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一枝独秀的彝族服饰

作者:杨红君 发布时间:2019-03-06 原出处:中国作家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服饰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标志,彝族由于支系繁多,服饰种类也很多。因此,彝族文化的研究者们,在叙述彝族服饰的同时,往往是按彝族不同的分布区域来进行分类,根据彝族服饰的不同特点,一般划分为四川凉山、云南楚雄、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根据支系特点分为若干式样。接下来,笔者就以全国唯一的两个彝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谈一谈对彝族服饰的见解。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大小凉山天然屏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的保存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彝族男女上衣,一般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习于头顶蓄一缕长发,缠头巾,头巾前端束一二十至三十厘米的锥体,偏于额前,俗称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或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妇女着几色相接的百褶裙,戴头帕,双耳佩金、银、珊瑚、玉、贝等首饰。彝族女上衣有衬衫、罩衣、背心三种。青年妇女上衣以细盘花为主,配有帖花和刺绣,中年妇女环肩、襟、袖贴青布宽边并加嵌红、黄、绿色细条纹为饰,老年妇女服则宽衣襟袖,只镶青布。总体上呈现出年轻人的服饰多色彩明快、艳丽、青春,多体现色彩组合,其线条饰纹丰富、绚丽;中年人服饰多体现凝重、端庄、大方,线条饰纹相对平和而少;老年服饰以宽松、闲适、端庄为要,多用平、素面料。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州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东接乌蒙,北靠金沙江,南邻哀牢山,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徙之地,为彝语几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服饰也呈现出纷繁多姿的款式风貌。但与四川大、小凉山彝族的服饰相比,楚雄彝族的服饰则宽博朴实不足,繁缛奇丽有余,以浓艳为特征。楚雄州的彝族喜好用黑、白、红、绿的布料作服饰。彝族男子多穿对襟衣裳,外罩无袖领的马褂,黑布包头,脚穿剪口布鞋,妇女身穿白色或粉红色衬衣和天蓝色长裤,外套色彩艳丽的对襟短衣,前胸和肩部镶嵌马樱花图案,脚穿浅帮绣花鞋,常戴耳环、手镯和戒指,滇中,滇南一带的未婚女子则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在造型、艺术美、实用等方面,有区别于其它民族,甚至区别于其它地区彝族的特点,较完整的展示出了当地丰富的彝族文化。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服饰也可以说是形象的史书,它的形制与图案同样记述着彝族的社会生活。起源于楚雄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村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中,就有关于虎尸解宇宙的描述:“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虎气作雾气,虎心作天心地胆,虎肚作大海;虎血作海水,大肠变大江,小肠变成河,排骨作道路;虎皮作地皮,硬毛变树林,软毛变成草,细毛作秧苗……”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充满好奇心的彝族先民,对万事万物的起因、变化进行了臆测性的解释和拟人化的描述,这就说明彝族先民正是这样将虎臆测为宇宙万物的起源,同时彝族远古先民又以虎为自己的图腾,相信自己是虎的后裔,即以虎自命,称自己为虎族。他们相信人、虎可以互变,特别是人死后还要变成虎,明代文献《虎芸》卷二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至今在楚雄州武定、大姚等县的民间还流传着“人死—只虎,虎死—只花”的谚语。 彝族妇女们喜欢将虎的图案绣在各种服饰及其它用品上,尤其是为刚出生的婴儿准备的衣物,必是一式的虎头帽、虎头鞋和虎头兜肚,因彝族自认为是虎族,为婴儿准备虎衣,便意味着虎族对新成员的血缘关系的认可,服饰中的虎除作为虎图腾及虎宇宙观意识的反映外,同时又增加了驱鬼避邪与象征吉祥幸福的寓意。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凉山地区,彝族少女成年时都要举行一种神秘的“换裙”仪式,彝语叫“沙拉洛”,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耳朵挂的是穿耳线。“换裙”仪式举行之后,就要穿上中段为黑蓝色的三接拖地长裙,原先的独辫要改梳成双辫,并要戴上绣花头帕,挂上耳坠。举行“换裙”仪式后,少女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赶场、看赛马、耍朋友、谈恋爱了。“换裙”时间是根据少女的发育情况而定的,一般选在15~17岁之间,多择单岁。因为在当地彝民看来,双岁“换裙”会多灾多难,终生也不会吉利。至于“换裙”的具体日期,则要请老人好好地择算一下,才能最后定下吉日佳期。由于“换裙”是女子由童年到成年的标志,作为父母对此都非常重视。特别是母亲,她是女儿的贴心人,也最了解女儿的生理状况,在临近换裙前就热心地为女儿准备好了头上戴的花边黑色哈帕、新裙,以及颜色各异的珠子和领上的银牌等服饰品。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说凉山州,彝族少女的“换裙”仪式是彝族少女走向成熟的标志,那么,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赛装节,无疑又是彝族少女爱美的集中体现了。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赛装节,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聚集地区较为普遍的民族风俗之一。