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语言文字与古籍

云南楚雄的彝文摩崖和彝文碑刻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1-11-11 原出处:新浪博客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云南旅游地楚雄州境内的摩崖不在少数,但彝文摩崖却不多见,仅发现元谋江边乡卡莫彝村旁,当地人称“石城花园”的岩壁上有一处。该处摩崖共120字,内容主要是武定县环洲李氏土司自颂其家道兴隆,向子孙昭示李氏家族的发展历史。明清时期李氏土司曾称盛于元谋、武定等地,卡莫村曾为土司衙门所在地。卡莫崖未注明年代,近旁刻有“环洲主人”和“环洲居主人”字,以及题于清康熙年间的八道汉文七言绝句。
Q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碑刻主要存留于武定、元谋、双柏等县。据有关部门勘察,武定县有彝文碑刻424块、元谋县18块、双柏县7块。武定县的彝文碑刻集中于石腊它苗彝乡己梯村、东坡乡矣赤丹村公所。彝文碑刻共有墓碑、山碑和界碑3个种类。Q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墓碑占彝文碑刻的绝大部分,其碑文因墓的形制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开式”(独门墓)的碑文有全为彝文,也有彝汉文同碑;“三开五滴式”(三门墓)则左碑多刻彝文墓志。墓碑书刻格式全部与古汉文相同,从右至左直书,与其古文典籍的书写格式正好相反。碑上铭文最多600余字,少则50字左右。有一定代表性的彝文墓碑,如武定县田心乡新华村公所法土窝村后李姓彝族祖墓左碑上的彝文墓志,有651字。彝文墓碑的墓门框或饰柱上大多刻有五言句或七言句的彝文对联。如武定县万德乡那氏土司祖墓中一处残留的墓门饰上,有五言彝文对联,其意为:“传祚千万年,子孙代代昌”。有横批,但已残缺难辨。彝族墓碑的主要内容大多为不同形式的家谱或墓志,多数落款处标明了年代。据目前所发掘,年代最早的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最晚的为民国28年(1939)。乾隆年间的墓,彝文称为“迟本”,意即“火葬墓”,其后均称为“银本”,意即“土葬墓”。由此可证明彝族先民自古就是实行火葬的,明清以后受汉族习俗影响,始逐渐改为土葬。Q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神碑在彝文碑刻中数量不多,据目前发掘,颇具代表性的有两块。一是云南旅游地楚雄州武定县东坡乡矣赤丹村公村矣木古彝村,供奉一石虎,其座基前立有一彝文碑刻,共30字。字的内容是:该尊石虎乃村里的山神,祈求虎神保佑全村人丁兴旺,六畜安宁,五谷丰登。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日,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向石虎行祭献。另一处山神碑也在武定县,供立于该县发窝乡分多村公所康希德彝村山神树前。此碑左右侧刻有汉文对联,左联是“祈求山神验”,右联是“保护子孙昌”,横批为“祷神如在”。彝文碑文共105字,内容大体与汉文对联相应。彝文落款为“民国2年(1913)重修”。Q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山界碑数量也不多,并且多已损残。较完整的碑刻发现于云南旅游地楚雄州武定县发窝乡分多村公所罗矣更彝族后坟山;上刻有彝文137字,内容意为花园村(属现发窝乡)彝族王姓家族用金银买得此祖坟地,并标明地的四至,后注明“(清)咸丰六年(1856)三月初十日立”。Q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