舞、戏曲等体裁。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民歌的特点就是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词藻朴实,耐人寻味,内容多以劳动场面为主。彝族民歌涉及的生活面很广,在众多的民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叙事歌、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和儿歌。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叙事歌常在节日、婚嫁、酒宴及追悼亡灵时演唱,其内容包括天地万物的形式、人类的起源、民族的迁移、英雄故事及风俗习惯等,还有不少爱情故事。叙事歌的曲调都很短小,一般只有一个乐句。曲调和节奏的变化较少,与语言的声调结合紧密,具有吟诵性。劳动歌是伴随劳动演唱的民歌,主要有牛山歌(亦称“牛歌”)、下种歌、推磨歌等。牛山歌是农民犁地耕田时唱的,节奏比较自由,有很强的即兴性。下种歌、推磨歌等曲调明快,节奏也比较鲜明。仪式歌可分为婚礼歌、丧礼歌、节日仪式歌和宗教仪式歌等类别。彝族许多支系都有成套的婚礼、丧礼歌,同时也有春节、火把节演唱的节日仪式歌。彝族的儿歌分摇篮曲和儿童游戏歌两类。前者歌词多无具体意义,曲调优美,以单句体及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最为常见;后者曲调活泼跳跃,音域较窄,以上下句结构最为常见。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爱情歌是彝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种,分短篇情歌和长篇情歌两种。前者多为对唱或独唱,一般由上、下句组成,曲调柔美抒情。后者多为齐唱,以云南的《四大腔》为代表。彝族的“四大腔”产生于云南建水、石屏一带彝族的尼苏支系中,并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的社交和爱情活动紧密相联系。这种活动称为“吃火草烟”,有两个内容:“款白话”(用韵白相互对答)、“对唱曲子”(形式为一青男女领唱或对唱,其他人围坐伴唱。所唱的曲子是一个篇幅长大、并有固定程式的套曲,即“四大腔”),“四大腔”包含《海菜腔》、《山药腔》、《四腔》、《五山腔》,分别流行于尼苏人居住的四个区域,是四种不同的声腔和套曲形式。 “四大腔”是四套大型抒情声乐套曲,每套由三部分或者五部分组成,布局完整,层次分明,风格各异。演唱时由一人领唱,众人接合。各腔之间联系紧密,音乐连绵不断,是彝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拘腔”是整个套曲的核心音调,起音乐主题的作用。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便是根据《四大腔》中“山药腔”的第一段“拘腔”的音调改编的。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彝族舞曲》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乐器的种类繁多,吹奏乐器有竹笛、巴乌、彝笛、草杆、马布、铜角、葫芦笙等;拉奏乐器有彝族四胡和胡惹;弹奏乐器有月琴、口弦、大三弦、小三弦;击奏乐器有铜铃、八角鼓、烟盒、鼓、锣、钹等,其中口弦、月琴、马布、及胡惹流传比较广泛。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琴流行于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彝语称“巴布”、“班匹”或“和巴”。彝族的月琴有二弦、三弦及四弦三种,基本形状为长颈圆腹。月琴在彝族人民音乐生活中有重要地位,谚语中说:“口弦会说话,月琴能唱歌。”青年男女常用月琴来表达爱慕之情,在年节,喜庆之时,月琴更是各种舞蹈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月琴有许多专门的独奏曲,如《雷波调》、《刮地风》、《草皮调》,各支系的月琴独奏曲有不同的风格。月琴多为中青年男子喜爱,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月琴手。50年代,凉山彝族姑娘沙玛乌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奏的月琴,受到热烈赞扬。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弦是彝族各支系都拥有的乐器,几乎所有的妇女.无论老幼,襟前都挂着一付口弦,随时可以演奏。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演奏时以手指拨动簧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彝族青年常用“口弦”弹出彝语的声调,借以“说”出“悄悄话”。二片或三片的口弦,能奏出由泛音构成的旋律,构成二声部或三声部的音乐,具有特殊的魅力。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布为吹奏鸣乐器,主要流行在四川大凉山一带。管身竹制。长20厘米,直径1厘米,有五至八个圆形按孔。管上端插长2厘米左右的单簧竹哨,管尾套一牛角制的喇叭形共鸣筒。马布的音色明亮、音量较大、常用于吹奏欢快的独奏曲,亦用于合奏。“胡惹”的形制和汉族的二胡相仿,是常用的拉奏乐器。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器乐演奏形式主要是独奏,器乐合奏曲不多,且主要源于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独奏曲中以大、小凉山彝族月琴演奏曲“秋风吹”到“打谷场”,云南无量山区彝族笛子独奏曲“过山调”、“放羊调”,云南红河彝族的巴乌独奏曲“阿哩”等最具特点。合奏曲在历史上形成很早,最著名的是公元800年南诏宫廷乐队赴长安所演奏的“南诏奉圣乐”,其规模宏大,乐曲优美,在当时唐都长安获得了极高的声誉。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代彝族民间合奏乐以聂苏支彝族的“歌舞组曲”和阿细支彝族的“阿细组曲”最具代表性。