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说与口承文学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61-70

作者:阿训昱 等 发布时间:2018-04-21 原出处:漾濞政府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61、砬咱的由来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砬咱”是彝唔,汉语的意思是“老虎的儿子”。相传很久以前,富厂森林茂密,地广人稀。阿步路河边居住着一户人家,老妻早年就去世了,老汉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后来了儿子又娶妻生子。老汉年迈体衰,一场大病之后了就长期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生活十分不便。头两年,儿子、儿媳都还能尽心尽力地服侍老人;七八年过去了,老汉还是不死不活地在床上躺着,儿媳就有了怨言,十分不耐烦。老人饥一顿饱一顿,屎尿在床,屋子里臭气熏天。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久,就发生了件怪事。苟延残喘的老汉嘴里时常发出奇怪的叫声、身后慢慢长出一截尾巴,越长越长,硬得像一根麻栗棒。尾巴穿透了床板,在床下来回摆动,呼呼有声、把床下的地皮都扫得光溜溜的。儿子、儿媳见了都很害怕,只有孙子端饭送水给爷爷。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汉久病在床,见自已遭人厌弃,就对儿子说:“明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情都能成。你们既然害怕我,就把我背到虎街子垭口吧!”儿子见老汉如此说,又经不住媳妇的教唆,就在第二天早上带上小儿子,用一大竹篓把老汉背到四古么寨子后山虎街子哑口。父子俩放下老汉正准备回家时了只听见老汉呼哨两声,就见一只白虎从密林中窜出,直扑过来。父子俩吓得两腿哆嗦,爬到大树上去躲藏。只见白虎走近老汉,并不撕咬,只是伸出舌头,十分亲热地舔老汉。老虎的舌头舔到哪里,老汉身上的虎毛就生到哪儿,不一会儿,老汉周身上下都长满虎毛,只剩下头和脸,变成了人面虎身的怪物。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在这时,躲在大树上的孙子不小心掰断了树枝,老虎受到惊吓了就逃窜回密林中。过了许久了不见动静,父子俩才战战兢兢地下树,准备回家。孙子不忍心就这样把爷爷丢弃在山上,就想了一个办法,要父亲把空竹篓背回家。父亲大惑不解地说:“一个破竹篓,拿回家有什么用?扔在山上算了。”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孙子就说:“你的父亲老了,得了怪病,你用竹篓把他背到这里;等以后你老了或得了怪病,没有竹篓,我用什么背你上山?”儿子听了这话,大吃一惊,感悟到父亲哺育自己长大十分不容易,想到自己老了的这一天,也被儿子背上山的同样下场,心中十分悔怕,才知道自己的做法真是忤逆不孝。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父子俩又一同把半人半虎的老汉背回家中,备加关心照料。说也奇怪,几天之后,老汉身上的虎毛、尾巴都没有了,病也好了。一家人又和睦相处了十多年,老汉才去世。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人为了不忘孝顺老人,每隔三年都要在背老人上山的这一天在虎街子垭口举行仪式,杀羊宰猪来敬献山神,称为“泼饭祈”。这户人家居住的寨子由此就得名砬咱。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流传地区:南片砬咱 收集整理:阿训昱)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2、富厂观音庙的由来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白竹山庙会本是龙街、白竹、吉村、瓦厂四方合办。由蛇马、水竹坪、富厂、吉村外加密古各选一会首牵头轮办。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会期这几天,四乡八里的人就络绎不绝、扶老携幼到白竹庙朝山祭神。祈求全家人清吉平安。由于白竹山位于四方的中心,山清水秀,树密林深,神灵又十分灵验,而且是当地青年男女相约见面、定情幽会之所在,故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人们踏歌饮酒,尽兴狂欢,四五天方才散去。