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赛装节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地方。一个是永仁直苴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另一个是大姚三台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直苴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中和镇,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政府道路均为土路,交通极为不便。直苴村是永仁县彝族刺绣的发源地,素有“赛装之源,彝绣之乡”的美誉。各类彝族绣品工艺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直苴彝族女式服装”曾获得国家专利,绣品远销昆明、北京、上海、欧美等地,彝族刺绣已成为当地彝家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永仁直苴赛装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彝族赛装之乡,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在永仁县的直苴村,都有一场数万人参加的盛大彝族赛装活动,也就是“中国直苴彝族赛装节”。这天,漫山遍野都是彝族姑娘们俏丽的身影,犹如一朵朵火红的马缨花,盛开在山野间。心灵手巧的彝家姑娘们穿上自己亲手缝绣的盛装,聚集在绿水青山之间比一比谁的服饰缝的最好,赛一赛谁的服装最漂亮,爱慕的彝家小伙看看她们身穿的服饰,就知道谁是最聪慧的人。夜晚,彝家姑娘、小伙围绕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相邀跳脚,通宵达旦,尽情狂欢,倾诉衷情,直至月落日出。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台乡,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崇山峻岭间的百草岭之中,信息比较闭塞,交通极为不便。三台乡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祥地,一年一度的彝族传统节日"三台赛装节",源源不断的吸引着大批中外专家、学者及客商前来观光旅游和采风。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当地的彝族姑娘们就早早的穿上了一年来,精心绣制的艳丽得像山坡上盛开的马樱花一样的彝族服装服饰,一路打闹嬉戏,从四面八方的山间小路来到“赛装场”。她们互相欣赏交流,比比谁的服装最美,谁的手艺最高。慕名而来的各地宾客们都沉浸在这欢乐的场面中。在这里,世界犹如万花筒般展现出绚丽的姿态,灿烂别致而不同寻常的服饰美,亮丽而不艳俗的色彩美,演绎出一场美轮美奂的“最炫民族风”。赛装场上,除了赛装展示服饰之美,还是彝族青年男女传情递意、谈情说爱的好场所。“赛装赛到日头落,打跳打到月当空。”每当夜幕降临之际,美好的爱情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静静发生着……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挑花和刺绣,做一套彝族服装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因此,每逢节日之际,心灵手巧的彝家姑娘们,就会不约而同的穿上亲手缝制的民族服饰,聚到一起进行比赛,看看谁是最聪慧漂亮的姑娘,在山花野草铺成的天然“T”型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绣制的盛装。小伙子们,则通过服饰去了解姑娘的勤与巧,从而相识、相爱。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过去的赛装方式有所不同的是,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就要换八、九套衣服。所以,每年赛装节从开始至结束,至少都要穿出两千多套彝族服装。因此,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因此,彝族的赛装节可以说是现代服饰展演和模特比赛的源头。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其服饰在弘扬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前提下,也在不断地吸收汉族及其它民族的文化,同时也会对现代服饰发生一定的影响,彝族服饰穿着效果美观、大方、优雅、实用,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风格,这又必然对现代服饰产生影响,现代的一些服饰设计者不是已经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吗?记得1985年,我国在国际芭蕾舞比赛服饰设计中的获奖之作,就是充分吸收了四川凉山彝族妇女百褶裙样式特点的直筒喇叭百褶裙制作工艺的精华,为我国夺得了国际比赛中的第一个服装奖。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解剖这一符号,对于我们了解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对于了解民族的生存方式及历史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彝族服饰经经纬纬与其悠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透视出了彝族服饰艺术的流风遗韵,作为一种物化精神产品,它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内蕴着社会特点、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俗特征,同时也折射出了彝族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彝族赛装节活动,对当代彝族服饰造型性转化,势必又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文化环境和穿着文化!dJ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