著名的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就是根据彝族民间乐曲创作而成的。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舞音乐是彝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舞蹈在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彝族舞蹈形式多样,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格。彝族各支系都有各自独特的歌舞,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踏歌、四弦舞、阿细跳月、烟盒舞、三步弦等。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踏歌是最具群众性的舞蹈。在各地彝族中踏歌又称为“达踢”、“跳歌”等,是彝族历史悠久的一种舞蹈形式。在云南巍山文龙亭中有清代乾隆年间所绘制的反映彝族“踏歌”舞的壁画,其舞蹈形式和舞姿与今天彝族的“踏歌”舞几乎一样,即以篝火为圆心,舞者围成圆圈,领舞人在前吹芦笙等乐器,其他人随后携手搭肩而舞,其舞蹈动作矫健,步调整齐成拍,跳时大家边跳边合拍而歌。彝族凉山地区更是在踏歌基础上编创了达踢舞。达踢是彝语的音译,意为踏地舞或脚踏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动作简炼明快,音乐悠扬流畅,乡土气息浓郁,时代色彩强烈。80年代一经形成,迅速普及全州并以大西南民族交谊舞的态势,很快向州外、省外推开。在94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上来自国内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围着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为一家,场面热烈壮观.气氛亲切感人。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弦舞,彝族称为“叶切比”,意为弹着月琴跳舞,流行于云南峨山、双柏、新平等地区。“阿细跳月”是云南阿细支彝族群众喜爱的一种舞蹈,舞蹈时男子弹奏大三弦和吹笛子,女子面对男子拍掌起舞,一般都在皓月当空时跳,到月落星稀时才散,故名“跳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彝族民间跳月舞的基础上整理加工的民族歌舞“阿细跳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烟盒舞流行于云南中部、南部彝族尼苏人中,因为跳弦用木质烟盒伴奏,所以,称为“烟盒舞”。三步弦流行在云南红河南岸尼苏人生活的地区,是一种踏歌形式。舞时,舞者围成圆圈,舞姿活泼欢乐,有竹笛、木叶、巴乌、草杆、四弦、三弦、二胡伴奏,音乐粗犷有力。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彝剧是一个年轻的剧种,是20世纪50年代在彝族民歌及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源自民歌、歌舞曲和器乐曲,表演动作采用“打歌”等民间歌舞的舞步和身段,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彝剧现主要流行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在当地有业余剧团演出,剧目有《曼嫫与玛若》、《半夜羊叫》等。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各支系民间音乐的风格虽然各异,但与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相比较,民族特点仍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音阶调式的构成,节拍节奏和织体三个方面。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音乐采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其主要的调式框架有两个,并且都由三个音构成。第一种框架可称为三度框架,构成框架的三个音之间的音程分别为大三度和小三度,组成一个大三和弦。这种三音框架一般只在合奏曲的低音部单独出现。而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加上商音构成一种特殊的四音音列,在此种四音音列中,商音是装饰音,依附于宫音或角音,音高也不十分稳定,时高时低。三度框架加商音形成四音音列后,还可以加羽音形成宫调式的五声音阶,此时羽音的地位比商音重要。另一种情况是在宫调式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变宫和清角音构成六声或七声音阶,此时变宫音显得比较重要。第二种三音框架可称为四、五度框架,三个音之间的音程依次为纯四度和大二度,有些民歌和歌舞曲只用这三个音构成。这个框架可加羽音构成徵调式四音音列,并在此基础上加上角音成为五声音节。此时,角音在曲调中起润饰的作用。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宫    商    角    徵    羽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1.   1    (2)   3     5     6   羽音地位比商音重要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宫    商   角    清角   徵    羽    变宫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2.  1    2    3      4     5     6      7      变宫地位比清角重要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上述两个框架之外,彝族南部方言地区还流行两种特殊的音阶。第一种为清角、徵、变宫、商,在这个音阶中清角是一个有“活音”性质的音,有时会略有升高。