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吉村、龙街离白竹山路途遥远,那里的人每次朝山天不亮就要起身上路,走到白竹山时,已是红日西斜,赶不上四方凑份子举行的公祭不说,就连拴马歇脚、支锅做饭的地方也没有了。路近早来的人还在庙门上大书一联:“白竹灵山四只脚,有人不来自缩脚”,讥笑路远不能及时赶到的人。路远的人看到后愤愤不平,就聚在一起商议,要把白竹庙里的观音菩萨金身和神位请到永平的贵口另建新庙。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正月十四这天,事先从吉村、龙街挑选好的二十对小伙子、大姑娘就在庙门口打歌、对调子,吸引人们的注意。趁着人们围观踏歌唱曲庙中空无一人的机会,另外的两个力大如牛的壮小伙,偷偷背起观音菩萨的金身塑像转身就跑,健步如飞,一路直奔龙街贵口。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也奇怪,两个小伙子把菩萨背下山的时候,身轻如燕,一点不感到沉重;一口气跑到富厂岭岗时,却像背了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寸步难行。小伙子就把菩萨放在岭岗上,坐下休息。当两人想再次背走菩萨的时候,如同蚂蚁撼大树,塑像纹丝不动,就像生了根一样。小伙子感到怪异,就把事情告诉了富厂寨子中的老人。老人们说:“这是观音菩萨显灵指点,不能违背神灵的意愿。”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是,人们就在富厂岭岗搭房建庙,安放菩萨金身。庙子建成这天正好是农历二月十九,黄道吉日,就定为朝拜的会期。从那以后,吉村,永平、水竹坪村的人就再也不去白竹山凑热闹了,因为每年二月十九的富厂观音庙会也和白竹山的正月十四一样热闹非凡。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讲述者:常学诗 收集整理:阿训昱)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3、白沙井的传说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沙井的传说,要从密古的田心寨子说起。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寨子上方大槐树下居住的杨家院墙外,“哗哗”地流淌着一股水桶般粗的清泉。清泉从寨头流到寨尾,滋润着寨子里所有田地,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瀑布直奔吐鲁河。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依靠这上天赐予的甘泉,把全部的陡坡地都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稀奇的是,用这清泉浇灌、栽种出来的粮食、蔬菜格外香甜。如果做一锅白米饭,就着一盆腌菜芋头汤,好吃得能撑死寨中的懒汉。更神奇的是,寨中人家若是要办红白喜事,只要在办事的头天晚上到水源处焚香祷告,第二天,所需的炊具碗碟就会整整齐齐地堆码在水源边上,只是归还东西时有一个规矩:只能把洗过的碗碟放在原处,人掉头就走,不能回头望。但有好奇的人想知道碗碟是如何收回去的,总是忍不住回头偷看。虽然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再次去借东西时就不那么灵验了,慢慢地就再也借不出碗碟了。水也一天比一天流得小。再后来,贪图方便的人们就到水源处屠狗宰猪,水源周围污水四溢、臭气熏天。六月初六这天中午,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敲锣打鼓一样热闹的声音在水源头响起,一路喧闹到田心寨子对面拉萨后山的黑马潭最高峰。从此,大槐树下的清泉就干涸了,田心寨子的百亩水田只好又全部改成旱地。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了许久,一个打猎人偶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方圆五里都没有水源的黑马潭峰顶,出现了一口宽三尺,深不见底的水井。黑马潭峰顶出现水井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这就使得翻越黑马潭山成为往返蒙化、永昌的捷径。马帮、猎人在井边歇脚休息,取水做饭,十分方便。令人称奇的是,泉水从井底“突突”上涌,井内的白色细小沙粒也随着泉涌的节奏,在水中翻腾弥漫,刷刷作响,像仙乐一般优美动听。无论年份旱涝,井水总是时时盈满却又不会漫出井口。一对红色的小雀整天蹲在树枝上守候,从井中刁出从树上落下的叶子。白天看井,太阳在井底;晚上看井,月亮在水中。