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彝族服饰概说(四)

作者:巴莫姊妹彝学小组 发布时间:2002-12-01 原出处:《彝族风俗志》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2.彝族服饰的民俗表现    彝族服饰除了上述地域、支系的民俗表现以外,还有各地服饰习俗中反映出来的承袭古装遗风的表现;性别、年龄、身份的表现;  季节时令的表现;特殊功用的表现以及民间信仰的表现等,生动地说明了彝族服饰习俗与彝族人民的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心理意识等关系密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事象。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承袭古装遗风的表现  汉代一以来一些文物和文献记载的彝族先民披羊皮、披毡、着贯头衣、着拖尾服,妇女穿裙,男子头饰“兹体”(英雄结)等习俗。至今仍在一些地区保留和流行,充分反映了彝族服饰的传承性。1963年发现的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承嗣墓壁画(东晋太元年间即公元386二394年)所绘头饰“兹体”、披披毡、跣足的部曲形象,与今日四川大小凉山彝族男装颇为相似,足见彝族服饰历史之久远。披羊皮习俗,在唐樊绰的《蛮书》等文献牛多有记载,明清以来的云南方志中更俯拾皆是,而如今在彝区仍广为流行。凉山彝族的羊皮披毡别具一格,即用五张整羊皮制成。选皮要求严格,从喂养开始选五只皮毛一色的幼羊定养三年,尾部的一截毛始终不剪,  其余部位每年剪三次。三年后宰羊缝衣,从颈至尾刚好是披毡的长度。这样长毛五寸,短毛一寸,披时毛朝外,底部一圈系盈尺直长毛,上底细卷短毛,以素黑色为珍,黝黑闪亮,威风凛凛,厚重高贵,现仍流行于布拖彝区。而云南南涧彝族中的新娘不论经济条件如何充裕,结婚时必披羊皮。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传统衣俗和观念在彝区影响之深远。贯头衣是人类服装发展史上的一种古老款式。据元、明以来的多种史志记载,彝族妇女上穿贯头衣、下着裙,“衣无开襟,服之自首笼下”,“女衣不开领,缘中一孔,从头而下之。”此种服装在云南的楚雄、禄劝、红河,广西的那坡等地彝民中现在仍可见到。至于女性着裙在凉山彝区普遍存在,而在其它地区处寻裙裤同穿的过渡形态或已改裙为裤。  当今流行于滇西、楚雄、滇东南等地的前短后长的“拖尾服”,可能即《后汉书》所载哀牢夷“衣皆着尾”的一种遗风。而楚雄等地的“吵萆布”更反映着彝族先民早期采集经济的特色。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性别、年龄、身份的表现  首先,彝族服饰民仟男女差异是显然的,在样式、  质料、色彩、纹饰上明显刁同。男式服装讲究实用,  质料以厚实为上乘,  款式变化较少,纹饰考究而不华彩,色彩较之女服要沉着、素雅一些;而女装式样多姿多彩,装饰繁复细密,质料要轻薄一些。男女头饰的差别更大,――简一繁。此外男式服饰变异较大,滇、黔一带男装多已汉化,而女装保持着本民族传统和风格的为多。其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服饰民俗也不相同。大小凉山女子服饰以成年式“沙拉洛”为界分为童装和成年装;而云南撒梅人的帽饰随年龄大小亦有明显差异。从半岁至两、三岁的幼儿戴童帽,撒梅彝语称“飘磨卡”,意为飘帽。此帽式前呈扁平状,镶花边,上贴一个翡翠小玉片,帽顶和帽两侧绣着花朵组成的图样。男女童帽不同的特点是女孩的帽前沿伸出部呈椭圆形;男孩的帽后沿伸出呈燕尾状,故又称“燕子帽”。孩子满三岁时,男孩不再戴帽,女孩就换上鸡冠帽,其帽状如公鸡冠。未成年的女孩帽两侧还绣有圆形或三角形的精美图案,成年后则没有。姑娘成婚后不仅发型改变,帽式也随之改变,戴“沙帕瓦”,彝称为“来斯坡”。妇女则将发挽成髻盘于后脑,前额顶横放一块状如瓦片的黑绒布,发髻后用篾竹扎成椭圆形竹圈,面绷青纱,下有一长一短纱带。将额前的“沙帕瓦”缠紧,扎于脑后的发髻上即成。第三,彝族服饰习俗中有一些特定的装束是特定身份的标识。如过去凉山彝族大家庭中的管家妇之装束略异于其他女子:头戴方巾,后―上方高悬一方尺青布延于肩背,随风飘曳;南涧女子头饰为“遮包花”,婚前包头上常顶一块蓝色方巾,而在结婚或定婚后,除方巾以外,还要在后脑加一幅艳丽的遮包花,因此在是地彝族习俗中,送给女家的聘礼一定要有一幅遮包花,女方得到之后,无论是参加打歌还是参加朝山等活动,总要将之佩戴在脑后,以示身份。而一般宗教祭司毕摩的服饰也迥异于常人,有黑毡笠、野猪牙项圈、羊皮经袋等。凉山毕摩在祭祀时披的马尾披风,系用49匹好马之马尾编制,色彩乌亮,为彝族服饰中难得之珍品。昭通毕摩的祭祀服扮相则是头戴“勒黑”,身穿长袍,手持“默契”,肩挂仙筒,耳戴法坠等。凉山依诺地区男女都喜戴一种精美的竹编斗笠,但过去在开家支大会时,唯有头人德古、苏易能戴笠与会,其他人则不允许。这些都是由特殊身份构成的衣着习俗。