第二种为徵、羽、变宫、宫、商、角、清角、 徵 ,这个音阶的第Ⅲ级略低而第Ⅶ级略高,Ⅰ、Ⅲ、Ⅴ、Ⅶ级在曲调中起骨干音的作用,Ⅱ、Ⅳ、Ⅵ级环绕骨干音,处于属地位。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角    徵    变宫     商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1.    4      5      7       2       清角是活音(有时略有升高)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徵     羽    变宫(略低)    宫    商   角    清角(略高)     徵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例2.  5      6         7         1     2    3         4          5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声部民歌在彝族中并不普遍,但彝族的多声部器乐曲和舞蹈音乐却很丰富。多采用三度框架,各种乐器围绕着骨干音奏出各自独立的旋律,合在一起又有协和的效果。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音乐富于特色,是应多加利用的音乐素材。九十年代,在凉山彝族推出了“山鹰”与“黑虎”(彝人制造的前身)两个原创音乐的组合。可以说,以“山鹰组合”为代表的当代彝族原创音乐在九十年代得到良好的发展。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一代的彝族音乐,在创作尺度上多取材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规范与诗风传统,以其单纯而又柔韧的民族诗歌精神映射彝人与自然、与人生、与文化“对话”的生活基调,使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字里行间中那深藏的文化底蕴与流溢芬芳的民族诗化情调。浓郁的民族特色与鲜明的支系地域特色一旦结合,也就形成了彝族新声词曲创作的独特风格和流派,这些彝族新生代的词曲创作,得到了文艺界的充分肯定。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鹰”组合的原作词曲,围绕着“鹰”这一核心描绘出的是山地那辽阔深邃的风光,以及在高地上生存和繁衍的彝人情感与美好愿望,风格粗犷豪放。云南彝族创作歌手倮倮以其《水缸里的月亮》摹绘出了西南边陲特有的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与当地少数民族淳厚的民风民情及古朴的生活画面,则构成了清丽隽美的语言风格与瑰丽的水墨色调;“山鹰组合”的原创歌曲制作中,在不同程度上成功地转接了彝族民间器乐如月琴、口弦、葫芦笙、巴乌、竖笛等的传统音乐素材,丰富了现代电子音乐合成的表现力,强化了MIDI音乐的配器层次与旋律色调。从彝族原创音乐来看,歌词的内涵日益丰腴,曲调的创作手法更加多样;同时彝族年轻的音乐人在那种农业社会时代的宁静心态渐渐转变为对工业科技社会的繁杂、质疑与思考。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现代,彝族音乐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当代彝族音乐在不同的发展层级上,有着不同的文化心态与不同的生活感受,其词曲创作的风格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一种必然。要注意从为数众多的民间歌手与民间歌谣那里汲取养分,感悟民歌所具有的广泛的群众性。注重大众接受应是当代彝族音乐发展的大流。要让曲调扎根于文化的沃土,让歌词染上时代的特色。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背景为当代的音乐人提供了直接的创作素材,在艺术上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表现手法。如山鹰组合的《七月火把节》就与彝族火把习俗有关。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借鉴现代特别是电子音乐的技术手段以扩大音乐的表现力;重新认识到中国彝族民间音乐作为创作源泉的重要意义并深入挖掘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在彝族民间音乐素材上深入开掘,发挥其强烈的民族个性,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作曲手法,来进行彝族音乐的创作。另外,还要更多的从彝族歌舞、器乐中寻找素材。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般而言,彝人大都熟悉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当代彝族音乐应该在更广泛的审美接受范围内来形成自己独披蹊径的文化传播,从而主动参与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最终形成精品佳作!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书籍: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  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7贵阳。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器乐曲选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 
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北京。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音乐》  杂志(1990(2)  1992(1)(3))tP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