水清沙白,甜如甘露,白沙井的美名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四方传扬。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一天,一队走夷方的马帮在井边开稍时,骡马躁动不安。机警的马锅头四处察看,发现水井上方盘桓着一条碗口粗的巨蟒。惊恐之中的马锅头来不及多思,就取出火枪向巨蟒射击。巨蟒翻滚了几下就不见了。过了几天,马帮原路返回时,发现一条巨蟒死在井中。就在马帮刚翻过山垭口时,拉萨寨子左边就响起山崩地裂的声音,一股白色水柱从水井中冲天而起,泥石流挟裹树木从拉萨后山咆哮奔涌而下。直泻吐鲁河。寨子里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就这样,白沙水井也就从黑马潭峰顶消失了。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几天,在拉萨和田心寨子的脚下,吐鲁河边,泥石流入河的地方,又出现了一洼奇异的清泉。冬天,泉水热气腾腾,供人们取水洗脸泡脚,消除疲劳;夏天,井水冰凉彻骨,劳作的人们取水饮用,滋味胜过城里的冰淇淋。泉水四周密密匝匝地长着荇菜、野芹,采一把回家,全家人就能喝上清热败火、消暑解腻的野菜汤。直到今天,寨子里的老人们都还在讲:“咱们密古是一方福地,这水是真龙水呢!”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讲述者:苏绍祥 收集整理:阿训昱)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4、天地三台的传说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密古居住的陈姓人家是从南京应天府搬来的。当时苏家有一女子相随来到密古。陈家在密古垦荒置业,苏氏女子也结婚生子,论起来苏陈两家还是甥舅关系的亲戚。过了许多年,陈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枝繁叶茂,外甥也长成了一个聪明标致的小伙子。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陈家员外年纪大了,叶落归根的愿望难以实现,就想在密古山上择一吉地作为百年之后的归宿。风水师换了一拨又一拨,陈员外理想中的墓地还是没能定下来。有一天,一个湖南籍的地师骑着白马路经密古、因偶感风寒便在陈家调养。数天后,地师得知陈员外心事、便自荐择地、以谢陈家的多方照料。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是地师整日骑马游山,早出晚归踏勘吉地。二十多天过去了,一言不发。陈家父子一来忙于家业,二来见地师行为怪异,疑心地师是一个江湖骗子,几十天下来就有些不耐烦,便索性委托外甥陪同照料地师。这样又过了几十天,地师还是一言不发,员外便有些不悦。只有外甥毫无怨言,一如既往、无微不至地照料地师的衣食住行。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终于有一天,地师要走了,临走的前一天,地师带着外甥再次上山踏勘吉地。地师对外甥说:“此山地有三台,是上天赐给密古的上好吉地。我本身不会看地,全靠座下这匹白马。承蒙你多方照料,今日为你家也择下一块吉地,待你母亲百年之后安葬在此、保你家业兴旺,子孙繁昌。今天上山,若白马前蹄刨地三下,卧地不起,便是上好吉地,你可插下一桩作为记号,若是来年此桩枝叶茂盛,便是预言应验;若是白马前蹄刨三下,鸣叫三声,则为中吉地,可供你舅家择用;若是白马只是刨地三下,则为下吉地。”两人走到第一台地的时候,白马果然刨地三下卧地不起,外甥大喜过望,采一松枝插桩作为记号;到第二台地时,白马又刨地三下,长鸣三声,外甥暗暗记下;到了山顶第三台地的时候,白马只是刨地三下。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地师就走了,一去便杳无音信。外甥把第二台地告诉陈员外,陈员外多方斟酌后,也无话可说。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年的春天,插在第一台地的松枝果然青枝绿叶,外甥心知肚明,只装聋作哑,守口如瓶。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年以后,外甥的母亲去世,便安葬在第一台地上。说也奇怪,外甥的家运从此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家业如日中天,骑骡跨马,家财百万。老舅心怀嫉恨,怀疑外甥在择地时做了手脚,责令外甥迁坟。外甥无奈只好答应。迁坟这一天,刚刚拆开坟石的时候、一对白鸽突然从墓中飞出,落向巍山紫金山。陈家见此,知道地脉己经泄露、无法补救、后悔不迭。