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礼仪习俗

九龙彝族婚俗文化

作者:沙马鲁石 发布时间:2016-08-12 原出处:甘孜新闻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在九龙县安居乐业中的七个彝族乡腹心地带三垭彝族乡(史洛拉达),其农村人口几乎全是彝族集聚,从古至今一直传承着独特的婚姻习俗。按习俗要缔结一桩婚姻,婚前需要通过必定的程序:定婚、禁食、结婚。
 
 
迎亲队伍中的小伙伴们在商讨枪亲
 
  二零一五年二月十日星期三是大年农历初三,家乡彝族人民把每年大年农历初三这天识为最吉利吉祥的大好日子, 不必去请毕摩算命占挂定日子。几天前就传来消息,家住三垭彝族乡郎嘎村的表哥尼卜木果十日要举行婚礼,叫我们沙马家族各兄弟前去助阵,我回老家史洛拉达与老人过(库史) 春节,有幸参加了这场婚礼。二月九日一大早,经过一小时的颠簸,我们几个兄弟来到表哥尼卜木果的家里。表哥尼卜木果迎面而来握住我的手说:”阿波波,嘎哟啦,卡底尼祖玛萨巴”。快进屋……快进屋。这时亲朋好友和邻居们早已聚集在表哥尼卜木果家了,老辈们喝酒的喝酒,说唱的说唱;年轻小伙子们忙于宰杀牛羊为第二天的宴席准备着,热闹非凡。这天表哥尼卜木果格外有精神,他告诉我们,他和新娘是通过夫呷(媒人)介绍的,不是定的娃娃亲,还没见过一面,也不知道即将入门的新娘长什么模样?阿爸阿妈和叔叔们都特别喜欢这个还没有进门的儿媳妇,找毕摩择了日子,明天就派人去背新娘。
 
  吃过晚饭,长辈们开始安排了去迎亲的人员,按九龙彝族地方的风俗,新郎和新郎的长辈们都不能前往迎亲。我有幸成为迎亲队伍中的一员。第二天一早,表哥家用猪、羊肉等特地让我们抢亲的人员就餐。随后,迎亲队伍的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表哥家派我们十一位可以说是得力的小伙前往“抢亲”, 我只是当配角了,背新娘的重担就落在我们十位小伙子的身上。新娘家就在公路边上,我们下车走几分钟就到了。一下车就看见新娘家周围、门口早已聚集众多人。准备好泼水的女方家姑娘们,相互转告着,一场泼水战即将开战,我们迎亲的抬着一些啤酒和白酒,谁也顾不上谁,蒙着头直往新娘家的屋里冲,姑娘们也毫不犹豫地把大盆大盆的水向我们泼来,我们根本没有地方可隐藏,淋得个个像落汤鸡似的,全身湿透了。冲到屋里,慈祥的老人们才制止了姑娘们的泼水,泼水才解脱。    稍等片刻,新娘家男女老少端来几桶泡水酒,给我们迎亲的连续敬酒,几杯泡水酒下肚,个个喝得满脸通红。过了一会儿,新娘家房前有一块空地,叫我们迎亲的过去就餐。这时,有人提醒我,新娘家给我们送饭来时,一定要先下手为强,保护好饭菜,赶快端起跑,新娘家的姑娘们会来抢饭;如果饭菜守不住,被抢走了,那我们就吃不上饭,今晚只有挨饿了。刚说完,新娘家的姑娘们一拥而上同我们争食,幸亏我们早已准备好的三个人,迅速端起荞粑和羊肉往山上跑,姑娘们追赶不上,我们才得到了一顿饱餐。
 
 
新娘姐妹抹黑接亲小伙锅焑以示祝福。
 
  晚上,新娘家开始闹婚,年轻的小伙和姑娘们相互嬉戏,相互说着悄悄话,快乐无比。我们迎亲的选派一位善于演说的人,代表新郎家与新娘家选派的人进行了“赛歌”(彝意“牛妞嗬”)。
 
