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礼仪习俗

三宝彝族乡之彝家婚嫁习俗

作者:三木 发布时间:2016-03-3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在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彝家人在休闲或有远方青年男女来寨里做客,或是男女青年新婚时,或老人归西告终时,寨边的探花恋爱处,寨中恋爱花圆,也就是所为的山歌歌台重点处,常常是男中老年人都喜欢聚在一起弹琴吹箫,拉胡尝弦,合奏彝家人的丰年小调美曲,节日庆会调,建房修屋的吹工调等。
 
  此刻间十多二十岁的青年男女就成群结对的走至玩耍彩花处,口吹叶笛,手唇交拿吸吹哨声,连着就唱起了逗妹歌、连妹歌、逗郎歌、情哥情妹、表哥表妹、表姐表弟、放收割草、耕田耕地、拨秧、插秧、薅秧、薅玉米锄草歌等等,男女对唱、高阳长持、悦耳弦丽的彝族别派、动人心弦的怨优韵律声调,韵响至长空飘荡至山旁,回荡至家边墙头,持持不断,悠美极了。
 
  新娘出嫁前三日夜,母女、姐妹或要好伙伴,都一一的陪伴哭诉,哭诉难舍爹娘、兄弟、叔伯、兄嫂、弟媳,哭诉爹娘对自己的养育恩,兄嫂弟媳对自己的爱戴情,女儿久久不能在娘家一辈子,不能顶祖,必须嫁到郎家去。大田大地不能享受,房屋财产不可受。直至出嫁当日良辰之时,哥或弟背着新娘到祖宗灵位前拜别走出大门,新娘上了新郎方接亲牵来的五彩大马背上骑稳后,新娘的哭诉才住止。此刻新娘头上就戴着一顶避邪斗笠,在后面的一位就是送亲娘,也同样骑着五彩大马,头戴斗笠,其次就是亲哥、弟、表兄弟、姐妹、暨众多男女青年,新娘的舅父母、姑父母,总的说来有数十人,浩浩荡荡地把新娘送达新郎家去。
 
  三宝彝族乡的彝家人,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发明了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跳脚舞“啊妹戚托”,在姑娘出嫁时邀请亲朋好友到家唱敬酒歌,祝酒歌,跳“啊妹戚托”。寓示欢快嫁女,姑娘嫁到婆家要辛勤劳动,孝顺公婆,相夫教子,做一个贤良的媳妇。
 
  新娘出嫁前日男方接亲拉来两匹枣红马,挑来两只鸡,媒人来两个,共六个,拉马的披新娘方淋新水,挑鸡的不被淋,媒人被淋,男方拿来的  鸡一只,新娘方用一只仔母鸡配合在用“茅草、竹篾、竹筒、白绵花、白米、五色线、布、绿茶、桦叶或樟叶”装糊好的祖宗灵位前牵杀敬告,清洁后煮熟,哥弟六人,加上媒人一共八人。全围坐在八仙桌共餐细研,餐后看封捆挂,捆鸡挂,完毕后,媒人又再次被浓浓淋礼水。在新娘家捆好的鸡挂交给哥弟,随着出送亲队伍,把鸡挂送到新郎家再解捆一次,捆好后存放在新郎家祖宗灵位上或箱柜里。存放前外家也就是新娘的哥哥用方盘酒杯敬新郎方的父母,请收藏好鸡挂。娘家哥用非常就意的语言对新郎的父母表达敬意,新郎方的父母也用客气的语言回敬表达。 
 
  吃完晚饭后,在婚堂里就 “羊错”(跳舞),新娘的伙伴们就拉男方来的男女去婚堂陪新娘跳舞,跳舞的就热闹非繁,跳得似燕飞莺,牵手时狂奔时如同浪潮般的飞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婚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