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此,苏陈两家的家运也就和寨中普通人家没有什么两样了,只能靠勤苦劳动振兴家业,再无侥幸。天地三台的故事也就这样流传下来。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讲述者:苏绍祥 收集整理:阿训昱)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5、关于白章地名的由来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的苍山西镇白章村,原名不叫白章,是“大白獐”雅成。相传,此地有一仙居住在此,其座下的白毛神羊与当地一白獐交情甚密,有一日,此仙座下的白毛神羊独自到山上游玩,在游玩过程中不慎遇到白狗精,于是两精就地撕打起来,经过数百回合的较量,白毛神羊终就敌不过白狗精,被白狗精咬死,白毛神羊的好友白獐听到白毛神羊的死讯,白獐因情气死成精,白獐成精后不时地扰乱村民的正常生活,特别是晚上闹得乡民鸡犬不宁,当地村民就发动起来,在白獐死的地方建白獐庙,以安獐精。说来也怪,自从建了白獐庙,此地便平安清静,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后来人们把此地叫做“大白獐”。经过若干年的演变,现在此地正式叫为“白章村”了。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流传地区:苍山西镇白章村 收集:杨登堂)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6、三地蕃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漾濞石门关旁有一个小村寨名叫三地蕃。据当地老人讲,这里在很久以前叫三地蕃。这地名以前为什么叫三地蕃呢?还得从头说起。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在唐初六诏称雄时,漾濞属蒙漾诏之领地。蒙漾诏主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看见南诏王拥有肥美的大理坝子和苍山、洱海,还拥有无数美女姬妾,而自己却在苍山西边过着穷日子;虽说是一诏之主,到头来还不如南诏王底下的一个大臣有钱。于是蒙漾诏主对南诏王统治的大理坝子早己垂涎三尺,一有机会便对南诏边境骚扰,又三番五次被南诏王派兵打退。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蒙漾诏主对南诏王更是怀恨在心,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投降了吐蕃藏王祗吐松,把自己的居住地也改为藏语三地蕃。为了早日得到南诏这块宝地,蒙漾诏主在三地蕃加紧招兵买马囤粮,训练军队,随时准备进攻南诏。一连几个春秋过去,蒙漾诏把自己的军队训练得兵精马壮,于是便率兵翻越苍山去攻打南诏。由于正值冬季,苍山积雪寒冷,士兵劳累过度,反被南诏兵马打得狼狈返回。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蒙濞诏主更是怒气难消,发誓要灭掉南诏。他连夜骑马到吐蕃藏王祗吐松处,希望祗吐松能派兵和自己一同攻打南诏,并许诺如果打下南诏,两人共分南诏江山。祗吐松听到有利可图,何况早已知南诏国土地肥沃富饶,美女如云,珍宝应有尽有,这真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机会难得,便一口答应帮助蒙漾诏攻打南诏王。于是就带兵直奔蒙漾诏、在三地蕃安营扎寨,然后派使者到南诏王处下战书。时值唐朝御使唐九征带兵来攻打吐蕃,闻讯遂向南诏王说道,自已愿带领唐朝大军和南诏军共同歼灭蒙漾诏兵和吐蕃兵马,保护南诏之安全。南诏王非常高兴、于是接下战书,相约于点苍山西坡三地蕃刀兵相见。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九征率唐兵、南诏兵与吐蕃兵、蒙漾诏兵鏖战于三地蕃、石门关。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后以南诏,唐联军胜利告终。唐九征便在三地蕃、石门关处立起一根大铁柱,并勒柱记功,详细记录了这一次战斗的来龙去脉。不久,蒙漾诏主后人又勾结吐蕃卷土重来,遂将铁柱毁掉。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蕃”字有两个读音可以读bo,也可读成fan。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把三地蕃(bo)读成三地番(fan)了。现在的人又叫三地蕃为山甸坊。