  据了解,赛歌的内容是赞颂名山名人、自然地理、天文等。彝家小伙和姑娘们一边相互嬉戏,我们坐在火塘三锅庄边,一边喝酒一边听赛歌,双方赛歌的人员不肯认输,不断交替进行,不分胜负,一直闹到凌晨3点。而我们整晚都没有合上眼,新娘家的人也如此。这时,新娘家的姑娘们开始为新娘进行梳妆打扮,新娘穿上了平时精心缝制的嫁妆,一位长辈妇女用两根红毛线亲自把新娘的独辫分成了两股辫子,带上了千层帕,梳妆打扮完了,新娘的姐妹们聚集到新娘周围,大家齐唱新娘“出嫁歌”。歌词大意是:新娘在家乡如何留下足迹,出嫁后命运不知如何,家人时刻挂念等。唱“出嫁歌”时,歌声悲切,伤感。“出嫁歌”刚唱完,我们迎亲的两个小伙冲进包围圈去“抢亲”,但都被姑娘们挡住在外,被抹了一脸黑锅烟,成了包公脸。抢亲持续了几十分钟“恶战”后,我们“抢亲”的两个人终于冲破了防线,摸到了新娘的头盖,“抢亲”成功,笑嘻嘻地背着新娘上了我们迎亲的车。迎亲的车和女方家送亲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按九龙彝族的风俗习惯,新娘家的姑娘是不能前往送亲的,只有男孩和长辈才可以送亲,送亲的人或车跟随在我们的后面,天亮刚好日出达菩萨山头时,我们已把新娘背送到了新郎家。按习俗,新娘出门后脚是不能下地的,远点的路程才骑马坐车,近点的背着新娘到家,在路途中停歇时,迎亲的专门指派一位护持新娘休息,用擦尔瓦铺垫在地上,让新娘落坐,不能让新娘的脚落在地上。新娘被背回家后,还不让进屋,在屋外的一棵能吃果子的树下临时垫铺毡子,新娘在伴娘(彝语为“席勒”)的护卫下落坐,新郎家的一位妹妹陪着新娘坐下,在新娘的头上备好换线梳头,以表新娘进门后就成这个家的一员了,梳完头后给新娘吃特制的荞粥。 这时,全村老少都来欢迎新娘和送亲的亲友,小孩围着新娘的周围又唱又跳,有的按捺不住把新娘的面帘掀起来看一眼。
 
  开宴席了,新郎家的姑娘们把新娘的面帘揭下来,送进屋里,以示归家了。新郎家把送亲的人员安排在一块空地里就餐,就餐的方式也有规矩,先为新娘的舅舅或叔父们献上半边猪头和一瓶好酒,以示敬重,然后按送亲的人数,安排三人一桌或五人一桌,每一桌都得到两盆的大块坨坨肉和三个烙荞粑,随你怎么吃。宴席结束后,开始发放聘礼金仪式,也是此婚礼中最关键的一个仪式了。聘礼金时,新郎家的主人不能亲自参与,只能旁观,请夫呷(彝意:介绍)人来给送亲的人员发放礼金,如果新娘的舅舅和叔父们没要过多的礼金,接收了男方家事先准备好的礼钱,没有发生吵闹,以表这桩婚姻美满幸福,在以后的日子里两家和蔼可亲,聘礼金结束了。这场婚礼也就基本结束。
 
  还有一个独特的婚礼仪式,这个仪式称为“约拉古”。新娘在结婚当天或在新郎家住上三天后由新郎备上一些好肉、好酒陪同新娘家拜望岳父母。此时,岳父母家邀请四邻亲友饮酒杀羊,款待新郎,再次举行泼水、克智等活动;此后,新娘则住娘家,新郎返回家中。九龙彝族至今还保留着出嫁不落夫家的习俗。即,行了正式婚礼的姑娘,不论其年龄大小,必须居住在其父母家。平日,男方家作毕摩才请新娘回夫家共同作毕,新娘还得由兄或弟护送,直到大家要求或新娘怀孕后,才正式落户男方家,成家立业,才会正式成为男方家主妇。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婚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