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各地彝族传统民俗

彝族风俗之华宁篇

作者:beley工作室 发布时间:2003-03-0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华宁,位于云南玉溪市。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盒舞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华宁县镜内的彝族舞之一,三道红保存比较完整的舞蹈就是《烟盒舞》也就是他们自称的"跳乐",据说彝族先民在田间地里劳动之余,偶尔用装旱烟的牛皮烟盒谈弹响得到启示,后经漫长岁月演变为现在样子的烟盒舞。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盒舞,属自娱性舞蹈,人数多寡,不分季节均可跳完。由于舞步时快时慢,左右摆身划斜步,或转或穿梭,运动量大。因此,青年男女在玩场上跳得比较多,有少数老年人也跳烟盒舞。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盒舞,有正弦和杂弦之分,但最年基本的是正弦。它分一步弦、二步弦、三步弦,学会正弦,其他杂弦套路就比较容易掌握,外地人到本村或本村人到外地头能统一步伐。跳法是:首先由弹四弦者起调指挥,其余两手各持烟盒作为伴奏,脚上动作多,以肩带动手臂随身体摆动,身体上部稍往前倾,两腿呈微屈状态,遇重拍,身体下沉,全身出力,节奏轻快活泼,给人以欢快、热烈之感。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龙节 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龙节,是华宁县彝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各地习俗大同小异,日期在农历二月初一至初四左右,是彝族先民图腾崇拜的遗俗,祭祀的主要愿望是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祭祀活动最隆重的要数华溪镇大兴寨。正月十五这天由群众推选产生当年抱龙人(即祭龙主持人)。抱龙人必须是选身体健康。为人正直,娃娃成行的人担任,抱龙人确定后,就由抱龙人找几个小伙子砍一些刺棵,把进入龙树区的道路堵塞,祭龙之前禁止人畜通行。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月三十日,全村杀一头全身黑色的大肥猪,把猪肉煮熟后,除头以外全部分给各家各户,猪的每个部位(包括内脏)有几户人家就要分做几份。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当天下午,派几个青年人把通向龙树区的路障(刺棵)撤除,抱龙人从头到脚打扮得焕然一新,领着村子里的人(月子婆除外),抬着猪头到龙树前去叩头献饭,祈祷,内容大体是:今年又开始敬奉龙王爷,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一定感谢龙王爷大恩大德。祈祷完毕,大家就在草坪上自由闹玩,若有结婚三年还没生儿育女的,就到龙树前面打一碗水往高处泼,越泼得高越好,嘴里念念有词:"给我有,我拿一头酒(一挑的二分之一)"村里的小伙子就拥上去一边打他的屁股,一边开玩笑说:"你不成,你不成。"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月初一开始,全村四排房子(共六十多户),每排人家各煮一天饭,午餐做糖稀饭,抬到公房,请全村人去吃。白天,青年人上山打猎,在家的男女老少跳跳唱唱,有的跳烟盒箅,有的打响竿。晚餐以白酒(用糯米饭捂制的食品)为主食,请到的人越多越使主人高兴,反之则不好,认为是人家看不起。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傍晚日落前后,由抱龙人领着全村十多岁的男娃娃,每人手持青树枝在村子里转,抱龙人念着祭龙时的祈祷词,跟着的男娃娃一边走,一边用石块或紫禾把村子里各家门堵起来,堵的越多越吉利,表示金银财宝堆到大门槛。堵得少的反而不高兴。其余几天举行同样的活动。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一天吃过晚饭,男孩子手中的青树枝全部交给抱龙人拿到龙树面前堆放着,村民也到那里,大家一齐叩头献饭后,抱龙人就宣布祭龙活动全部结束。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华宁县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彝族又称过小年。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逢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新装,高举火把,欢度节日。关于火把节的由来,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很古以前,天庭有一个巨恶凶神,他依据天皇的指令,常常到人间横征暴敛,敲诈勒索百姓,因此,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恶巨神,勇敢的彝族人民点燃了千万支火把,把通天的梯子烧断了,这就断了凶神回天的去路,他们和凶神激战了九天九夜。终于杀死了凶神。消息传到天上,这可惹恼了天王,立即撒下了千千万万个"天虫",想把彝族人民地里的庄稼通知吃绝,让彝族人民饿死。铺天盖地的"天虫"在快要成熟的庄稼地里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庄稼将毁于一旦,彝族人民为了活命,保住庄稼,他们集中在一起,决定"举火把,烧天虫"。于是,不分男女老幼,个个举火把,连续三天三夜,烧死了成千上万的"天虫"钻进土里,到了第二年又钻出来吃庄稼。因此,彝族人民又举火把烧"天虫"。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成为彝族人民的火把节。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过火把节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清.宣统《宁州志抄本.风俗》上就有关于汉族效仿彝族过火把节的记载,"季夏月......,二十五日,剁生,饮酒。杂生肉诸菜,以蒜剂之,谓之剁生,夜燎松炬,高丈余,谓之火把,照屋与田。强力者,各持出郊外平旷相扑较胜负,是为星回节,土人谓之火把节"。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的火把节,五月端午过后,彝族各家各户便上山砍来小碗口大的松树扎泡晒干,制成火把,以备火把节到来之时使用。节日一到,家家接姑娘,邀亲朋,户户客人满座,远近村寨,锣鼓喧天,一片欢腾,响竿舞。各种腔调的彝族民歌迎来了各族兄弟,为节日增添了热闹气氛。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晚上是节日的高潮,当日落西山黄昏到来之际,家家在门前燃起火把,村前村后一片彤红,"哦!哦!哦!"的欢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首先,各人手执火把在屋内来回挥舞,燎尽蛛丝,烧掉晦气,然后,到田地角祭过田公地母,又执火把在田埂上来回周转。这进,田间繁星点点,恰似星回大地(故火把节又名星回节)直到火把烧尽,剩余的一小段火把柄定要收藏起来。留到秋季新谷登场,烧火煮出来的新米饭又香又甜。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入夜,场园内、公房里,篝火通明,男女老少欢歌起舞,未婚男女趁此机会选择配偶,高潮之后,老少尽兴而归。然而,在寂静的山村里,还不时听到三弦发出优美温柔的弦律。19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Baidu
map