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讲述者:马淑珍 记录:舒舍予)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7、关于富厂村名的由来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厂村名由“阿釜场”演化而来,“阿釜”系彝语,是彝族历史上长期使用的一种烹煮食物的炊具名称。长期以来,民间从彝族古代火葬墓坑中出土的阿釜有大、小两种:大者高约65cm,可烹煮一整只羊;小者高约25cm,可烹煮整只大鸡,都是铁铸品,沿口处敞开一圈,其上可置放甑子之类蒸东西。旧时有人在此地设场制作“阿釜”,此地名也叫“阿釜场”。久而久之,也就演化为现在的富厂村了。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收集:崔绍文)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8、二月十九街的传说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知是什么年代了,在漾濞江边,有个村寨叫枳村,村里住着一对农家夫妇,养了一个姑娘叫阿香。姑娘长到十七八岁,出落得情窦初开的美女,阿香姑娘的名字也传遍了漾濞城,到她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他家门前像赶街一样热闹。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在漾濞苍山黑风洞,却住着个无恶不作的草寇王。他黄面虎牙,红眉青睑,满脸横肉。一天。山下传来阵阵唢呐声,他出洞观看,原来是雪山河边的枳村有人讨媳妇。他看到那新媳妇十分漂亮,就祭起魔力混世宝剑,平地刮起漩涡风,遮天蔽日,飞沙走石,把那新媳妇摄进黑风洞。他要与新媳妇洞房花烛,然后,他就吸新媳妇的血,吃新媳妇的肉。这是他惯用的手段,不知有多少漂亮的新媳妇葬送在他的魔爪下。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时,被草寇王摄进洞来的新媳妇正是阿香,家住漾濞江边枳村。她美丽善良,能歌善舞,特别喜欢吹竹笛。阿香在梦中,曾得到观音老母给她的一支竹笛。观音老母说:“这支竹笛的背面有一个小孔,那是魔力孔。只要堵上魔力孔,再默念三声‘除魔消灾’,那笛声就会激扬亢奋,如千军万马,山呼海啸一般,能减弱妖邪的魔力。如果有‘嗵嗵嗵嗵’的击打声配合,还能降服妖邪呢。”可是,草寇王的突然袭击,让阿香措手不及,一阵阴风就被摄到黑风洞来了。那竹笛还放在她陪嫁的箱子里呢。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香姑娘,自落入草寇五营寨中,便每日茶不思饭不想,整日里泪水洗面,哭哭啼啼,这一夜阿香姑娘哭累了,在悲忧中慢慢闭上了眼睛。只听得一派仙乐,却见观音老母驾着祥云,从苍山顶冉冉而来,慈爱地望着她说“阿香姑娘,你的哭声、百姓的怨气,早惊动了上天。你莫悲莫愁,明日一早,你只需如此这般照我的话去做,即可擒贼除害!”说完化做一道清风而去。草寇王一阵如雷的鼾声把阿香姑娘惊醒,原来是做了个梦,她细细思量着梦中之事,越想越高兴,便细细盘算着擒贼之计。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寇王早把黑风洞幻化成贴着大红喜字的洞房,他自己也幻化成英俊潇洒的新姑爷。草寇王吩咐丫环摆酒为新媳妇压惊,他看着貌若天仙的新媳妇,假装斯文,举杯说:“敢问小娘子姓甚名谁,家住何方?”阿香明知道他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那个恶魔草寇王,可是,自从她受到观音老母的点化后,正气凛然,不惧妖邪。她举杯应道:“奴家名叫阿香,在漾濞江边枳村居住,大王把奴家掳到此地,不知何意?”草寇王掳人无数,可不曾遇到象阿香这么不哭不闹,镇静自若的人,不禁暗暗称奇,耐着性子说:“什么掳不掳的,阿香姑娘你误会了。本大王仰慕阿香姑娘的美貌,特请阿香姑娘到洞府来,与阿香姑娘结百年之好。来来来,本大王敬阿香姑娘一杯。”阿香嗅到洞里有一股血腥味,还看到了骷髅和白骨。她不动声色,与草寇王周旋。她不能吃草寇王的任何东西,以防草寇王下迷药。她说:“大王的好意奴家领了,奴家不会喝酒,这一杯酒,权当敬祖先了。”说着,就把酒倒在了地上。只见地上冒起一股白烟,草寇王见迷药被倒,恼羞成怒,正待发作,只听阿香又说:“大王不想听奴家唱上一曲,以助大王的雅兴吗?”草寇王只好强压硬忍,假意道:“好好好,没想到,阿香姑娘还会唱曲。”,阿香边舞边唱,那婉转的歌声,婀娜的舞姿,看得草寇王口水直淌。阿香突然停了下来,叹息道:“唉,这样清唱干舞,真没意思。”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寇王正在兴头上,忙问:“那要怎样呢?”阿香说:“要有竹笛就好了,吹起竹笛来,那才叫好听好看呢。”草寇王为难地说:“我到哪为你找竹笛啊?”阿香说:“我有竹笛,装在一个红木箱子里,那红木箱子就放在场村洞房里的床脚。