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季节时令表现  彝族服饰民俗和自然气候有关,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便有不同的服装款式,如单衣、夹衣、坎肩、披毡、擦尔瓦、皮褂等。凉山彝族服装的季节性不强,四季均穿单衣,但为适应气候寒暑变化,男女老幼均必备披毡(彝称为“杰衫”)和擦尔瓦(彝称“瓦拉”),昼为衣,雨为蓑,夜为被。此地的毡袜为冬季用品,系用羊毛扦制而成,分有底与无底两种,外穿毡底麻草鞋,既舒适又暖和,保暖性较强?。而滇西一带的羊皮褂,晴天毛朝里,雨天毛向外,又挡雨又遮寒,在高寒山区尢为适用。另外,彝族服饰的季节表现还在于常装与节日盛装之区别,每逢节日,彝族人民都有盛装欢聚之俗。如云南麻栗坡新寨等地男子平时着白布大裙汗衣,青布裤,襟边稍有花饰,包格布头帕;节日则着蜡染衣,穿着时一般为三件,衣袖由里而外,逐一短宽,前后襟呈角状,系挑花腰带。而且蜡染衣是结婚时女方亲手染制赠给男方的礼物。那坡彝族节日盛装更是五彩缤纷,有麻公、麻公爸、麻公妈、武士等各式仿古盛装,其中有一种男用桃花腰带,以自织土布为料,两端饰以精美的刺绣和梅花锡片。“跳公节”时,领舞人系于腰间或披在肩上。彝区各地普遍都有常装与盛装。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特殊功用表现  彝族服饰中的某些款式、  样式或设制有其一定的专门用途。如凉山彝族古老的战服和漆皮铠甲,多用于旧时冤家械斗和战争。  战服为圆领、  右衽、短袖:紧腰。面料多用氆氇或毛织品镶拼,内衬一层棉花。通体密衲,坚实厚重,可御刀、箭。铠甲系用生皮制成的漆绘护身服,分前胸、后背两片。每片又分上下两截,上截前后各由五块硬皮片组成,用以护胸;下截将300多长方形小皮块用皮条缀联成片,状似短裙,可以护腹。其彩漆纹多寓意防矛避箭,保护穿甲人平安、胜利。贵州赫章县可乐区大坡乡彝族安氏大土司之妻的嫁衣为方袍,其衣长宽各240厘米。据清《大定府志》载,水西地区彝族妇女服饰“……又有方袍,以诸色帛为细方块,绣花卉鸟兽其上,连缀至方,二尺为一幅,方袍用数十幅为之。……是袍也加于诸衣之上,惟新妇于初至之三日衣之,以陪客,平时不用。”表明方袍专用于新嫁娘子婚后二天内套于衣衫之―上待客,有礼服的功用。盘县彝族妇女有一种专用于丧葬礼仪的披肩,为花绣饰牌与珠缨连缀而成,专为长子媳妇为死去的父母圈丧“转戛”时用。贵州赫章安氏土司之妻还有专门用于骑马的骑马衣,衣短,袖宽博,衣长65.5厘米,  肩袖长¨9厘米,便于骑马行走。而彝区各地的背儿带专用于母亲外出时背孩子同行而用,红河的背儿带既是实用品,  又是装饰母子的艺术品,色彩铺陈以红蓝黑为主,与全身装饰相谐合,富丽而古朴,纹样以龙凤花蝶见多,饱含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民间信仰的表现  彝族服饰从款式到佩饰,从色彩到纹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彝族民间信仰的观念和意识,折射着彝族文化结构中最深层的心理积淀。云南石屏、峨山女长衫后摆,肩峰、袖头等处常补绣火焰纹,盖与彝族先民的火崇拜不无关系;许多彝区妇女常把虎绣在背布、服饰及其他生活用品上,如楚雄型服饰中背布亡的挑花四方八虎太极图、挎包上的四虎图案以及该地流行的虎头帽、虎头兜肚、虎头鞋等,亦大都有崇虎之寓意;贵州毕节彝族妇女出嫁时戴的虎头面罩、乌蒙山型女衫下摆以白色布条或细线盘绕成的螺纹虎头组合图案等都反映出今天的绣虎,来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虎图腾崇拜。滇西型巍山式女装中有一种称为“裹褙”的佩饰,为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毡制成,毡面饰绣图案或为两个圆形和两个长方形。相传,从前有几个姑娘为避兵祸,钻进了青华洞,倾刻之间蜘蛛便在洞口结了网,追兵赶到洞口见有蜘蛛网便走下。姑娘们为了感激蜘蛛的救命之恩,就把蜘蛛绣在毡子上,以圆形图案代表;上端的长方形图案则代表两只眼睛。俗信身背裹褙,妖魔鬼怪就不敢从后面偷袭,裹褙便有了驱魔除邪的功用。红河型元阳式女装中姑娘所戴的状如鸡冠的银泡帽,因与雄鸡降妖驱魔传说有关,俗信以为能够避邪,是彝家姑娘祈得吉祥、幸福的象征,俗称为“公鸡帽”  广西那坡女子的大腰环也被当作一种吉祥物和护身符,常不离身。而凉山男子佩胸常以象牙、獐牙、野猪牙、虎爪、白熊爪和麝香包为饰,用以避邪,据云过去还能防枪弹;而经毕摩所念过的符咒布包,彝称“干比”,则人人皆有,也常挂于前胸。儿童童帽上的纹饰及佩挂的獐牙、香包、子弹、鹰爪之物,据信也可驱邪辟鬼。以上衣饰习俗都说明了民间信仰对彝族服饰民俗的影响。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彝族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世代相沿的传统服饰习俗是研究彝族物质文化的生动史料。kw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编辑: 尼扎尼薇 发布: beley工作室 标签: 彝族 服饰 概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