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各地彝族传统民俗

凤庆县团山村彝族支系俐侎人

作者:​郭大寨乡 发布时间:2024-02-21 原出处:凤庆县人民政府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又称“黑彝”(现代的黑彝与古代的黑彝不同,古代是指彝族的奴隶主)。彝族支系俐侎人是云南省临沧市独有的民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全市俐侎人总人口约2万多人,其中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俐侎人2千人左右,定居团山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团山村俐侎语“喜唂”“阿嗦贵”直译桑树茂盛的地方,寓意“美好家园”。俐侎人祭山、祭水、祭万物生灵,他们以狗为民族图腾,以梯田形状为服饰修饰,俐侎人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表现出来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文化也形成了彝族俐侎人特有的古朴、自然、豪放的性格及各种风情民俗。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imiren1.jpg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俐侎人并非郭大寨乡的土著民族,依据俐侎人口口相传的“指路经”,相传是明末清初他们经不住奴隶主的残酷压迫,从思茅、景谷(俐侎语“啊谷迷啲”)一带迁徙而来。最初出来的是四男五女,其中一女是智者“喜咾”(女佣),他们乘坐“哦古奥叽尼枑苦呗笛”(芦苇竹排)过“狄恒咦”(现澜沧江),到云县茂兰落脚,在智者“喜咾”带领下,对自己的服装进行改革,将原来的竖纹改为弯曲纹,女装还在衣袖上绕上花边,男装原竖文修饰的改为横纹,几年后,有了二三十人。然而,有一天,江那边的黑彝(奴隶主)来问他们的来历,正在搭建房屋的几人同时说:“离地族。”(因为当时他们居住的小楼离地三尺五,人在楼上住,楼下用来关牲畜),黑彝(奴隶主)没辨认出他们,年长智者“嘻咾”仍不放心,怕奴隶主又渡过江来寻找,他们怕再次被抓回去,年长智者“嘻咾”决定再次迁移。经云县、过雪山南坝丫口街到“阿嗦洼”、“喏么咗”(现木场村)落脚,在这居住几十年后,俐侎人已发展到了几百人,人口不断增加,“阿嗦洼”的物产缺乏,于是年长头人决定分批结队到更远的地方寻找食物,留下少部分在“阿嗦洼”(木场村)。其中一批俐侎人赶着野猪和水牛结队迁徙到了“阿嗦贵”(现团山村)的“老郝叠咣”,在“老郝叠咣”居住几年后,发现繁衍的后代都是畸形儿,相传生出来的小孩有的鼻子长在额头上,有的长在后脑勺上,有的耳朵长在下巴下。一天,放出去几天的水牛头上绕回来9丈长“哆瓦”(一种藤类植物,生长在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地方),长者决定带领大家再次出发,跟着水牛来到“喜唂咔驻嚤”(现团山大寨组)定居下来,就有现在的苏、王、毕、张、杨、罗、字、严八大姓氏。新中国成立以后,“离地族”改名为彝族支系俐侎人。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如歌舞、语言、传统的民风民俗、服饰等,俐侎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以口口相传,语言较为温婉含蓄。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imiren2.jpg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云南通志》记载:俐侎蛮“男子好皂衣,面黄黑,善弩猎,每射雀即啖。女子分辫赤足,出外常披花巾,以蔽其身。俐侎人崇尚黑色,无论男女,其服装均以黑色为主基调,这是其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沉重感、审美的心理要求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俐侎服饰染料主要原料为南板蓝根、苏木、密蒙花等,它有防病、防虫等作用,俐侎男子的服饰以黑色领褂、宽松上衣、宽松长裤、黑色包头为特色,领褂的基本特点是无袖、圆领、开襟,布料一般用自制的黑色土布。服饰的纷繁主要体现于妇女,俐侎妇女纯手工制作一套衣服的绣块,一般要花费三四年时间,配上耳环、银片、银铃、银镯等饰物,是俐侎少女们婚礼和节日盛装时尤不可缺的,银饰通常是以花或蝴蝶为内容的浮雕。顶戴的盖头,有纯黑土布、黑白格子土布以及配有很多银饰和丝线的盛装盖头,反映的纯粹是年龄级差:少女为黑白格子土布盖头,结婚和节日则为配有银饰和丝线的盛装盖头,而老年人则戴纯黑土布盖头。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imiren3.jpg

俐侎学生打歌

民族图腾——狗,也有很多传说,有的说俐侎人的祖先是喝狗乳生存下来;有的说,是狗把粮食种子挂在尾巴上带来给俐侎祖先的。传说中狗是俐侎人的保护神,才有现在生生不息的俐侎人。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俐侎人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还表现于传统节日,俐侎人传统节日有赶庙会(农历四月初八)、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至二十六)、七月半(即中元节)、十月朝等,其中以赶庙会和火把节最为隆重。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imiren53.jpg

中年俐侎妇女

四月八赶庙会,万明山上有一古寺遗址,被称作万明山大庙,至今香客不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俐侎人都要到万明山赶庙会,庙会人山人海异常热闹,大家聚在一起饮百抖茶、拜祭山神,祈祷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形成了融山、原始森林、民族风情、宗教文化等独有的多元特色资源。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imiren4.jpg

洒火把

火把节,祭田祭地祭庄稼:从农历六月二十至二十五,村民们各自在家中祭祖或到田间地头祭田。祭狗:农历六月二十五,用南瓜叶做碗,三棵楛呫捏楛(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蒿子秆做筷子,东北方向插火把祭拜,先喂饱了狗,人才能用餐,以示纪念祖先及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俐侎人至今仍然保持着不吃狗肉的习俗;打歌:农历六月二十六,团山村俐侎人年轻男女围着篝火打歌,举酒(俐侎人自酿的转龙缸酒)对歌,以酒为媒,饮酒共舞,这是俐侎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日子,流传至今的俐侎情歌有《对门山上见你来》、《俐侎情歌对唱》、《俐侎打歌》等,打歌伴奏的乐器有芦笙、号口笛、三弦、响篾、树叶、笛子六种;洒火把:农历六月二十五晚上至二十六,由当地头人带领着俐侎村民,到田间地头、村寨角落进行洒火把,求吉祥。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imiren5.jpg

俐侎新娘(王刚摄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俐侎人婚俗,俐侎人至今还保留着定娃娃亲的习俗,俐侎娃一出生父母并会为他们举行订娃娃亲仪式,这是俐侎人为延续后代做的准备,让去世的老人走得无牵挂,是俐侎人的孝道之举。但现今的俐侎人崇尚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俐侎娃成年后不受娃娃亲束缚,可自由恋爱,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人共同生活。Tk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