要不,我去取了来。”草寇王说:“何用阿香姑娘劳神,你好好呆着,别走动,本大王去去就来。”草寇王到洞外祭起了魔力混世宝剑,一股阴风直向场村阿竹和阿香的洞房扑去。阿香心中暗喜,只要观音老母给的竹笛到手,就有对付草寇王的宝物了。可是,她没有料到,阿竹帮了她的倒忙。阿竹会一手好篾活,最擅长编囤箩。阿竹曾梦见观音老母对他说:“只要你把中指的血滴在囤箩底三滴,再默念三声‘消灾除魔’,使劲拍打囤箩底,那囤箩就有了魔力。如果有亢奋的竹笛声配合,就能降服妖邪。”阿竹自从在睡梦中得到观音老母的指点,就精心编了一个笔筒大小的囤箩,不论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可是,娶亲这天,他没有把囤箩带在身上,让草寇王摄去了阿香,他真是追悔莫及。阿竹已经做好了准备,预先就把中指的血,滴到囤箩底三滴,时刻提防草寇王的袭击。当阴风又凶猛而至的时候,阿竹默念三声“消灾除魔”,使劲拍打囤箩底,发出“噗噗噗噗”的声响。只见阴风突然停止,阿香陪嫁来的那只红木箱子,跌落在洞房的窗外。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竹庆幸道:“幸亏拍打囤箩底及时,要不然,这红木箱子就被草寇王摄去了。”阿竹到官府求助,可是,官军早已领教过草寇王妖术的厉害,谁也不敢与草寇王争斗。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竹把中指的血,滴在十个大囤箩的底部。阿竹嘱咐家人和邻居,时刻警惕草寇王的侵袭,一有动静,就把囤箩翻过来,使劲拍打囤箩底。阿竹安排好之后,就带上小囤箩,只身一人上苍山寻找阿香去了。草寇王还从来没有被人破过魔法,那阿竹的“噗噗噗”声,为何有如此大的法力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阿香:“阿竹有什么宝物啊?竟然能破我的法力。”可是,阿香不知道阿竹有什么宝物,就象阿竹不知道阿香有宝物一样。他二人都想在洞房花烛夜才把各自的秘密告诉对方,给对方一个惊喜。阿香听到草寇王说阿竹有宝物,心里又喜又忧。喜的是,阿竹也有宝物,能破草寇王的法力。忧的是竹笛到不了手,怎么对抗草寇王呢?阿香天真地说:“没有啊,他一个篾匠,能有什么宝物啊?”草寇王说:“他就是拍打篾子编的囤箩底,发出‘噗噗噗噗’的声音,我的法力就被破了。真是气死我了。”阿香暗暗高兴,心想:“要是能发出‘嗵嗵嗵嗵’的声音,再配上我的笛声,那不就能降服草寇王了吗?眼下,最最要紧的是,赶快与阿竹取得联系。”她出主意道:“大王,何不如我们到场村附近住下,我伺机潜到阿竹家中,把阿竹的宝物献给大王,大王不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吗?”草寇王狞笑道:“嘿嘿,你当我是三岁小儿?我凭什么相信你的话?本大王不怕什么对头。本大王现在就要了你的身子,喝你的血,吃你的肉。”说着就向阿香扑来。阿香大惊失色,本来喊的是“救命”,可是却发出“噗噗噗噗”的声音。只见草寇王连连后退,不能近阿香的身子。草寇王在女人面前,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他不知道是哪儿出了毛病?他看着如花似玉的阿香,被吓得面如死灰的样子,顿时改了主意,说:“阿香姑娘,本大王是闹着玩的,你不必害怕。”阿香对刚才发生的事,感到不可思议。她想:“一定是观音老母在暗中搭救。”阿香心中有观音老母做主,感到浑身都是力量,更坚定了制服草寇王的决心。她恢复了常态,说:“大王,凭你的魔力,要奴家的身子,喝奴家的血,吃奴家的肉,还不是小菜一碟。奴家落在大王手里,大王要怎么就怎么,那都是早晚的事。可是,大王想过没有,如果现在大王就把奴家结果了,就没有谁能为大王除去对头了。而且,阿竹会与大王作对到底,说不定,大王还会遭到灭顶之灾。如果大王听从奴家的话,从长计议,待奴家为大王取到宝物之后,再结果奴家不迟。奴家全为大王着想,还望大王三思。”阿香巧舌如簧,在草寇王听来,头头是道。草寇王心想:“阿香就在我手里,想逃是不可能的,何不如就利用她,除去我的心头之患再说。”草寇王虽然这么想,可是,却对阿香存有戒心。他说:“如果你真能为本王拿到宝物,本王就放了你。可是,你得说出你的生辰八字,要不然,本王就祭起魔力混世宝剑,把你烧成灰烬。”阿香知道草寇王想利用生辰八字掌控她,她就报了一个假时辰。草寇王为了验证真假,就念动法咒。阿香假意遍地打滚,痛不欲生,大呼大王饶命。草寇王试了几次都如此,以为把阿香掌控在手心里了。草寇王带着阿香来到蜜场村村头的破砖窑,在内部点化一番,分成两室一厅,外表还是破砖窑。阿竹找遍苍山的沟沟箐箐,也没有找到阿香。原来,草寇王是个奸诈狡猾的家伙,他一出洞,就把洞口隐蔽起来。那些丫环佣人,全是他临时幻化的,要多少有多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阿竹不知道阿香已经回到场村的附近了,依然在苍山上没日没夜地寻找。他决心找下去,活要见到阿香的人,死要见到阿香的尸。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寇王为了监视阿香的行踪,与阿香兄妹相称,寸步不离阿香左右。他二人到了阿竹家,阿竹的爹是个好客的人,把草寇王让到堂屋。阿香见到年迈的婆婆,为了儿子和儿媳,面容憔悴,痴呆不语,不禁抱住婆婆痛哭流涕,趁便在婆婆的耳旁小声说:“随我来的那人就是草寇王,你快把阿竹找回来,我有要紧的话跟他说。我就住在村头的破砖窑里,他不能来找我,我来找他。”婆婆借故出门请人找阿竹去了。阿香闪身进了洞房,取出观音老母送给她的竹笛,转身来到堂屋。阿竹的爹用核桃醮蜂蜜招待草寇王,草寇王见到蜂蜜,惊恐万状地催促:“拿开拿开,快把这不祥之物拿开。”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寇王见到院子里的犁啊,耙啊,蓑衣啊,棕帽啊,筛子啊,囤箩啊,惊慌失措,连连催促阿香快快离开这里。就连娃娃吹的泥哨,也把他吓得如惊弓之鸟一般。阿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草寇王拉着阿香一路狂奔,回到砖窑,气急败坏地说:“阿香,你把本王带到那么恐怖的地方,你存心吓死本王?”阿香说:“奴家以为大王天不怕地不怕,奴家怎么知道大王怕这些寻常之物啊。”草寇王心有余悸地说:“本大王不怕天也不怕地,就怕蜂蜜搽头和农家用具。”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香说:“奴家不知,请大王恕罪。大王,我已经取到了竹笛,奴家这就吹给大王听。”草寇王说:“且慢,阿竹的宝物呢?”阿香说:“大王不是看见了吗,阿竹不在家,等阿竹回来,奴家一定要他交出宝物,献给大王。还是请大王先听奴家吹竹笛吧。”草寇王点头应允,阿香就吹起来。阿香试着把魔力孔堵住,默念三声“除魔消灾”。原本舒缓的笛声,突然就激奋起来。只见草寇王象霜打的茄秧,一下子就耸拉下来,瘫软无力,一双死鱼样的眼睛,盯着阿香看。现在,如果有“嗵嗵嗵嗵”的声响配合,就能制服草寇王了。可是,现在没有这“嗵嗵嗵嗵”的声音,阿香无法制服草寇王,只好停止笛声,假装惊慌的样子,把草寇王搀扶起来,关切地问:“大王,你怎么啦?吓死奴家了。”笛声一停,草寇王恢复了常态。多疑的草寇王,马上意识到,这笛声在作怪。一把夺过阿香手中的竹笛,拍成几块。阿香恨得咬牙切齿,欲哭无泪。阿香小心地把竹笛绑好,虽然能吹,却破了气。阿香想方设法让草寇王听竹笛声,因为,阿香不再堵魔力孔,草寇王听着很受用。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到苍山上找阿竹的人回来说,没有找到阿竹。阿香的婆婆,把阿香告诉她的“他不能来找我,我来找他。”听成了“他要来找我,我要来找他”。她见阿香好几天都没有来了,就到破砖窑找阿香。正巧草寇王出去了,隔着门,婆媳俩互相交换了信息。阿香知道了阿竹没有消息,也知道了阿竹安排好了拍打囤箩。阿香安排婆婆,悄悄把囤箩搬到破砖窑周围藏好,听到她的竹笛声,就一齐使劲拍打囤箩底。同时,带着蜂蜜冲进破砖窑,往草寇王头上倒。阿香还要婆婆去求官府派兵支援。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又过了几天,一切都在暗中准备就绪了。可是,还是没有找到阿竹。草寇王等不及了,给阿香下了最后通牒:“明天,如果还不把阿竹的宝物交出来,本大王就要毁灭场村,鸡犬不留。”阿香本来是要等阿竹回来,夫妻二人齐心合力,共同制服草寇王,为民众除害。可是,草寇王下了最后通牒,不能再等了,再等场村的民众就没命了。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天一大早,阿香悄悄取下了门销,对草寇王说:“大王,今天奴家就要为你去取阿竹的宝物了,请大王再听奴家一曲。”还没等草寇王点头,阿香就吹起来。等候多时的民众,一听竹笛声响,马上就使劲拍打囤箩底,“噗噗噗噗”的声音响成一片。草寇王一听,顿时狂燥起来,向阿香扑去。说时迟,那时快,阿香急忙堵住魔力孔,笛声顿时亢奋激越起来,此时的囤箩声,突然就变成“嗵嗵嗵嗵”的战鼓声了。草寇王听到的是千军万马的嘶喊和高亢的战鼓声,草寇王突然倒地,四肢抽搐。此时军民推开门,一拥而入,还没来得及往草寇王头上倒蜂蜜,草寇王突然一个鲤鱼打挺,起身挥舞魔力混世宝剑,口中念念有词。曾与草寇王交过手的一名军官知道,草寇王这是在祭魔力混世宝剑,一旦祭起来,那将是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撒豆成兵,不可阻挡。大叫:“不好,要出事。”村民们不知厉害,只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往草寇王头上倒蜂蜜。众人大喊大叫,以壮胆量,手抓蜂蜜,没命地往草寇王头上,脸上,身上摔去。刚才是阿香的竹笛因破气而音量不足,以至让草寇王得以复辟。阿香即时调整过来,草寇王又支持不住了,就在草寇王倒下的一刹那,魔力混世宝剑划过阿香的胸部,阿香顿时就飞了起来,冲出窑顶,一直向苍山飞去,而激昂的竹笛声依然在云天回响,一直到制服了草寇王,才慢慢消散。阿香飞到苍山上,奇迹般地跌落在阿竹的尸体旁。阿香抱着阿竹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眼泪哭干了,气哭断了,她还是紧紧地抱着阿竹的尸体不放。当人们找到他们时,无法把两具尸体分开,只好就地合葬了。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就在阿竹墓旁长出了两棵竹子,人们都说,这是阿香和阿竹变的,就叫做香竹。再后来就成了香竹林。人们发现,用香竹做的竹笛,能避邪。用香竹编的囤箩,也能避邪。人们吹起竹笛,拍打囤箩,就想起了阿香和阿竹。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军民齐心合力,收缴了魔力混世宝剑,制服了草寇王。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为了纪念阿香姑娘用蜂蜜梳擦妖害的头发,协助民众除害的功劳,把场村改称蜜搽头,再后来叫成蜜搽村,就是现在的密场村。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处斩草寇王那天,是农历二月十九日。因为草寇王惧怕农具,民众就抬着犁耙,背着蓑衣,戴着棕帽,扛着囤箩,就连小儿也吹着泥哨,摇着货郎鼓,聚集到一起,震慑草寇王的嚣张气焰。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民众带着农具聚集在深埋草寇王的地点,载歌载舞。一则庆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则缅怀阿香阿竹的忠贞爱情;三则镇压草寇王的阴魂,不让他转世投胎,祸害百姓。这里成了一年一度的农具街,连地名也叫做十九街了。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为了感谢观音老母的恩德,特在十九街的坡坎上修建了一座观音庙,永享香火。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二月十九街己成为漾濞物资交流,发展生产的盛会。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流传地区:漾濞上街 作者:阮镇)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9、关于彝族端午节的传说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端午节关于它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古的时候天下很乱,频繁的匪患使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天,一群匪徒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太太,背着一个大孩子,却把一个小孩子牵着走路,觉得很是奇怪,一问才知老太太背的是别家的孤儿,而手牵的是自家的孙子。同样也是孤儿的土匪头子被老太太的好心肠感动了,并把他们将在五月初五到山寨洗劫的风透给了老太太,要她回家后在自家门上挂上菖蒲叶,给家中的孩子的手上系上五彩线,到时候可免灾劫难,好心的老太太回村后四处相告,让乡亲们在门上挂上了菖蒲,所有的孩子都手上都系上五色线。初五那天土匪果真来到山寨,见彝家人门上都挂着菖蒲彝家孩子手上都系上了五色线,无从下手,只好走了,彝民们因此免受了一场大灾难,为纪念这一事件,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彝家人要杀鸡宰羊门挂菖蒲,给小孩系上五色线以示纪念。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收集:茶庆军)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0、关于过年的传说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发现了原来“年”对爆竹和红色的东西非常的畏惧,于是从此每到除夕那时人们就会穿红挂红以示喜庆,并除旧迎新之时大放爆竹,后来“年”就再也不敢来了。这就是除夕的传说。在三十过后的那天就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也称为“过年”。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收集:杨登堂)ad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